赵娜
- 作品数:24 被引量:78H指数:5
- 供职机构:水利部中国科学院水工程生态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研究基金水利部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 大山雀接触带的两种进化模式:来自谱系地理和共祖分析的证据
- 两个物种同域分布时的接触带已经成为近年来动物系统与进化研究的热点领域.接触带的遗传组成和基因流状况还为阐明物种之间的隔离机制提供了一个比较好的研究界面,有助于更好的理解接触带的形成和维持及杂交物种可能的进化命运.联合形态...
- 赵娜王文娟屈延华宋刚雷富民
- 关键词:大山雀接触带进化模式
- 基于鱼类环境DNA实验大数据的水生态健康评估方法
- 本发明涉及数据处理评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基于鱼类环境DNA实验大数据的水生态健康评估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获取目标区域水样;对目标区域水样进行水样过滤,生成水样过滤数据;对目标区域水样进行水体离心,生成水体离心数据...
- 赵娜陈小娟李德旺朱滨杨志朱迪侯轶群张宇清
- 鱼感应流速对体长的响应及在过鱼设施流速设计中的应用被引量:30
- 2018年
- 该研究测试并分析了澜沧江5种鱼类(体长bl的范围0.095~0.342 m)的感应流速。测试方法:首先测量鱼的长度,然后将其放于鱼类行为学装置内的游泳区中,并使其适应2 h。然后让鱼的头部朝着游泳区后端,以递增流速法调整装置内水流速度。当鱼类调转方向运动时,记录此时装置内水流速度,该水流速度即为鱼类感应流速。研究结果:1)在水温为11.1~22.6℃条件下,鱼类感应流速范围为(0.40~1.18)bl/s,即(0.07~0.23)m/s;2)鱼类相对感应流速和体长总体呈负相关关系,鱼类绝对感应流速和体长总体呈正相关关系,该相关关系对于较难捕获测试样本或仅可捕获极个别样本的鱼类游泳特性的定性预测研究具有一定指导作用;3)拟合了趋流率与水流速度的相关关系,可为寻求满足鱼类游泳需求和工程流速设计上的平衡提供参考,若仅考虑过鱼设施运行效率,则澜沧江上游某水电工程过鱼设施内最低设计流速至少为0.2 m/s。该研究结果可为鱼类行为学提供基础资料并为过鱼设施流速设计提供参考。
- 蔡露王伟营王海龙胡望斌赵萍赵娜侯轶群陈胜利陈豪张鹏
- 关键词:流速水力学游泳能力
- 过鱼设施规划设计与运行管理——基于行为生态学的关键技术与应用被引量:1
- 2019年
- 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与运行在防洪、发电、航运等方面发挥了巨大的经济、社会效益。工程阻隔导致的河流连通性受损、生境条件改变、生态环境负效应,严重制约了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过鱼设施作为筑坝河流上下游的连接通道,旨在协助鱼类洄游、促进上下游水生物基因交流、保持河流连通性。国际上,过鱼设施研究已经有350余年历史,并不断根据目标对象、工程及河流特性等差异,实现设计的多样化和应用的属地化。我国内陆地区过鱼设施研究在20世纪60至80年代得到了短暂发展,因1981年葛洲坝的“过鱼争论”而全面停滞。在2002年新修订的《水法》和2004年新修订的《渔业法》强调了其建设必要性后,得到“二次发展”。
- 常剑波陶江平陶江平徐德毅王翔王翔蔡露金瑶胡望斌龚昱田蔡露韩德举
- 关键词:设施规划设计过鱼设施行为生态学水利水电工程建设
- 一种适用于高速流水环境中的鱼类早期资源采集装置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适用于高速流水环境中的鱼类早期资源采集装置,包括子弹头形采样筒,采样筒的入口端设置有拦网;采样筒入口端的周向固定连接有牵引绳;采样筒的出口端与圆锥形网衣的入口端连接;圆锥形网衣的出口端与引水布筒的入口...
- 赵娜杨志侯轶群陈音超胡常云李博唐会元陶江平
- 产卵迁徙对金沙江黑水河下游鱼类群聚结构变动的影响被引量:6
- 2018年
- 鱼类作为河流生物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干支流之间的迁徙或移动不仅是常见的,而且通常与鱼类的繁殖活动相联系.金沙江下游支流作为金沙江下游河流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分布有较为丰富的集合生境以及较高的鱼类物种多样性.研究鱼类在金沙江下游干支流的产卵迁徙对支流鱼类群聚结构变动的影响以及支流生境维持对区域鱼类种群维系的意义,对金沙江下游干支流鱼类的保护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拟选择黑水河下游江段作为典型研究区域,通过2014年在该区域的逐月渔获物调查,采用聚类分析、基于距离的线性模型以及基于距离的冗余分析等多种多元分析方法,确定黑水河下游群聚结构的逐月变动是否严重依赖于鱼类在干支流之间的产卵迁徙以及黑水河下游自然生境的维持对区域鱼类种群的维系是否具有重要的意义.结果表明:黑水河下游鱼类群聚结构在金沙江雨季和旱季显著分离的同时,表征这种分离的8种指示种的性成熟个体丰度也在雨季和旱季间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动.7种指示种鱼类性成熟个体丰度的变动能够解释黑水河下游鱼类群聚结构变动77.20%的变异,其中齐口裂腹鱼、大鳞副泥鳅和犁头鳅性成熟个体丰度的变动是影响黑水河下游鱼类群聚结构变动的3个最显著的因素,7种指示种鱼类在干支流的产卵迁徙对黑水河下游鱼类群聚结构的变动造成了明显的影响.研究表明:在金沙江干支流严重水电开发背景下,维持黑水河现有的自然生境面积对区域鱼类种群的维持具有重要意义.为实行上述目标,建议在白鹤滩水电站蓄水运行后,拆除黑水河的部分小型水坝,并采取其他河流再自然化措施以维持黑水河现有的自然生境面积.
- 杨志唐会元龚云朱迪赵娜
- 关键词:金沙江下游栖息地保护
- 江汉平原水生态功能分区及其在钉螺防控中的应用
- 2023年
- 对血吸虫唯一中间宿主钉螺的控制是阻断该疫病流行的关键,目前已有的相关防控研究通常是基于行政区或像素尺度,且仅依靠专家经验或部分地理环境要素来分配钉螺防控资源,这可能导致防控区域与防控需要的错估。通过对江汉平原进行水生态功能区划,并将分区结果应用于钉螺控制,有助于防控措施的精细化。水生态功能一级分区采用“自上而下”的演绎分区方法,二级分区采用“自下而上”的聚类分区方法,一级分区以流域为基础单元进行,二级分区基于高程、植被、河渠、土壤及土地利用等水生态功能指标,通过聚类法合并子流域得到分区单元,并统计各水生态功能区螺情,分析螺情与水生态功能指标的相关性。结果显示,江汉平原水生态功能区可划分为2个一级区,包括汉江流域水生态区(Ⅰ)和长江流域水生态区(Ⅱ)。二级区9个,二阶聚类凝聚和分离的轮廓测量值为0.4和0.3,表明聚类效果较好;二级分区按钉螺分布及流域地理环境要素特点可分为3类,分别为长江过境类(Ⅰ-3、Ⅱ-2、Ⅱ-5、Ⅱ-6)、丘陵主导类(Ⅰ-1、Ⅱ-1、Ⅱ-3)及河渠主导类(Ⅰ-2、Ⅱ-4)。将水生态功能分区方法应用于钉螺防控,可为血吸虫精准防治提供新思路与技术支持。
- 韩东枫邱娟张道熙赵娜肖瑛朱红邵奇慧韩逸飞李仁东
- 关键词:水生态江汉平原
- 一种生态调度效果评估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生态调度效果评估方法,属于生态调度效果评估技术领域,方法包括:识别目标区域,将目标区域划分为若干个评估区域;获取生态调度方案以及生态调度方案的预期调度效果;根据预期调度效果设置各监测项,根据各监测项对各评...
- 金瑶陈小娟杨志朱其广徐薇曹俊易燃蔡露赵娜朱迪
- 一种适用于不同水深的鱼类漂流性卵采集装置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适用于不同水深的鱼类漂流性卵采集装置,包括转轴,转轴上套设固定有绕线轮,钢丝绳一端绕设在绕线轮上,钢丝绳另一端与重砣连接,钢丝绳与锥形网的入口端连接,锥形网的出口端与收集筒一端连接,收集筒另一端设置有...
- 赵娜徐薇刘宏高朱迪唐会元李博杨志陶江平
- 金沙江下游圆口铜鱼生境适宜度曲线的构建被引量:10
- 2017年
- 金沙江下游的水电梯级开发对长江上游重要特有鱼类圆口铜鱼的自然栖息生境造成了严重影响,开展生境恢复是保护其资源的重要手段之一。为获得圆口铜鱼的生境恢复目标,构建圆口铜鱼不同生活史阶段对关键环境因子的适宜度曲线具有重要意义。基于2012—2014年5—7月在金沙江下游宜宾、巧家和皎平渡断面的早期资源采样结果,以及2016年5—7月在金沙江下游攀枝花至金阳干流江段的野外个体采集和栖息地生境调查结构,分别构建了圆口铜鱼亲鱼和幼鱼群体对水温、水深、流速和底质类型的适宜度曲线,结果显示:圆口铜鱼亲鱼的最适繁殖水温范围为20—25.2℃,最适栖息水深为1.2—11.5 m,最适栖息流速为0.2—1.3 m/s,最适栖息底质类型为小型卵石、大型卵石和巨石,而圆口铜鱼幼鱼栖息的最适水温范围为19.8—25.4℃,最适水深为0.4—3.95 m,最适流速为0.1—0.7 m/s,最适底质类型为细小砾石、中型砾石、大型砾石、小型卵石和大型卵石。上述结果不仅能够为水电工程影响下关键鱼类生境质量评价提供基础数据支撑,而且能够为鱼类生境保护和修复政策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 杨志张鹏张鹏龚云唐会元陈小娟龚云
- 关键词:金沙江下游圆口铜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