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赖建斌

作品数:5 被引量:6H指数:2
供职机构:深圳市宝安区人民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血压
  • 2篇疗效
  • 2篇高血压
  • 2篇高血压患者
  • 1篇心肌
  • 1篇心肌病
  • 1篇心率
  • 1篇心室
  • 1篇心室肥厚
  • 1篇血清
  • 1篇血清CRP
  • 1篇血压晨峰
  • 1篇亚低温
  • 1篇药物
  • 1篇药物干预
  • 1篇抑郁
  • 1篇原发性
  • 1篇原发性高血压
  • 1篇原发性高血压...
  • 1篇沙坦

机构

  • 4篇深圳市宝安区...
  • 2篇广州医学院第...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作者

  • 5篇赖建斌
  • 2篇曾广翘
  • 1篇梁庆祥
  • 1篇许金成
  • 1篇王淑斐
  • 1篇李建辉
  • 1篇沈珣
  • 1篇刘喜林

传媒

  • 2篇热带医学杂志
  • 1篇中国综合临床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广东医学院学...

年份

  • 2篇2015
  • 1篇2008
  • 2篇2006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帕罗西汀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的疗效观察
2006年
目的:观察抗抑郁药物帕罗西汀对脑卒中后抑郁的疗效。方法:80例卒中后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给予帕罗西汀20m g/d晨服,共服药2个月;对照组则给予外观相同的安慰剂。治疗前、治疗后第2、4、8周末分别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 D)、Zung(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 S)评分,并分别评定其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治疗8周后,治疗组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 D)、Zung(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 S)评分分别为(12.5±8.4)、(54.1±11.2)、(50.2±9.4)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1.5±4.3)、(61.8±17.2)、(54.2±15.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治疗组的有效率为8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5%(P<0.01)。结论:帕罗西汀能较好地缓解焦虑情绪,是治疗卒中后抑郁症的理想药物。
赖建斌曾广翘
关键词:脑卒中
不同时间药物干预高血压患者血压晨峰的效果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运用动态血压监测方法观察比较不同时间药物干预对高血压患者血压晨峰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9年1月至2012年4月期间深圳市宝安区人民医院经动态血压检测明确有血压晨峰现象的12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服用氯沙坦50 mg,按服药时间不同随机分为两组:A组(每日清晨服药1次)和B组(每日睡前服药1次),两组用药2周后再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记录患者觉醒后2 h的平均收缩压(MSBP)、平均舒张压(MDBP)、最高收缩压(MAXSBP)及最高舒张压(MAXDBP),比较用药前后血压的变化情况。结果两组用药前后MSBP、MDBP、MAXSBP、MAXDBP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A组用药后MSBP平均下降(16.9±8.5)mm Hg,B组MSBP平均下降(20.5±9.3)mm Hg,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用药后MDBP平均下降(5.4±5.9)mm Hg,B组MDBP平均下降(6.7±6.3)mm Hg,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晨起或睡前服用氯沙坦均能降低高血压晨峰患者在清晨醒后的血压水平,其中睡前服用氯沙坦能更有效的降低醒后的收缩压水平。
赖建斌
关键词:高血压高血压晨峰氯沙坦疗效差异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静息心率的变化及临床意义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探讨静息心率(RHR)与原发性高血压(EH)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15例EH患者进行RHR测定,以82例健康人作比较,分析RHR与EH及其病情程度的关系。结果EH组RHR显著高于正常组[(78.9±9.1)次/min vs(69.5±10.9)次/min,P〈0.01)];不同分级的EH患者间RHR差异显著(F=21.280,P〈0.01),且随着高血压分级的增加而增快(P〈0.05,P〈0.01);合并左心室肥厚(LVH)的EH患者RHR显著高于无左心室肥厚者[(83.9±9.1)次/min vs(75.9±8.9)次/min,P〈0.01],相关分析显示LVH与RHR呈显著正相关(r=0.8097,P〈0.01)。结论RHR与高血压的发生与发展有一定关系,可作为评估EH病情的指标之一。
王淑斐许金成赖建斌刘喜林梁庆祥
关键词:原发性高血压左心室肥厚静息心率
局部亚低温对大鼠脑缺血后神经元保护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
2006年
目的:探讨局部亚低温治疗对脑神经元的保护作用。方法:观察比较假手术组、常温缺血组、亚低温缺血组大鼠采取亚低温措施后细胞内多巴胺与ATP含量,总结亚低温治疗的作用。结果:假手术组、常温缺血组、亚低温缺血组多巴胺含量分别为(6357±715)、(1836±403)、(5235±674)μg/g;ATP含量为(0.92±0.12)、(0.16±0.03)、(0.87±0.21)mmol/L,P<0.05。结论:局部亚低温抑制脑局部缺血再灌注后神经元损害,达到脑保护效果。
赖建斌曾广翘
关键词:脑缺血
血清CRP和IL-37与糖尿病性心肌病的关系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观察分析糖尿病性心肌病(DCM)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和白细胞介素-37(IL-37)的水平,探讨CRP和IL-37与DCM发病的关系。方法对深圳市宝安区人民医院2009年9月至2013年2月收治的24例确诊DCM患者及同期的健康体检者22人进行空腹血糖、血胆固醇(TC)、血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血尿素氮(BUN)、血肌酐(Cr)等生化指标检测,同时采用免疫透射比浊法测定血清CRP含量,ELISA法检测血清IL-37水平,对比分析两组血清CRP和IL-37水平与DCM患病的相关性。结果 DCM组CRP含量为(6.9±1.4)mg/dl,对照组为(1.9±0.4)mg/d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RP含量与血清HDL-C水平呈负相关(r=-0.938,P<0.05),而与LDL-C水平呈正相关(r=0.665,P<0.05)。DCM组IL-37含量为(12.2±8.9)pg/ml,对照组为(2.8±4.5)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L-37含量与HDL-C水平呈负相关(r=-0.765,P<0.05),而与LDL-C水平呈正相关(r=0.894,P<0.05)。结论 DCM患者血清CRP和IL-37水平明显升高,且均与HDL-C水平呈负相关,与LDL-C水平呈正相关,提示炎症与DCM的发病和发展密切相关。
赖建斌李建辉沈珣
关键词:糖尿病性心肌病C-反应蛋白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