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贺进田

作品数:48 被引量:106H指数:6
供职机构:河北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理学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5篇期刊文章
  • 17篇专利
  • 5篇科技成果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3篇医药卫生
  • 11篇生物学
  • 4篇理学
  • 2篇轻工技术与工...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化学工程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11篇葡激酶
  • 9篇羟基乙酸
  • 9篇微球
  • 7篇蛋白
  • 6篇血栓
  • 6篇纤溶
  • 6篇缓释
  • 6篇缓释微球
  • 6篇光谱
  • 5篇点突变
  • 5篇定点突变
  • 5篇红外
  • 5篇红外光
  • 5篇红外光谱
  • 4篇定点突变技术
  • 4篇血小板
  • 4篇血小板聚集
  • 4篇乙烯
  • 4篇乙烯醇
  • 4篇制剂

机构

  • 34篇河北师范大学
  • 16篇河北科技大学
  • 5篇复旦大学上海...
  • 4篇石家庄制药集...
  • 3篇复旦大学
  • 3篇南开大学
  • 1篇广西师范大学
  • 1篇中国原子能科...
  • 1篇石家庄新宇三...
  • 1篇石家庄市排水...
  • 1篇河北菲尼斯生...

作者

  • 48篇贺进田
  • 23篇王改珍
  • 8篇徐瑞光
  • 7篇宋后燕
  • 5篇冯美彦
  • 5篇陈希
  • 5篇狄静芳
  • 4篇苗风智
  • 3篇周香莲
  • 3篇贾锴
  • 3篇周志涛
  • 3篇赵宝华
  • 3篇周永洽
  • 2篇段惠敏
  • 2篇欧阳砥
  • 2篇李莹
  • 2篇刘英华
  • 2篇高湘
  • 2篇苗凤智
  • 2篇袁园

传媒

  • 5篇河北师范大学...
  • 3篇高等学校化学...
  • 3篇微生物学报
  • 2篇药学学报
  • 2篇化学学报
  • 1篇河北工业科技
  • 1篇河北医药
  • 1篇中国药学杂志
  • 1篇食品工业科技
  • 1篇高技术通讯
  • 1篇原子能科学技...
  • 1篇光谱学与光谱...
  • 1篇河北工业大学...
  • 1篇河北科技大学...
  • 1篇实验室科学

年份

  • 1篇2022
  • 2篇2021
  • 1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7
  • 3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3
  • 1篇2012
  • 6篇2011
  • 4篇2010
  • 4篇2009
  • 5篇2008
  • 4篇2007
  • 5篇2006
  • 2篇2005
  • 1篇2002
  • 1篇2001
  • 1篇1998
  • 2篇1997
4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平衡透析和差示吸收光谱法研究铅(Ⅱ)与BSA的相互作用
2011年
使用平衡透析和差示紫外吸收光谱法研究了铅(Ⅱ)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相互作用.平衡透析的实验结果表明铅(Ⅱ)与BSA的相互作用受缓冲溶液pH的影响,在pH为6.3和pH为5.4条件下,铅(Ⅱ)在BSA上的强结合位点数分别是1.5个和0.8个,弱结合位点数分别为6个和4个,用非线性最小二乘法拟合Bjerrum方程,报道了铅(Ⅱ)-BSA体系的逐级稳定常数,Hill系数表明铅(Ⅱ)与BSA的结合部位之间有负协同效应.使用差示紫外吸收光谱法研究铅(Ⅱ)-BSA体系的电荷转移谱带,发现组氨酸咪唑基是铅(Ⅱ)在BSA中的优先配位基团.进一步根据Zn2+与Pb2+竞争结合BSA上的强结合位点,推断Pb2+在BSA中优先结合位点是位点A.
苗风智王改珍贺进田
关键词:牛血清白蛋白平衡透析逐级稳定常数
含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的缓释微球制剂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含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的缓释微球制剂。采用S/O/W复乳溶剂挥发法制备得到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缓释微球,首先使用冷冻干燥法制备包含人血清白蛋白和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微粒,然后使用生物可降解高分子材料乳酸-...
贺进田冯美彦姜杨梁倩
文献传递
一种低免疫原性葡激酶突变体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低免疫原性的重组葡激酶突变体的蛋白结构和制备方法。本发明涉及了低免疫原性的重组葡激酶突变体的分子结构,通过PCR定点突变技术直接得到重组葡激酶突变体的表达质粒,转化大肠杆菌,经过发酵培养,诱导表达,破碎菌...
贺进田徐瑞光陈希贾锴
具有抗血小板聚集和纤溶活性的双功能葡激酶突变体、应用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抗血小板聚集和纤溶活性的葡激酶突变体。利用PCR反应的定点突变技术,改变野生型Sak的N末端1~10位氨基酸序列,将RGD序列引入Sak的N末端1~10位氨基酸序列内部,将野生型Sak N末端肽链S<...
贺进田徐瑞光狄静芳
文献传递
环境中重金属离子与血清白蛋白相互作用机理的研究
苗凤智王改珍贺进田张金锋程艳坤
该项目针对铅离子在血清白蛋白上结合位点数目存在争议和配位微观环境不明确的问题,采用平衡透析、差示紫外吸收光谱法结合计算机辅助方法深入研究了Pb<'2+>与人、牛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分别得到了Pb<'2+>在人、牛血清白...
关键词:
关键词:人血清白蛋白计算机辅助方法
光催化氧化技术在处理有机废水中的应用
王改珍苗风智贺进田刘培学曹跟华刘英华段惠敏高湘
该项目利用自行研制的内循环光催化反应器对玫瑰红和甲基橙的光催化氧化降解进行了研究。在最佳实验条件下,甲基橙降解率为95.1%,玫瑰红则完全降解。机理研究结果表明,强氧化自由基首先进攻共扼基团。玫瑰红染料的脱色过程与总有机...
关键词:
关键词:光催化氧化有机废水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法研究PLGA微球中葡激酶突变体(K35R)的二级结构被引量:7
2006年
用复乳溶剂挥发法制备了葡激酶突变体(K35R,DGR)的PLGA微球,并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法(FTIR)定量研究了PLGA微球内DGR的二级结构。将可增强分辨率的傅里叶去卷积技术与高斯曲线拟合技术共同用于对微球内DGR酰胺Ⅰ带的定量分析,发现DGR酰胺Ⅰ带共包含9个红外吸收峰,并对各组份进行了归属。此外,还对微球内DGR结构稳定性相关的1 623和1 650 cm-1吸收峰进行了讨论。
贺进田王改珍宋后燕
关键词:葡激酶微球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
聚乙烯醇与溶菌酶的相互作用及其对溶菌酶构象的影响被引量:2
2008年
在生理条件下,使用凝胶过滤色谱、荧光光谱法、差示扫描量热分析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法(FT-IR)研究了溶菌酶与聚乙烯醇(PVA)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PVA与溶菌酶结合形成复合物,在它们的相互作用过程中,溶菌酶酪氨酸的发射荧光部分被猝灭,但是,相互作用并没有改变酪氨酸的微环境;差示扫描量热分析结果表明,溶菌酶与PVA之间的相互作用没有破坏溶菌酶的高级结构;进一步使用红外光谱法结合可增强分辨率的傅里叶去卷积技术和高斯曲线拟合技术共同用于对溶菌酶与PVA复合物冻干粉中溶菌酶酰胺I带的定量分析,发现冻干粉溶菌酶分子中与分子间相互作用相关的β-折叠组分含量减少了,但是,用于衡量冻干状态蛋白质结构完整性的α-螺旋组分含量没有降低.活性分析结果进一步确认,PVA与溶菌酶的相互作用没有破坏溶菌酶的三级结构.
王改珍贺进田闫慧源周志涛周香莲侯笑娜崔艳
关键词:聚乙烯醇溶菌酶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凝胶过滤荧光光谱
聚乙烯醇与牛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及对其构象的影响被引量:2
2009年
在生理条件下,使用凝胶过滤色谱、荧光光谱法、差示扫描量热分析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法(FTIR)研究了牛血清白蛋白(BSA)与聚乙烯醇(PVA)的相互作用.实验结果表明,PVA与BSA结合形成复合物,在其相互作用过程中,BSA色氨酸的发射荧光部分被猝灭,但是,相互作用并没有明显改变色氨酸的微环境;差示扫描量热分析结果提示,BSA与PVA之间的相互作用可能破坏了PVA或BSA的分子内作用力;用红外光谱法结合可增强分辨率的傅里叶去卷积技术和高斯曲线拟合技术共同用于对BSA与PVA复合物冻干粉中BSA酰胺Ⅰ带的定量分析,发现冻干粉BSA分子中与分子间相互作用相关的β-折叠组分含量明显减少,但是,可用于衡量冻干状态蛋白质结构完整性的α-螺旋组分含量没有降低.对冷冻干燥后样品中的可溶性BSA分析结果提示,PVA可以保护BSA冷冻干燥过程中的稳定性.
王改珍贺进田冯美彦夏箐
关键词:聚乙烯醇牛血清白蛋白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凝胶过滤荧光光谱
嵌合鞭毛蛋白和壳聚糖/三聚磷酸(CS/TPP)纳米凝胶封装对鼻接种幽门螺杆菌黏附素诱导的免疫应答的佐剂作用
2021年
【目的】幽门螺杆菌黏附素A(HpaA)是幽门螺杆菌疫苗的一种有希望的抗原。探索嵌合鞭毛蛋白(cFLN)和壳聚糖/三聚磷酸(CS/TPP)纳米凝胶包封对鼻递送抗原HpaA诱导的免疫应答增强的佐剂作用。【方法】通过将鼠伤寒沙门氏菌鞭毛蛋白FliC的D0、D1结构域与幽门螺杆菌鞭毛FlaA的D2、D3结构域相结合,构建嵌合鞭毛蛋白cFLN。作为分子内佐剂,嵌合鞭毛蛋白cFLN与黏附素(HpaA)连接构建复合抗原cFLN-HpaA。cFLN、HpaA、cFLN-HpaA在重组大肠杆菌中表达,并通过Ni-NTA预装色谱柱进行纯化。使用离子凝胶法分别将cFLN、HpaA、cFLN-HpaA包封到壳聚糖/三聚磷酸(CS/TPP)纳米凝胶中。【结果】成功表达和纯化了cFLN、HpaA和cFLN-HpaA,并用离子凝胶法将这3种抗原包封在CS/TPP/纳米凝胶中,制备了包封cFLN的CS/TPP纳米凝胶(cFLN-HpaA NG)、包封HpaA的CS/TPP纳米凝胶(HpaA NG)、包封cFLN-HpaA的CS/TPP/纳米凝胶(cFLN-HpaA NG)。经鼻免疫小鼠后,与HpaA相比,cFLN-HpaA分别导致血清中IgG、IgG1和IgA含量增加2.09倍、1.4倍和2.62倍。与cFLN、HpaA和cFLN-HpaA相比,cFLN NG、HpaA NG和cFLN-HpaA NG分别使血清中IgA、IgG、IgG1和IgG2a的含量增加了1.28至1.71倍。【结论】cFLN和CS/TPP NG可以显著增强鼻腔输送的HpaA诱导的体液免疫。通过检测鼻腔免疫后胃黏膜中IFN-γ、IL-4、IL-17和SIgA的含量,与HpaA相比,cFLN-HpaA分别诱导IFN-γ、IL-4和SIgA的含量增加1.38、1.16和1.58倍。与cFLN-HpaA相比,cFLN-HpaA NG分别使小鼠胃黏膜中IFN-γ、IL-4、IL-17和SIgA的含量增加1.81、1.71、2.16和2.1倍。表明cFLN和CS/TPP NG可以显著增强Th1和Th17型免疫应答。小鼠体内免疫原性研究表明,分子内佐剂cFLN和纳米凝胶包封不仅可以有效增强鼻腔输送HpaA诱导的体液免疫应答,而且还可以增强小鼠胃黏膜中的黏膜免疫应答——Th1和Th17型免疫应答。因此,这些结果表明,cFLN-HpaA NG可能是有希望的经鼻输送的用于预�
翟新颜鑫孟庆文李文婷贺进田王改珍
关键词:黏膜佐剂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