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姣姣 作品数:7 被引量:78 H指数:2 供职机构: 上海中医药大学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上海市浦江人才计划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农业科学 更多>>
舒适护理模式在新生儿监护病房早产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分析在新生儿监护病房早产儿的护理中应用舒适护理模式的效果。方法:选取100例早产儿,按照随机抽样方法分为干预组与常规组,每组50例,常规组采用新生儿监护病房的常规护理,干预组则在常规组护理基础上应用舒适护理模式。结果:经护理后,常规组患者的并发症的发生率为24.00%,干预组为4.00%,干预组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比常规组低(P〈0.05)。结论:将舒适护理模式应用在新生儿监护病房的早产儿护理中,可以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促进早产儿机体恢复,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李亚静 李如英 程功梅 贺姣姣关键词:舒适护理 新生儿 监护病房 早产儿 黄芪多糖对肥胖小鼠的减肥作用与调节肠道菌群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72 2016年 目的:观察黄芪多糖(Astragalus Polysaccharides,APS)对于高脂饮食诱导的肥胖小鼠的减肥作用与调节肠道菌群的关系。方法:1)将50只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5组(n=10),分别为正常对照组(Con)、HFD(high-fat diet)组和APS低中高(在高脂饮食中添加分别添加2%,4%,或8%的APS)剂量组。利用高脂饮食连续喂养8周诱导出小鼠肥胖模型,给药组同步喂养,每周进行称重。实验周期结束后,收集各组粪便样本,利用基于细菌16S r DNA测序的元基因组学方法,分析了APS对于高脂喂养小鼠肠道菌的影响。2)将10只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2组(n=5),分别为HFD_R组(HFD_Receptor)和APS_R组(APS_Receptor),每天分别灌胃来自HFD组和APS低剂量组(2%APS)小鼠的新鲜粪便提取液进行肠道菌移植,前八周给予正常饮食,后四周更换为HFD。结果:APS能够明显抑制高脂喂养小鼠肥胖的形成、减轻肝脏脂肪变性、降低肝脏TG水平、改善胰岛素敏感性、显著恢复高脂喂养小鼠的肠道菌群紊乱,增加拟杆菌(Bacteroidetes)与厚壁门(Firmicutes)菌的相对丰度、降低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细菌的相对丰度,并且,APS的减肥效应能够通过肠道菌移植转移给高脂喂养受体小鼠。结论:APS对高脂喂养小鼠具有减肥作用,且APS的减肥作用与调节肥胖小鼠的肠道菌群有关。 何旭云 贺姣姣 郑宁宁 王顺春 李后开关键词:黄芪多糖 肥胖 肠道菌群 脂肪变性 RDNA 肠道菌影响对乙酰氨基酚引起肝损伤的代谢组学研究 目的 研究肠道菌对对乙酰氨基酚引起的肝损伤的影响。方法 采用不同抗菌谱的抗生素(AB1,2,3)扰动SD大鼠的肠道菌,AB1为万古霉素(200 mg·kg-1·d-1);AB2为环丙沙星(100mg&... 郑宁宁 贺姣姣 李后开关键词:肠道菌 对乙酰氨基酚 肝损伤 代谢组学 RDNA 黄芪多糖防治非酒精性脂肪肝形成的作用与机制研究 目的: 黄芪多糖(astragalus polysaccharide,APS)是来自于益气类中药黄芪的主要活性成份,既往的大量研究表明,APS具有广泛的药理活性,包括免疫调节、抗病毒、降血脂以及改善胰岛素敏感性等,但是... 贺姣姣关键词:黄芪多糖 非酒精性脂肪肝 药理活性 动物模型 极低体重早产儿中PICC的临床应用观察 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探讨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应用于极低体重早产儿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收治的胎龄28—34周、体重800—1450g的患儿60例,随机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行浅静脉留置针,观察组自入院第2天行PICC置管,比较两组患儿的体重增长情况以及平均住院天数。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儿体重增长速度明显增快,住院天数显著缩短,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极低体重早产儿中PICC应用,降低了静脉治疗的感染率,保证了各种静脉治疗及抢救的及时给药,有利于患儿的体重增长和病情的恢复,缩短其平均住院天数。 贺姣姣 何金孝 雷蕾 李亚静关键词:PICC 极低体重早产儿 体重增长 住院天数 俯卧位护理干预减少新生儿哭闹的护理效果分析 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分析在新生儿的哭闹护理中应用俯卧位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非饥饿哭闹患儿100例,随机分为常规组以及干预组,每组50例;常规组患儿使用仰卧位护理的方式,干预组患儿行俯卧位护理干预,比较分析2组患儿临床护理的效果。结果;经护理后,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比常规组高,2组比较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新生儿护理中应用俯卧位的护理方式,可以改善患儿哭闹的情况,具有应用的价值。 雷蕾 程功梅 贺姣姣关键词:卧位护理 新生儿 哭闹 护理效果 肠道菌影响对乙酰氨基酚引起肝损伤的代谢组学研究 2015年 目的研究肠道菌对对乙酰氨基酚引起的肝损伤的影响.方法采用不同抗菌谱的抗生素(AB1,2,3)扰动SD大鼠的肠道菌,AB1为万古霉素(200mg·kg^-1·d^-1);AB2为环丙沙星(100mg·kg^-1·d^-1)+甲硝唑(100mg·kg^-1·d^-1)混合;AB3为优立新(氨苄西林/舒巴坦钠)(200mg·kg^-1·d^-1),连续5d,并于d5给予抗生素2h后1次性灌胃给予对乙酰氨基酚(Acetaminophen,AP),剂量为600mg·kg^-1,24h后处理动物,测定血清ALT,AST以及做肝组织HE染色,提取粪便DNA进行16SrDNA测序,并对部分动物的血清和粪便样本做GC-MS代谢组学分析.结果不同的组合或单用的抗生素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AP引起的血清转氨酶水平升高,并以万古霉素组最为明显.肠道菌结构分析表明不同的抗生素处理明显改变了动物的肠道菌组成,以及粪便代谢物谱,但是对动物血清代谢谱的干扰不明显,说明本次实验中的抗生素干扰并不会对动物的整体产生明显影响.通过血清代谢谱分析,我们发现万古霉素联用AP干预组的血清代谢谱与单独AP干预组明显不同,说明万古霉素与AP连用,不仅增加了AP的肝损伤作用,而且对动物的整体代谢的作用更明显.结论肠道菌的结构差异确实可以影响对乙酰氨基酚引起的肝损伤程度,提示临床上需要谨慎对待抗生素与AP的连用,相关的机制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郑宁宁 贺姣姣 李后开关键词:对乙酰氨基酚 肝损伤程度 肠道菌 血清ALT 粪便DNA 动物血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