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晓明
- 作品数:12 被引量:37H指数:4
-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附属东华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东莞市医疗卫生单位科技计划项目广州市医药卫生科技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椎板下棘64层CT三维重组和MRI的影像学研究
- 2012年
- 目的:观察椎板下棘在MSCT三维重组图像及MRI图像上的形态特点和影像学表现,为椎板下棘的影像学诊断和手术治疗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对脊椎64层MSCT扫描发现有椎板下棘的211例患者进行CT三维图像重组,并测量其长度,其中57例行MRI扫描,观察椎板下棘的部位、形态及其与硬膜囊和椎间管的关系等。结果:椎板下棘出现于Th2~L5,出现率较高的椎体有Th11、Th12及L1、L5,达78.7%。侧别、性别及相邻节段间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长度均值较大的节段男性为Th11、Th12,女性为Th11、Th12、L1和L5,最大均值均位于Th12,分别为(4.64±1.18)mm和(4.94±1.96)mm。胸段及部分上腰段的椎板下棘95%为长条状,相对窄基底,位于黄韧带的外侧缘,尖端指向下方,有275个(89%)椎板下棘压迫硬膜囊,有15个(5%)椎板下棘压迫椎间管。下腰段的椎板下棘87%为较宽基底的锥状,尖端指向前外下方,常常超过黄韧带的范围,有122个(91%)椎板下棘压迫椎间管,有12个(9%)椎板下棘压迫硬膜囊。结论:脊椎64层MSCT矢状面、冠状面三维重组能清楚显示椎板下棘的位置、大小、形态及其与椎管、椎间管的毗邻关系;脊椎MRI扫描则能显示椎板下棘对硬膜囊的压迫情况,将两者结合起来,对椎板下棘的正确诊断有重要价值。
- 梁俊生谭晓明李兆勇蔡越飞钟胜路婧
- 关键词:磁共振成像硬膜囊
- 支气管动脉栓塞治疗大咯血的临床应用被引量:8
- 2006年
- 目的:探讨支气管动脉栓塞治疗大咯血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32例(男19例,女13例)经内科保守治疗无效的大咯血患者,发病时咯血量300~600ml/24h,其中支气管扩张15例、肺结核11例、肺炎4例、肺癌2例。应用Seldinger技术,行选择性支气管动脉造影,视造影情况决定是否继续超选。选择性支气管动脉栓塞应用明胶海绵颗粒栓塞靶动脉远端,用明胶海绵条栓塞靶动脉主干;超选择性支气管动脉栓塞应用PVA颗粒栓塞靶动脉远端,用明胶海绵条栓塞靶动脉主干。结果:32例大咯血患者,1次栓塞28例,2次栓塞3例,1例行2次栓塞后3天复发而行外科手术切除。结论:支气管动脉栓塞术治疗内科保守治疗无效的大咯血,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谭晓明蔡越飞李淑荣左淑杰
- 关键词:咯血支气管动脉
- 经导管动脉介入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疗效分析被引量:3
- 2004年
- 目的评价经动脉途径应用溶栓药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Seldinger法,经健侧股动脉插管到患侧动脉周围加压灌注溶栓药,在应用溶栓药同时给予抗凝治疗。结果治疗组症状改善率100%,治愈率83.3%;对照组症状改善率75%,治愈率35%,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从治疗前后肢围的比较,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从时机来看,导管介入法即适用于早期又适用于晚期重症者。消肿时间治疗组均≤7d,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结论经导管动脉内途径应用溶栓药物治疗下肢DVT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同时应重视抗凝治疗在DVT治疗中的重要性。
- 张柏秋孙义馨李淑荣谭晓明马首雁齐景伟左淑杰
- 关键词: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动脉溶栓
-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DSA表现及介入治疗研究
- 1998年
-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ANFH)是一种常见病,病因复杂,发病机理至今不明,近年来国内已先后开展了对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介入性治疗。我院于1995年开展了对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介入治疗,现在将临床资料完整的58例做一分析报告,旨在探讨介入性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临床应用价值。
- 张柏秋李淑荣孙义馨谭晓明王景利
- 关键词:股骨头坏死缺血性坏死DSA介入疗法
- 64排螺旋CT诊断胰腺癌及胰周血管的价值被引量:1
- 2009年
-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对胰腺癌的诊断及胰周血管侵犯的判断的价值。方法21例经手术或病理证实的胰腺癌患者病灶各期强化特点及血管受侵的情况,并与手术记录对照。结果21例胰腺癌均表现为胰腺肿块,平扫为等密度或等低混合密度病灶,增强后呈相对不均匀强化,境界模糊,以胰腺实质期显示最明显,17例CT发现血管受侵犯病例中,15例与手术探查相符。4例CT未发现血管受侵犯病例中,2例手术证实有血管受侵。结论64排螺旋CT可以清晰显示胰腺癌肿块,在三期增强造影中,可评估胰腺血管是否受侵犯,是目前一种理想的检查方法。
- 李志钊宋亭江魁明陈协辉谭晓明
- 关键词:胰腺肿瘤胰周血管
-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双介入治疗研究
- 李淑荣张柏秋王景利谭晓明孙义馨李冬司云英马晓舟
-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介入治疗研究是长春市科委98年立项的科研课题。(课题编号98009)课题通过对88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病人进行介入治疗研究,探讨了双介入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作用机理,临床效果、适应症和禁忌症。该项目选...
- 关键词:
- 关键词: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介入治疗
- 多层螺旋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的临床应用被引量:12
- 2006年
-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PET/CT)]引导下行肺穿刺活检对肺部肿块的诊断价值。方法在MSCT(PET/CT)引导下应用COOK-18G切割式活检针,对28例经影像检查确定为肺部肿瘤患者行肺穿刺活检。结果28例肺穿刺活检患者,活检病理结果为肺癌23例、淋巴瘤1例、结核2例、炎性假瘤1例、1例未能作出明确诊断(手术病理证实为腺癌),诊断准确率为96.4%;并发症仅有少量气胸、针道附近少量出血或咯血,其中气胸6例(21.4%)、出血2例(7.1%)、咯血3例(10.7%)。本组病例的平均操作时间约为15 min。结论MSCT(PET/CT)引导下行肺穿刺活检准确率高,扫描时间短,操作方便,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谭晓明梁俊生蔡越飞曾仲刚
- 关键词:多层螺旋CT肺肿瘤经皮穿刺活检
- 胰腺癌的血管造影诊断和血管内介入治疗
- 2004年
- 张柏秋孙义馨李淑荣谭晓明左淑杰
- 关键词:胰腺癌血管造影血管内介入治疗CT检查
- PTCD在恶性梗阻性黄疸治疗中的临床应用被引量:1
- 2006年
- 目的探讨经皮经肝穿刺胆道造影及引流术(PTCD)在恶性梗阻性黄疸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22例(男15例,女7例)行PTCD治疗的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胆管癌9例、胆囊癌4例、肝癌及肝转移癌6例、胰头癌3例。结果21例患者成功实施PTCD,其中3例行胆道内支架置入,1例患者PTCD未成功。全组技术成功率95.5%,术后患者黄疸、皮肤瘙痒等临床症状明显缓解,并发症有胆道少量出血、发热、肝区疼痛,经对症治疗后症状消失,未见严重的并发症发生。结论PTCD姑息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是一种安全、有效的介入治疗方法。
- 谭晓明蔡越飞李淑荣左淑杰
- 关键词:梗阻性黄疸介入治疗
- 多层螺旋CT对甲状腺良、恶性病变的诊断价值被引量:5
- 2013年
-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扫描对甲状腺良、恶性疾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67例甲状腺病变的CT表现。结果甲状腺癌31例,结节性甲状腺肿24例,甲状腺腺瘤12例,甲状腺癌患者中合并结节性甲状腺肿5例,合并腺瘤1例,结节性甲状腺肿并腺瘤6例。CT平扫甲状腺病变均以低密度为主。36例甲状腺良性病变,密度均匀9例,不均匀27例,9例出现钙化,颈部淋巴结肿大16例;动脉期32例呈明显不均匀强化,延时期强化程度稍减低,密度趋于均匀。31例甲状腺癌,密度均匀12例,不均匀19例,13例出现钙化,钙化形态多样,颈部淋巴结肿大23例;动脉期23例呈明显不均匀强化,延时期强化程度减低,CT值下降幅度>21%。结论采用多层螺旋CT扫描,对鉴别甲状腺良、恶性病变具有一定的价值。
- 梁俊生谭晓明胡芳辉吴绍腾覃达贤
- 关键词:螺旋计算机甲状腺癌结节性甲状腺肿甲状腺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