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保才
- 作品数:6 被引量:40H指数:3
- 供职机构:兰州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 烟草愈伤组织继代培养和分化期间蛋白质代谢的比较研究被引量:11
- 1993年
- 柳叶烟草(Nicotiana tabacum L.)愈伤组织在分化和芽原基形成期间,与继代增殖培养物比较,蛋白质含量与蛋白水解酶活性均缓慢上升;组分Ⅱ(水溶性蛋白与酶蛋白)蛋白质和核糖体组蛋白的合成速率都明显高于继代培养物;分化组织中总核糖体水平,特别是执行蛋白质合成功能的多聚核糖体的构建也都高于继代培养物。显然,分化培养愈伤组织较继代培养物有更高的蛋白质合成作用;而且组织分化和芽原基形成所需合成的新蛋白组分是与继代增殖生长的不同。继代培养后期,蛋白水解酶活性迅速升高,多聚核糖体相对量与蛋白质合成速率均明显下降,蛋白质含量急剧降低,表现出继代培养物开始衰老的代谢特征。此时期的分化培养组织,随着芽原基的继续生长,虽然蛋白质合成速率、多聚核糖体水平与蛋白质含量较前期有所降低,但都明显高于同时期的继代培养愈伤组织。
- 李勤报谭保才梁厚果刘良寰
- 关键词:烟草愈伤组织继代培养分化蛋白
- 切除上胚轴对绿豆子叶衰老逆转及其核酸和蛋白质代谢的效应被引量:3
- 1993年
- 在绿豆子叶衰老达到不归点(萌发后5~6d)前切除上胚轴可使开始衰老的子叶中核酸和蛋白质含量回升,衰老短期逆转。衰老不归点后的子叶中核酸和蛋白质变化的主要特征是:丧失了较多的核主带DNA、25S、18S rRNA以及大部分可溶性蛋白质组分,一种小分子DNA 组分完全消失。不归点前切除上胚轴可使上述核酸和蛋白质组分明显增加,表明子叶衰老的逆转可能与这些重要功能物质的回升有关。在切除上胚轴的茎顶涂抹IAA,能阻止子叶核酸和蛋白质回升,也消除了切除上胚轴对子叶裹老的逆转作用。
- 谭保才文江祁梁厚果
- 关键词:绿豆子叶衰老上胚轴
- 绿豆子叶切段形成愈伤组织过程中蛋白质代谢的变化(简报)被引量:6
- 1993年
- 前人有关植物外植体脱分化形成愈伤组织的生理生化变化的研究表明,植物切块脱分化形成愈伤组织过程中,呼吸作用。
- 谭保才文江祁梁厚果
- 关键词:绿豆子叶愈伤组织代谢
- 绿豆子叶脱分化过程核酸代谢的研究被引量:1
- 1992年
- 本文研究了绿豆(Phaseolus raditus L.cv.D317—1)子叶切段在激素诱导下脱分化过程中DNA和RNA代谢的变化。子叶切段在附加1ppm激动素(KT)和4PPm萘乙酸(NAA)的Miller培养基上表现出较高的脱分化能力。DNA含量和RNA含量在离体培养的前7天增加约2倍,随后DNA含量维持不变,而RNA含量仍缓慢增加;利用同位素掺入法测定的DNA和RNA合成速率,在培养早期迅速增加,第5天时分别增加了2倍和4倍,随后虽有所降低,但仍处于较高水平;DNase和RNase(pH4.5,pH7.5)活性在培养早期有所降低,随后不断增强。这些结果表明,绿豆子叶切段的脱分化过程伴随着DNA和RNA代谢的加强,特别是合成作用,这可能是子叶脱分化的主要代谢特征之一。
- 谭保才梁厚果陈乐华
- 关键词:脱分化RNA绿豆子叶
- 暗诱导绿豆叶片衰老期间多酚氧化酶、过氧化物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变化被引量:2
- 1991年
- 绿豆(PhaseolusraditusL.)五日龄连体叶片暗诱导衰老过程中,叶绿素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分别干暗培养的第2和第3天开始降低,多酚氧化酶、过氧化物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在衰老起始后明显增加。黑暗培养7天,多酚氧化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增加了2倍,过氧化物酶活性增加了5倍左右。衰老叶片的总酚含量则相应减少。本文对以上酶活性的变化与衰老的关系进行了讨论。
- 毕玉蓉谭保才梁厚果
- 关键词:绿豆多酚氧化酶过氧化物酶叶片
- 萌发绿豆子叶衰老期间蛋白质代谢的变化被引量:17
- 1992年
- 萌发绿豆子叶自然衰老过程中可溶性蛋白质含量一直下降;从衰老开始到衰老前期,总游离氨基酸含量明显上升;但游离氨基酸各组分在子叶衰老期间的变化趋势并不相同。~3H-亮氨酸掺入蛋白质试验和多聚核糖体的相对量及其与总核糖体的比值(P/T)测定都证明在子叶衰老前期有蛋白质的新合成。子叶衰老期间。氨肽酶活性明显降低;而以酪蛋白为底物的蛋白水解酶活性却急剧上升,承担着催化蛋白质降解的主要功能。
- 文江祁谭保才梁厚果
- 关键词:绿豆子叶衰老代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