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萍
- 作品数:10 被引量:27H指数:3
- 供职机构:山东省高级人民法院更多>>
-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更多>>
- 关于骗取贷款犯罪的调研
- 2020年
- 近年来骗取贷款犯罪案件数量较多,此类案件的办理一方面关系金融安全和稳定,另一方面又关系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的生存发展,如何准确把握相关实践问题的处理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通过对山东省近年的骗取贷款案件统计分析,关于“欺骗手段”的认定,应该符合刑法上的因果关系、有范围的界定和量的要求,同时对金融机构工作人员是否知道关键材料虚假要区别对待;关于金融机构人员失职行为,要严格区分金融机构工作人员的职责、是否属于重大的失职行为,要根据不同情形分别定罪处罚;关于刑民交叉问题的处理,不能因行为人构成骗取贷款犯罪就当然否定签订的金融借款合同效力,应该坚持整体协调的原则做好程序衔接;关于刑事政策的把握,要突出打击重点,坚持宽严相济。
- 谢萍蒋海年尹士强
- 关键词:骗取贷款欺骗手段借新还旧刑民交叉宽严相济
- 死刑犯和可能被处死刑者权利保护要论被引量:4
- 2004年
- 近年来我国作为《公民权利与政治权利国际公约》 的签约国,在有关死刑方面作了积极的努力,但仍存在 不少问题。我们认为,应当进一步完善相关的法律制 度,赋予被处死刑和可能被处死刑的犯罪嫌疑人、被告 人必要的权利,确保死刑这一刑罚的正当性和合理性, 以加快我国正式加入此公约的进程。 一、申请对其人身进行刑讯伤情检查、鉴定和在法 庭上展示刑讯伤情权 为了杜绝刑讯逼供、体罚。
- 谢萍姜福先
- 关键词:权利保护《公民权利与政治权利国际公约》死刑犯刑讯逼供刑罚
- 二审刑事案件改判、发回重审的原则和标准被引量:11
- 2002年
- 谢萍
- 关键词:二审程序上诉审程序刑事诉讼
- 交通肇事犯罪案件中的问题及法律适用被引量:1
- 2003年
- 为研究解决当前刑事审判实践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2002年,省法院刑一庭集中力量,加强调研,先后完成了对交通肇事罪、刑事附带民事诉讼、被告人翻供和刑事简易程序四个专题的研究,现刊载如下,以期深化刑事司法理论研究,推动全省法院刑事审判工作的健康发展。
- 谢萍
- 关键词:交通肇事犯罪法律适用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因逃逸致人死亡审判实践刑事简易程序
- 未成年人轻罪犯罪记录消灭制度专题探讨被引量:1
- 2010年
- 2010年6月24日,由山东省高级人民法院、人民法院报社、山东省综治委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办公室共同举办的未成年人轻罪犯罪记录消灭制度专家论证会在青岛举行。
- 谢萍罗莹马磊矫新强
- 关键词:未成年人犯罪记录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报社公安厅民政
- 未成年人刑事庭前会议制度的构建
- 2014年
- 一、庭前会议制度的定位及功能
所谓庭前会议制度,是指具有特殊情况的刑事案件在开庭前,审判人员认为有必要时,可以召集公诉人、当事人和辩护人、诉讼代理人,对管辖、回避、出庭证人名单、是否公开审理、非法证据排除等与审判相关的问题,了解情况,听取意见,并记录在案的庭前预审活动。新刑诉法第182条第2款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解释》(下称《解释》")第183条、第184条之规定,标志着庭前会议在我国从一个学理上的概念正式成为了一项实在可行的制度。根据我国刑事诉讼结构以及证据规则,庭前会议的制度定位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刘玉安王继青王继青谢萍冯爱冰宗志强谢萍赵成刚郑峰
- 关键词:刑事案件未成年人非法证据排除刑事诉讼结构审判人员
- 浅谈新刑法的正当防卫制度
- 1997年
- 浅谈新刑法的正当防卫制度谢萍正当防卫是我国刑法中的一项重要制度,旨在鼓励广大人民群众积极地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尽管我国刑法中有关于正当防卫的一般原则性规定,然而在司法实践中,行为人在什么条件下进行的防卫是正当的,怎样把握防卫行为的限度等问题,都很难...
- 谢萍
- 关键词:正当防卫新刑法无限防卫权防卫过当防卫行为共同犯罪人
- 关于确定量刑基准方法的新思考被引量:9
- 2005年
- 作者借助刑罚轻缓化这一司法理念在审判实践中的量化,在量刑基准理论中引入了“刑罚轻缓平均浮动系数”这一概念,从而对量刑基准点进行了大致、直观、科学的判断,提出了确定量刑基准的方法,即以“谦抑中间格”方法确定犯罪的量刑基准。
- 谢萍
- 关键词:量刑基准
- 从张君犯罪集团看我国的黑社会性质犯罪
- 2001年4月14日,新中国刑事第一大案分别在重庆、常德开审。以张君为首的带黑社会性质的犯罪集团,成员多达20多人,拥有大量的杀伤性武器和丰富的作案经验。从1993年4月20日至2000年9月1日,他们精心策划,明确分工...
- 徐玉谢萍
- 文献传递
- 涉“非典”刑事案件的法律适用(一)被引量:1
- 2003年
- 最近,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联合发布了《关于办理妨害预防、控制突发传染病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解释》),为我们审理突发传染病刑事案件提供了明确的法律适用依据,统一了司法尺度和标准,对解决当前防治“非典”期间遇到的刑法适用疑难问题更具有现实意义,也进一步完善了法律。为进一步加强对这一司法解释的理解,确保涉非典刑事案件的正确审理,现将对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编造、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罪,妨害公务罪等这类案件的法律适用问题,和大家作一下粗浅的探讨。
- 谢萍
- 关键词:法律适用突发传染病疫情刑事案件妨害公务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