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成彬
- 作品数:39 被引量:148H指数:8
- 供职机构:四川省妇幼保健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四川省卫生厅科研基金四川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项目重庆市教委科研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文化科学更多>>
- 四川省0~3岁婴幼儿25-羟维生素D营养状况的调查被引量:8
- 2015年
- 目的了解儿童保健门诊0~3岁婴幼儿25-羟维生素D水平及缺乏率。方法对2013年4月至2014年3月在四川省妇幼保健院儿童保健门诊就诊的0~3岁儿童1 941例进行维生素D检测。结果 0~3岁婴幼儿维生素D平均水平为(34.2±16.9)ng/mL,不同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46,P=0.14)。0~3岁婴幼儿维生素D缺乏率分别为3.4%、3.1%、7.0%、18.8%。不同年龄组维生素D水平及维生素D缺乏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95,x^2=8.1;均P<0.05)。结论研究对象中2~3岁幼儿25-羟维生素D水平相对较低,2岁后维生素D缺乏有逐年升高的趋势,值得关注。
- 李薇聂晶谢成彬王红
- 关键词:维生素D缺乏婴幼儿25-羟维生素D
- 108例儿童慢性咳嗽的病原学分析被引量:2
- 2009年
- 目的分析小儿慢性咳嗽病原学特点和分布规律,有助于指导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法对我院2005年3月~2009年3月确诊的慢性咳嗽108例患儿取下呼吸道分泌物标本作细菌培养,取血清检测呼吸道病毒抗原和肺炎支原体、肺炎衣原体抗体IgM。结果检出病原体例数78例(占患儿例数72.2%)。其中一种病毒感染4例(3.7%),两种以上病毒感染1例;一种细菌感染16例(14.8%),两种以上细菌感染2例;单纯支原体感染29例(26.9%);单纯衣原体感染9例(8.3%);混合感染15例(13.9%),其中细菌+病毒2例,病毒+支原体1例,细菌+支原体4例,细菌+衣原体3例,细菌+病毒+支原体2例,支原体并衣原体感染3例;肺结核1例,肺吸虫1例。未检出病原30例(27.8%)。结论感染因素仍是小儿慢性咳嗽的主要原因之一,其病原谱主要表现为革兰阴性菌和肺炎支原体或肺炎衣原体为主,存在较多混合感染。
- 蔡艳罗泽民廖志谢成彬谭玲刘海婷
- 关键词:慢性咳嗽儿童病原
- 孕期不同时间段羊水微生物培养结果对比研究被引量:1
- 2018年
- 目的:研究孕期不同时间段羊水微生物培养结果及其在临床治疗中的参考价值方法:收集2016年8月到2017年5月住院产妇剖宫产术中羊水5U2份进行细菌培养,同时采集门诊孕中期孕妇行羊水穿刺术中羊水标本443份进行细菌学培养,对比分析两组羊水标本微生物培养结果的差异结果:剖宫产术中羊水标本与孕中期羊水标本培养均有病原菌生长,两组标本培养结果阳性率对比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孕期不同时间段羊水标本均易污染,羊膜囊暴露于环境中开放通道越大,羊水污染率越高,羊水微生物培养阳性不能作为孕产妇感染的指标。
- 张静谢成彬李芹吴雨露苏喆李渠
- 关键词:剖宫产羊水穿刺羊水微生物
- 儿童呼吸道流感嗜血杆菌分离株耐药性与ftsI基因分型研究被引量:11
- 2015年
- 目的调查呼吸道感染患儿流感嗜血杆菌分离株的耐药性与ftsI基因的关系。方法 2011年6月—2012年9月,收集呼吸道感染患儿呼吸道标本中分离到的流感嗜血杆菌,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常用抗菌药物最低抑菌浓度(MIC);用Nitrocefin纸片法检测细菌的β内酰胺酶;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对分离株进行ftsI基因分型;比较不同ftsI基因型菌株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结果473株流感嗜血杆菌中产β内酰胺酶菌株占51.8%(245/473),ftsI基因突变率为33.4%(158/473);β内酰胺酶基因阴性氨苄西林耐药型菌株(gBLNAR)以GroupⅠ/Ⅱ型为主(113/154),68.1%(77/113)的该型菌株对氨苄西林敏感,85.4%(35/41)的gBLNAR GroupⅢ菌株对氨苄西林不敏感;gBLNAR菌株对头孢克洛、头孢呋辛、头孢曲松和阿莫西林-克拉维酸等β内酰胺类抗生素MIC90和耐药率明显高于gBLNAS(敏感)菌株(P<0.01),对左氧氟沙星、阿奇霉素和甲氧苄啶-磺胺甲口恶唑等非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的MIC90和耐药率与gBLNAS菌株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gBLNAR GroupⅢ菌株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MIC90和耐药率高于gBLNAR GroupⅠ/Ⅱ菌株(P<0.01),两者对非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的MIC90和耐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呼吸道感染患儿呼吸道流感嗜血杆菌分离株发生ftsI基因突变的情况较为常见,突变以GroupⅠ/Ⅱ型为主,明显影响氨基青霉素类和某些第二代头孢菌素的抗菌活性。
- 谢成彬王频佳吴雨露颜源易娟苏喆
- 关键词:流感嗜血杆菌耐药性
- 双歧杆菌脂磷壁酸对深部白色念珠菌感染小鼠细胞免疫的影响被引量:2
- 2016年
- 目的观察双歧杆菌脂磷壁酸(BLTA)对深部白色念珠菌感染小鼠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通过尾静脉注射白色念珠菌建立免疫低下小鼠深部白色念珠菌感染模型,观察BLTA处理对小鼠胸腺指数、脾脏指数、脾淋巴细胞增殖活性、NK细胞杀伤活性及血清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结果免疫低下小鼠深部感染白色念珠菌后,小鼠胸腺指数、脾脏指数和脾脏淋巴细胞增殖活性轻度下降(P>0.05),NK细胞杀伤活性明显下降(P<0.05),IL-2、IL-4和INF-γ水平轻微升高(P>0.05),IL-10水平明显升高(P<0.05);BLTA处理后,小鼠胸腺指数、脾脏指数、脾淋巴细胞增殖活性和NK细胞杀伤活性明显升高(P<0.01),血清IL-2和INF-γ水平明显升高(P<0.05),IL-4变化不大,IL-10明显降低(P<0.01)。结论 BLTA可改善免疫低下小鼠的免疫功能状态,恢复甚至增强深部感染念珠菌后受到抑制的细胞免疫应答。
- 王频佳王娴谢成彬王跃
- 关键词:小鼠双歧杆菌脂磷壁酸白色念珠菌细胞免疫
- 双歧杆菌完整肽聚糖对重组乙肝表面抗原佐剂效应的实验研究
- 本课题旨在初步探讨双歧杆菌完整肽聚糖对重组乙肝表面抗原的佐剂效应及其相关机制。实验使用两歧双歧杆菌分离提纯完整肽聚糖作为佐剂,采用PBS液混合、戊二醛或二磷酸腺苷交联来吸附或结合重组乙肝表面抗原,并检测其对抗原的吸附情况...
- 谢成彬
- 关键词:完整肽聚糖重组乙肝表面抗原佐剂双歧杆菌
- 文献传递
- 儿童呼吸道流感嗜血杆菌分离株耐药性与ftsl基因分型研究
- 目的 调查儿童呼吸道流感嗜血杆菌分离株的耐药性与ftsl基因的关系.方法 2011年6月到2012年9月,收集儿童呼吸道标本中分离到的流感嗜血杆菌,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常用抗菌药物最低抑菌浓度;用Nitrocefin纸片...
- 谢成彬王频佳吴雨露颜源易娟苏喆
- 儿童呼吸道嗜血杆菌感染及药敏分析被引量:1
- 2010年
- 目的 调查成都地区儿童呼吸道嗜血杆菌感染情况,并对药敏试验结果进行分析.方法 对3 173份呼吸道标本进行嗜血杆菌分离培养、药敏试验和β-内酰胺酶检测.结果 共分离到嗜血杆菌344株,其中流感嗜血杆菌301株,副流感嗜血杆菌43株;儿童嗜血杆菌呼吸道感染以1岁以下婴幼儿最常见,易感季节是每年的11月到次年的3月;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复方新诺明的耐药率最高为75.4%,第三代头孢菌素、喹诺酮类和大环内酯类敏感率均高于90%,细菌产β-内酰胺酶达到57.0%,β-内酰胺酶抑制剂可大大提高相应的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敏感性.结论 嗜血杆菌是儿童特别是低龄儿童呼吸道感染的常见致病菌,治疗该菌可选用二、三代头孢菌素和大环内酯类抗生素.
- 王频佳谢成彬
- 关键词:嗜血杆菌儿童呼吸道
- 儿童呼吸道卡他莫拉菌分离株耐药性与BRO基因分型研究被引量:20
- 2013年
- 目的调查儿童呼吸道卡他莫拉菌分离株产β内酰胺酶情况和耐药性,以及菌株BRO酶基因特征。方法 2011年6月至2012年9月,从儿童呼吸道分离卡他莫拉菌401株;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常用抗生素最低抑菌浓度,用Nitrocefin纸片法检测β-内酰胺酶,用PCR扩增结合限制性内切酶分析方法对分离株进行BRO基因分型。结果 401株卡他莫拉菌的β-内酰胺酶产酶率为96.5%(387/401);产酶株对氨苄西林、头孢克洛、头孢呋辛的MIC50、MIC90和耐药率明显高于非产酶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产酶株BRO基因阳性率为99.2%(384/387),其中BRO-1型为93.0%,BRO-2型为7.0%;BRO-1+菌株对氨苄西林、头孢克洛、头孢呋辛和阿齐霉素的MIC50和MIC90明显高于BRO-2+菌株。结论儿童呼吸道卡他莫拉菌分离株β-内酰胺酶产酶率高,产酶株主要携带BRO-1基因,其对部分β-内酰胺类和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影响明显高于BRO-2型菌株。
- 王频佳谢成彬吴雨露
- 关键词:卡他莫拉菌耐药性
- 双歧杆菌脂磷壁酸对深部白色念珠菌感染小鼠生存状态的影响
- 2014年
- 目的观察双歧杆菌脂磷壁酸(BLTA)对深部白色念珠菌感染小鼠生存状态的影响。方法通过尾静脉注射白色念珠菌,建立正常免疫力及免疫力低下小鼠深部白色念珠菌感染模型,观察不同剂量BLTA处理对小鼠体重变化、生存时间以及肾组织真菌负荷量的影响。结果深部白色念珠菌感染小鼠经BLTA处理后,生存状态有所改善,体重下降减慢。对于正常免疫力小鼠,BLTA150组的生存率明显高于未处理组(P<0.01);而对于免疫力低下小鼠,BLTA100组和BLTA150组小鼠的生存率明显高于未处理组(P<0.01)。无论免疫力正常还是免疫力低下小鼠,BLTA100组和BLTA150组的肾组织白色念珠菌菌落计数与未处理组比较均显著降低(P<0.01)。结论 BLTA能够有效地改善深部白色念珠菌感染小鼠的生存状态,而且这种作用与BLTA呈剂量依赖关系。
- 王频佳谢成彬王跃
- 关键词:双歧杆菌脂磷壁酸白色念珠菌小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