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谢咏秋

作品数:22 被引量:178H指数:7
供职机构: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吴阶平医学基金会临床科研专项资助基金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0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麻醉
  • 4篇丙泊酚
  • 3篇再灌注
  • 3篇再灌注损伤
  • 3篇手术
  • 3篇通气
  • 3篇缺血
  • 3篇缺血再灌注
  • 3篇脑保护
  • 3篇脑缺血
  • 3篇脑缺血再灌注
  • 3篇脑缺血再灌注...
  • 3篇患儿
  • 3篇灌注
  • 3篇病患
  • 2篇单肺
  • 2篇单肺通气
  • 2篇蛋白
  • 2篇低潮气量
  • 2篇低潮气量通气

机构

  • 22篇中南大学
  • 1篇武汉大学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中山大学附属...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湖南省肿瘤医...
  • 1篇重庆医科大学...
  • 1篇广西壮族自治...
  • 1篇深圳市龙岗中...
  • 1篇四川大学华西...
  • 1篇北京大学口腔...
  • 1篇空军军医大学...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作者

  • 22篇谢咏秋
  • 15篇郭曲练
  • 5篇王锷
  • 5篇蔡宏伟
  • 3篇王云姣
  • 3篇孔富姣
  • 3篇程智刚
  • 2篇唐朝辉
  • 2篇刘欢
  • 2篇杨晓春
  • 1篇邢纪斌
  • 1篇周建辉
  • 1篇唐瞻贵
  • 1篇彭歆
  • 1篇王淼
  • 1篇冯英妮
  • 1篇杨凯
  • 1篇杨旭东
  • 1篇熊云川
  • 1篇胡延佳

传媒

  • 4篇中国现代医学...
  • 4篇临床麻醉学杂...
  • 2篇中国医师杂志
  • 1篇中国内镜杂志
  • 1篇中华麻醉学杂...
  • 1篇江苏医药
  • 1篇湖南医科大学...
  • 1篇实用预防医学
  • 1篇医学临床研究
  • 1篇中国口腔颌面...
  • 1篇麻醉与监护论...
  • 1篇中南大学学报...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2
  • 2篇2020
  • 2篇2018
  • 2篇2017
  • 1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 2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7
  • 2篇2006
  • 1篇2004
  • 2篇2003
2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TSA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脑保护机制
目的:采用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曲古抑素A (trichostatin-A,TSA)对大鼠短暂性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损伤(Transient 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 tMCAO...
谢咏秋
关键词:CXCL12CXCR4脑缺血再灌注损伤TSA
文献传递
TSA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脑保护机制-CXCL12-CXCR4信号通路的作用
目的:采用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曲古抑素A(trichostatin-A,TSA)对大鼠短暂性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损伤(Transient Middle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tMCAO)模型...
谢咏秋
关键词: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脑保护作用
围术期低体温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09年
一、正常的体温调节 体温调节系统是由感受传入、中枢控制和传出效应互相联系而组成的一个反馈系统^[1-2]。温度感受器分布于全身许多部位,冷感受器通过A-delta纤维传送信号,而热感受器通过C纤维传送信号。在体温自主调节中,皮肤、腹腔和胸腔、脊髓、下丘脑和大脑其他部位传入信号各约占20%,而在行为调节中,主要依赖皮肤温度^[1,2,3]。
谢咏秋郭曲练
关键词:围术期温度感受器体温调节皮肤温度调节系统
低潮气量通气对非紫绀型先心病患儿心内直视术中呼吸力学及血气的影响被引量:15
2004年
目的 观察低潮气量(V_T)通气对非紫绀型先心病患儿心内直视术中血气和呼吸力学的影响。方法 40例3~6岁左向右分流的先心病患儿,有肺血增多,心功能Ⅰ~Ⅱ级,随机分为两组:小V_T组(A组,V_T为7ml/kg)、对照组(B组,V_T,为9ml/kg),每组20例。选择小儿标准频率,固定吸呼比,全麻插管后至手术结束行间歇正压机械通气,分别于切皮前、转流前、缝皮后即刻记录生命体征、呼吸力学指标并行动脉血气分析。结果 与B组比较,A组在切皮前、转流前和缝皮后即刻气道峰压(Ppeak)、平台压(Pplat)、平均气道压(Pmean)均降低(P<0.05)、肺顺应性(Cdyn)无显著性差异(P>0.05)。与切皮前即刻比较,两组Ppeak、Pplat、Pmean在CPB后均增高(P<0.05);A组Cdyn在CPB后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B组Cdyn在CPB后下降(P<0.05)。与B组比较,A组在切皮前、转流前和缝皮后即刻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和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增高(P<0.05)、动脉血氧分压、呼吸指数、肺泡-动脉血氧分压差和动脉血-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差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以小儿标准频率对3~6岁非紫绀型先心病患儿术中在全麻下行机械通气时,小V_T机械通气有利于肺保护。
谢咏秋蔡宏伟
关键词:先心病紫绀低潮气量目的观
不同配比依托咪酯-丙泊酚混合液在无痛胃镜中的应用比较被引量:73
2018年
目的比较不同配比依托咪酯与丙泊酚(EP)混合液在无痛胃镜检查中的麻醉效果、安全性和不良反应。方法选择拟行无痛胃镜检查患者200例,男95例,女105例,年龄18~65岁,BMI 18.5~27.0 kg/m2,ASAⅠ或Ⅱ级,随机分为两组。A组予以依托咪酯20 mg配比1%丙泊酚100 mg,容量比1∶1;B组予以依托咪酯20 mg配比1%丙泊酚200 mg,容量比1∶2,每组100例。所有患者在胃镜检查前2 min予以舒芬太尼0.1μg/kg缓慢静注,EP混合液首次剂量予以0.15~0.2ml/kg缓慢静注,根据患者镇静深度单次予以1~2 ml追加。所有患者入室后持续监测HR、SBP、DBP和Sp O2,记录依托咪酯用量和丙泊酚用量。记录两组药物起效时间、操作时间、苏醒时间和离室时间。记录两组低血压、心动过缓、低氧血症、注射痛、肌颤、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结果 A组术中依托咪酯用量明显多于B组(P<0.01),丙泊酚用量明显少于B组(P<0.05);两组的药物起效时间、操作时间、苏醒时间、离室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A组术中肌颤发生率明显高于B组(P<0.01);A组恶心呕吐发生率明显高于B组(P<0.05)。两组低血压、低氧血症和注射痛等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与1∶1的EP混合液比较,1∶2的EP混合液肌颤和恶心呕吐发生率较低,更适合于胃镜检查。
杨晓春谢咏秋赵婉莹刘欢杨爱国侯新冉郭曲练
关键词:依托咪酯丙泊酚胃镜
神经阻滞联合靶控输注技术在开颅手术麻醉中的应用被引量:6
2014年
目的 探讨神经阻滞复合靶控输注技术在神经外科麻醉应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40例因额颞顶部占位拟行病灶切除术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罗哌卡因神经阻滞组(R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20例.R组于诱导前以0.5%罗哌卡因阻滞耳颞神经、眶上神经和枕大神经、枕小神经行,C组不进行神经阻滞.常规麻醉诱导行气管插管后用丙泊酚和瑞芬太尼靶控输注维持麻醉.记录不同时间点的心率、平均动脉压、脑电双频指数,以及丙泊酚与瑞芬太尼使用总量、拔管时间,术后2、6、24、48 h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术后麻醉并发症.结果 两组患者术中血流动力学均稳定,R组瑞芬太尼使用总量少于C组(t =11.10,P<0.01),但两组拔管时间、丙泊酚使用总量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2h和6 h VAS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02,4.60,p<0.01).结论 神经阻滞复合靶控输注技术可减少颅脑手术中瑞芬太尼用量,术后镇痛效果良好.
孔富姣谢咏秋唐晓婷刘帆郭曲练
关键词:神经传导阻滞输注泵
依托咪酯诱导与维持麻醉对肺癌根治术患者血清皮质醇含量的影响被引量:7
2010年
目的观察依托咪酯复合麻醉对肺癌根治术患者血浆皮质醇含量的影响。方法选择40例20~60岁、ASAⅠ~Ⅱ级、择期第一台肺癌根治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依托咪酯组(E组)在诱导和维持中选用依托咪酯,丙泊酚组(P组)在诱导和维持中选用丙泊酚,每组20例。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技术测定患者麻醉前(8Am)、术后当日4Pm和术后24h静脉血浆皮质醇含量。结果两组间比较,各时点皮质醇浓度无统计学差异。组内比较,术后当日皮质醇浓度均较术前稍有下降,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高于正常值,术后24h时皮质醇浓度均较术前增高(P<0.01)。结论短时间对肾上腺皮质功能正常患者使用依托咪酯诱导与维持对肺癌根治术患者皮质醇合成和分泌无明显影响。
谢咏秋焦赫娜郭曲练陈婵
关键词:依托咪酯丙泊酚麻醉皮质醇
不同剂量曲古抑素A后处理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脑保护作用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曲古抑素A(trichostatin-A,TSA)对大鼠短暂性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损伤(Transient 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tMCAO)模型进行缺血后处理的脑保护作用。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I/R组、TSA组、溶剂对照组(DMSO)和假手术组(Sham)。TSA组分为3个亚组,分别在大脑中动脉栓塞成功后立即尾静脉注射不同剂量的TSA:TSA1组——注射TSA 0.03mg/kg;TSA2组——注射TSA 0.1 mg/kg;TSA3组——注射TSA 0.3 mg/kg。分别于再灌注后6 h和24 h进行神经功能缺陷评分,之后处死取材,行TTC染色测量脑梗死容积。结果与sham组相比较,TSA组和I/R组均出现程度不同的神经生物学缺陷,神经功能缺陷评分在2~5分之间,sham组无神经功能缺陷。与I/R组相比较,TSA 0.3 mg/kg组无明显改善大鼠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与I/R组差异无显著性。TSA 0.03 mg/kg和0.1mg/kg组均可以降低神经功能缺陷评分,显著减少脑梗死容积,TSA 0.03 mg/kg和0.1 mg/kg组较I/R组分别减少脑梗死容积43.5%和42.8%。TSA 0.03 mg/kg组和0.1 mg/kg组相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对tMCAO大鼠缺血后单次静脉注射0.03 mg/kg和0.1 mg/kg的去乙酰化酶抑制剂TSA可以减少脑梗死容积,改善神经生物学功能。而注射0.3 mg/kg的TSA却无显著的脑保护作用。
谢咏秋郭曲练
关键词: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组蛋白乙酰化
不同压力的持续气道正压对单肺通气时肺内分流及氧合的影响被引量:7
2007年
目的观察单肺通气期间非通气侧肺实施不同大小的持续气道正压(CPAP)对肺内分流及氧合的影响。方法60例ASAⅠ-Ⅱ级择期开胸行肺叶切除手术病人,随机分为三组,每组20例。A组,对照组;B组,单肺通气时,非通气侧肺给予5cmH2O的CPAP;C组,单肺通气时,非通气侧肺给予8cmH_2O的CPAP。分别于单肺通气前,单肺通气30min,单肺通气结束,恢复双肺通气30min,测动脉血测血气分析,根据公式计算肺内分流率。结果单肺通气30min及单肺通气结束时,B、C两组PaO2较A组高,Qs/Qt较A组降低(P<0.05)。B、C两组间各时点参数比较差异无显著性。但C组病人术中肺膨胀明显,对手术操作有一定影响。结论单肺通气期间非通气侧肺实施5cmH2O及8cmH2OCPAP可明显提高氧分压,减少肺内分流,5cmH2O的CPAP更有利于手术操作,临床实用价值更高。
王云姣程智刚王锷谢咏秋郭曲练
关键词:持续气道正压肺循环单肺通气动脉血氧分压
股中远段局部组织氧饱和度评估腰丛阻滞后股神经支配区域阻滞效果被引量:1
2018年
目的观察单侧腰丛神经阻滞患者股神经支配区局部组织氧饱和度(regional oxygen saturation,rSO_2)变化与阻滞效果的关系,探讨rSO_2预测阻滞效果的准确性。方法选择择期单侧下肢手术患者31例,男14例,女17例,年龄18~80岁,ASAⅠ—Ⅲ级,根据是否阻滞成功将患者分为两组:阻滞成功组(n=26)和阻滞失败组(n=5)。腰丛阻滞后15min内连续监测股神经支配的股中段及远段区域的rSO_2,与对侧肢体相同部位校正后,股中段和股远段分别记录为ΔrSO_2-M和ΔrSO_2-D,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rSO_2预测股神经阻滞效果的诊断临界值。结果腰丛阻滞后15min内阻滞成功组ΔrSO_2-M和ΔrSO_2-D明显升高(P<0.05),阻滞失败组无明显变化。ΔrSO_2-M升高预测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明显高于ΔrSO_2D和针刺试验。ΔrSO_2 M预测的最大曲线下面积为0.885(95%CI 0.742~1.000),临界值取6.5时,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69.2%和100.0%。阻滞后15min,ΔrSO_2-M联合针刺试验预测的AUC、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954(95%CI 0.881~1.000)、88.5%和100.0%。结论 rSO_2变化可用于预测腰丛阻滞后股神经支配区域是否阻滞成功。与针刺试验以及ΔrSO_2-D变化比较,ΔrSO_2-M升高预测的准确性更高。ΔrSO_2-M联合针刺试验可进一步提高其预测准确性。
周雯邹宇唐朝辉熊云川谢咏秋郭曲练黄长盛
关键词:腰丛神经阻滞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