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解玉

作品数:15 被引量:105H指数:6
供职机构: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普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上海市普陀区卫生系统自主创新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4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7篇哮喘
  • 4篇多态
  • 4篇多态性
  • 4篇基因
  • 4篇基因多态性
  • 4篇儿童
  • 3篇动脉
  • 3篇心脏
  • 3篇哮喘小鼠
  • 3篇小鼠
  • 3篇内皮
  • 2篇蛋白
  • 2篇血压
  • 2篇炎症
  • 2篇炎症因子
  • 2篇受体
  • 2篇气道
  • 2篇气道重塑
  • 2篇中医
  • 2篇中医药

机构

  • 12篇上海中医药大...
  • 3篇中南大学湘雅...
  • 1篇中南大学

作者

  • 15篇解玉
  • 7篇杨子珍
  • 5篇柴柏春
  • 3篇孙剑玥
  • 2篇王秀英
  • 2篇刘东海
  • 1篇鲍燕敏
  • 1篇刘成

传媒

  • 2篇实用儿科临床...
  • 2篇上海中医药杂...
  • 1篇中国当代儿科...
  • 1篇山东医药
  • 1篇中国校医
  • 1篇临床医学
  • 1篇临床儿科杂志
  • 1篇广州中医药大...
  • 1篇山东中医药大...
  • 1篇中国高等医学...
  • 1篇世界中医药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1
  • 2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6
  • 1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0
  • 2篇2008
  • 1篇2006
  • 1篇2004
  • 2篇2003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上海普陀区青少年超重、肥胖流行现状与高血压关系被引量:9
2020年
目的了解上海市普陀区青少年超重、肥胖和高血压的流行病学资料,探讨青少年超重、肥胖与高血压的关系。方法以普陀区3662名初中学生为研究对象,测量身高、体重、腰围、血压。依据我国青少年性别、年龄百分位标准判断超重、肥胖,高血压前期和高血压。比较不同性别青少年超重、肥胖率以及正常体重、超重、肥胖组的高血压前期、高血压检出率。结果超重、肥胖检出率分别为19.88%、13.49%,男生超重22.56%、肥胖18.29%检出率明显高于女生17.07%,8.45%(P<0.01)。收缩压、舒张压比较肥胖组高于超重组和正常体重组,超重组高于正常体重组(P<0.01)。高血压和高血压前期的检出率比较肥胖组高于超重组和正常体重组,超重组高于正常体重组(P<0.01)。结论普陀区青少年超重及肥胖发生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高血压的发生与超重、肥胖相关。青少年肥胖的防治工作应引起重视。
解玉周蓉芳徐亚娜戚屏孙剑玥
关键词:青少年超重肥胖高血压
菟丝子黄酮对GTW所致生殖损伤的雄性幼鼠睾丸组织中EGF表达的研究
目的研究雷公藤多苷(GTW)对幼年大鼠睾丸组织表皮生长因子(EGF)表达的影响以及菟丝子黄酮的干预作用。方法3周龄SD雄性幼鼠48只,随机分为4组:空白组、GTW组、六味地黄丸组、菟丝子黄酮组,连续灌胃12周后,应用原位...
景晓平解玉杨子珍
文献传递
PBL在儿科临床实习教学中的应用被引量:10
2008年
目的:为提高实习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提高教学质量,在儿科学实习教学中采用PBL教学方法。方法:上海中医药大学本科班共92人,随机分为PBL组50人,传统教学组42人。PBL组进行PBL教学。两组分别进行出科考试,PBL组进行问卷调查。结果:PBL组考试成绩明显高于传统教学组,多数同学认为PBL教学可以提高临床思维能力、自学能力和学习兴趣。结论:在儿科临床实习中应用PBL教学是有意义的探索。
解玉杨子珍柴柏春
关键词:PBL儿科学
357例风湿热和风湿性心脏瓣膜病30年临床变迁被引量:1
2003年
目的 探讨 30年来风湿热和风湿性心脏瓣膜病 (风心病 )的发病特点及规律 ,为临床提供诊断和治疗依据。方法 对我科 1972~ 2 0 0 2年 35 7例风湿热及风心病住院患儿的流行病学、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并发症及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儿童风湿热和风心病住院人数有增加趋势 ,但其在流行病学方面改变不大。结论  30年来风湿热的发病及严重程度未下降 。
解玉王秀英刘东海鲍燕敏
关键词:风湿热心瓣膜病流行病学儿童
小青龙汤对哮喘小鼠气道重塑过程中TGF-β1和IL-13表达的影响被引量:11
2016年
目的探讨小青龙汤对哮喘小鼠肺组织气道重塑干预作用及对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及白细胞介素-13(Interleukin 13,IL-13)表达的影响。方法 40只雌性小鼠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哮喘模型组、小青龙汤组和强的松组。采用卵蛋白(OVA)致敏2周及OVA滴鼻(共18次)激发6周建立哮喘小鼠模型。小青龙汤组和强的松组分别于每次激发前30 min采用小青龙汤和强的松干预,共6周。HE染色观察各组小鼠肺组织病理变化,Image-Pro Plus 6.0彩色图像分析系统测定支气管壁及平滑肌厚度,免疫组化法和实时定量PCR检测肺组织中TGF-β1和IL-13表达。结果哮喘模型组发生支气管管壁增厚、炎症细胞浸润、平滑肌增生等气道重塑的特征性改变。小青龙汤组和强的松组支气管壁及平滑肌厚度低于哮喘模型组(P<0.05)。免疫组化结果显示:正常组肺组织TGF-β1和IL-13阳性较弱,主要分布在支气管壁;与正常组比较,哮喘模型组TGF-β1和IL-13呈强阳性表达于支气管壁。与哮喘模型组相比较,小青龙汤组和强的松组显著抑制TGF-β1和IL-13基因表达(P<0.05)。结论 TGF-β1和IL-13高表达可能在哮喘气道重塑中起重要作用。小青龙汤改善哮喘小鼠气道重塑可能通过抑制肺组织TGF-β1和IL-13表达而实现。
解玉刘成郑含笑柴柏春杨子珍
关键词:小青龙汤转化生长因子-Β1白细胞介素-13
儿童哮喘与白三烯受体1及C4合成酶基因多态性的关系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探讨白三烯受体1(CYSLTR1)和白三烯C4合成酶(LTC4S)基因多态性与上海儿童哮喘及其严重程度之间的关系。方法 2006年9月至2009年8月本院儿科住院及门诊儿童哮喘患者72例,男39例,女33例,平均年龄(5.1±1.6)岁。根据哮喘发作程度分为间歇和轻度发作组44例、中重度发作组28例。健康对照组成人95例,男50例,女45例。应用连接酶检测反应(LDR)技术,对CYSLTR1的927T/C位点和LTC4S的444A/C位点基因多态性进行分析。结果①哮喘组和对照组927T/C位点基因型、等位基因频率比较(χ2=0.178,0.04,P(0.05)、444A/C位点基因型、等位基因频率比较(χ2=1.14,1.065,P(0.05)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②927T/C和444A/C位点基因型频率在哮喘各组中的分布比较(χ2=0.927,1.138,P(0.05)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上海哮喘儿童中,CYSLTR1的927T/C位点和LTC4S的444A/C位点基因多态性可能不是其发病和严重程度的主要基因危险因素。
解玉杨子珍柴柏春
关键词:哮喘白三烯C4合成酶儿童基因多态性
扶正和解方治疗儿童呼吸道病毒性感染疗效及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2024年
【目的】探究扶正和解方(由黄芩、金银花、藿香、柴胡、苍术、生甘草等组成)治疗儿童呼吸道病毒性感染的疗效及对炎症因子和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203例呼吸道病毒甲型H1N1感染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101例和对照组102例。2组患儿均给予退热、维持正常水电解质、保障足够睡眠等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患儿给予利巴韦林颗粒及布洛芬颗粒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扶正和解方治疗,疗程为7 d。观察2组患儿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免疫学指标和炎症因子水平的变化情况,并比较2组患儿的临床疗效、临床症状消退时间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1)脱落情况:研究过程中,观察组脱落1例,对照组脱落2例,最终观察组和对照组各有100例患儿纳入研究。(2)疗效情况:治疗7 d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3.00%(93/100),对照组为88.00%(88/100),观察组的疗效优于对照组,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454,P=0.228)。(3)中医证候积分:治疗后,2组患儿的主症积分、次症积分和总积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的降低幅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4)临床症状消退时间:治疗后,观察组患儿的发热、咳嗽、咳痰、咽痛等临床症状消退时间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1)。(5)免疫学指标:治疗后,2组患儿的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CD8+、B细胞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对CD3+、CD4+水平的升高幅度及对CD8+、B细胞水平的降低幅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6)炎症因子水平:治疗后,2组患儿的血清淀粉样蛋白(SAA)、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白细胞介素2(IL-2)、干扰素γ(IFN-γ)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且观察组对血清SAA、CRP、TNF-α、SI
李欣旖胡宗侃解玉马文婷周蓉芳吕琦昝杰彧周玲芳袁泽婷
关键词:儿童甲型H1N1炎症因子免疫功能
川崎病冠状动脉病变与内皮功能障碍被引量:9
2003年
川崎病(Kawasaki disease, KD)由日本川崎富作医师于1961年首次发现,随后在许多国家都有病例报导.起初认为本病是一种自限性的出疹性热病,随着临床研究的深入,许多研究者认为:KD是一种微生物毒素以超抗原介导机制所引起的免疫性血管炎综合征,幼儿高发.KD的主要危险是其心脏并发症.KD目前已取代风湿热,成为儿童后天性心脏病的主要病因.
解玉
关键词:川崎病冠状动脉病变内皮功能障碍小儿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先心病肺动脉高压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其基因多态性相关研究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以及VEGF 936C/T基因多态性与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肺动脉高压(PH)之间的关系.结论:1.VEGF在先心病PH形成和进展过程中有重要的介导作用.2.VEGF 936C/T基...
解玉
关键词:心脏缺损先天性内皮生长因子基因多态性
文献传递
先天性心脏病肺动脉高压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水平及基因多态性相关研究被引量:6
2006年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以及VEGF 936C/T基因多态性与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肺动脉高压(PH)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ELISA方法测定左向右分流型先心病PH患儿组、不伴PH患儿组和正常对照组血清VEGF浓度;运用PCR-RFLP技术分析3组VEGF 936 C/T基因频率。结果①先心病PH组血清 VEGF浓度明显高于不伴PH组和正常对照组(P<0.05),先心病不伴PH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中、重度PH组血清VEGF浓度明显高于轻度PH组(P<0.05);②3组VEGF 936 C/T基因多态性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③3组CT型血清VEGF浓度明显低于CC型,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 VEGF在先心病 PH形成和进展过程中有一定的介导作用。VEGF 936 T等位基因血清VEGF浓度有偏低倾向。VEGF 936 C/T基因多态性可能不是先心病PH的主要基因危险因素,有待大样本量进一步证实。
解玉王秀英刘东海
关键词:先天性心脏病肺性高血压内皮生长因子基因多态性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