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袁辉辉

作品数:87 被引量:157H指数:9
供职机构:福州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交通运输工程文化科学机械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48篇专利
  • 35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53篇建筑科学
  • 29篇交通运输工程
  • 2篇文化科学
  • 1篇机械工程

主题

  • 33篇钢管
  • 23篇钢管混凝土
  • 16篇桥梁
  • 14篇受力
  • 12篇混凝土
  • 9篇抗震
  • 9篇抗震性
  • 9篇抗震性能
  • 8篇有限元
  • 8篇连接件
  • 8篇静力
  • 7篇叠合
  • 7篇悬索
  • 7篇悬索桥
  • 7篇桥墩
  • 7篇桥梁工程
  • 6篇翼缘
  • 6篇翼缘板
  • 6篇拟静力
  • 6篇拟静力试验

机构

  • 78篇福州大学
  • 8篇东南大学
  • 4篇中铁第四勘察...
  • 3篇福建工程学院
  • 2篇福建省交通规...
  • 1篇福建农林大学
  • 1篇莆田学院
  • 1篇四川交通职业...
  • 1篇福州城建设计...
  • 1篇福建诚铄建设...

作者

  • 86篇袁辉辉
  • 75篇吴庆雄
  • 33篇陈康明
  • 14篇程浩德
  • 14篇陈宝春
  • 13篇黄宛昆
  • 7篇李爱群
  • 6篇蔡永利
  • 5篇李建慧
  • 5篇黄汉辉
  • 4篇李喜平
  • 3篇冯东明
  • 2篇林伟
  • 2篇李枝军
  • 2篇唐瑜
  • 1篇彭桂瀚
  • 1篇赵秋
  • 1篇陈美忠
  • 1篇郭智勇
  • 1篇吕银花

传媒

  • 6篇工程力学
  • 4篇建筑结构学报
  • 4篇福州大学学报...
  • 4篇公路交通科技
  • 2篇湖南大学学报...
  • 2篇广西大学学报...
  • 2篇第七届全国土...
  • 1篇南昌大学学报...
  • 1篇土木工程学报
  • 1篇东南大学学报...
  • 1篇河海大学学报...
  • 1篇桥梁建设
  • 1篇中外公路
  • 1篇中国公路学报
  • 1篇结构工程师
  • 1篇重庆大学学报...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Journa...
  • 1篇福建工程学院...
  • 1篇水利与建筑工...

年份

  • 3篇2025
  • 5篇2024
  • 13篇2023
  • 2篇2022
  • 17篇2021
  • 3篇2020
  • 13篇2019
  • 10篇2018
  • 5篇2017
  • 6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0
  • 7篇2009
8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钢管混凝土扇形主塔部分斜拉桥的受力性能与设计优化分析
2021年
以福建平潭安海澳大桥主桥为背景,通过有限元数值模拟方法进行全桥受力性能分析,探讨了主梁、主梁间横梁、主塔以及斜拉索等主要受力构件的受力特性,并在原设计方案的基础上提出构造优化措施。结果表明:车辆荷载作用下部分斜拉桥的主梁受力相比常规连续梁降低约10%;通过设置横梁连接可改善原设计方案采用的分离式双幅主梁的整体受力性能,并建议了主梁间横梁的布置形式和合理尺寸;为减小施工阶段的钢管初应力并降低主塔重心,建议主塔钢管内混凝土填充至拱门直线段以上跨径的L/8处;索力变化不影响全桥固有模态,全桥一阶固有频率为0.81 Hz,且设计索力下激起拉索局部振动的频率与全桥固有频率的比值均在0.90~1.10之间,因此建议采取适当的振动控制措施以减小拉索与全桥可能存在的共振问题。
袁辉辉陈如凌吴庆雄吴庆雄
关键词:钢管混凝土受力性能
钢管混凝土混合柱抗震性能试验研究
2025年
钢管混凝土(CFST)混合柱是在柱底一定高度内采用钢筋混凝土(RC)腹板、其余节段采用空钢管缀杆连接CFST柱肢的一种新型组合结构。为研究CFST混合柱的抗震性能,以RC腹板高度系数(腹板高度与柱高的比值)和柱肢纵向间距为参数,进行了6个CFST混合柱试件的拟静力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水平低周反复荷载作用下,CFST混合柱的抗震性能良好,荷载-位移滞回曲线呈饱满梭形,主要破坏形式表现为格构段的剪切型破坏、柱肢塑性铰区域钢管的局部鼓曲变形以及RC腹板顶部刚度过渡段混凝土开裂、剥落;当RC腹板高度系数从0.0变化到0.3时,CFST混合柱的塑性铰区域由柱底截面上移至RC腹板顶部,试件弹性刚度和水平峰值荷载分别增大了约53%和31%,极限位移延性系数略微提高了约5%;而当RC腹板高度系数从0.3变化至0.7时,CFST混合柱的塑性铰区域均出现在RC腹板顶部,试件弹性刚度和水平峰值荷载显著增大,分别增加了约172%和98%,相同位移下的累积滞回耗能也明显增加,但极限位移延性系数减少了约16%;当柱肢纵向间距从650 mm减小至250 mm,柱肢塑性铰区域由RC腹板顶部转移至柱底截面,且结构的破坏形态逐渐转变为整体失稳破坏,弹性刚度和水平峰值荷载分别减小了约67%和47%。根据结构受力特点,提出了CFST混合柱水平承载力计算方法,得到的计算值与试验值吻合较好。
袁辉辉程军吴庆雄吴庆雄陈宝春吴祎贤
关键词:拟静力试验抗震性能水平承载力
可实现多肢钢管混凝土空间结构与承台精准定位的连接构造及其施工方法
本发明属于桥梁工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实现多肢钢管混凝土空间结构与承台精准定位的连接构造及其施工方法。本发明通过在混凝土承台上设置支撑钢管单元、钢体底座单元、锚固钢单元、连接钢管以及混凝土浇筑块的方式,达到多肢钢管混...
吴庆雄刘启仁林宇曦袁辉辉唐瑜杨益伦张利铨
文献传递
纵桥向变刚度支座布置的V形河谷高低墩梁桥受力性能分析被引量:2
2021年
为合理分配位于V形河谷中高低墩梁桥各桥墩之间的受力,提出了一种纵桥向变刚度支座布置方案和计算方法,然后依托实际工程进行纵桥向变刚度支座方案的设计,比较了采用等刚度支座和变刚度支座方案时桥梁结构的静力性能和抗震性能。结果表明与等刚度支座方案相比,采用变刚度支座方案可调整整体升降温和混凝土收缩作用下主梁变形零点位置,各桥墩的墩底剪力和面内弯矩均有不同程度的减小,且离变形零点越远、减小幅度越大。E1多遇地震作用下,采用变刚度支座方案时高墩的墩顶纵桥向位移响应增加约12%~26%,墩底的最大面内弯矩略有增大,但增加幅度不超过5%,高墩的柔性变形能力得以充分发挥;两侧低墩的墩顶位移响应平均减小约40%、墩底最大剪力和最大面内弯矩平均减小约43%和40%;桥梁整体刚度有所提高,各桥墩的受力更加均衡,表现出优良的抗震性能。
佘智敏吴庆雄袁辉辉袁辉辉
关键词:静力性能抗震性能
一种采用Z形钢板连接件的桥梁拼宽构造及其施工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采用Z形钢板连接件的桥梁拼宽构造,包括旧桥、新桥以及拼接缝,所述旧桥与新桥之间经拼接缝进行横向连接,所述拼接缝中设置若干用于连接旧桥边梁翼缘板和新桥边梁翼缘板的Z形钢板连接件,所述Z形钢板连接件包括Z形钢板...
袁辉辉吴庆雄程浩德陈康明陈宝春蔡永利
文献传递
可任意调节偏心距的组装式偏压加载装置及工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可任意调节偏心距的组装式偏压加载装置及工作方法,其中可任意调节偏心距的组装式偏压加载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加载端板和刀口铰,所述加载端板的中部开设有通长的刀槽用于安放刀口铰,在垂直于刀槽方向开设有以利螺栓穿...
吴庆雄 佘智敏袁辉辉 王渠
文献传递
混合梁斜拉桥主梁钢-混凝土结合段受力性能研究被引量:4
2019年
以某混合梁斜拉桥为工程背景,分别采用Midas Civil和ANSYS建立全桥空间杆系有限元模型和钢混凝土结合段的精细实体有限元模型,进行最不利荷载组合作用下结构受力性能分析。研究表明:钢-混凝土结合段在最不利荷载组合工况下各组成部分受力均衡、变形连续协调;钢-混凝土结合段的钢箱梁应力满足要求,各钢板无屈曲现象发生;钢-混凝土结合段中混凝土箱梁节段在混凝土顶板与隔板结合部及翼缘倒角位置会出现较大的主拉应力,最大可达到4.84 MPa,超过C50混凝土抗拉强度,建议必要时应增加钢筋用量,进一步优化局部受力。
唐瑜吴庆雄吴庆雄
关键词:斜拉桥钢-混凝土结合段有限元应力
提高钢管混凝土相贯节点抗疲劳性能的构造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提高钢管混凝土相贯节点抗疲劳性能的构造,包括主管和相贯于主管外壁的支管,所述主管内填充混凝土;在支管和主管贯接处的主管内壁至少焊接一圈的加强连接件,所述加强连接件嵌入主管混凝土中,加强连接件分布在支管和...
吴庆雄郑樵风陈康明袁辉辉杨益伦
文献传递
独塔自锚式悬索桥空间缆索线形计算方法
探讨自锚式悬索桥的缆索线形及其内力的计算方法。采用数值解析法,对独塔自锚式悬索桥的成桥状态和空缆状态下的缆索线形进行分析,给出缆索线形及其内力的计算步骤,并对南京夹江自锚式悬索桥进行分析,将计算结果与有限元软件分析结果以...
袁辉辉李爱群李建慧冯东明
关键词:自锚式悬索桥空间缆索线形计算
文献传递
一种对波形钢腹板-钢管焊接节点疲劳性能的评价方法
本发明属于钢管或者钢板焊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对波形钢腹板‑钢管焊接节点疲劳性能的评价方法。本发明通过将波形钢腹板‑钢管焊接节点中焊缝与钢管的接触面的轴向刚度<I>K</I><Sub><I>b</I></Sub>,与波...
吴庆雄黄汉辉陈康明袁辉辉杨益伦严爱国
共9页<123456789>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