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绍辉 作品数:44 被引量:147 H指数:6 供职机构: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黑龙江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项目 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 黑龙江省科技攻关计划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生物学 建筑科学 电气工程 更多>>
Comparison of Opening-and Closing-Wedge High Tibial Osteotomy for treatment of Medial Knee Osteoarthritis with Genu VarumDeformity:A Meta-Analysis and systemic review. Background:It is undeniable that High Tibial Osteotomy(HTO)is an effective treatment for Medial Knee Osteoarth... 袁绍辉 于雷关键词:OSTEOARTHRITIS 预置拉拢缝合法延期闭合骨筋膜室减张切口 被引量:2 2008年 目的观察应用预置拉拢缝合法延期直接闭合骨筋膜室减张切口的效果。方法2004年6月~2007年9月,因骨筋膜室综合征而行切开减压术导致皮肤缺损患者13例21处创面,年龄21~68岁。小腿皮肤切开减压12例20处创面,前臂皮肤缺损1例。缺损区最小5 cm×12 cm,最大10 cm×28 cm,于骨筋膜室切开减压同时预置皮肤牵引缝线,于术后3~5 d视肿胀情况每隔1日于换药时逐渐拉拢缝线,一般经3~7次拉拢可使两侧皮缘靠近。延期缝合创口,2周后拆线。结果21处创口均一期愈合,形成线状瘢痕。随访1~15个月,患肢远端关节活动自如,无肌肉挛缩现象。结论急性骨筋膜室综合征切开减压后,预置拉拢缝合法延期闭合创口,安全、有效。其优点:1)操作方法简便;2)病程短,费用低;3)局部皮肤质量好,瘢痕小。 尚剑 袁绍辉 张广东关键词:骨筋膜室综合征 减压术 预置拉拢缝合法延期闭合骨筋膜室减张切口的应用 被引量:10 2006年 目的观察应用预置拉拢缝合法延期直接闭合骨筋膜室减张切口的效果。方法因骨筋膜室综合征而行切开减压术导致皮肤缺损患者13例21处创面,其中小腿皮肤切开减压12例20处创面,前臂皮肤缺损1例。缺损区面积5 cm×12 cm-10 cm×28 cm(平均8 cm×22 cm)。骨筋膜室切开减压同时预置皮肤牵引缝线,术后3-5 d视肿胀情况每隔1 d于换药时逐渐拉拢缝线,一般经3-7次(平均4.7次)拉拢可使两侧皮缘靠近,延期缝合创口,2周后拆线。结果21处创口在9-18 d(平均13.5 d)后皮缘靠拢行一期缝合,创口愈合形成线状瘢痕。随访1-15个月,平均5个月,无创面感染。患肢远端关节活动自如,无肌肉挛缩现象。结论急性骨筋膜室综合征切开减压后,预置拉拢缝合法延期闭合创口,安全、有效。其优点有:①操作方法简便、快捷,病程短、费用低。②避免二次游离植皮术,愈合形成线状瘢痕,局部皮肤质量好,对美观影响小。 尚剑 袁绍辉 毕郑钢 张广东关键词:筋膜室综合征 减压术 股骨头坏死动物模型造模方法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2013年 股骨头坏死(osteonecrosis of the femoral head,ONFH)又称股骨头缺血性坏死(avascular necrosis of the femoral head,AVNFH),是骨科领域常见且难治的疾病。幼儿的股骨头骨骼尚未发育成熟,表现与成人不同,称为Perthes病(Legg-CalvePerthes disease,LCPD)。国际骨循环学会(Association Research Circulation Osseous,ARCO)及美国医师学会(American Academy of Orthopaedic Surgeons,AAOS)将ONFH定义为:股骨头血供中断或受损,引起骨细胞和骨髓成分死亡以及伴随其后的组织修复,继而导致股骨头结构改变、股骨头塌陷,引起关节疼痛、关节功能障碍的疾病[1]。目前治疗ONFH的方法包括非手术治疗和手术治疗,尽管这些方法取得了相当大的进步,然而目前尚无疗效确切、普遍适用各时期的治疗方法出现。 崔国峰 潘琦 毕郑刚 付春江 袁绍辉 孙佳冰关键词:股骨头坏死 造模方法 动物模型 PERTHES病 关节功能障碍 ONFH 椎间撑开颈前路减压植骨术与传统非撑开减压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比较研究 被引量:5 2008年 目的比较评价椎间撑开与传统非撑开颈前路减压植骨术对脊髓型颈椎病的治疗效果。方法2001年4月-2004年8月,应用传统环锯颈前路开窗减压、植骨、钛板内固定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53例(A组)。其中男30例,女23例;年龄31~69岁。病程7个月~15年。1个节段22例,2个节段24例,3个节段7例。应用颈前路自动拉钩及Caspar椎体间撑开器系统,采用单节段单纯椎间盘切除,经椎间隙入路或多节段分别行椎间盘切除、椎管潜式扩大减压、植骨、钛板内固定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68例(B组)。其中男48例,女20例;年龄33~74岁;病程5个月~18年。1个节段23例,2个节段34例,3个节段11例。X线片及MRI示不同程度椎间盘退变、突出,颈髓受压。统计比较手术时间、失血量、颈椎病变节段单位手术前后高度差、椎体融合时间、手术并发症。术前、术后脊髓功能采用JOA评分标准评定改善率。结果有92例获随访3~5年,平均3.5年;A组42例,B组50例。A组手术时间、失血量、椎体融合时间、颈椎病变节段单位手术前后高度差以及脊髓功能改善率分别为(76.80±28.41)min、(564.00±181.96)mL、(12.10±3.58)周、(1.30±0.67)mm和0.49%±0.14%,B组分别为(57.90±15.01)min、(317.50±136.92)mL、(9.75±1.36)周、(3.00±0.56)mm和0.71%±0.17%,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并发症:A组脊髓损伤、钢板螺钉松动移位、植骨块松动各1例,髂骨区功能障碍4例;B组无并发症发生。结论以椎间撑开颈前路椎间减压植骨内固定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整体疗效显著优于传统术式,并进一步完善了颈前路椎间减压植骨内固定术,使其更为科学、安全。 杨成林 毕郑钢 袁绍辉 付春江 曹阳 邵明关键词:颈椎病 颈椎间盘切除 椎间融合 间盘内激素注射对临床治疗伴有Modic改变的下腰痛疗效分析 目的:分析腰椎Modic改变对间盘内激素注射治疗慢性下腰痛疗效的影响。方法:选择伴有Modic改变的慢性非特异性下腰痛患者为研究对象(疼痛时间超过1年,经正规保守治疗症状不缓解),所有患者经椎间盘造影术证实存在单节段腰椎... 黄洪贞 袁绍辉关键词:下腰痛 MODIC改变 激素 高位颈椎管内肿瘤显微手术切除及颈椎稳定性重建 2009年 高位颈椎(C1-4)管内肿瘤在临床并不少见,由于肿瘤所处部位解剖结构复杂,毗邻重要神经血管组织,生物力学情况特殊,手术治疗难度高、风险大。目前治疗上多单纯应用显微手术方法进行切除,早期疗效满意,但常并发晚期高位颈椎不稳、鹅颈畸形及脊髓迟发性损伤等并发症,远期疗效欠佳。我们在显微手术切除肿瘤同时,应用颈椎后路内固定技术重建颈椎稳定性,临床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袁绍辉 潘琦 曹阳 付春江 毕郑钢关键词:显微手术切除 颈椎稳定性 后路内固定技术 血管组织 骨质疏松性骨折愈合中骨改建的动态参数及骨密度变化 被引量:6 2011年 背景:当骨质疏松骨强度下降时,遭受轻微创伤或其他各种风险因素均易发生骨折。目的:观察骨质疏松性骨折愈合过程中骨小梁组织学变化,骨密度及骨矿化沉积率的改变。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骨质疏松组与对照组,骨质疏松组大鼠切除双侧卵巢,术后3个月,建立骨折模型。骨折后4,8,12,16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骨改建的动态参数,双能X线骨密度仪下测定骨痂组织的骨密度;骨折后1,2,4,6,8,12,16周,应用自动图像系统测量骨组织形态。结果与结论:骨质疏松组大鼠成熟小梁骨占骨痂面积比对照组小,且小梁骨厚度变薄、小梁骨间距较宽,骨质疏松组骨小梁表面荧光标记百分比及骨痂组织骨密度低于对照组;而骨矿化沉积率高于后者对照组。说明在骨质疏松性骨折愈合过程中,骨痂组织的组织学的异常改变导致骨折愈合质量的降低。 袁绍辉 刘伟 吴滨奇 韩希光 薄超刚关键词:骨质疏松 组织学变化 骨密度 骨小梁 伴有喙突骨折的肩胛上悬吊复合体损伤的治疗策略 目的:喙突骨折少见,常常伴随肩胛上悬吊复合体损伤,情况多变且复杂,固定无统一模式。解剖结构上,喙突是肩胛上悬吊复合体的基石,是手术治疗成功的关键。本文探讨伴有喙突骨折的肩胛上悬吊复合体损伤的治疗策略几喙突骨折固定的方式,... 于雷 袁绍辉关键词:肩锁关节 脱位 骨折 肩胛骨 两种细胞因子联合应用对骨髓基质干细胞增殖和成骨活性的影响 2010年 目的 研究骨形态发生蛋白融合基因-4/7(BMP-4/7)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联合应用对体外培养兔骨髓基质干细胞(BMSCs)增殖和成骨活性的影响.方法 体外培养BMSCs,在第3代细胞培养液中加入不同浓度的BMP-4/7和bFGF,依据加入不同基因浓度组合的不同分为5个实验组(A组:80 ng/mL BMP-4/7,B组:80 ng/mL bFGF,C组:30 ng/mL BMP-4/7+30ng/mL bFGF,D组:50 ng/mL BMP-4/7+50 ng/mL bFGF,E组:80 ng/mL BMP-4/7+80 ng/mL bFGF)和对照组(不加任何因子),采用绘制生长曲线,甲基噻唑基四唑(MTT)比色法检测细胞增殖活力,碱性磷酸酶(ALP)和降钙素(OC)活性检测法比较各组间差异,观察不同浓度的BMP-4/7和bFGF联合应用对兔BMSCs增殖和成骨活性的影响. 结果 传代后第5天对照组个别单核细胞贴壁,呈长梭形 A组细胞增殖,呈旋涡状排列 B组细胞较为密集,部分融合成片 C组细胞呈集落式生长,生长旺盛 D组细胞生长密集,可见明显的钙结节 E组细胞密集,可见细胞性钙结节形成.各组OD值、ALP含量、OC含量随着作用时间的延长而增加,各组不同培养时间的OD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 且C、D、E组均高于A、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D、E组内随着作用浓度的增加,细胞增殖及成骨活性增强,呈浓度依赖关系,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合理的联合应用BMP-4/7和bFGF可促进BMSCs细胞增殖,促进成骨活性,两者对BMSCs有明显的协同增强效应. 袁绍辉 潘琦 曹阳 付春江 毕郑钢关键词:骨形态发生蛋白质类 骨髓细胞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细胞增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