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蒋虹

作品数:22 被引量:40H指数:3
供职机构:北京师范大学外国语言文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语言文字艺术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0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9篇文学
  • 2篇语言文字
  • 2篇艺术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5篇小说
  • 3篇伍尔夫
  • 3篇后现代
  • 2篇颠覆
  • 2篇短篇
  • 2篇短篇小说
  • 2篇短篇小说集
  • 2篇英国文学
  • 2篇伍尔夫小说
  • 2篇小说集
  • 2篇描写
  • 2篇节奏
  • 2篇拉什迪
  • 1篇大众
  • 1篇大众传播
  • 1篇道德
  • 1篇道德体系
  • 1篇颠覆传统
  • 1篇对等
  • 1篇对等词

机构

  • 22篇北京师范大学
  • 2篇西北师范大学

作者

  • 22篇蒋虹
  • 2篇李升炜

传媒

  • 3篇俄罗斯文艺
  • 3篇解放军外国语...
  • 2篇四川外语学院...
  • 2篇国外文学
  • 1篇合肥工业大学...
  • 1篇内蒙古大学学...
  • 1篇外国文学
  • 1篇北京师范大学...
  • 1篇外语教学
  • 1篇外国文学评论
  • 1篇北华大学学报...
  • 1篇北京电子科技...
  • 1篇外国语文
  • 1篇英美文学研究...

年份

  • 1篇2019
  • 2篇2018
  • 1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09
  • 3篇2008
  • 1篇2007
  • 2篇2005
  • 1篇2004
  • 3篇2002
  • 2篇2001
2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弗吉尼亚·伍尔夫的俄罗斯文学观
2008年
近年来弗吉尼亚·伍尔夫的书信、日记、文评的重新编辑出版再度引发了伍尔夫的研究热。本文就作家有关俄罗斯议题的系列文章,以陌生感作为切入点,通过探究其表现形式、原因和影响,阐发弗吉尼亚·伍尔夫的俄罗斯文学观。
蒋虹
关键词:陌生感
佳吉列夫与英国知识界
2016年
佳吉列夫俄罗斯芭蕾舞团在20世纪早期的西欧和北美经历了辉煌时代。对英国知识界来说,它的出现不仅带来活力和灵感,也使他们面临尴尬和矛盾。本文将以此作为切入点,回顾以弗吉尼亚·伍尔夫为代表的英国知识界或知识分子对佳吉列夫的俄罗斯芭蕾及其舞蹈演员的反应和评价,揭示其背后的意义,从而阐述俄罗斯芭蕾在20世纪早期对英国现代主义文学的孕育和发展所发挥的重要导向作用。
蒋虹
俄罗斯芭蕾与伍尔夫小说中的色彩元素被引量:3
2015年
对小说形式的探索是英国现代主义小说的一个共同特征,在弗吉尼亚·伍尔夫的作品中表现得尤为突出,其中十分引人注目的是色彩的运用。以往的研究大多认为伍尔夫对色彩的灵感来自后印象派绘画,本文则认为,色彩是伍尔夫所追求的"变化的节奏"的一种表现形式,其运用受到后印象派绘画与佳吉列夫俄罗斯芭蕾的双重影响,而后者的影响更为自然和直接。
蒋虹
关键词:伍尔夫小说
俄汉对等词的不完全对等性
蒋虹
批判、借鉴与升华:《圣莫尔》与《安娜·卡列尼娜》比较研究被引量:1
2012年
《安娜.卡列尼娜》的悲剧结局受到劳伦斯的强烈批评,认为它是托尔斯泰基于正统的道德判断,违背人的本性而蓄意设计的。劳伦斯剖析了托尔斯泰对安娜这一人物塑造的不足之处,并在《圣莫尔》中刻意加以修正和升华,从而不仅清楚地表达了他的艺术主张,而且也显示出俄罗斯文学对其小说理论和创作的深刻影响。
蒋虹
关键词:托尔斯泰
悠悠人生 无情亦有情——评马拉莫德的《最初七年》及其文体特点被引量:1
2002年
本文从人物和叙述方式的角度对现代美国作家伯纳德·马拉莫德的短篇小说《最初七年》进行了详尽的分析讨论 ,旨在阐明作者对“小人物”菲尔德的成功刻画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对视角的灵活操纵和对间接引语和自由间接引语的大量运用。
蒋虹
关键词:无情美国作家自由间接引语文体特点
英国现代主义文学中的俄罗斯影响被引量:3
2008年
国外学界对英国现代主义文学的研究经久不衰。近年来,研究视角呈现出多元化趋势,早期现代主义的孕育和形成变为研究热点。本文从报刊文章的角度,从引发"俄罗斯热"的"俄罗斯芭蕾现象"开始,论述英国文坛对俄罗斯文学的接受,彰显俄罗斯文学在英国现代主义文学的早期形成中的所产生的重要影响。
蒋虹
关键词:俄罗斯文学报刊
后现代主义语境下的通俗小说——浅论阿瑟·阿萨·伯格的推理小说被引量:1
2008年
以通俗小说作为理论的载体是当代美国大众传播理论家和通俗文化学者阿瑟.阿萨.伯格的一个另类创举。将神圣的理论、权威与学界的腐败、犯罪杂糅在一起,作者戏弄并挑战了理论和权威,也反映了他本人的某种心理投射。伯格的小说在一定意义上代表了21世纪西方文化的一种跨学科的多元倾向。
蒋虹
关键词:后现代主义大众传播刻板形象心理投射
自我的隐喻重建——关于班韦尔的《海》中的嗅觉描写被引量:1
2009年
当代爱尔兰作家约翰.班韦尔的《海》是一部沉浸在忧郁与彷徨气氛中的怀旧小说。小说主人公有着敏锐的嗅觉,这一特征不仅成为联系主人公感情经历的纽带,也是主人公证明并力图重建自我的一个隐喻意象,从而在叙述和隐喻两个层面上将过去与现在、记忆与当下自然地连接起来。作品成功地刻画了一个力图重建完整自我却又不能如愿的现代人,同时也反映了作家本人的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的双重立场。
蒋虹
关键词:《海》嗅觉自我
俄罗斯芭蕾与伍尔夫的小说创作
2015年
本文探讨1910-1920年间风靡巴黎和伦敦的佳吉列夫俄罗斯芭蕾舞团对弗吉尼亚·伍尔夫小说创作的影响,认为该舞团激发了伍尔夫去刻意追寻小说的新的表现形式,并由此提出了"封套"和"变化的节奏"的概念,前者强调世间万物的自由自在、丰富多彩,后者强调事物的存在和发展变化所具有的内在韵味和节律,这两个概念之间构成某种张力,奠定了伍尔夫新的小说形式的基础,标志着其文学理念的升华和小说创作中理念与实践的完美结合。
蒋虹
关键词:节奏伍尔夫小说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