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蒋丽金

作品数:122 被引量:407H指数:12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感光化学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理学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10篇期刊文章
  • 7篇专利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6篇生物学
  • 29篇理学
  • 20篇医药卫生
  • 4篇化学工程
  • 4篇文化科学
  • 1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电子电信
  • 1篇政治法律

主题

  • 24篇藻蓝蛋白
  • 22篇竹红菌素
  • 21篇竹红菌甲素
  • 21篇甲素
  • 20篇光谱
  • 17篇藻胆蛋白
  • 12篇藻胆体
  • 11篇光化学
  • 11篇变藻蓝蛋白
  • 10篇荧光
  • 9篇藻类
  • 9篇竹红菌乙素
  • 9篇复合物
  • 8篇藻红蛋白
  • 7篇蓝藻
  • 6篇蛋白
  • 6篇制法
  • 6篇氯仿
  • 6篇螺旋藻
  • 6篇计算机

机构

  • 117篇中国科学院
  • 8篇中山大学
  • 3篇清华大学
  • 3篇中国科学院长...
  • 1篇北京大学
  • 1篇福建省水产研...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中国工程院
  • 1篇中国科学技术...
  • 1篇联合国教科文...
  • 1篇中国科学院长...

作者

  • 118篇蒋丽金
  • 36篇赵井泉
  • 20篇安静仪
  • 14篇张曼华
  • 14篇朱晋昌
  • 12篇张景民
  • 11篇张建平
  • 9篇王慧
  • 8篇赵福利
  • 8篇杨紫萱
  • 8篇郑锡光
  • 7篇汪河洲
  • 7篇何玉英
  • 7篇赵继全
  • 7篇马金石
  • 7篇赵开弘
  • 7篇夏安东
  • 6篇胡义镇
  • 6篇张新夷
  • 5篇第五振军

传媒

  • 32篇科学通报
  • 26篇中国科学(B...
  • 8篇感光科学与光...
  • 7篇有机化学
  • 7篇生物物理学报
  • 6篇化学学报
  • 5篇生物化学与生...
  • 3篇海洋与湖沼
  • 2篇高等学校化学...
  • 2篇发光学报
  • 1篇中国科技论坛
  • 1篇中国科学(C...
  • 1篇植物生理学报...
  • 1篇中国激光
  • 1篇辐射研究与辐...
  • 1篇油田化学
  • 1篇物理化学学报
  • 1篇中国科技期刊...
  • 1篇四川动物
  • 1篇民主与科学

年份

  • 3篇2003
  • 1篇2002
  • 1篇2001
  • 8篇2000
  • 8篇1999
  • 10篇1998
  • 14篇1997
  • 10篇1996
  • 6篇1995
  • 4篇1994
  • 7篇1993
  • 18篇1992
  • 8篇1991
  • 7篇1990
  • 12篇1989
  • 1篇1986
12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乙酰苯酰过氧化物分解过程中的CIDNP研究
1992年
本文利用CIDNP实验技术研究了乙酰苯酰过氧化物的热解机制。热解产物之一对于母体基团对而言是选出产物,经由随机遭遇的二次基困对生成。
刘卫孙贤育蒋丽金
关键词:CIDNP极化
再论科学道德问题
2003年
1991年 10月 2 5日《中国科学报》(现名《科学时报》)发表的邹承鲁等 14位学部委员 (院士 )撰写的“再论科学道德问题”一文 ,阐述的科学道德问题是科技界和学术界永远值得提倡的。此文对于当前优化科研环境、树立良好道德风尚、推动精神文明建设 ,继承和发扬先进文化 ,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我们征得《科学时报》社同意全文转载 ,推荐给广大读者。
邹承鲁沈善炯吴旻李林彭桓武师昌绪梁栋材王世真蒋丽金卢嘉锡周明镇钮经义吴征镒冯端
关键词:科学道德道德规范版权法国际知识产权
基础研究如何支持
1997年
蒋丽金
关键词:自然科学基金
水溶性竹红菌素及电子转移中间体的光谱研究被引量:7
1993年
本文详细研究了水溶性竹红菌素衍生物14-脱羟基-15-脱乙酰基-竹红菌甲素-13-磺酸钠(13-SO_3Na-DDHA)及光还原产物的吸收光谱和影响因素。通过吸收光谱随pH值的变化观察到13-SO_3Na-DDHA及两电子还原产物酚羟基的分步解离,并通过实验值与理论公式相拟合分别求出了解离的pK_a。此外,还比较了13-SO_3Na-DDHA在buffer溶液和在DMF-buffer溶液中的光还原特点。测定了13-SO_3Na-DDHA半醌负离子自由基质子化和歧化的动力学性质。
胡义镇安静仪蒋丽金
关键词:竹红菌素电子转移吸收光谱
竹红菌甲素与胺之间的电子转移作用被引量:2
1989年
竹红菌是我国首先发现并应用于治疗皮肤病的新型光疗药物。它的主要光敏有效成份是一种苝醌类衍生物,称为竹红菌甲素(Hypocrellin A,以下简称甲素(HA))。
马俊宁蒋丽金安静仪张曼华
关键词:竹红菌甲素电子转移
竹红菌素衍生物在缺氧条件下的光化学被引量:10
1999年
为了改善竹红菌素的红光吸收特性和亲水性 ,合成了一系列竹红菌乙素的衍生物 .利用顺磁共振 (EPR)和吸收光谱法研究了竹红菌乙素衍生物在缺氧条件下的光化学反应 .在光照下 ,所有衍生物都能通过自身电子转移反应生成半醌负离子自由基 ,生成效率和谱图精细结构与衍生物的结构有关 .在电子给体存在时 ,由电子给体向竹红菌乙素衍生物的电子转移增强了相应半醌负离子自由基的生成效率 ,而且还可用吸收光谱法检测到负离子自由基和氢醌的生成 .结构修饰对竹红菌乙素衍生物半醌负离子自由基和氢醌的吸收峰位影响很小 ,但对它们的生成效率却有着明显的影响 .
何玉英安静仪蒋丽金
关键词:光化学光动力疗法肿瘤
螺旋藻变藻蓝蛋白发色团间相互作用机理研究被引量:2
1993年
本文发现从螺旋藻(Spirulina platensis)中分离出的变藻蓝蛋白三聚体(αβ)_3在解聚为单体(αβ)时,伴随着明显的光谱学特性的变化。我们利用稳态和皮秒(10^(12)S)瞬态光谱学的方法研究了导致变藻蓝蛋白单体(αβ)和三聚体(αβ)_3光谱学差别的发色团之间的相互作用。计算了变藻蓝蛋白中发色团的吸收和发射跃迁偶极矩之间的夹角。尝试性地建立了用以解释变藻蓝蛋白内发色团之间的相互作用的激子相互作用和弱偶极相互作用的机理模型。
夏安东朱晋昌伍华菊蒋丽金张新夷
关键词:变藻蓝蛋白螺旋藻发色团
竹红菌甲素和巯基乙醇的光反应被引量:2
1989年
一、引言 竹红菌甲素(简称HA)是从生长在云南的竹红菌中分离出的一种有效光疗药物。甲素配合可见光照射治疗妇女外阴白色病变、白癜风等取得良好疗效口。甲素光疗机制的分子水平的研究工作目前主要集中在甲素及衍生物的结构、光物理和光化学性质。
安静仪蒋丽金
关键词:竹红菌甲素巯基乙醇光反应药物
竹红菌甲素荧光光谱的环境效应被引量:5
1989年
竹红菌甲素(简称HA)是从竹红菌中提取的一种光敏色素,属于苝醌的衍生物,它对许多皮肤病都有显著的光疗作用。最近发现HA能杀死肿瘤细胞并富集在肿瘤组织处(傅乃武未发表的结果),虽然刘景瑤等管对它的荧光光谱作过研究,但还有许多问题有待于进一步的探讨。本文详细研究了环境对HA荧光光谱的影响,这有助于了解不同环境中激发态HA的性质,进而弄清竹红菌的光疗机制。
第五振军蒋丽金张曼华
关键词:竹红菌甲素荧光光谱光敏色素
藻胆体-类囊体膜复合物内能量传递机制研究——Ⅰ.光状态转换技术和光谱解叠方法被引量:4
1997年
目前,对藻类光合作用原初过程的研究大多集中在藻胆体(PBS)、孤立藻胆蛋白(Biliproteins)及PSⅡ和PSⅠ反应中心上,得出激发能在这些复合物内的定性流向和定量参数,从而为这一领域进行深入研究奠定了可靠的基础。然而,由于上述研究是对孤立的或部分的光合器而不是对整体来进行的,所以,它不可能解释藻胆体为什么能将其所吸收的光能高效地和快速地传递给反应中心并将其在两个反应中心(PSⅡ和PSⅠ)之间进行合理地分配。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一些研究人员利用光状态转换(Light state transition)技术和时间分辨光谱技术对整藻细胞进行研究,基于研究结果,人们对藻胆体向光合反应中心能量传递机制找出3种可能的模式:(1)“溢出”模型(Spillover over model),该模型认为:能量传递途径是PBS-PSⅡ-PSⅠ;(2)二元复合物模型,也就是说PBS-PSⅡ复合物和PBS-PSⅠ复合物独立存在,能量传递途径是PBS-PSⅡ和PBS-PSⅠ;(3)三元复合物模型,它认为存在一个三元复合物(PSⅡ-PBS-PSⅠ),能量从PBS向PSⅡ和PSⅠ分配是通过PBS在该复合物中精确的位移来调节的。许多研究结果表明能量“溢出”模型不是能量从PBS向PSⅠ传递的主要途径。目前蓝藻光合作用光状态1和光状态2的相互转换的分子作用机制还不清楚,鉴于此。
张景民赵井泉蒋丽金
关键词:藻胆体类囊体膜复合物藻类
全文增补中
共12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