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磊
- 作品数:80 被引量:390H指数:12
- 供职机构:空军总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军队临床高新技术重大项目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机械工程更多>>
- 未成熟网织红细胞分数对评估30例造血干细胞移植效果的分析
- 2012年
- 目的探讨采用未成熟网织红细胞分数(IRF)监测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患者造血功能恢复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Sysmex XE-210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30例白血病患者HSCT后的WBC、PLT、中性粒细胞绝对计数(ANC)、网织红细胞百分比(RET%)及IRF,并对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30例患者移植后IRF、ANC、RET%、WBC、PLT分别在16.5、18.5、19.0、21.0、26.0d达到恢复指标。有93.3%(28/30)的患者IRF最早达到造血功能恢复的指标。IRF达到造血功能恢复指标的时间要早于WBC、PLT、ANC及RET%(P<0.05)。ANC及RET%达到造血功能恢复指标的天数要早于WBC及PLT(P<0.05)。ANC与RET%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RF是HSCT后造血功能恢复较敏感的指标,可用于HSCT后造血功能恢复的监测、病情观察及指导临床治疗。
- 董磊吉品健刘娟马红雨冯戟全首祯朱美财
- 关键词:造血干细胞移植造血功能
- 西藏驻军干部血脂及血尿酸分析被引量:5
- 2014年
- 目的通过对常驻西藏地区部分军人干部血脂、血尿酸水平及高血脂、高尿酸血症的检出率进行分析,为制定驻藏干部的健康保健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在某院体检的1482例军人干部依年龄和所在海拔高度进行分组,比较各组之间的血脂、血尿酸水平及高血脂、高尿酸血症检出率。结果 1482例中,高血脂524例,高血脂检出率为35.4%;高尿酸血症505例,高尿酸血症检出率为34.1%;随着年龄及海拔高度的增加,血脂、尿酸水平及高血脂、高尿酸血症检出率也明显升高。结论西藏地区驻军干部高血脂及高尿酸血症检出率较高,开展健康教育及增强保健意识对预防和控制相关疾病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 董磊刘娟央娜丁巳娟冯东方代金宴朱美财
- 关键词:血脂尿酸海拔高度
- 西藏地区孕晚期并发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妇女微量元素及蛋白质水平分析
- 2014年
- 目的:对妊娠晚期孕妇的微量元素及蛋白质情况进行分析,探讨微量元素及蛋白质水平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关系。方法:将178例孕晚期妇女分为正常孕妇组及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组,同时选取50名健康育龄妇女设为正常对照组,检测各组之间的Ca、Mg、Zn及蛋白水平,分析以上指标在不同孕妇组间的变化。结果:孕晚期妇女Ca、Mg、Zn及蛋白质水平均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孕妇组Ca、Mg、Zn及蛋白水平低于正常孕妇组(P<0.05)。结论:孕晚期妇女微量元素缺乏及蛋白质的缺失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密切相关。
- 董磊刘娟葛明晓马红雨全首祯朱美财
- 关键词:孕晚期微量元素妊娠期高血压疾病
- 增强DNA疫苗免疫效果策略研究进展
- 2007年
- 在近年发展的疫苗策略中,DNA疫苗由于具备独特的优势而成为研究的热点。然而,虽然DNA疫苗的效果已经在多种动物模型中得到了证实,但是在人体临床试验的结果却不尽如人意。近年来,研究人员发展了多种新的方法来提高DNA疫苗的免疫效果。本文就这一领域的进展进行综述,并对DNA疫苗的应用前景做一展望。
- 张晓鹏董磊陈薇
- 关键词:DNA疫苗佐剂
- 重组蛋白PSCA-HSP70的免疫活性及抗肿瘤效应观察被引量:4
- 2014年
- 目的探讨重组前列腺干细胞抗原(PSCA)-热休克蛋白70(HSP70)融合蛋白对前列腺肿瘤模型小鼠的免疫激活作用及抗肿瘤活性。方法健康雄性C57BL/6小鼠25只,随机均分为PSCA组、HSP组、PSCA+HSP组、PSCAHSP组及PBS组(n=5)。小鼠皮下注射1×106个前列腺肿瘤细胞(RM-PSCA/Luc细胞),3d后分别采用相应重组蛋白进行免疫(100μg/只),2周后采用相同剂量加强免疫1次,观察肿瘤生长及小鼠存活状况。加强免疫后10d处死动物,采用ELISPOT法和流式细胞术检测PSCA特异性T细胞反应,ELISA法检测PSCA特异性抗体水平。结果 ELISPOT法检测显示,PSCA-HSP组分泌IFN-γ的CD8+T细胞数明显高于其他各组(P<0.05);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显示,PSCA-HSP组CD8+/IFN-γ+T细胞数明显高于其他各组(P<0.05);ELISA检测显示,PSCA、PSCA+HSP、PSCA-HSP均可诱导产生PSCA特异的体液免疫反应,且3组间抗体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SCA-HSP组肿瘤体积明显小于其余各组,小鼠存活时间明显长于其余各组(P<0.05)。结论 HSP70是一种效应显著的分子伴侣,重组PSCA-HSP70融合蛋白在前列腺癌的治疗中具有重要的潜在应用价值。
- 董磊刘娟马红雨全首祯吕建晓李莹朱美财
- 关键词:前列腺干细胞抗原HSP70热休克蛋白质类
- 第二次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首次移植失败再生障碍性贫血并发淋巴瘤1例被引量:3
- 2014年
- 背景:急性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第一次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失败对患儿是严重致命的,若同时合并有继发性淋巴瘤等多种并发症,治疗就更为棘手,目前无成功方法可借鉴。目的:探讨第二次HLA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首次移植失败且并发淋巴瘤的急性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儿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急性重型再障患儿的二次造血干细胞移植的临床资料:患儿男,3岁,2011年11月25日行第一次非血缘异基因外周血干细胞移植(供受者HLA为8/10相合,血型主要不合),移植后粒细胞和血小板造血分别在11 d和14 d恢复,移植后30 d DNA移植植入鉴定和染色体检测均示移植成功植入,术后35 d出现皮肤Ⅰ度移植物抗宿主病,激素治疗后消失,术后54 d因出现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及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给予大剂量丙种球蛋白冲击、激素及促红素等治疗好转,激素逐渐减量,EBV拷贝数逐渐升高,术后3个月患者出现发热、双侧颈部可触及数个肿大淋巴结,行B超引导下右侧颈部淋巴结穿刺活检,考虑移植后淋巴增殖性疾病,病理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治疗上减停免疫抑制剂,应用美罗华及CHOP方案化疗,淋巴结缩小,且EBV拷贝数下降,体温正常。移植术后5个月复查血象和骨髓象提示继发性植入失败,进而于2012年5月15日行第二次单倍体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供者为患儿的父亲,预处理方案为清髓性预处理方案:氟达拉滨+环磷酰胺+马利兰+米托蒽醌+抗CD52单克隆抗体。回输骨髓造血干细胞的同时输注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物抗宿主病预防:环孢素A+短程的甲氨喋呤+CD25单克隆抗体联合霉酚酸酯。回输的有核细胞分别为13.52×108/kg,CD34+细胞数为2.45×106/kg,无关供者脐带来源间充质干细胞的量为1×106/kg。随访时间为移植后24个月。结果与结论:移植后中性粒细胞达到0.5×109 L-1,血�
- 闫洪敏王志东郑晓丽朱玲韩冬梅丁丽董磊刘静薛梅王恒湘
- 关键词:脐带间质干细胞移植干细胞造血干细胞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非血缘
- 肉芽肿性皮肤松弛症继发间变性淋巴瘤激酶阴性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一例并文献复习被引量:1
- 2016年
- 目的:提高对肉芽肿性皮肤松弛症(GSS)继发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LK)阴性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ALK-ALCL)的诊断、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的认识。方法报道1例GSS继发ALK-ALCL患者的诊治经过,并进行相关文献复习。结果该患者因皮肤斑块、左腋下包块活组织检查确诊为GSS,经激素、干扰素、硼替佐米联合化疗等治疗,病情迁延不愈。4年后出现干咳、发热,经支气管镜肺活组织检查确诊为ALK-ALCL,左腋下包块穿刺活组织检查确诊为GSS。给予CHOP方案化疗效果欠佳,换用GEMOX+DEX方案治疗病情有所改善,终因肺部感染死亡。结论 GSS继发ALCL罕见,诊断依据病理学检查,治疗以化疗为主,预后主要取决于ALCL的治疗效果。
- 刘静王恒湘阎洪敏朱玲郑晓丽王志东董磊丁丽韩冬梅薛梅
- 关键词:肉芽肿皮肤松弛症
- UF-500i全自动尿沉渣分析仪检测系统的性能验证被引量:9
- 2013年
- 目的对日本Sysmex公司UF-500i型全自动尿沉渣分析仪检测系统的主要分析性能进行验证。方法对该仪器检测项目白细胞(WBC)、红细胞(RBC)、上皮细胞(EC)及细菌(BACT)进行性能验证。利用变异系数对精密度进行评价;利用携带污染率对携带污染情况进行评价;利用线性方程对检测项目的线性范围进行评价;利用相对偏差对仪器间的结果比对进行评价。结果该仪器检测项目WBC及RBC的批内及批间精密度均<10%、EC的批内及批间精密度均<30%、BACT的批内及批间精密度均<20%,各检测项目的批内及批间变异均在可接受范围内;BACT携带污染率>0.05%,不符合要求,其他检测项目携带污染率均<0.1%,符合仪器性能要求;线性验证标本按一定比例稀释后将所得理论值与实测值进行回归分析,b值均介于0.97~1.03范围内,r均>0.975,符合线性要求;与参比仪器各检测项目的相对偏差均<仪器厂家提供的1/2允许总误差(TEa),符合仪器性能要求。结论 UF-500i检测系统的精密度、携带污染率、线性范围及仪器间比对结果等基本符合实验诊断学实验室的要求,可用于临床标本的检测。
- 董磊刘娟马红雨全首祯朱美财
- 关键词:全自动尿沉渣分析仪
- 脐带间充质干细胞鞘内注射治疗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被引量:8
- 2014年
- 背景: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是以小脑共济运动障碍为主要临床表现的遗传性变性疾病,迄今为止缺乏有效的药物治疗。目的:观察脐带间充质干细胞鞘内注射治疗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的临床疗效。方法:38例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患者给予脐带间充质干细胞鞘内注射治疗,1×106/(kg·次),1次/周,4次为1个疗程。38例患者共接受52个疗程治疗,其中27例接受1个疗程治疗,8例接受2个疗程,3例接受3个疗程。采用世界神经病联合会国际合作共济失调量表(ICARS)对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进行评定,分值越高表示神经功能缺损越严重,采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对患者治疗前后的日常生活能力量进行评估,分值越低,日常生活能力越强。治疗后对患者进行随访。结果与结论:38例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患者52个疗程治疗总有效率为84.6%。治疗结束1个月与治疗前比较ICARS及ADL评分均明显降低(P<0.01)。有效患者行走不稳、站立不稳、运动迟缓、上肢精细动作障碍、书写困难、构音障碍、眼球运动障碍等临床症状得到改善。治疗后常见的不良反应有头晕(1例),腰痛(2例),头痛(1例),发热(2例),均在1-3 d内消失。在中位随访39个月(11-59个月)治疗过程中,无治疗相关的不良反应发生。有效患者疾病稳定时间在1-19个月,平均(5.95±4.84)个月。结果表明脐带间充质干细胞鞘内注射治疗是安全的,可在一定时间内一定程度上改善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患者的临床症状,延缓疾病进展,多疗程治疗有助于多数患者神经功能的进一步改善。
- 刘静韩冬梅丁丽薛梅阎洪敏王志东朱玲郑晓丽董磊郭子宽王恒湘
- 关键词:干细胞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脐带间充质干细胞鞘内注射
- 空军总医院2000-2010年临床用血情况统计分析被引量:6
- 2013年
- 目的分析空军总医院2000-2010年用血情况,指导临床科学合理用血。方法对2000-2010年空军总医院临床用血情况进行统计,计算成分输血率及各成分的使用比例。结果成分输血率2002-2010年间均在99%以上;2003年后自体输血率均超过20%;接受输血患者人均红细胞使用量逐渐较少,血浆及血小板使用量增幅较大。结论空军总医院成分输血率及自体输血率已达较高水平,但需要进一步增强临床科学合理输血的观念,提高对血浆及血小板合理应用的认识。
- 刘娟董磊王洪波周菁魏少平
- 关键词:成分输血红细胞血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