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艳萍
- 作品数:24 被引量:125H指数:7
- 供职机构:大连市中心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大肠埃希菌的基因型分型及耐药分析被引量:7
- 2008年
- [目的]了解大连市中心医院临床分离的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大肠埃希菌耐药基因型及耐药情况。[方法]收集该院2005年11月-2006年2月连续不重复产ESBLs大肠埃希菌40株,采用美国国家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推荐的表型确认方法进行筛选。在此基础上,分别用针对TEM、SHV、CTX-M-Ⅰ、CTX-M-Ⅱ、CTX-M-Ⅲ、CTX-M-Ⅳ型β-内酰胺酶基因的六对特异性引物对每株细菌进行聚合酶链反应(PCR),毛细管电泳方法检测所有产ESBLs大肠埃希菌的TEM、SHV、CTX-M基因。应用K-B纸片扩散法检测产ESBLs大肠埃希菌对临床常用抗生素的耐药性。[结果]毛细管电泳结果显示,40株产ESBLs大肠埃希菌中,仅携带一种基因型的分别为SHV型1株(2.50%),CTX-M-Ⅰ型7株(17.50%),CTX-M-Ⅱ型7株(17.50%),CTX-M-Ⅲ型2株(5.00%),CTX-M-Ⅳ型4株(10.00%)。有18株(46.15%)同时携带两种或两种以上基因型,且多为CTX-M型与TEM型或SHV型共同存在;药物敏感试验结果显示,产ESBLs大肠埃希菌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均表现出较高的耐药性,对碳青霉烯类药物(亚胺培南和美洛培南)的耐药率最低。[结论]该院产ESBLs大肠埃希菌近期流行的主要基因型别为CTX-M型,而且多基因携带情况常见;碳青霉烯类抗生素是目前治疗产ESBLs大肠埃希菌最有效的药物。
- 王运铎范艳萍张毅华
- 关键词:超广谱Β-内酰胺酶大肠埃希菌耐药
- 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肺炎克雷伯杆菌的基因型分型及耐药分析被引量:10
- 2007年
- 目的:了解大连市中心医院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肺炎克雷伯杆菌耐药基因型及耐药情况。方法:采用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CLSI)推荐的表型确认方法,筛选出该院2005年11月至2006年2月产ESBLs肺炎克雷伯杆菌51株。应用K-B纸片扩散法检测其对23种临床常用抗生素的耐药性;应用聚合酶链反应-毛细管电泳方法(PCR-CE)检测产ESBLs肺炎克雷伯杆菌的TEM、SHV、CTX-M基因。结果:51株产ESBLs肺炎克雷伯杆菌中,有50株呈阳性。仅携带一种基因型的分别为TEM型1株(1.96%),SHV型1株(1.96%),CTX-M-Ⅰ型9株(17.65%),CTX-M-Ⅱ型8株(15.69%),CTX-M-Ⅲ型2株(3.92%),CTX-M-Ⅳ型6株(11.76%)。有23株(45.10%)同时携带两种或两种以上基因型,且多为CTX-M型与TEM型或SHV型共同存在。药敏结果显示,碳青酶烯类抗生素对产ESBLs肺炎克雷伯杆菌表现出较高的抗菌活性,其耐药率为0.00%,四环素和复方新诺明耐药率分别为19.61%和27.45%。结论:本院产ESBLs肺炎克雷伯杆菌流行的主要耐药基因型为CTX-M型,碳青霉烯类抗生素是目前治疗产ESBLs肺炎克雷伯杆菌感染最有效的药物。
- 王运铎范艳萍张毅华
- 关键词:基因型
- 球形血液促凝剂的研制及应用
- 徐维家韩宝祥温杰范艳萍王青王永安杜斌
- 该课题研制球形血液促凝剂,是为了在临床检验中快速提取血清而研制的一种试剂,它主要以氧化铝球吸附二氧化硅、氨基己酸等非生理性的促凝成份,经特殊加工而制成。也是为分离胶血清分离器和青岛阿尔发产的一次性采血器而设计的。其配合使...
- 关键词:
- 关键词:血液促凝剂球形
- 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4种检测方法的比较及临床应用
- 2004年
- [目的 ]通过检测 2 80株临床分离的葡萄球菌比较其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 (MRS)阳性检出率 ,对其可靠性和临床实用性进行评估。 [方法 ]K -B纸片扩散法、琼脂筛选法、琼脂二倍稀释法(MIC)、mecA基因检测法测试。 [结果 ]K -B法苯唑西林耐药葡萄球菌 1 4 1株 ,阳性率为5 0 .36 % ;琼脂筛选法苯唑西林耐药葡萄球菌 1 35株 ,阳性率为 4 8.2 1 % ;MIC法苯唑西林耐药 1 30株 ,阳性率为 4 6 .4 3% ;mecA阳性葡萄球菌 98株 ,阳性率为 35 %。 3种表型检测法检测结果经 χ2检验无明显差异 ,而与mecA基因检测法结果稍有差异。 [结论 ]mecA基因检测法是检测MRS的一种可靠的方法 ,但受设备、仪器、试剂和费用的限制 ,不易在广大医院临床实验室普遍开展 ,K -B法、琼脂筛选法、MIC法是检测MRS较为适用的方法。
- 薛欣李卓范艳萍
- 关键词:MECA基因
- 尿培养中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被引量:13
- 2014年
- 目的研究大连市中心医院2007年1月至2012年9月尿培养中常见病原菌(真菌除外)的分布及其耐药性,为临床治疗尿路感染提供诊断及用药依据。方法采用MicroScan—Walkaway40全自动微生物鉴定药敏分析仪和ATBExpression自动细菌鉴定仪及K—B纸片法药敏试验,应用WHONET5.4软件对结果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五年间尿培养中共分离出病原菌1012株(真菌除外),其中革兰阴性菌802株(79.2%),主要是大肠埃希菌538株(53.2%)、肺炎克雷伯菌95株(9.5%)、铜绿假单胞菌51株(5.1%)、奇异变形杆菌30株(2.9%)、鲍曼不动杆菌26株(2.6%)。革兰阳性菌210株(20.8%),主要是粪肠球菌86株(8.6%),屎肠球菌83株(8.2%),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21株(2.1%),金黄色葡萄球菌13株(1.3%)。抗生素敏感试验中碳青霉烯类(亚胺培南及美洛培南)对肠杆菌科细菌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及奇异变形杆菌抗菌活性最强,无耐药菌株,对非发酵菌中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曼不动杆菌耐药率为30%~40%,革兰阳性菌对糖肽类(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和利奈唑胺等抗菌药物高度敏感。结论应当根据主要易感菌种类及其抗生素敏感试验结果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
- 李萍范艳萍王运铎
- 关键词:尿培养尿路感染病原菌分布耐药性抗生素
- ICU病房下呼吸道标本主要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
- 我院的ICU病房主要收治内、外、妇、儿科等科室各种危重患者,是全院危重患者监护病房.该病房患者多数都存在严重病理生理紊乱的机体免疫功能下降的状况,且对于严重呼吸衰竭的患者,机械通气是抢救的主要措施.由于呼吸机的应用在治疗...
- 范艳萍王运铎徐维家
- 关键词:ICU病房呼吸道标本病原菌细菌耐药监测革兰阴性杆菌
- 文献传递
- 6984份血培养中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性被引量:32
- 2010年
- 目的研究医院6年血培养中常见病原菌的种类分布及耐药情况,为临床治疗菌血症提供依据。方法血培养及鉴定采用BacT/Alert 120、3D240自动血液分析系统和ATB Expression自动细菌鉴定仪,药敏试验采用K-B纸片扩散法,应用WHONET5.4软件对结果统计分析。结果 6984份血培养中分离出病原菌866株,阳性率为12.4%,其中革兰阴性杆菌占49.2%,革兰阳性菌占42.7%,真菌占8.1%;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占分离菌首位,其次为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鲍氏不动杆菌和粪肠球菌等;碳青酶烯类对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抗菌活性最强,而对铜绿假单胞菌、鲍氏不动杆菌抗菌活性明显降低;革兰阳性球菌对糖肽类和利奈唑胺抗菌药物高度敏感。结论引起菌血症的病原菌种类复杂,临床应根据病原菌变化及耐药性及时调整抗菌药物用药。
- 范艳萍李秀文张毅华王运铎徐维家
- 关键词:血培养菌血症病原菌耐药性抗菌药物
- 临床分离病原菌耐药性的监测被引量:6
- 1998年
- 目的:监测作者所在医院临床分离病原菌分布和耐药性情况,为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以头孢硝噻吩纸片对病原菌进行β内酰胺酶定性测定。应用KirbyBbuer琼脂扩散法判断药敏结果。结果与结论:539株住院患者分离病原菌,革兰阳性菌占19%,革兰阴性菌占81%。大肠杆菌、肺炎克雷伯菌、绿脓杆菌和金葡球菌最为常见。MRSA占26%,MRSC0N占50%。总产酶率为80%。第三代头孢菌素、头孢呋辛和对葡萄球菌的耐药率低于第一代头孢菌素和青霉素类抗生素。头孢哌酮/舒巴坦、头孢他啶、阿米卡星对革兰阴性杆菌耐药率较低。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对大肠杆菌呈较高的耐药率,且与其它抗菌药物存在交叉耐药。
- 邵传章李翠军范艳萍喻明
- 关键词:病原菌耐药性Β-内酰胺酶
- HemaceⅡ Plus HCP522型五分类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溶血剂的研制及应用
- 徐维家栾桂红范艳萍王青温杰王永安刘毅方晓璐
- 血液常规检验是检验医学中应用最为广泛的检查项目之一。而血液检查的手段基本都采用全自动血液分析仪。HCP522型五分类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是法国HYCEL GROUPE LISABIO公司生产的一款较为高档的血液分析仪。它...
- 关键词:
- 关键词:血细胞分析仪五分类溶血剂
- T-RFLP快速分析慢性腹泻患者肠道菌群及其应用研究被引量:7
- 2005年
- 目的建立快速检测分析人体肠道菌群的方法,协助慢性腹泻病原学诊断。方法上游引物的5'端用6-FAM进行荧光标记,PCR 反应结束后选择适当的限制性内切酶酶切消化,在测序仪上通过毛细管电泳即可检测5'末端荧光标记的限制性片段。利用不同细菌产生的不同峰谱达到快速对细菌定性、定量的目的。对30例慢性腹泻患者和22例健康人进行肠道菌群分析,从而探讨菌群变化情况。结果该法能够对人体肠道菌群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30例腹泻患者均发现肠道菌群紊乱。结论该法快速、特异、敏感。一个样品中能同时检测多种细菌,是一种很有希望的新技术。
- 詹銮峰高鹏张卓然周长江徐维家解范迪范艳萍于卫健
- 关键词:RDNA聚合酶链反应肠道菌群厌氧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