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范明

作品数:124 被引量:897H指数:19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科技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天文地球交通运输工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64篇期刊文章
  • 41篇专利
  • 17篇会议论文
  • 2篇科技成果

领域

  • 48篇石油与天然气...
  • 40篇天文地球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2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经济管理
  • 1篇金属学及工艺
  • 1篇建筑科学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21篇岩石
  • 21篇盆地
  • 20篇页岩
  • 19篇油气
  • 15篇储层
  • 14篇盐岩
  • 13篇岩石样品
  • 13篇碳酸
  • 13篇碳酸盐
  • 13篇碳酸盐岩
  • 12篇地球化
  • 12篇地球化学
  • 12篇含气
  • 12篇盖层
  • 11篇地质
  • 11篇溶蚀
  • 11篇同位素
  • 11篇含气量
  • 9篇四川盆地
  • 9篇勘探

机构

  • 68篇中国石化石油...
  • 48篇中国石油化工...
  • 25篇中国石油化工...
  • 11篇中国石化
  • 8篇中国石油化工...
  • 7篇南京大学
  • 6篇中国科学院兰...
  • 5篇中国科学院
  • 4篇中国地质大学
  • 3篇同济大学
  • 2篇成都理工大学
  • 2篇中国地质大学...
  • 2篇中国石油天然...
  • 2篇中国石油
  • 2篇中国石油化工...
  • 1篇北京邮电大学
  • 1篇杭州电子科技...
  • 1篇浙江大学
  • 1篇中国石油大学...
  • 1篇中国矿业大学...

作者

  • 124篇范明
  • 21篇俞凌杰
  • 19篇刘伟新
  • 14篇张文涛
  • 13篇刘文汇
  • 10篇蒋启贵
  • 8篇张殿伟
  • 8篇高波
  • 8篇陈红宇
  • 7篇张建勇
  • 7篇秦建中
  • 7篇腾格尔
  • 6篇李志明
  • 6篇蒋小琼
  • 6篇郑伦举
  • 5篇王国建
  • 5篇杨振恒
  • 4篇张渠
  • 4篇徐二社
  • 4篇何治亮

传媒

  • 28篇石油实验地质
  • 5篇石油与天然气...
  • 5篇沉积学报
  • 3篇天然气地球科...
  • 3篇第十一届全国...
  • 2篇石油学报
  • 2篇地球化学
  • 2篇海相油气地质
  • 2篇矿物岩石地球...
  • 2篇中国科学:地...
  • 2篇第四届全国沉...
  • 2篇第四届全国石...
  • 1篇中国石化
  • 1篇吉林大学学报...
  • 1篇物探与化探
  • 1篇地质科学
  • 1篇海洋地质与第...
  • 1篇新疆石油地质
  • 1篇分析仪器
  • 1篇石油勘探与开...

年份

  • 5篇2024
  • 2篇2023
  • 10篇2022
  • 5篇2021
  • 5篇2020
  • 4篇2019
  • 2篇2018
  • 11篇2017
  • 7篇2016
  • 8篇2015
  • 4篇2014
  • 3篇2013
  • 6篇2012
  • 10篇2011
  • 6篇2010
  • 8篇2009
  • 3篇2008
  • 7篇2007
  • 7篇2006
  • 4篇2005
12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泥岩研究与盖层评价技术被引量:15
2013年
泥岩是沉积盆地的主要组成部分,但由于样品保存性差、黏土矿物膨胀与收缩、颗粒细小,对于泥岩性质的认识并不深入。而弄清楚泥岩的性质有利于解决目前油气勘探所面临的一系列难题,如钻井稳定性、超压风险、泥岩各向异性、泥岩岩石力学性质、物理特征及测井响应等。特别是在页岩气勘探过程中,对泥页岩的性质也需要有更多的认识。目前国内外泥岩性质研究与盖层评价技术已取得一系列进展。
秦建中刘伟新范明张文涛俞凌杰
关键词:泥岩盖层
四川盆地上三叠统须家河组致密砂岩溶蚀实验及地质意义被引量:13
2021年
四川盆地上三叠统须家河组为致密砂岩储层,溶蚀孔隙发育,但其形成机理仍不十分明确。选取须家河组长石岩屑砂岩、岩屑长石砂岩和长石石英砂岩等3块样品,通过配制与地层有机酸组分相近的反应液,设计5种温压条件进行溶蚀模拟实验,得到以下4点认识:(1)随温压条件升高,反应溶液中K、Na离子浓度不断增加,Ca、Mg离子浓度基本保持不变,Al离子浓度明显降低;(2)反应产生少量石英和大量高岭石等新矿物,长石颗粒和碳酸盐胶结物溶蚀产生大量溶蚀孔隙,增加孔隙度,改善了孔隙结构;(3)相同温压条件下,长石岩屑砂岩比长石石英砂岩溶蚀率高,高温压条件下(180℃,53 MPa),砂岩样品的溶蚀率大幅增加;(4)溶蚀实验结果为重建须家河组储层埋藏、成岩、孔隙演化序列,预测有利储层的分布提供了依据,长石等在高温压条件下快速溶蚀是深层碎屑岩有效储层的成因机理之一。
杨威谢武仁俞凌杰魏国齐金惠范明沈珏红郝翠果王小丹刘卫红
关键词:致密砂岩储层储层成因深层油气须家河组上三叠统四川盆地
岩石残余含气量测试装置及其测试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岩石残余含气量测试装置及其测试方法,包括岩石破碎密封脱气组件和气体计量收集组件,岩石破碎密封脱气组件与气体计量收集组件密封连接。岩石破碎密封脱气组件包括驱动机构、碎样密封罐、振动平台和密封机构,所述驱动机...
蒋启贵范明王强宋晓莹刘伟新俞凌杰
松潘-阿坝地区志留系固体沥青的成因分析
<正> 松潘-阿坝地区构造位置属松潘-若尔盖地块,平面上夹持于龙门山、三江和秦岭三个构造带之间,呈三角形展布,早古生代为盆地相-陆棚相沉积,晚古生代发展为碳酸盐台地沉积,其上被大片海相三叠系所覆盖。本区发育有寒武系、志留...
张渠秦建中范明金聚畅张志荣
文献传递
泥页岩盖层研究进展:类型、微孔特征与封盖机理被引量:5
2019年
泥页岩作为一种重要的油气盖层,其封盖性对油气成藏特别是古老深层油气成藏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系统总结了泥页岩盖层的类型、微观孔隙特征及封盖机理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根据矿物组成和结构特征,将泥页岩盖层分为粉砂质泥岩、钙质泥岩、硅质泥岩和碳质泥岩4种类型;泥页岩孔隙往往是纳米尺度,主要分为石英颗粒边缘粒间孔、草莓状黄铁矿粒间孔、黏土矿物层间孔缝和有机质孔4种类型,且随着地层时代变老,微孔尺度逐渐变小,碎屑颗粒粒间孔不断减少,有机质孔在整个微孔体系中的主导地位更为突出。基于泥页岩盖层类型及孔隙特征建立的微孔系统结构模型,将微孔系统划分为主干孔缝、次级孔隙和孤立孔隙三部分。模拟实验结果表明,亲水性和亲油性界面的不均匀散布是流体作用复杂性的内因,也是导致突破压力增大的重要因素。烃浓度封闭机理可能是不存在的,真正对气藏进行封盖的是上覆致密盖层,它依靠毛管封闭对下伏气藏进行封闭,同时超压与封盖能力之间具有定量关系。
胡文瑄陆现彩范明张殿伟曹剑
关键词:泥页岩微观孔隙
埋藏条件下页岩气赋存形式研究被引量:31
2016年
以川东南龙马溪组页岩为主要研究对象,开展埋藏条件下页岩气赋存形式定量研究。重点基于重量法等温吸附实验,分析TOC含量、温度、湿度对吸附能力的影响,并通过建立3个主要因素与吸附能力的经验关系来获取埋藏条件下的吸附气量。另外,通过总孔隙空间扣除孔隙水和吸附气占据空间来厘定游离气占据空间,并基于甲烷状态方程( PR方程)获取游离气密度,从而构建埋藏条件下游离气赋存计算方法。超压条件下吸附气随埋深呈下降趋势,而游离气增加明显并成为主要赋存形式。定量计算了焦页1井22个页岩样品(主要取自底部38 m优质层段)的赋存量。焦页1井优质段吸附气占比27.1%~47.8%,平均占比为34.3%,而游离气占比52.2%~72.9%,平均占比为65.7%。
俞凌杰范明腾格尔刘友祥
关键词:赋存特征吸附气游离气页岩气川东南
松潘—阿坝地区下古生界烃源岩评价被引量:14
2003年
松潘—阿坝地区是油气勘探新区。该文对该地区下古生界露头剖面样品进行了有机碳分析,并结合烃源岩有机质丰度进行研究,对松潘—阿坝地区下古生界烃源岩进行了评价。作者认为,寒武系为潜在的好—很好烃源岩;奥陶系属潜在的差—中等烃源岩;志留系为潜在的中等—好烃源岩。
张渠秦建中范明金聚畅张志荣
关键词:有机质丰度烃源岩评价下古生界
页岩含气量测试装置及测试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页岩含气量测试装置及测试方法,该测试装置包括:固定底座,驱动机构,连接在固定底座上;密封碎样筒,其筒体与固定底座连接,且内设有与驱动机构连接的搅拌轴,搅拌轴在驱动机构的驱动下转动;破碎组合刀具,连接在密封...
蒋启贵范明王强宋晓莹刘伟新俞凌杰
文献传递
油气微渗漏中的随水迁移机制被引量:2
2010年
油气藏中的烃类垂向微渗漏机制一直是油气化探基础理论研究中的焦点,对近地表油气化探异常主要成因机制不同的学者提出不同的观点,存在很大争议。通过自行设计模拟实验装置测量常温高压的水渗透人造岩芯速率,根据实验结果以及前人的数值模拟结果、水化学方法勘探实例,认为除非地下具有很好的通道(大的裂隙、断层),否则微渗漏异常不可能通过盆地深部压实水和天然补给水穿过油气藏垂向流动而产生,即随水迁移机制不是油气化探异常的主要成因机制,为油气化探异常成因机制的研究提供了一个实验证据。
王国建唐俊红范明卢丽黄欣
关键词:油气微渗漏数值模拟
页岩孔隙中气—水赋存特征研究——以川东南地区下志留统龙马溪组为例被引量:9
2021年
以川东南地区下志留统龙马溪组页岩为研究对象,借助重量法水蒸气吸附仪、重量法甲烷等温吸附仪以及页岩组成和孔隙结构等分析手段,开展束缚水、吸附气赋存定量研究,并探讨了微纳米孔隙中气—水赋存特征及主要影响因素。研究表明,不同类型页岩束缚水赋存能力差异较明显,可以利用水蒸气吸附—脱附和GAB模型比较准确地定量描述束缚水特征。页岩最大单层水分子吸附量与黏土矿物含量呈显著的正相关,表明黏土矿物为水分子提供了主要的活性吸附位。页岩对水分子的吸附能力要整体高于甲烷分子,而甲烷分子则主要以单层吸附形式在孔隙中赋存。不同页岩中束缚水、吸附气和游离气赋存的孔隙空间存在差异。2 nm以下孔隙均被吸附气和孔隙水所占据;有机碳(TOC)含量小于2.5%的页岩中游离气主体赋存空间约为5 nm以上孔隙,而TOC含量大于2.5%的页岩中游离气赋存空间主体约为3 nm以上孔隙;有机碳含量越高,游离气赋存的空间占比越高。
俞凌杰俞凌杰刘可禹范明
关键词:束缚水赋存特征页岩龙马溪组下志留统
共13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