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范博

作品数:13 被引量:47H指数:4
供职机构:齐齐哈尔医学院附属第三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黑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黑龙江省卫生厅科研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期刊文章
  • 2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1篇医药卫生
  • 2篇文化科学

主题

  • 4篇电生理
  • 4篇电图
  • 4篇神经电
  • 4篇神经电生理
  • 2篇电生理监测
  • 2篇心电
  • 2篇心电图
  • 2篇医患
  • 2篇医患沟通
  • 2篇诱发电位
  • 2篇神经传导
  • 2篇糖尿
  • 2篇糖尿病
  • 2篇周围神经
  • 2篇脑功能
  • 2篇脑功能研究
  • 2篇教育
  • 2篇教学
  • 1篇导联
  • 1篇导联心电图

机构

  • 13篇齐齐哈尔医学...

作者

  • 13篇范博
  • 9篇姚丹
  • 8篇范秀玉
  • 7篇王琳娜
  • 5篇郭楠
  • 4篇吴铁丽
  • 3篇李敏
  • 3篇周丽静
  • 2篇金立
  • 2篇李晓华
  • 2篇单洁
  • 2篇张鸿雁
  • 2篇罗娜
  • 1篇张艳蕉
  • 1篇赵文杰
  • 1篇车立群
  • 1篇辛明志
  • 1篇马林
  • 1篇徐红双
  • 1篇李敏

传媒

  • 2篇中国现代医学...
  • 1篇齐齐哈尔医学...
  • 1篇中国老年学杂...
  • 1篇中国妇幼保健
  • 1篇中国全科医学
  • 1篇中华老年心脑...
  • 1篇中国现代医生
  • 1篇中外医疗
  • 1篇中国医药科学
  • 1篇中外女性健康...

年份

  • 4篇2015
  • 3篇2014
  • 2篇2012
  • 1篇2011
  • 3篇2010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多媒体结合典型病例分析在神经电生理教学中的应用被引量:4
2010年
针对神经电生理教学内容涉及基础与临床的知识点较多,课时有限等问题,我们设计采用多媒体技术结合临床典型病例经验教学的方法,深入浅出,旨在将抽象枯燥的学习内容,转换为有趣的多媒体信息及典型的病例分析,调动同学们学习神经电生理知识的兴趣与积极能动性,提高教学质量。
范秀玉王琳娜范博姚丹
关键词:多媒体神经电生理教学
颅内外动脉重度狭窄或闭塞患者的侧支循环途径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探讨颅内外动脉重度狭窄或闭塞患者的侧支循环途径。方法对100例老年颅内外动脉重度狭窄或闭塞患者,采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技术评估侧支循环变化。结果大脑中动脉主干重度狭窄或闭塞59例,TCD显示软脑膜吻合侧支通路开放34例,占57.6%。颈内动脉起始部重度狭窄或闭塞30例,侧支通路开放24例,占80.0%,其中前动脉交通侧支开放8例,后动脉交通侧支开放2例,前动脉交通与后动脉交通侧支同时开放4例,眼动脉侧支开放6例,前动脉交通、后动脉交通和眼动脉侧支同时开放4例。锁骨下动脉重度狭窄7例,TCD发现窃血改变4例,占57.1%。椎动脉重度狭窄或闭塞3例中,2例椎动脉起始部闭塞患者出现颈外动脉-椎动脉侧支开放。左侧颈总动脉闭塞伴头臂干中度狭窄1例,TCD显示椎动脉-颈外动脉-颈内动脉侧支通路开放。结论 TCD技术有助于了解颅内外动脉重度狭窄或闭塞患者的侧支循环途径。
范秀玉王琳娜范博吴铁丽
关键词:颅内动脉疾病颈动脉狭窄侧支循环
应用神经电生理监测重症脑损害的脑功能研究被引量:9
2012年
目的探讨应用神经电生理技术评价重症脑损害脑功能的价值。方法采用脑电图(EEG)、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等神经电生理技术,对106例神经重症所致昏迷患者的脑功能进行监测。结果 EEG异常率达100%。主要异常有中高幅慢波型、发作波型、α昏迷型、β昏迷型、纺锤昏迷型、三相波型、平坦波型及爆发-抑制型等8种类型。BAEP检查32例,异常率46%(15/32)。随访表明脑电图异常类型与预后密切相关(P<0.05)。结论联合应用神经电生理技术监测神经重症患者的脑功能变化,对重症脑损害的病因诊断、抢救治疗及预后评估等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范秀玉王琳娜范博姚丹
关键词:脑功能神经电生理
应用神经电生理监测重症脑损害的脑功能研究
范秀玉王琳娜辛明志孙文彦范博姚丹吴铁丽郭楠张艳蕉
该课题是2009年齐齐哈尔市科技局社会发展项目。该课题采用脑电图(EEG)、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等神经电生理技术结合经颅多普勒(TCD)技术,对106例各种病因导致昏迷的神经重症患者脑功能进行监测。研究结果表明:...
关键词:
关键词:神经电生理诊断脑电图
加强学生医患沟通技巧培养的必要性及途径被引量:11
2014年
为使医学生尽快适应现代医学模式发展的需要,将医学生医患沟通技巧及职业素质培养作为当前高等医学教育的重点内容,在临床教学及实习中,有计划的融入医患沟通技巧教学与实践,结合突发事件、医疗纠纷等典型案例中有关医患沟通的经验为素材开展教学,对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范秀玉李晓华王琳娜范博姚丹
关键词:医患沟通教育
12导联心电图计算机算法在识别心外膜室性心动过速中的临床应用
2015年
目的探讨12导联心电图计算机算法在识别心外膜或心内膜室性心动过速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患有室性心动过速的43例患者进行常规12导联心电图检查,记录患者相关信息和12导联心电图QRS波的特点,图像计算机处理采用MATLAB软件,采用图像的斜率作为区分心外膜和心内膜起搏Mo G模型的特征性区别,通过训练样本设置区分阈值,验证此法识别心内膜和心外膜室性心动过速的精确度和可信性。结果 12导联ECG起搏标测对心内膜和心外膜混合模型的识别总精确度为84%,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1%和80%。采用计算机算法,对左心室的识别精确度(83%)较右心室(76%)高(P<0.000 1);对D区域(前游离壁基底段)的识别精确度(87%)最高,对无结构性心脏病患者的识别精确度(94%)最高(P=0.000 4);具有较高起搏标测电位(>1.5 m V)部位的识别精确度(82%)较起搏标测低电位(≤1.5 m V)部位精确度(80%)高(P=0.16);对室速出口位点为标准的计算机算法精确度为84%,敏感性为96%,特异性为71%。结论采用12导联心电图计算机算法识别心外膜和心内膜起搏位点的准确度较先前的识别标准有所提高,可能有助于在临床上区分室性心动过速起源灶,提高治疗效果。
姚丹张鸿雁罗娜范博郭楠周丽静
关键词:室性心动过速12导联心电图
运动神经元病的临床及神经电生理分析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探讨神经电生理分析对运动神经元病(MND)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应用肌电图检测对23例MND患者神经电生理数据资料进行研究,并与对照组健康人40例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该院23例患者中,静息时出现纤颤电位19例(82.61%),正锐波17例(73.91%),肌肉轻收缩时运动电位的时限延长18例(78.26%),多相波波幅增高11例(47.83%),大力收缩时的电压增高22例(95.65%)。四肢肌肉的异常情况为71.33%,拇短展肌的异常情况为71.43%,胸锁乳突肌的异常情况为92.11%,MND组与对照组四肢MEP中枢运动传导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ND组MEP值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神经电生理技术的应用和推广,对诊断运动神经元病(MND)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其中肌电图检测是诊断MND的重要手段。
范博李敏
关键词:运动神经元病神经电生理肌电图神经传导检测
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诊断冠心病患者心律失常的比较
2015年
目的:比较常规心电图和动态心电图诊断冠心病患者心律失常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68例冠心病患者采用常规心电图和动态心电图两种方法检测,分析比较两种方法的诊断结果。结果:两种方法在诊断冠心病阳性率上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房性早搏二(三)联、室性早搏二(三)联、房性早搏成对、室性早搏成对、短阵室上速之间有显著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动态心电图心律失常检出率高于常规心电图。结论:动态心电图诊断冠心病心律失常的临床效果好于常规心电图诊断,值得推广。
姚丹张鸿雁罗娜范博郭楠周丽静
关键词:冠心病心律失常动态心电图常规心电图
应用神经电生理对糖尿病锥体束及周围神经功能研究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探讨糖尿病(DM)椎体束、周围感觉、运动及自主神经功能。方法应用经皮层、脊髓电刺激运动诱发电位(MEP)、神经传导速度(NCV)及交感神经皮肤反应(SSR)技术对50例DM进行观察。结果MEP异常率82%(41/50),表现皮层、脊髓刺激MEP潜伏期延迟、波形分化欠佳,部分伴有中枢运动传导时间(CMCT)异常;NCV异常率70%,主要表现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延迟占65%(260/400),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延迟占75%(150/200);SSR异常率76%(38/50),主要表现潜伏期延迟及波幅减低。MEP、NCV、SSR异常率与病程长短呈正相关;空腹血糖水平对MEP、NCV、SSR结果无明显影响。结论 DM患者的锥体束及周围感觉运动神经、自主神经功能均存在明显异常。MEP结合NCV、SSR可对DM的中枢及周围神经系统功能提供全面客观指标。
范秀玉王琳娜范博姚丹金立单洁李敏赵文杰郭楠吴铁丽
关键词:运动诱发电位神经传导速度交感神经皮肤反应糖尿病锥体束
偏头痛患儿内皮素水平和经颅彩色多普勒检测与临床关系初探被引量:4
2015年
目的:探讨偏头痛患儿病变程度和诊断与内皮素(ET)水平以及经颅彩色多普勒(TCD)检测的临床关系。方法:以数字法随机抽选50例偏头痛患儿(5~15岁)和50名健康儿童(5~15岁)为研究对象,采用放射免疫法动态监测儿童体内ET水平变化,患儿间歇期和发作期均二次测定ET水平;采用TCD检测儿童脑血流变化。结果:经TCD检测,观察组患儿脑血管痉挛者27例(54%),各动脉血流速度明显提升,高于对照组患儿(P〈0.05);组间比较,观察组患儿发作期和间歇期ET值分别为(86.9±3.5)ng/L和(67.8±4.7)ng/L,前者高于后者,且均高于对照组(P〈0.05);组内比较,轻、中度患儿ET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均低于重度患儿(P〈0.05)。结论:偏头痛患儿脑动脉血流明显增快,并且依病变程度和时期不同,体内ET水平存在差异,可辅助临床诊断。
范博李敏姚丹郭楠周丽静张雨
关键词:偏头痛内皮素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