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金梅
- 作品数:8 被引量:21H指数:3
- 供职机构:华南师范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科技攻关计划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理学轻工技术与工程农业科学一般工业技术更多>>
- 底栖硅藻中诱导鲍鱼幼体附着和变态的物质研究进展被引量:3
- 2005年
- 底栖硅藻不但能提供促进鲍鱼幼体附着和变态的物质,还能作为鲍鱼幼体的饵料生物为其发育提供营养。底栖硅藻诱导鲍鱼幼体附着和变态的主要物质有胞外多糖、氨基酸、多不饱和脂肪酸等,对其营养功能和诱导附着变态作用等方面进行了综述,以期为鲍鱼育苗以及优质配合饲料的开发提供指导。
- 胡金梅魏东
- 关键词:底栖硅藻变态
- 环境因子和变性剂作用下B-藻红蛋白的光谱与荧光特性被引量:4
- 2006年
- 文章系统研究了B藻红蛋白在环境因子和变性剂作用下的特征吸收光谱和荧光发射强度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B藻红蛋白分别在pH4.5~9.5、温度在25-60℃和日光灯照射下(光强2800lx)24h以内相对稳定,其荧光发射强度和特征吸收光谱变化不大;分别在0.5%-3%SDS和0.25%-1%β-巯基乙醇作用下B藻红蛋白的光谱特性发生了显著变化,荧光发射强度严重衰减,特征吸收峰消失;在10%~70%乙腈或2~8mol·L^-1脲作用下,荧光发射强度有所衰减,但特征吸收光谱峰形未变化,只是峰强度略有减小。简要分析了环境因子和变性剂引起B-藻红蛋白的构象变化的可能原因。
- 胡金梅魏东郭祀远陈峰
- 关键词:藻红蛋白环境因子变性剂吸收光谱荧光
- 一步柱层析纯化B-藻红蛋白及其毛细管电泳结合激光诱导检测被引量:8
- 2006年
- 本研究采用硫酸铵沉淀结合DEAE-SepharoseFF离子交换柱层析技术分离纯化紫球藻中的B-藻红蛋白。试验结果表明,藻红蛋白粗提物经65%硫酸铵沉淀2d后过柱层析,B-藻红蛋白的纯度为A545nm/A280nm=3.0;而用65%硫酸铵沉淀2个月后,只需采用一步柱层析,B-藻红蛋白的纯度可提高到5.37,即达到纯品要求(纯度大于4.5)。说明65%硫酸铵对B-藻红蛋白具有高度选择性,其工艺效果对分离纯化有很大影响。特征吸收光谱和荧光光谱证实纯化后的产物符合B-藻红蛋白的性质,Native-PAGE电泳只出现单一染色带,表明获得的B-藻红蛋白是均一的;SDS-PAGE电泳出现2条染色带,一条着色较深带为α和β亚基,分子量为16~18kD左右,另一条较浅为γ亚基,分子量大约为31kD。同时建立了涂层毛细管柱结合激光诱导荧光电泳技术快速检测B-藻红蛋白纯度的分析方法,结果出现单一峰,表明毛细管电泳用于B-藻红蛋白的纯度检测高效可靠。
- 胡金梅魏东郭祀远陈峰
- 关键词:毛细管电泳
- HPLC及LC-ESI-MS分离鉴定B-藻红蛋白的亚基(英文)被引量:1
- 2007年
- 摘要:为了分析B-藻红蛋白的三种亚基,采用反相HPLC并通过二极管阵列/紫外可见光检测器和荧光检测器,以及LC-电喷雾/MS质谱检测器进行在线检测与鉴定.结果表明,根据在线检测的光谱特征,α,β和3个明显的γ亚基都能成功地被C4柱分离,且α和β亚基均在555 nm处有最大吸收峰,而γ亚基在493nm和555nm处有最大吸收峰.并结合质谱信息,可鉴别出α和β亚基,它们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18977和20330.说明结合上述几种检测技术可为B-藻红蛋白的亚基鉴定提供可靠的结果.
- 陈峰胡金梅郭祀远魏东张学武
- 关键词:亚基液质联用吸收光谱荧光光谱
- B-藻红蛋白/凝胶复合物的稳定性被引量:1
- 2008年
- 通过共振光散射法(RLS)、可见光吸收光谱法和差示扫描量热法(DSC)研究了B-藻红蛋白(B-PE)分别与海藻酸钠和明胶形成的复合物的稳定性.结果显示:B-PE/明胶和B-PE/海藻酸钠复合物的RLS强度随着明胶、海藻酸钠浓度的增加而增强;两种复合物的光热稳定性明显高于B-PE,而B-PE/明胶的光热稳定性又高于B-PE/海藻酸钠,这说明明胶与B-PE之间发生的相互作用明显强于海藻酸钠.
- 胡金梅陈峰郭祀远
- 关键词:凝胶复合物稳定性差示扫描量热法
- 荧光分析在食品安全快速检测中的应用被引量:4
- 2005年
- 近年已发展了多种快速检测食源性微生物的方法,其中荧光分析结合免疫技术和PCR技术在食品安全快速检测中具有快速、简单、灵敏等特点。主要就几种常见食源性病原菌:沙门氏菌、大肠杆菌、葡萄球菌、李斯特氏菌、禽流感病毒等快速检测中的应用进行了综述。
- 胡金梅魏东周林
- 关键词:荧光病原菌食品安全
- B-藻红蛋白多层复合薄膜的静电组装及其光谱特性被引量:2
- 2009年
- B-藻红蛋白是一种理想的生物光电材料.利用静电组装技术制备了聚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PDDA)与B-藻红蛋白组装的多层复合薄膜.对薄膜的可见吸收光谱和荧光光谱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与B-藻红蛋白在溶液中的光谱特征相比,B-藻红蛋白在薄膜上的最大吸收峰由545 nm红移至553 nm,并在573 nm处产生了延迟荧光现象,且薄膜的最大吸光度和光致发射强度均与组装层数呈线性递增关系.随着薄膜组装层数的增加,倒置荧光显微镜能很好地观察到B-藻红蛋白在薄膜上出现明显的聚集体.
- 周林胡金梅郭祀远
- 关键词:光谱特性静电自组装
- B-藻红蛋白在表面活性剂中的光谱性质被引量:1
- 2009年
- 对标题化合物在3种不同类型的表面活性剂中的可见吸收光谱进行了研究。实验条件下,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使B-藻红蛋白的最大吸收峰由545 nm蓝移至506 nm,随CTAB浓度增加,最大吸收值显著下降。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在低浓度时对B-藻红蛋白的特征吸收峰形影响不大,当SDS的浓度>2.0×10-3mol/L时,B-PE在564 nm的吸收峰消失。非离子表面活性剂Triton X-100对B-藻红蛋白的吸收峰形没有产生明显影响,并使吸收峰强度均有所增加。还初步探讨了B-藻红蛋白在3种表面活性剂中光谱变化的机理。
- 周林胡金梅郭祀远
- 关键词:表面活性剂光谱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