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杰
- 作品数:22 被引量:25H指数:3
- 供职机构:西南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四川省教育厅资助科研项目国家留学基金四川外国语言文学研究中心科研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文学语言文字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 《福谷传奇》:霍桑对同时代感伤文学的戏仿
- 2023年
- 19世纪20年代到内战爆发前是美国感伤文学流行的时代,其引领的感伤文化浪潮不仅造成了文学市场的庸俗化,也造成了读者的反智倾向。《福谷传奇》,作为霍桑唯一一部以时代生活为背景的小说,其出版之时正值感伤小说牢牢把控文学市场,感伤文化大肆泛滥之际。面对整个时代感伤主义意识的蔓延以及感伤文学对文学市场的侵占,霍桑一方面感到市场和读者的压力;但另一方面作为一个有社会责任感和敏锐洞察力的知识分子,霍桑也对这种感伤文化倾向隐隐感到不安,甚至鄙夷。他希望能在感伤文学框架中找到裂缝,带领读者冲破感伤文本的制约,回归客观现实的本质。本文认为霍桑在他的第三部长篇小说《福谷传奇》中对感伤文学进行了明显地戏仿。霍桑通过对这一文学体裁同情共感的情感结构、田园主义的文学传统以及黑——浅头发两类女性人物类型的戏仿,不仅能让读者一眼认出感伤文学的框架,更重要的是戳破这一流行文学在情感伦理上侵入他人生活,模糊私人界限,在人物塑造上固化女性形象拔高女性道德标准,在意识形态上美化田园梦想,逃避社会责任等创作倾向,从而让读者在自己的时代理性地面对现实,勇敢地接受挑战。
- 胡杰
- 关键词:戏仿情感结构
- 基于“产出导向法”的大学英语写作教学流程设计
- "产出导向法"(POA)由文秋芳教授提出,经过相关学者长达十余年的一系列教学实践和理论探索,构建出的一套全新的英语教学方法,目前在很多高校普遍实践。产出导向法的教学流程由"驱动"、"促成"和"评价"三个环节构成。本文根据...
- 胡杰
- 关键词:促成大学英语写作教学
- 文献传递
- 消解权威的述说——论《所罗门之歌》的后现代叙事特征被引量:1
- 2013年
- 与后现代的语境相吻合,托尼·莫里森1977年出版的第三部长篇小说《所罗门之歌》在叙事上体现出明显的后现代特征,如消解全知叙述者的叙事权威、解构圆形叙事的封闭结构、迂回叙事、颠覆西方《圣经》和非洲神话叙事框架。在解构传统叙事规范的基础上,托尼·莫里森摧毁了读者对权威的依赖和对终极意义的追寻,用后现代的叙事手法营造出一个意义从不确定,问题终未解决的虚构世界。
- 胡杰
- 关键词:所罗门之歌
- 译入语文化语境对文学翻译的操纵——再谈林纾的翻译
- 2011年
- 林纾是近代著名的翻译家,他翻译的小说虽然在后世受到了不少的指责和批评,但在当时的确是享有盛誉,备受青睐。很多年后林译小说有了更忠实,更完善的译本,但风行程度远远不及前者。由此可见,文学翻译的接受过程并不仅依赖于文字传达上的忠实与否,而很大程度上与译入文化语境有关。在晚清末年这一特定历史文化语境下,评论家,译者本人,以及读者通过操纵译本,使其符合当时主流的诗学标准和意识形态,从而共同创造了林译小说风行的契机。
- 胡杰邹皎
- 关键词:林译小说忠实文化语境诗学
- 霍桑国外研究综述被引量:1
- 2015年
- 作为美国文学史上公认的经典作家,霍桑及其作品不仅被伟大的作家一再提及,更有许多文学、文化史学家对他展开了深入研究。近代甚至还有文学理论家认为霍桑对美国文学的影响可以用"霍桑的传统"这一术语来形容。文章追溯了从19世纪中期到21世纪近150年国外霍桑研究的历史,特别是20世纪后半叶,几乎每一种文学流派,如新批评、神话原型批评、精神分析研究、解构主义、女权主义、新历史主义批评等每一种文学流派都少不了文学理论与霍桑研究的结合。或许这一代代评论家对霍桑及其作品的关注本身就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
- 胡杰
- 关键词:新批评神话原型批评解构主义新历史主义
- 霍桑John Endicott系列短篇小说的新历史主义研究
- 2017年
- 霍桑生活的年代,美国社会存在着对17世纪清教徒形象描写的两极化趋势。而霍桑选取清教历史上具有争议性的代表人物约翰·恩迪科特作为原型,进行了多维塑造,在与同时代流行意识形态的对话和协商中不仅解读了马萨诸塞湾殖民地第一代清教徒性格中的悖论,而且解构了美国独立革命的历史神话,还原了清教主义的历史真实。
- 胡杰
- 关键词:纳撒尼尔·霍桑悖论解构
- 民族性格范式下的美国革命——霍桑革命题材短篇小说的新历史主义研究
- 2018年
- 19世纪三四十年代,美国历史学家构建了理想化和神圣化的美国革命话语体系,体现了历史的文本性。但霍桑在民族性格范式下重塑了美国革命的意义:既歌颂了果敢、坚强、抗争等古老清教徒品格的复苏,又哀叹了革命时期优雅传统的丢失和人性的扭曲;既为革命带来的新时代和新秩序感到欣慰,又为抛弃历史、激进盲目的新一代深感忧虑。霍桑革命题材的短篇小说对话了主流历史话语,补充了人们对革命的多维认知,参与了历史话语的构建,体现了文本的历史性。
- 胡杰
- 关键词:纳撒尼尔·霍桑新历史主义
- 自然:最温柔的母亲——艾米莉·狄金森及其诗歌的生态女性主义解读被引量:2
- 2010年
- 美国著名诗人艾米莉·狄金森生前共创作了近1800首诗歌,其中500多首是描写大自然的。本文选用她的第790首诗歌,即《自然,最温柔的母亲》("Nature,the Gentlest Mother")进行了生态女性主义解读,并试图从生态女性主义角度来理解艾米莉.狄金森及这首自然诗作。
- 胡杰
- 关键词:艾米莉·狄金森生态女性主义父权社会
- 个体占有与精神自由——从《宠儿》的金钱意象中解读黑人的过去与未来
- 2007年
- 《宠儿》是美国黑人女作家托尼.莫里森的一部力作。在这部作品中,托尼.莫里森以富有象征意义的金钱意象深刻地表达了奴隶制对黑人奴隶的精神贻害。但在这部作品中,托尼.莫里森也同样满怀信心地为已经获得人身自由的黑人奴隶指明了未来的方向:超越过去,重新认识生命的价值。
- 胡杰肖腊梅
- 关键词:《宠儿》
- 解构脆弱的道德主题——重读亨利·詹姆斯的短篇小说《赝品》
- 2015年
- 长期以来,对亨利·詹姆斯作品中道德主题的研究是我辈学人的聚焦点和出发点。但是到了20世纪70年代,随着西方解构主义思潮的出现,一切建立在二元对立基础之上的固定的等级结构遭到质疑和颠覆。在解构主义文学研究方法的启发下,小说《赝品》的研究颠覆了原来二元对立的道德评判,恢复了小说人物丰富的多维的形象,展开了小说主题的多重追问,拓宽了读者的艺术视野。
- 胡杰
- 关键词:解构主义二元对立延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