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可先
- 作品数:178 被引量:391H指数:9
- 供职机构:浙江大学人文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更多>>
- 相关领域:文学历史地理文化科学政治法律更多>>
- 唐人选唐诗与李白诗(上)被引量:1
- 2000年
- 唐人选唐诗是研究唐代诗歌传承与唐代文学思想的重要资料。据明人胡震亨《唐音癸签》卷三一《集录)所载,共有五十余种,流传于今者尚有十余种。考察唐人选唐诗中的李白诗,有助于了解李白在唐代诗坛上的地位与影响,同时也可以看出,因为各个时期文化氛围的不同,唐人的选诗标准也不一样,所选李白诗的侧重点也就不同。
- 胡可先
- 关键词:唐诗诗坛唐代诗歌选诗标准唐代文学
- 近三十年夏承焘研究述论被引量:2
- 2012年
- 夏承焘先生是20世纪最为杰出的词学家之一,是现代词学的开拓者,被誉为'一代词宗'、'词学宗师',同时也是学术通人。近三十年来,有关夏承焘研究,取得了不少成就,首先突出表现在词学研究方面,诸如探讨夏先生词学研究的发展阶段,词学研究的渊源,词史、词论、词乐、词谱、词调以及词学批评方法等等;其次是对于夏先生的代表著作如枟唐宋词人年谱枠等专书的研究;再次是对于夏先生诗词创作的研究。但对于夏先生的学术和创作的研究,也还有不平衡的地方,如对于他的诗学研究成果较少,对于他与20世纪学案的研究和其学术思想的研究也还有很大的开拓空间。
- 胡可先
- 关键词:夏承焘学术地位词学成就诗词创作
- 实证方法在文学史研究中的作用及影响被引量:2
- 2014年
- 实证研究是中国文学史研究的重要方法之一,这种方法主要致力于文学文本与新出文献、出土遗物和图像资料的综合利用。观照20世纪以来尤其是21世纪的文学史实证研究,有四个方面最值得关注:第一,新出材料的运用是实证研究的重要基石;第二,传统:"二重证据法"与"诗史互证";第三,新变:原典实证和语境还原;第四,困境:教材模式和学科限制。发挥实证方法在文学史研究中的作用与影响,有助于打开新的研究视域。
- 胡可先
- 关键词:文学史实证研究二重证据法诗史互证
- 王维与安史之乱被引量:3
- 2002年
- 安史之乱是唐代中期一个极为重大的政治事件 ,对当时文人的立身行事、思想演变与心理状态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王维与安史之乱的紧密关系包括四个方面 :王维陷于乱中的复杂情况 ;唐人对王维陷乱的态度 ;王维陷乱的历史背景及主客观因素 ;
- 胡可先王庆显
- 关键词:安史之乱诗文创作
- 出土碑志与杜甫研究被引量:3
- 2012年
- 新出土的碑志当中,直接和间接涉及杜甫其人其诗者不下于20方,这些资料,为探讨杜甫的家世生平、交游经历,解读杜甫的诗歌作品,提供了切实的依据。就家世探源而言,杜甫叔父杜并墓志的发现,不仅可以订正传世文献记载的杜甫家世的讹误,对于了解杜甫创作的家学渊源更有重要作用;就作品解读而言,出土碑志中有郑虔、苏源明、崔尚、魏启心、韦济、郭纳、郑审等文人的墓志或其撰写的墓志,诸人都与杜甫有赠答诗,故而这些碑志也成了解读杜诗的重要印证材料;就书史实证而言,杜甫的一些咏叹书法和书家之作,通过新出碑志的参证,能够加强理解的深度,这对杜甫研究和书法史研究具有双重意义。
- 胡可先
- 新出文献与中古文学史的书写和建构
- 2016年
- 中古文学是中国文学发展的一个特定阶段,现代意义上的文学史书写与建构也已走过百年的历程,对于中古文学史研究的问题进行审视,仍然有一些弱点、盲点、偏颇和歧见,尤其在百年文学史编纂中的单线思维,使得文学史的本来面貌得不到真正彰显;流行百年的魏晋时期'文学自觉'的观念,也受到了多层面的质疑。在这样的背景之下,运用新出文献展开中古文学史的研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变旧的研究模式,开拓新的研究空间,提供新的研究思路。
- 胡可先
- 关键词:学史文学史书写文学自觉文学史研究魏晋文学唐代边塞诗韦应物
- 论唐代真子飞霜镜与唐诗的长生寓意
- 2020年
- 唐代真子飞霜镜与唐诗中所描绘的神仙人物表达了唐人对长生成仙的企羡。从道教养生的角度来解读真子飞霜镜铭文,“真子飞霜”四字铭意为修道真人炼制丹药;外区“凤凰双镜”诗铭意指道教内丹修炼中的阴阳和合之理。真子飞霜镜主题纹饰为王子乔控鹤升仙、萧史吹箫引凤、唐明皇仙话等唐代流行的神仙人物故事的整合与变形,其寓意为得道成仙。真子飞霜镜的图纹与铭辞反映了唐代社会普遍的长生祈愿,这在唐诗中表现为文人士大夫对神仙的倾慕与对修道之人的称颂。唐镜与唐诗从物质与精神两个方面展示了唐代追求长生的社会风尚。
- 胡可先林洁
- 关键词:唐代唐诗
- 《浮玉词初集》与清初东南词坛被引量:1
- 2011年
- 《浮玉词初集》3卷,叶光耀著,是浙江图书馆所藏的一部稀见词集。该集的编纂经过6位著名词人之手,且评点者多达157人,是研究清初词学的重要文献。该集不仅对研究清初词集的编纂与流传具有重要价值,而且对杭、湖之地的词人群体研究,尤其是吴兴词坛与西陵词派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 胡可先
- 《登科记考》匡补续编被引量:2
- 1988年
- 笔者前撰《<登科记考>匡补》,举正补充清人徐松《登科记考》凡二十余事,今复补正有关唐人科第者七十人,作为《匡补》之续编。凡有年份可考者录于前,而年份待考者置于后。刘穆《芒洛四编》下《唐故石州刺史刘君墓志铭》云:"君讳穆,字穆之,河间鄚人也。汉河间献王德之一十七代孙。穆,开耀二年进士擢第。"据《墓志铭》,刘穆先天元年十二月卒,年六十二。又开耀二年即永淳元年。则《登科记考》永淳元年进士科应补刘穆。
- 胡可先
- 关键词:登科记考进士科明经
- 金银饰品与唐五代诗词被引量:1
- 2014年
- 古典诗词名物的实证研究是中国古代文学实证研究的一个重要视角。古典诗词中涉及的名物词很多,而且每个名物词既有其原生状态的内涵,又有处于诗词中的文学和文化含义。以女子穿戴的金银饰品为主要关注对象,从特定角度对唐五代诗词的名物属性进行研究,可以从四个方面展开:第一,唐五代诗词中金银饰品的类别划分;第二,金银饰品与唐五代诗词的声色表现;第三,金银饰品与唐五代诗词的意象组合与传递;第四,金银饰品与唐五代诗词的情感寄托。既实证考察人们对金银饰品的使用情况,又在综合研究的基础上进行深入的艺术分析,体现文学研究的本位。
- 胡可先武晓红
- 关键词:金银饰品名物声色情感寄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