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心电
  • 3篇心室
  • 2篇电图
  • 2篇动态心电图
  • 2篇心电图
  • 2篇束支
  • 2篇描记
  • 2篇描记术
  • 1篇导管
  • 1篇导管消融
  • 1篇导管消融治疗
  • 1篇动态心电图检...
  • 1篇心病
  • 1篇心电描记
  • 1篇心电描记术
  • 1篇心电图检查
  • 1篇心动描记术
  • 1篇心房
  • 1篇心房颤动
  • 1篇心律

机构

  • 5篇南京大学医学...
  • 2篇南京大学

作者

  • 7篇胡华平
  • 3篇方爱娟
  • 3篇孙步高
  • 3篇郭冠军
  • 3篇张苏明
  • 2篇张克宁
  • 1篇刘莹
  • 1篇周蓉
  • 1篇狄文成
  • 1篇郭冠军
  • 1篇彭钰
  • 1篇俞晓燕

传媒

  • 2篇心血管康复医...
  • 1篇安徽医学
  • 1篇临床心电学杂...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心脑血管病防...
  • 1篇首都食品与医...

年份

  • 1篇2018
  • 3篇2017
  • 1篇2015
  • 1篇2013
  • 1篇2012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首次导管消融治疗后早期复发的影响因素被引量:9
2018年
目的探讨阵发性心房颤动(PAF)患者导管消融术后早期复发的影响因素。方法纳入132例首次行环肺静脉导管消融术的PAF患者,随访3个月分为早期复发组和无复发组。比较两组术前临床资料及心脏超声检查结果,分析术后早期复发的影响因素并检测其预测效力。结果早期复发组与无复发组比较,高血压病、BMI、BNP、房颤病程、LVD、LA前后径、LA横径、LA长径、RA横径、MR和TR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 <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LA前后径、RA横径及房颤病程是术后早期复发的独立影响因素。ROC曲线显示以LA前后径43.4 mm为截值时的预测特异性为92.6%,敏感性为65.8%。结论 LA前后径是预测PAF患者导管消融术后早期复发最强有力的影响因素,RA横径和房颤病程也是早期复发的独立影响因素。
郭冠军胡华平张苏明狄文成孙步高
关键词:阵发性心房颤动导管消融复发影响因素
平板运动试验联合动态心电图检查在冠心病诊断中的应用体会被引量:7
2017年
目的探讨平板运动试验联合动态心电图检查在冠心病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150例疑似冠心病的患者进行平板运动试验和动态心电图检查,并行冠状动脉造影诊断冠心病,根据诊断结果分析平板运动试验和动态心电图检查的效果。结果全组行冠状动脉造影后诊断为冠心病113例。经分析,动态心电图检查敏感性为68.14%(77/113),特异性为81.08%(30/37)。平板运动试验敏感性为73.45%(83/113),特异性为83.78%(31/37)。结论动态心电图检查不能排除冠心病,还需结合临床实践及联合平板运动试验来提高冠心病的诊断率,以此减少假阴性的发生,最大程度的减少临床误诊和漏诊。
胡华平
关键词:冠心病平板运动试验动态心电图
“正常化”室性融合波的临床意义被引量:4
2012年
目的探讨"正常化"室性融合波的诊断和发生机制。方法回顾分析1993年1月至2011年10月间在我院住院和门诊心电图有束支阻滞特征伴融合波正常化的12导联心电图和动态心电图65例,分析患者的临床特点。结果 65例患者中完全性右束支阻滞图形39(60%)例,呈完全性左束支阻滞图形23(35.4)例,同时呈现两种束支阻滞图形3例(4.6%),完全性房室阻滞伴双重室性自主心律3(4.6%)例。高度房室阻滞伴室性自主心律12(18.5%)例,窦房阻滞伴室性逸搏3(4.6%)例,室性并行心律45(69.2%)例,房性早搏伴室性逸搏2(3.1%)例。结论束支阻滞时出现室性融合波正常化有多种机制,提示存在与束支阻滞同侧心腔起源的心室异位灶。掌握这些心电现象的机制,有助于进一步分析并准确诊断。
张克宁彭钰周蓉方爱娟刘莹胡华平
关键词:室性融合波束支阻滞心律失常
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患者QRS时限与左心室射血分数的相关性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探讨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CLBBB)患者QRS时限与左室射血分数(LVEF)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2年2月至2013年6月在我院经心电图诊断为左束支传导阻滞的患者213例。根据QRS波时限,患者被分为CLBBB组(182例)和不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组(ICLBBB组,31例)。应用线性相关分析分析QRS波时限与LVEF的相关性,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QRS波时限预测LVEF<50%的最佳临界点。结果:与ICLBBB组比较,CLBBB组QRS波时限[(104.61±8.85)ms比(149.36±17.25)ms]显著升高,LVEF[(54.26±4.96)%比(45.22±12.57)%]显著降低,P均<0.01。线性相关分析显示,CLBBB患者QRS波时限与LVEF呈显著负相关(r=-0.55,P=0.001)。ROC曲线分析QRS波时限预测LVEF<50%的最佳临界点为151ms,曲线下面积为0.79(P=0.001),敏感性为68.1%,特异性为83.5%。结论:完全性左束支阻滞患者的QRS波时限与左室射血分数显著负相关,可以作为临床预测左室射血分数减低的一个简便指标。
张苏明郭冠军方爱娟胡华平
关键词:束支传导阻滞心电描记术每搏输出量
老年患者心率变异性与血压曲线类型及心室重构的关系被引量:4
2017年
目的探讨老年人心率变异性(HRV)与血压曲线类型及心室重构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0月至2016年10月在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住院并行动态心电图检测的400例老年患者临床资料,根据全部窦性心搏RR间期(SDNN)检测结果,将SDNN<100 ms 241例患者纳入HRV偏低组,SDNN≥100 ms 159例纳入HRV正常组,对两组HRV指标、血压曲线类型以及心室重构进行对比研究。结果 HRV偏低组检出非杓型有34例(21%)、杓型有113例(71%)、反杓型有6例(4%)、深杓型有6例(4%),HRV正常组检出非杓型171例(71%)、杓型63例(26%)、反杓型5例(2%)、深杓型2例(1%),HRV偏低组血压曲线昼夜节律波动较HRV正常组减弱,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RV正常组和HRV偏低组两组患者组内非杓型患者左心房的内径(LAD),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左心室舒张末期后壁厚度(LVPWd),室间隔厚度(IVS)及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指标均高于杓型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RV偏低组非杓型患者的LAD、IVS、LVDd、LVPWd和LVMI指标均高于HRV正常组非杓型患者的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RV下降使血压昼夜节律减弱,HRV是导致心室更易发生重构的重要影响因素。
胡华平郭冠军张苏明孙步高
关键词:老年人心率变异性昼夜节律心室重构
急性脑梗死和非杓型心率的关系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探讨非杓型心率与急性脑梗死患者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对105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于发病24小时内行24小时动态心电图(24-hour Holter)监测,按监测结果分为杓型心率、非杓型心率、反杓型心率三组,同期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对三组患者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对两者的关系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NIHSS评分反杓型心率组高于非杓型心率组,非杓型心率组高于杓型心率组,反杓型心率组高于杓型心率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心率的昼夜变化异常可能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有一定影响,故需关注心率昼夜节律性调节的同步治疗。
杜红瑜张克宁俞晓燕胡华平
关键词:脑梗死24小时动态心电图
Tei指数评价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左右心室功能的研究
2013年
目的:探讨应用组织多普勒(TDI)分别测量左、右心室Tei指数评价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左、右心室功能的临床价值。方法:20例健康成年人作为健康对照组(A组),40例SLE患者,其中合并轻度肺动脉高压者20例作为B组,合并中度以上肺动脉高压者20例作为C组。应用TDI记录二、三尖瓣环的频谱图,测量相关时间间期,计算出左、右心室Tei指数。结果:①与A组比较,B、C两组右室等容舒张时间[IRT,(46.95±14.42)ms比(69.65±24.57)ms比(94.30±23.56)ms]、等容收缩时间[ICT,(41.70±12.33)ms比(55.60±15.14)ms比(79.35±18.84)ms]明显延长,射血时间[ET,(297.95±26.57)ms比(273.35±34.46)ms比(233.00±30.84)ms]明显缩短,右室Tei值[RV-Tei,(0.30±0.10)比(0.48±0.20)比(0.78±0.27)]明显增大(P<0.05或<0.01);与B组比较,C组右室IRT、ICT显著延长,ET显著缩短,Tei值显著增大(P<0.05);②与A组及B组相比,C组左室IRT[(73.95±14.22)ms比(76.75±16.36)ms比(95.00±15.30)ms]显著延长,ET[(288.05±26.55)ms比(274.85±33.14)ms比(254.25±31.08)ms]显著缩短,Tei指数[(0.44±0.09)比(0.49±0.14)比(0.61±0.14)]显著增加(P<0.05或<0.01),ICT差异无显著性;B组与A组相比,左室IRT、ICT、ET及Tei值之间的差异均无显著性。结论:①Tei指数是评价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心室整体功能敏感而又准确的多普勒超声指标;②右室压力负荷增加对左室功能有明显影响。
方爱娟郭冠军胡华平孙步高
关键词:狼疮血管炎超声心动描记术心室功能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