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成乾
- 作品数:11 被引量:21H指数:3
- 供职机构:青海民族大学更多>>
-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哲学宗教社会学经济管理更多>>
- 论教育过程中的规范学习与个性培育
- 2005年
- 遵循良好的社会规范,张扬个性特色是现代文明社会教育发展的基本定向。然而,中国长期的教育理论研究始终没有对规范教育和培育个性提供一个明确的思想方法来指导教育实践活动。本文通过对规范涵义的解读辨析和教育实践中对规范学习与个性培育的审视思考,依据人发展的社会化要求和个性化需要,主张树立科学的教育理念,把规范教育和个性培育和谐地统一在教育过程中。
- 童成乾
- 西宁市三县农村新《义务教育法》实施情况调研
- 2008年
- 2006年6月全国人大对我国的《义务教育法》进行了全面修订并予以实施。新的义务教育法实施一年来,农村教育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可喜变化。然而,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新法令在贯彻落实过程中面临许多新的矛盾和问题。本文通过对西宁市三县农村义务教育状况的调研,从中掌握第一手材料,发现问题,为地方政府采取措施,促进农村义务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依据及对策思路。
- 童成乾星全成
- 关键词:农村义务教育
- 网络对大学生的心理影响与教育策略被引量:7
- 2002年
- 网络作为一种高新技术,对当代大学生的学习、交往、自我意识、社会角色等会产生不同性质的双向心理影响。针对这种现状,高等教育要以教会学生选择性学习,强化人格教育,正确使用网络,加强校园网监控作为网络心理教育的着眼点。
- 童成乾乜国雷杨琦
- 关键词:网络心理影响教育
- 青海省农牧区中小学布局调整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被引量:1
- 2011年
- 布局调整是我国新时期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举措,也是一项惠及民生的工程。本文通过对青海省基础教育结构调整工作实践的调研,梳理出农牧区中小学结构调整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而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旨在促进基础教育的稳步、可持续协调发展。
- 童成乾星全成
- 关键词:农牧区教育结构
- 蒙古族大学生人格特征分析被引量:3
- 2008年
- 文章采用卡特尔16PF量表对蒙古族大学生的人格进行测评,结果表明:除了聪慧性和恃强性因子表现出倾向外,其余因子均处在中间水平,这是长期的生产生活环境、民族文化、传统的思维及表达方式、教育条件塑造或制约的结果。
- 童成乾朱敏兰
- 关键词:蒙古族大学生人格特征
- 布局调整后青海藏区寄宿制学校凸显的管理问题及对策思考
- 2015年
- 中小学布局结构调整是我国新时期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举措,它使广大农牧民群众的子女享受优质教育资源成为可能。青海藏区中小学在布局调整过程中,由于寄宿制学生的迅速增多,给管理工作带来诸多新难题。优化政策措施,重视寄宿制学校的整体配套建设,构建适应藏区学校管理新模式,努力提高教学质量,不断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是当前藏区基础教育发展亟待重视和解决的重要课题。
- 童成乾
- 汉、藏、蒙古族大学生创造性思维与推理能力比较研究
- 2006年
- 本文采用问卷调查,对汉、藏和蒙古族大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发展水平和推理能力进行调研。结果表明:汉、藏、蒙古族大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从总体趋势上呈现不均衡;不同民族大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推理能力发展呈现出各自的特点;认识水平与概括能力制约着不同民族大学生推理能力的发展。
- 张军童成乾
- 关键词:创造性思维
- 西部边远地区实施素质教育面临的困境与对策
- 2003年
- 推进素质教育 ,培养各级各类人才 ,是贯彻落实科教兴国和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要举措。西部边远地区 ,由于经济基础薄弱 ,自然条件恶劣 ,文化环境的特殊性等原因 ,使学校在实施素质教育时面临许多困境。立足现实 ,创造条件 ,加快推进素质教育的步伐 ,促进西部社会经济的发展 ,仍是发展教育事业的当务之急。
- 童成乾
- 关键词:素质教育招考制度
- 对当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实践的思考被引量:5
- 2005年
- 文章就我国高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作了探讨。认为在高等学校中 ,应当将教育目标、心理学的理论与心理教育的实践结合起来 ,通过多方面的分析研究 ,寻找和挖掘大学生不良行为的心理动力源 ,努力塑造大学生的健康人格。只有这样 ,才能使高等教育更好地满足大学生成长的需要 ,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
- 童成乾张军李琼
-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人格
- 青海高校研究生教育调查研究被引量:3
- 2009年
- 高校研究生教育担负着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培养高层次人才的重要任务。本文通过对青海省三所本科院校研究生教育状况的调研,梳理出我省高校研究生教育在经费投入、导师素质、学科布局、内部管理诸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并就如何促进高校研究生教育的发展进行了探讨。
- 童成乾星全成
- 关键词:研究生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