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祝从文

作品数:63 被引量:733H指数:16
供职机构: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公益性行业(气象)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文化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46篇期刊文章
  • 9篇会议论文
  • 7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55篇天文地球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21篇降水
  • 20篇夏季
  • 16篇夏季降水
  • 12篇年代际
  • 12篇热带
  • 11篇季风
  • 9篇年代际变化
  • 8篇气候
  • 8篇环流
  • 7篇副热带
  • 6篇气象
  • 6篇变暖
  • 5篇年际
  • 5篇长江中下游
  • 5篇值模拟
  • 4篇东亚副热带
  • 4篇数值模拟
  • 4篇年际变化
  • 4篇全球变暖
  • 4篇华北夏季降水

机构

  • 62篇中国气象科学...
  • 18篇南京信息工程...
  • 4篇中国气象局国...
  • 3篇中国科学院大...
  • 3篇四川省气候中...
  • 2篇南京气象学院
  • 2篇上海市气象局
  • 2篇中国气象局成...
  • 2篇国家气象信息...
  • 2篇中国科学院大...
  • 1篇北京大学
  • 1篇湖北省气象局
  • 1篇解放军理工大...
  • 1篇云南省气象局
  • 1篇中国气象局
  • 1篇九三学社
  • 1篇上海电力大学

作者

  • 63篇祝从文
  • 16篇何金海
  • 8篇张正秋
  • 8篇苏京志
  • 7篇刘伯奇
  • 7篇徐康
  • 7篇陈隆勋
  • 5篇周秀骥
  • 4篇赵平
  • 3篇梁旭东
  • 3篇刘凯
  • 3篇郭玲
  • 3篇张书萍
  • 2篇容新尧
  • 2篇金啟华
  • 2篇左志燕
  • 2篇张人禾
  • 2篇林祥
  • 2篇康红文
  • 2篇秦宁生

传媒

  • 15篇大气科学
  • 7篇气象学报
  • 6篇科学通报
  • 3篇应用气象学报
  • 3篇气象科技合作...
  • 2篇热带气象学报
  • 1篇气象科学
  • 1篇高原气象
  • 1篇海洋学报
  • 1篇气象科技
  • 1篇民主与科学
  • 1篇南京气象学院...
  • 1篇气候与环境研...
  • 1篇气象与环境学...
  • 1篇气象与减灾研...
  • 1篇中国科学:地...
  • 1篇第30届中国...
  • 1篇第31届中国...
  • 1篇第31届中国...
  • 1篇第一届中国大...

年份

  • 1篇2024
  • 3篇2023
  • 2篇2022
  • 4篇2021
  • 1篇2020
  • 4篇2019
  • 2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6
  • 2篇2015
  • 10篇2014
  • 3篇2013
  • 4篇2012
  • 9篇2011
  • 3篇2010
  • 2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7
  • 1篇2006
  • 4篇2004
6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2011年春夏季长江中下游旱涝急转可能成因被引量:9
2014年
利用1980—2011年观测的降水和美国NCEP/NCAR大气再分析等资料,采用经验正交分解(EOF)和线性回归等统计方法,讨论了2011年发生在长江中下游地区春夏旱涝急转的成因。结果表明:2011年1—5月持续的La Nia事件导致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位置位于125°E以东,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西北侧的西南风伴随的水汽通量无法达到长江流域,从而导致2011年长江流域1—5月的持续性干旱现象。伴随La Nia的减弱,6月青藏高原的感热明显增强,诱发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自东向西北方向移动至110°E,引导西南风水汽向长江流域输送,而青藏高原对流的加强和向东移动与来自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西北侧的西南气流在长江中下游地区汇合,导致6月长江中下游地区降水的急剧增加,从而形成了2011年长江中下游地区春夏季的旱涝急转。
李明祝从文庞轶舒
关键词:旱涝急转LANINA感热
信息远程交互方法和系统
本发明提供一种信息远程交互方法及系统,所述方法应用于相互之间进行通信的第一用户终端、第二用户终端及服务器,包括:第一用户终端上显示一页面编辑界面;响应用户在页面编辑界面上的编辑操作,并根据编辑操作生成页面文件;将页面文件...
张正秋祝从文苏京志
文献传递
东亚副热带季风变化和中国夏季降水短期气候预测研究
中国的夏季风降水表现出典型的副热带季风性质.其中,3月份中国江南春雨是东亚副热带夏季风降水的孕育阶段,4月初东西向海陆热力差异在东亚副热带地区最早完成冬夏的季节性反转,时间早于南海夏季风爆发并对应华南前汛期的开始,标志着...
祝从文庞轶舒
关键词:中国夏季降水短期气候预测
多模式集合预报及其降尺度技术在东亚夏季降水预测中的应用被引量:25
2012年
利用动力季节模式输出的匹配域投影技术和多模式集合预报技术对多个国家和城市的站点月平均降水进行预报。预报变量是北京1个站、韩国60个站和曼谷地区8个站点的月平均降水,预报因子是从多个业务动力季节预报模式输出的多个大尺度变量。模式回报数据和站点观测降水数据时段是1983—2003年。降尺度预报降水的技巧是在交叉验证的框架下进行的。匹配域投影方法是设定一个可以活动的窗口在全球范围内大尺度场上进行扫描,寻求与目标站点降水最优化的因子和最相关的区域,目标站点的降水变率就是由该匹配域上大尺度环流场信息决定的。最终预报是用多个降尺度模式预报结果的集合预报(DMME)。多个降尺度模式预报结果的集合预报能显著地提高站点降水的预报技巧。北京站,多个降尺度模式预报结果的集合预报的预报和观测降水的相关系数可以提高到0.71;韩国地区,多个降尺度模式预报结果的集合预报平均技巧提高到0.75;泰国,多个降尺度模式预报结果的集合预报技巧是0.61。
康红文祝从文左志燕张人禾
关键词:降水动力模式降尺度多模式集合
近50年来中国夏季降水及水汽输送特征研究被引量:57
2010年
利用1951—2006年中国448站夏季降水资料、NCEP/NCAR VersionⅠ的再分析资料,研究了近50年来中国夏季降水年代际变化特征及其分区,并从季风性水汽输送的变化角度出发,讨论了影响中国一些主要地区降水变化的可能机制。研究发现:(1)从总体上来说,自1951年至今,中国夏季降水水在3个突变时段,即1956—1960年,1980年前后以及1993年以后。且90°E以东突变后的主要变化特征都是多雨区由北向南传播,而90°E以西则是多雨区由南向北传播;(2)近56年来就110°E以东的中国东部夏季降水而言,1980年以后多雨区由华北南移到长江中下游,又于1993年以后由长江中下游继续南移至华南;(3)中国东部各地区降水和850 hPa风场、整层水汽输送场的相关分布一致表明,中国110°E以东各降水区以南为来自偏东偏南的季风性异常水汽输送,而以北为来自偏北风和相应的异常水汽输送,两者在降水区汇合造成风和水汽输送异常辐合。因而,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南侧的东南季风及其异常水汽输送、北方冷槽的偏北风及其异常水汽输送是中国东部夏季降水异常的主要成员,这和一般认为的这些地区降水异常来自孟加拉湾的季风性异常水汽输送的观点不同,需要作进一步研究。总之,对于中国东部旱涝的形成,应该重点注意来自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西侧的直接或间接经南海到达的异常西南季风性水汽输送。
申乐琳何金海周秀骥陈隆勋祝从文
关键词:降水距平百分率突变特征
东亚夏季风次季节变化研究进展被引量:13
2019年
东亚夏季风次季节(10~90d)变化是中国夏季持续性强降水、高温热浪等高影响天气事件的重要环流载体,处于天气预报上限和气候季节预测下限之间的预报过渡区。研究表明:东亚夏季风次季节变化是东亚夏季风的固有物理特征,它和季节进程之间的时间锁相关系是东亚夏季风次季节变化潜在可预报性的重要来源。东亚夏季风次季节变化与Madden-Julian振荡(MJO)存在显著差异,试图通过MJO来预测东亚夏季风次季节变化的不确定性较大。东亚夏季风次季节预测的另一重要来源是下垫面外强迫,包括欧亚大陆春季积雪、中国东部春季土壤湿度和厄尔尼诺-南方涛动(ENSO)事件。此外,去趋势偏-交叉相关分析统计方法能够分析东亚夏季风多因子和多时间尺度问题。目前,亟需解决的科学问题包括:东亚夏季风次季节模态的客观定量描述、造成东亚夏季风次季节模态年际变化的关键物理过程、不同外强迫因子对东亚夏季风次季节模态的共同影响。
祝从文刘伯奇左志燕袁乃明刘舸
气候诊断和数值模拟集成分析系统
本发明涉及气象分析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气候诊断和数值模拟集成分析系统。该系统包括后台控制终端、前台用户交互终端和服务器;后台控制终端,用于载入进行气候诊断和数值模拟的底层功能程序,并上传至服务器进行底层功能程序共...
张正秋祝从文苏京志
文献传递
近百年中国东部夏季降水年代际变化特征及其原因被引量:58
2014年
本文利用测站降水观测资料分析过去一百多年中国东部华北、长江流域以及华南夏季降水的年代际变化特征发现,尽管这三个地区的夏季降水具有不同的年代际转折时期,但是均同时在1910年代初期、1920年代初期、1940年代中期、1960年代中期、1970年代末期以及1990年代初期发生了跃变。近一百年间不同年代际时期东部夏季降水的分布型主要以南正北负或者南负北正的偶极型为主,并且无论是偶极型分布还是三极型分布,两个相邻年代际时期中国东部降水分布型发生完全反向变化的概率较高(60%)。此外,夏季的PDO、冬季的AO以及春季的北极海冰也同时在1920年代末期、1940年代中期、1970年代末期以及1990年代中期左右发生了跃变,这几次跃变时期与中国东部三个不同地区夏季降水发生跃变的时期一致,表现出近百年来太平洋年代振荡(PDO)、北极涛动(AO)以及北极海冰这三个因子对中国东部夏季降水年代际变化的协同作用。在年代际时间尺度上,夏季的PDO与华北夏季降水显著负相关。PDO的年代际变化能够在500 hPa位势高度场中激发出太平洋—日本(PJ)型年代际遥相关波列;同时在850 hPa风场中激发出类似于影响华北夏季降水年代际变化的大气环流型,从而影响华北降水的年代际变化。冬半年的AO与长江流域夏季降水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冬季到春季正位相的AO导致亚洲大陆南部处于湿冷状态,土壤湿度的记忆性可将这种状态延续到夏季。因此,夏季海陆热力对比减弱,东亚夏季风发生年代际减弱,相应地长江流域的降水年代际增多。春季北极海冰与华南夏季降水显著负相关,北极海冰的年代际异常能在500 hPa位势高度场中激发出与静止Rossby波异常传播相联系的欧亚—华南年代际遥相关波列,从而影响华南降水的年代际变化。
吕俊梅祝从文琚建华林祥
关键词:夏季降水年代际变化
信息远程交互方法和系统
本发明提供一种信息远程交互方法及系统,所述方法应用于相互之间进行通信的第一用户终端、第二用户终端及服务器,包括:第一用户终端上显示一页面编辑界面;响应用户在页面编辑界面上的编辑操作,并根据编辑操作生成页面文件;将页面文件...
张正秋祝从文苏京志
文献传递
热带环流指数与夏季长江中下游旱涝的年际变化被引量:28
1998年
比较利用海—陆气压差和南亚季风环流定义的夏季风指数对夏季长江中下游旱涝年际变化的表征能力,根据影响东亚季风的主要热带环流定义了一个环流指数,该指数与长江中下游旱涝的年际变化存在很好的对应关系。利用1982年~1994年夏季平均可降水量距平、北半球500hPa位势高度场距平,通过高、低指数合成和高度场与同期的热带海表温度异常的SVD分析,结果表明,热带环流指数的高、低差异和年际变化对影响东亚夏季降水的大气环流型具有较强的分辨能力。
祝从文何敏何金海
关键词:夏季旱涝年际变化长江中下游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