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贤辉
- 作品数:5 被引量:49H指数:4
- 供职机构:广西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西大学科研基金广西壮族自治区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 广西主要人工林地坡面径流水质特征被引量:8
- 2014年
- 为探讨广西主要人工林对坡面径流水质的影响,通过简易径流场收集水样,分别对种植为2008年4月(08EU)、2006年4月(08EU)和2002年4月(08EU)的桉树(Eucalyptus urophylla×E.grandis)人工林以及2002年4月种植的杂交相思(Acacia mangium×A.auriculaef,AM)和马尾松林(Pinus massoniana,PL)坡面径流色度、浊度、pH、化学需氧量(COD)、总N和总P等进行了2年的监测.结果显示:①桉树成熟林坡面径流色度分别为杂交相思和马尾松林的3.6~5.6和2.1 ~2.2倍,pH值显著高于马尾松林而低于杂交相思林;②桉树林坡面径流色度、pH值以及COD随林龄增加而显著提高,pH值和COD由幼龄林的4.36和26.8 mg·L-1逐渐升高至成熟林的5.47和388.4 mg·L-1,但总N和总P含量差异不显著;③距上次暴雨间隔时间越长,桉树林坡面径流色度、COD、总N和总P含量越高,pH值越低,降雨特征对幼龄和中龄按树林水质的影响大于成熟林、杂交相思和马尾松林;④清除凋落物显著增加桉树人工林坡面径流浊度、总N和总P含量,降低pH值、色度和COD.凋落物是桉树人工林影响地表水色泽、COD的关键因子,桉树凋落物自身特性与易分解性是桉树林区地表水颜色变深的主要原因,而浊度和总N含量主要受土壤侵蚀影响.
- 杨钙仁蔡德所苏晓琳石贤辉覃林蒋代华
- 关键词:人工林坡面径流水质
- 城郊区喀斯特退化生态系统快速恢复重建关键技术研究
- 杨钙仁黄耀思黄承标张晓声黄甫克陆卫罗应华李文玉温远光黄婉芬石贤辉覃华勇卢成阳梁志霞崖巨钊
- 课题来源与背景:中国西南喀斯特面积50多万km<'2>,是全球三大岩溶集中连片区中面积最大、岩溶发育最强烈的典型生态脆弱区。其中河池、百色两市石漠化比例已超过辖区总面积的20%,贫穷、生态环境恶化是广西石漠化地区的突出问...
- 关键词:
- 关键词:石漠化治理生态系统
- 广西主要人工林凋落物分解过程及其对淋溶水质的影响被引量:27
- 2012年
- 为探讨不同人工林各组分凋落物分解过程特征及其释放物质对淋溶水质的影响,恒温(28℃)培养条件下,在室内人工定期淋水模拟自然环境中凋落物的淋溶过程,对1年生和4年生尾巨桉、7年生杂交相思、13年生马尾松以及软阔林5种人工林的凋落叶、凋落枝、凋落皮进行255d的模拟淋溶.结果表明:1年生和4年生尾巨桉各组分凋落物分解0~105d的淋溶液色度和化学需氧量(COD)、总N和总P含量显著高于杂交相思、马尾松、软阔林,淋溶液pH值显著低于其他3种林分人工林;至255d,1年生和4年生尾巨桉凋落叶淋溶液的COD累积量(193.9和212.8g·kg-1)分别是杂交相思、马尾松、软阔林的4.2、4.0、4.3倍和5.3、4.4、4.7倍;1年生尾巨桉凋落叶质量损失率、N和P淋失率显著大于杂交相思、马尾松和软阔林,凋落皮显著大于马尾松,而凋落枝与后三者基本相当.1年生尾巨桉凋落叶和凋落皮比4年生尾巨桉更易被分解淋溶,但凋落枝差异不显著.5种林分凋落物不同组分间,凋落叶最易被分解淋溶,凋落枝难于被分解淋溶.尾巨桉凋落物淋溶液pH值与色度、COD含量呈显著负相关,COD与色度、总N和总P呈显著正相关.
- 杨钙仁张秀清蔡德所石贤辉张华黄承标
- 关键词:桉树人工林凋落物
- 植被变化对人工林地蓄水功能的影响被引量:5
- 2012年
- 为探讨混交林改为桉树人工林后土壤层和凋落物层水量调蓄功能的变化规律,采用室内试验与野外监测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尾巨桉林和马尾松×杉木混交林0—30 cm土壤层和凋落物层的蓄水功能。结果表明,3年生尾巨桉林0—15和15—30 cm土层土壤容重分别比马尾松×杉木混交林的低8.8%和4.6%,尾巨桉林土壤饱和持水率显著大于混交林;混交林改为尾巨桉林后,0—30 cm土壤层最大蓄水量没有发生显著变化,但土壤水分蒸发速率加快,非降雨天气下尾巨桉林土壤蓄水量显著低于混交林;改为尾巨桉林后林地凋落物现存量和潜在蓄水量显著减少,但随着林龄增加,尾巨桉林地凋落物现存量和潜在蓄水量逐渐回升,凋落物最大持水率逐渐降低;降雨条件下人工林凋落物层比土壤层易于达到其理论最大蓄水量。
- 杨钙仁苏晓琳蔡德所黄承标石贤辉程鹏力郭松
- 关键词:蓄水量土壤层凋落物层植被变化人工林
- 桉树人工林土壤微生物活性与群落功能多样性
- 土壤微生物是有机物分解的主要承担者,其种类组成与活性直接影响森林物质循环和养分供应,并能及时反映土壤肥力与质量的细微变化。桉树人工林因其造林前的炼山、挖坑等以及营林后频繁而强烈的抚育(追肥、除草等),改变了原有土壤结构与...
- 石贤辉
- 关键词:桉树人工林土壤微生物生物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