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作者详情>石军

石军

作品数:75 被引量:118H指数:7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卫生局青年科研基金上海市卫生局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核科学技术机械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58篇期刊文章
  • 10篇会议论文
  • 5篇专利
  • 2篇科技成果

领域

  • 69篇医药卫生
  • 1篇机械工程
  • 1篇核科学技术

主题

  • 35篇细胞
  • 31篇骨髓
  • 24篇白血
  • 24篇白血病
  • 16篇增生
  • 15篇急性
  • 14篇综合征
  • 13篇异常综合征
  • 13篇增生异常综合...
  • 13篇骨髓增生
  • 13篇骨髓增生异常
  • 13篇骨髓增生异常...
  • 10篇免疫
  • 9篇凋亡
  • 9篇切片
  • 9篇肿瘤
  • 8篇髓系
  • 8篇骨髓切片
  • 7篇原位
  • 6篇造血

机构

  • 73篇上海交通大学...
  • 7篇冈山大学
  • 4篇桂林医学院附...
  • 4篇苏州大学
  • 2篇第二军医大学
  • 2篇大连医科大学
  • 2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复旦大学
  • 1篇华东师范大学
  • 1篇上海医科大学
  • 1篇上海第二医科...
  • 1篇上海市杨浦区...
  • 1篇上海医科大学...
  • 1篇福建省漳州市...

作者

  • 75篇石军
  • 34篇浦权
  • 28篇陶英
  • 25篇李晓
  • 21篇刘薏芝
  • 14篇蒋秦燕
  • 13篇杨梅如
  • 10篇万云
  • 9篇常春康
  • 7篇池田和真
  • 7篇金朝晖
  • 6篇俞夜花
  • 6篇黄薇
  • 6篇王敏
  • 6篇李静
  • 6篇翟元梅
  • 6篇袁颖华
  • 5篇章菁
  • 5篇路伟
  • 5篇王慧

传媒

  • 9篇中国实验血液...
  • 7篇临床血液学杂...
  • 4篇白血病
  • 3篇新医学
  • 3篇中华血液学杂...
  • 2篇白血病.淋巴...
  • 2篇中华微生物学...
  • 2篇上海医学
  • 2篇广西医学
  • 2篇重庆医学
  • 2篇中华医学科研...
  • 2篇诊断学理论与...
  • 2篇现代免疫学
  • 1篇中国基层医药
  • 1篇内科急危重症...
  • 1篇中国免疫学杂...
  • 1篇中华病理学杂...
  • 1篇上海免疫学杂...
  • 1篇癌症
  • 1篇中国实用内科...

年份

  • 1篇2019
  • 6篇2018
  • 6篇2017
  • 2篇2016
  • 2篇2015
  • 8篇2014
  • 1篇2013
  • 3篇2012
  • 3篇2011
  • 1篇2010
  • 4篇2009
  • 2篇2008
  • 2篇2007
  • 1篇2005
  • 4篇2004
  • 2篇2003
  • 6篇2002
  • 6篇2001
  • 3篇2000
  • 7篇1999
7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地高辛标记的RNA探针原位杂交检测急性白血病多药耐药基因表达
1999年
目的:将简便可靠的非同位素原位杂交方法应用于急性白血病多药耐药基因(Mdr1)的临床检测。方法:自行构建RNA探针,经地高辛标记,直接在骨髓涂片上进行原位杂交,检测45 例急性白血病骨髓细胞Mdr1 m RNA。对部分Mdr1 高表达者调整临床治疗。结果:杂交信号清晰,重现性好。复治组中Mdr1 阳性88.2% ,初治组42.8% ,差异有极显著性。经标准化疗2 疗程后初治组中Mdr1 阳性组完全缓解(CR)率22.2% ,阴性组63.6% ( P< 0.001)。对Mdr1 阳性病例调整化疗方案或加用逆转剂可改善预后。结论:Mdr1 高表达确为白血病不良预后的主要指标。本方法操作简便,结果可靠,可用于急性白血病Mdr1 常规检测,辅助临床治疗并及断预后。
李晓浦权杨梅如杨毅陶英石军刘薏芝金朝晖
关键词:RNA探针原位杂交多药耐药基因
B-幼稚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1999年
Gulton等[1]于1974年首次提出幼稚淋巴细胞性白血病(prolymphocyticleukemia,PLL)的概念,认为PLL是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chroniclympho-cyticleukemia,CLL)的一个变异型。某些CLL晚期...
石军
关键词:PLL白血病免疫学细胞遗传学
10例意义未明特发性血细胞减少症的临床特征研究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探讨意义未明特发性血细胞减少症(ICUS)患者的临床和病理学特征,并提供诊断依据。方法选择未达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最低诊断标准,但存在持久(>6个月)血细胞减少,骨髓三系细胞无明显病态发育和异常核型证据而考虑诊断为ICUS的患者10例,对其临床和病理学特征进行分析。结果10例患者中的2例患者转型至MDS,骨髓复查显示大于或等于二系细胞出现诊断性病态发育,染色体核型分析1例仍正常,另1例显示丢失1个正常20号染色体(20q-)。8例随访6~25个月,至今仍维持ICUS原状。结论未达MDS最低诊断标准的ICUS患者,必须进行定期随访;部分患者经一定潜伏期后可转型至公开的MDS;之前实属Pre-MDS(MDS-早期),表明ICUS应该引起临床高度重视,避免漏诊。
浦杰石军陈真陆道培浦权
关键词: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核型
一种临床受试者管理系统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临床受试者管理系统,采用基于数据中心的测试档案对临床药物测试过程进行有效的监管,方案管理模块根据测试档案高效地对受试者的检测方案进行自动调整决策,采用指标监控模块实时监控测试过程进行测试质量监控,并结合互...
石军袁华慧
文献传递
α-干扰素治疗对慢性髓细胞性白血病患者骨髓间质的影响
2001年
目的 :探讨长期 α-干扰素 (α- INF)治疗后慢性髓细胞性白血病 (CML)患者骨髓间质的改变。方法 :应用 HGF染色、CD41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Gomori网硬蛋白及 Masson胶原纤维三色染色方法 ,对比分析 2 9例CML 患者经 α- INF联合羟基脲 (HU)治疗或 HU单剂治疗后骨髓塑包切片上网硬蛋白纤维、脂肪组织及巨核系的改变。结果 :长期 α- INF治疗后网硬蛋白纤维含量增加 ,脂肪细胞大小不等 ,与对照组相比均有明显差异 (P<0 .0 1和 P<0 .0 5 ) ,但 CD+ 4 1 细胞数量无明显改变 (P>0 .0 5 ) ,其形态以成熟型巨核细胞为主。结论 :长期 α- INF治疗可引起 CML 患者骨髓间质改变 ,骨髓切片有助于全国评价 α- INF的治疗作用。
石军浦权刘薏芝李晓杨梅如陶英彭永军
关键词:Α-干扰素慢性髓细胞性白血病骨髓间质网状纤维
特殊类型的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11例报告
1999年
李晓金朝晖浦权石军陶英刘薏芝蒋秦燕张启国
关键词: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DNA末端原位标记结合免疫酶标技术研究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原位细胞凋亡被引量:5
2002年
目的 观察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MDS)患者原位细胞凋亡数量及红系、巨核系凋亡状况。方法 用DNA末端原位标记 (ISEL)结合碱性磷酸酶 抗碱性磷酸酶 (APAAP)免疫酶标技术分析 2 5例MDS患者骨髓塑料冷包埋切片中造血细胞原位凋亡数量及红系和巨核系凋亡状况 ,缺铁性贫血 14例作对照。结果 MDS患者凋亡细胞数平均为 (39.44± 2 9.34 ) /mm2 ,对照组为 (13.43± 8.39) /mm2 (P<0 .0 1) ;MDS中低危组 (RA +RAS)凋亡细胞数为 (4 7.5 6± 32 .86 ) /mm2 ,较高危组 (RAEB +RAEB t)[(2 1.87± 13.6 5 ) /mm2 ]高 (P <0 .0 5 )。MDS患者红系、巨核系细胞凋亡分别占该两系细胞的 3.3%和4 5 % ;对照组分别为 3.0 %和 2 .8% ,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部分显示红系、巨核系形态学特征的凋亡细胞不表达簇分化抗原。结论 MDS存在过度凋亡 ;MDS中危组细胞凋亡数高于高危组 ;未观察到有核红细胞及巨核细胞凋亡明显增加 。
李晓浦权刘薏芝石军陶英常春康蒋秦燕黄薇
关键词:生物学标记免疫酶技术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骨髓切片
瘤内注射新城鸡瘟病毒的抗癌效应及其机理研究被引量:8
1995年
本文报道了瘤内注射新城鸡瘟病毒(NDV)对615系小鼠乳腺癌(Ca761)治疗作用,并初步探讨了其抗瘤机理。结果表明:单纯NDV瘤内注射有一定抑瘤作用,抑瘤率达35.3%;联合环磷酸胺化疗,可使其抑瘤率提高至74.1%,明显优于化疗对照组(P<001),而该病毒腹腔注射则无效。治疗后带瘤小鼠的瘤细胞电镜显示:NDV颗粒主要位于瘤细胞的胞浆内及胞膜上。Western印迹检测细胞膜上有该病毒相关抗原的表达,其分子量分别是:80kD、55kD、49kD、38kD、29kD。进一步以MTT比色分析法证实:治疗后小鼠脾细胞的CTL杀伤活性明显增强,且具有一定的肿瘤特异性,提示NDV瘤内注射可能通过肿瘤细胞“体内异种化”而增强机体的主动特异性抗癌免疫反应。
石军王大庆邢嵘钱振超
关键词:乳腺癌新城鸡瘟病毒瘤内注射
细胞毒化疗对急性白血病原位凋亡诱导作用的体内研究
2000年
目的:观察细胞毒化疗对急性白血病细胞原位凋亡的影响。方法:应用 DNA原位末端标记( ISEL)方法,检测初发及经治的 31例急性白血病骨髓塑包切片内细胞原位凋亡数量及特征,以 10例缺铁性贫血为对照,并进行自身组间对照。结果:初治 AL凋亡减少,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
李晓金朝晖浦权杨梅如刘薏芝陶英石军蒋秦燕
关键词:急性白血病原位凋亡
急性粒细胞白血病化疗期一过性巨核细胞生成异常的探讨——附10例报告
2001年
目的:研究急性粒细胞白血病(AML)化学治疗(化疗)期间一过性巨核细胞生成异常的发生时间及临床意义。方法:动态观察78例AML患者化疗期前后骨髓象的变化。结果与结论:10例AML(13%)于诱导化疗后发生了异型巨核细胞增生(AMH),其中7例于诱导化疗2个月内,3例于完全缓解期出现AMH。这10例中有3例血小板计数降低,这种AMH可能与病人接受化疗所用的细胞毒药物的毒性有关。认识这一现象有助于减少误诊。
赵丽群金朝晖蒋秦燕黄薇石军杨梅如浦权
关键词:急性粒细胞白血病巨核细胞骨髓象骨髓异常增生综合征
共8页<12345678>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