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旭辉
- 作品数:227 被引量:1,353H指数:22
- 供职机构:中国地震局地壳应力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航空宇航科学技术电子电信更多>>
- 汶川8级地震前电磁扰动与电磁立体监测体系被引量:31
- 2009年
- 研究分析了在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8.0级地震前出现的地面电磁与电离层中观测到的中、短临电磁异常,其中距离震中最近的郫县台地电阻率显示了2年左右的趋势下降异常,下降幅度7.2%,同时多台电阻率观测在震前1个月左右显示短临突变异常;震前18天地磁垂直分量出现低点位移,分界线两侧的低点时间超过2h;震前3天即5月9日,地磁低点位移、利用GPS反演得到的电离层总电子含量(TEC)、电离层测高仪得到的foF2和电磁卫星监测的离子密度和温度等均观测到局部电磁扰动现象,多数异常幅度超过50%。汶川8.0级地震前各种电磁观测技术记录到的明显异常现象,揭示了电磁学科在地震预报研究领域巨大的潜力,加强天-地一体化的立体电磁监测对地震预报水平的提高是非常必要的。
- 张学民丁鉴海申旭辉王敏刘静余素荣王亚丽欧阳新艳
- 关键词:电磁异常地电阻率低点位移电磁卫星
- 强震前中子监测器计数率异常现象探索被引量:1
- 2010年
- 利用中国西藏羊八井中子监测器(国际地球物理年推荐的标准仪器)10年的资料,研究宇宙线高能粒子正常背景变化、干扰因素及其与地震有关的异常现象,发现在太阳活动、地磁活动平静的状态下,连续数天打破正常日变化规律和计数率增高现象(高于5倍均方差)可能是距台站一定范围内的强震特别是大震前的临震现象,并与宽频带数字记录到的地震前驱波及地磁日变化异常在时空分布上有较好的一致性。宇宙线高能粒子可能反映震前包括震源场在内的孕震立体电磁环境异常变化,其机理正在探索之中。
- 张吉龙丁鉴海申旭辉李纲余素荣
- 关键词:宇宙线高能粒子中子监测器昆仑山口西8.1级地震
- 中国大陆现今地壳水平运动基本特征被引量:69
- 2001年
- 介绍利用中国地壳运动观测网络基本网、基准网 1 998年和 2 0 0 0年 GPS观测结果所获得的中国大陆地壳水平运动信息 .简要介绍这两次 GPS观测概况 ,以及用 GAMIT/GLOBK软件对所获得 GPS观测数据的处理及精度分析 .基准网与基本网各年观测结果得到的网内点位精度、水平分量精度平均为 2 mm左右 ,高程分量精度平均为 5 mm左右 ,由两期观测得到的水平位移分量的精度平均为 3 mm左右 .得到的 1 998年 9月初至 2 0 0 0年 6月中旬基本网、基准网中的地壳运动 ,包括以位于东部的一组稳定点为基准的各观测站位移、网内各部分的应变及部分地区的旋转量 .根据所获得的我国大陆较为完整而详细的地壳水平运动图象 ,分析了中国大陆现今地壳运动的主要特征 .在所述观测期间 ,我国东部地区变形较小 ,相对较为稳定 .相对位于东部的稳定点组 ,东北块体向北运动 ,位移量约 1 0 mm;华南块体向东南运动 ,位移量约 9mm.相对东部地区 ,西北部新疆地区以北西向运动为主 ,位移量约 2 6 mm;西南西藏地区以向北运动为主 ,位移量约3 2 mm;西藏东部与云南地区形成非常明显的顺时针旋转构造运动 ,旋转中心位于 2 6 .5°N,95 .5°E,旋转量为 0 .0 0 4 5″,旋转位移平均为 1 2 mm左右 .我国中部南北地震带是一强烈而复杂的变形带 .
- 顾国华申旭辉王敏郑贵明方颖李鹏
- 关键词:地壳运动GPS
- 西藏谷露盆地西缘断裂新活动特征研究被引量:7
- 2009年
- 谷露盆地位于亚东-当雄构造带的最北端,全长约50 km。通过遥感解译和实地野外考察,将盆地内的堆积扇分为中更新世、晚更新世末期-全新世和全新世晚期三期,并认为其西缘断裂带是一条既有垂直运动又兼具右旋走滑的正断层。通过测定错断地质体位移和沉积物年龄样品,得到断裂带在1952年当雄北7.5级地震的同震水平位移为5.5 m,同震垂直位移为2-5 m;4 ka以来的水平滑动速率为3.75 mm/a,垂直滑动速率为0.5-1.5 mm/a;大约10 ka以来的水平滑动速率为1.0-5.0 mm/a,垂直滑动速率为0.5-0.85 mm/a。
- 刘静申旭辉孟恺关鹏
- 关键词:青藏高原滑动速率
- 中国卫星地震应用系统框架与地震电磁卫星计划进展
- <正>1卫星地震应用系统框架地震卫星和卫星地震应用系统建设已写入了《国家防震减灾规划(2006-2020年)》、《航天发展"十一五"规划》、《国家空间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与应用"十一五"规划》等多项重要规划中。根据防震减灾业...
- 申旭辉吴云单新建张景发康春丽陈化然张学民钱家栋丁鉴海王兰炜赵国泽
- 文献传递
- 中小地震三维形变场重构方法研究与同震滑动分布反演——以2016年5月22日定日M_W5.3地震为例被引量:3
- 2019年
- 地震三维形变场对于研究地震发震机制等具有重要意义。已有的InSAR三维形变场重构研究中,只有中强地震的实例。由于形变量级小、 InSAR方位向形变的误差较大,中小地震的三维形变场重构易受噪声等影响。本文以2016年5月22日西藏定日MW5.3地震为例,开展中小地震三维形变场重构的尝试。首先基于InSAR技术获取了Sentinel-1升轨和降轨观测模式下的同震形变场,再结合同震形变场的特点、区域构造特征等,添加限定方程(走滑运动为0),重构了同震三维形变场。结果显示,震中附近以下降为主,幅度达7 cm,南北方向形变较小(约2 mm),此区域还伴有2 cm的西向水平运动;形变中心区域东西两侧部分区域均出现少许东向运动(1.5 cm)。由同震形变场特征判断此次地震以正断破裂为主。本文提出了基于连续性分层采样选取样本点方法,以适应本地震形变场的实际情况。对所得的LOS向位移场和重构的三维形变场进行降采样,反演得到了断层面上的滑动分布,两种数据得到的结果相似,最优发震断层的走向约181°,倾角约45°,断层错动平均滑动角约-87.1°,平均滑动量约为3.6 cm,最大滑动量位于深度6.5 km处,相当于一次MW5.4的地震。
- 纪润池申旭辉张景发田云锋
- 关键词:INSAR反演中小地震
- 基于升降轨ASAR的于田Ms 7.3级地震同震形变场信息提取与分析被引量:19
- 2010年
- 升降轨干涉测量可以更好地反映地震同震形变场特征。利用欧空局ASAR数据通过二轨法差分干涉测量提取了新疆于田县Ms 7.3级地震升降轨同震形变场信息。结果显示:升轨同震形变场最大视线向(LOS)隆升形变量约+13.3 cm,沉降形变量约-83.9 cm;降轨同震形变场最大LOS向隆升形变量约+36.5 cm,沉降形变量约-66.5 cm。于田地震以NNE向正断层破裂为主,并伴随左旋走滑运动,西北盘为正断层破裂的上盘(沉降盘),东南盘为正断层破裂的下盘(隆升盘)。升降轨同震形变场存在一定差异,但其变化趋势与特征非常相似,其差异主要是由于两种不同观测模式所造成的。
- 洪顺英申旭辉单新建刘智荣戴娅琼荆凤
- 关键词:于田地震
- 中国地震电磁探测试验卫星科学目标
- <正>从我国防震减灾事业的需要出发,考虑到国内外电磁卫星发展现状,把我国第一颗地震电磁卫星定位在地震预测领域有重要应用前景的科学试验卫星,其科学目标主要是: (1)识别和提取与大震孕育发生过程有关的地震电磁、电离层、高能...
- 丁鉴海吴云申旭辉
- 文献传递
- 青藏高原东北隅强震构造模型被引量:36
- 2002年
- 海原断裂带和中卫 -同心断裂带是青藏高原东北隅二条主要断裂带。通过区域地质、地貌分析和二条断裂带的结构、活动历史的对比研究 ,建立了该区走滑和挤压活动的应变分配模型。通过对主要断裂带破裂分段的研究 ,确定了该区的强震破裂单元。
- 田勤俭丁国瑜申旭辉
- 关键词:地震构造海原断裂带青藏高原
- 太白维山山前断裂活动特征的初步研究被引量:5
- 1994年
- 本文立足于大量的野外第一手资料,综合解剖了太白维山山前断裂的几何结构,并就其运动学特征进行了初步探讨。认为:太白维山山前断裂第四纪以来的活动表现为正断型,其几何结构和运动特征都有着相同的分段性。我们将其划分为三段,西段结构简单,晚更新世以来无明显活动;中段结构复杂,一直强烈活动;东段活动强度较低。晚更新世晚期以来断裂(中段)的平均滑动速率为0.4mm/a,全新世以来达到0.67mm/a,而且这种速率分布在断裂上变动幅度很大。断裂的活动以突然发生的快速错动事件为特征,近两万年以来沿断裂带可能发生了5次7级左右的地震事件,其平均重复间隔为3000年左右。
- 申旭辉汪一鹏
- 关键词:地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