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颖

作品数:51 被引量:113H指数:6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生物学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7篇期刊文章
  • 8篇会议论文
  • 3篇学位论文
  • 3篇专利

领域

  • 26篇医药卫生
  • 12篇农业科学
  • 8篇生物学
  • 2篇理学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8篇狂犬
  • 16篇免疫
  • 14篇病毒
  • 11篇犬病
  • 8篇细胞
  • 8篇狂犬病
  • 8篇基因
  • 8篇贝氏柯克斯体
  • 7篇蛋白
  • 7篇狂犬病病毒
  • 6篇中和抗体
  • 6篇树突
  • 6篇树突状
  • 6篇树突状细胞
  • 6篇抗体
  • 5篇糖蛋白
  • 4篇动物
  • 4篇人树突状细胞
  • 4篇细胞分析
  • 4篇流式细胞

机构

  • 47篇军事医学科学...
  • 7篇吉林大学
  • 3篇吉林农业大学
  • 3篇中国人民解放...
  • 2篇广西大学
  • 1篇广西兽医研究...
  • 1篇甘肃农业大学
  • 1篇河北大学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解放军第30...
  • 1篇解放军第14...
  • 1篇军事医学科学...

作者

  • 51篇王颖
  • 25篇扈荣良
  • 20篇刘晔
  • 20篇张守峰
  • 16篇张菲
  • 9篇温博海
  • 9篇张锦霞
  • 9篇王锡乐
  • 8篇吴德平
  • 6篇孙程龙
  • 5篇王嘉玺
  • 5篇徐东刚
  • 5篇陈梅玲
  • 5篇赵敬慧
  • 4篇李业伟
  • 4篇熊小路
  • 4篇邹民吉
  • 4篇尉雁
  • 3篇王述超
  • 3篇陈奇

传媒

  • 8篇中国人兽共患...
  • 4篇中国生物制品...
  • 3篇军事医学科学...
  • 3篇中国动物传染...
  • 2篇安徽农业科学
  • 2篇中国实验血液...
  • 2篇Agricu...
  • 2篇国际检验医学...
  • 1篇肿瘤防治杂志
  • 1篇中国兽医学报
  • 1篇畜牧与兽医
  • 1篇分析测试学报
  • 1篇中华血液学杂...
  • 1篇病毒学报
  • 1篇分析试验室
  • 1篇中国生物工程...
  • 1篇医学分子生物...
  • 1篇检验医学与临...
  • 1篇宁夏医科大学...
  • 1篇第四届全国免...

年份

  • 1篇2017
  • 1篇2016
  • 2篇2015
  • 2篇2014
  • 4篇2013
  • 2篇2012
  • 7篇2011
  • 10篇2010
  • 11篇2009
  • 3篇2008
  • 1篇2007
  • 4篇2006
  • 1篇2005
  • 1篇2004
  • 1篇2001
5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CD34、CD117和DOG1在胃肠道间质瘤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探讨CD34、CD117和DOG1在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GIST)中的表达及其诊断价值。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对2006年6月到2012年11月收治并手术治疗的GIST患者(66例)及非GIST患者(35例)的肿瘤标本进行CD34、CD117和DOG1蛋白表达检测。比较两组患者上述蛋白表达是否存在差别以及与GIST临床病理特征间的关系。结果 GIST组患者CD34、CD117及DOG1阳性率分别为71.2%,93.9%和90.9%,非GIST组分别为9.1%,8.6%和11.4%,组间比较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GIST患者年龄、性别、肿瘤大小、肿瘤部位、组织学类型及危险度分级等临床特征与CD34、CD117及DOG1表达无相关性(P>0.05)。CD117、DOG1及两组联合检测判断GIST的敏感性分别为0.94(95%CI:0.85~0.98)、0.91(95%CI:0.81~0.97)和0.86(95%CI:0.76~0.94);特异性分别为0.91(95%CI:0.77~0.98)、0.89(95%CI:0.73~0.97)和1.00(95%CI:0.90~1.00),诊断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8,0.84和0.97。结论 GIST患者CD34、CD117及DOG1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无显著相关性;联合检测CD117和DOG1可提高对GIST诊断的准确度。
段秀方王颖刘亚平
关键词:胃肠道间质瘤免疫组化
猫杯状病毒自然弱毒株的分离鉴定及对猫的免疫试验被引量:7
2009年
在进行猫狂犬病流行病学调查时,从猫的唾液中发现了杯状病毒。通过对病毒进行分离和形态学、理化学、动物感染试验和分子生物学等鉴定,证明该病毒为猫杯状病毒(FCV)自然弱毒株。免疫试验证明,该毒株可以诱导猫产生较高水平的中和抗体,且能持续50周以上,并能抵抗FCV强毒株攻击而不发病。
刘晔冯誉龄张守峰孟轲音邹啸环张菲王颖扈荣良
关键词:免疫
HLA-A*0201-BSP融合基因的构建与原核表达被引量:1
2006年
克隆表达可生物素化的HLA-A*0201的重链胞外区是制备HLA-A*0201-肽四聚体的先决条件。本研究构建重组HLA-A*0201-BSP融合基因的表达载体,以制备HLA-A2四聚体。根据已报道的序列设计特异引物,利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从已鉴定为HLA-A*0201基因型的健康人白细胞中克隆HLA-A*0201重链胞外区的基因,拼接上依赖生物素-蛋白连接酶(biotin-proteinligase,BirA)的可生物素化序列(BirAsubstratepep-tide,BSP),构建HLA-A*0201-BSP的原核表达载体,在大肠杆菌DH5α中进行表达。结果表明:成功扩增出HLA-A*0201-BSP融合基因并测序证实,构建的pBV220-HLA-A*0201-BSP可在大肠杆菌DH5α中高效表达HLA-A*0201-BSP融合蛋白,表达量占菌体总蛋白的28%,以包涵体的形式表达,经洗涤、变性后,以SepharcylS-300HR(S-300)柱层析纯化,纯度可达90%以上。结论:获得了高效表达HLA-A*0201-BSP的大肠杆菌工程菌株,建立了简便有效的包涵体纯化方法,为制备HLA-A*0201-肽四聚体奠定了基础。
孙万军杜建芳徐东刚邹民吉王金凤蔡欣王颖王嘉玺艾辉胜
我国部分农村居民狂犬病预防知识的调查
目的了解我国农村居民对狂犬病知识的认知情况,为进一步普及狂犬病知识和开展狂犬病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0年1月,用自制问卷对河北、河南、湖北三省不同农村的养犬户进行随机抽查,了解他们对狂犬病知识的知晓状况。结果...
赵娜王述超米立娟孙程龙刘晔王颖张守峰扈荣良
关键词:狂犬病问卷调查免疫预防农村居民
文献传递
因特网上国外医学科学基金信息的研究与利用
科学基金制在国外一百多年的发展历史表明,科学基金和科学基金制对发达国家的科技领先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科学基金制在中国不足20年的历史.尽管这些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的经费投入不断增加,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然存在较大的差距...
王颖
关键词:网络信息资源科学基金制
文献传递
广东省猪圆环病毒2型基因的克隆与序列分析被引量:3
2016年
根据Gen Bank已发表的猪圆环病毒2型(Porcine circovirus type 2,PCV2)全基因组序列,设计1对特异性引物,对广东省不同地区规模化猪场采集的临床诊断为断奶仔猪多系统消耗综合征(Postweaning multisystemic wasting syndrome,PMWS)的组织病料进行了PCV2基因克隆和序列分析。结果表明,采集的PMWS病料均可扩增出PCV2完整基因序列,与Gen Bank已发表的PCV2参考毒株序列核苷酸同源性达93.7%-99.8%,亲缘关系密切。其中10个PCV2基因全长1767 bp,属于PCV2b亚型,1个PCV2基因全长1768 bp,属于PCV2a亚型。
严妍宫婷张守峰赵敬慧刘晔王颖张菲张锦霞扈荣良
关键词:猪圆环病毒2型基因分析流行毒株
牛乳铁蛋白肽转基因小鼠的构建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探讨牛乳铁蛋白肽在转基因鼠乳汁中的表达及其抑菌活性。方法:将实验室构建并保存的包含山羊β-酪蛋白基因启动子和牛乳铁蛋白肽基因的乳腺特异表达载体PI-bcp-LfcinB,用Xho I和Nru I双酶切,得到含有全部表达盒的显微注射DNA片段,采用常规显微注射技术获得转基因小鼠。并通过对泌乳期转基因雌鼠乳腺组织的RT-PCR检测,确定了牛乳铁蛋白肽在mRNA水平的表达,同时利用琼脂板扩散法检测了转基因鼠乳汁中表达产物的抑菌活性。结果:获得了牛乳铁蛋白肽转基因小鼠,且转基因小鼠乳汁中能够表达具有抑菌活性的牛乳铁蛋白肽。结论:通过转基因动物乳腺可以获得具有生物活性的牛乳铁蛋白肽,为进一步研究抗菌肽转基因牛、培育抗乳房炎奶牛新品种以及通过建立转基因动物生物反应器进行抗菌肽的大量生产奠定了基础。
张锦霞范志强刘晔张守峰杨洋王颖张菲扈荣良
关键词:显微注射转基因鼠
44例肿瘤患者猝死原因分析被引量:2
2001年
王颖孙晶华刘月伟李志宏胡细毛许刚
关键词:恶性肿瘤猝死病因
狂犬病毒中和线性表位重组犬腺病毒2型载体的构建被引量:2
2008年
本试验成功构建了表达狂犬病病毒糖蛋白膜外区3个中和线性表位的重组犬腺病毒2型两个重组质粒。引用相关文献已报道的狂犬病病毒糖蛋白膜外区的3个中和线性表位基因,通过有柔性氨基酸将其3个表位基因相连。将重叠延伸PCR获得3个串联表位基因片段克隆入含犬腺病毒2型YCA18株纤突头部HI环的中间载体pBluescript II KS(+)中,然后用SalⅠ和PacⅠ将中间载体中含3个串联表位的纤突部分回收,克隆至缺失纤突部分的犬腺病毒2型全基因组重组质粒pPloyII-CAV-2及pPloyII-CAV-2-CGS中。经鉴定成功获得在犬腺病毒2型纤突头部HI环处插有狂犬病毒3个串联表位的两个重组质粒,分别命名为pPoly II-CAV-2-RG和pPoly II-CAV-2-CGS-RG。经软件对犬腺病毒2型纤突蛋白的构象分析表明,在其HI环插入外源抗原表位基因不影响其免疫原性。本试验为进一步研制多抗原表位展示性重组疫苗、新型狂犬病疫苗奠定基础。
徐慧娟王晓虎李忠刘晔张守峰王颖袁子国徐振波扈荣良
关键词:狂犬病毒糖蛋白
犬攻毒用狂犬病街毒株BD06的特性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对狂犬病街毒株BD06进行了毒株特异性分析,并评价其对犬的攻毒效果。方法将BD06株病毒于比格犬脑内传至第10代,参照《中国兽药典》三部(2010版)进行外源病毒(犬瘟热病毒、细小病毒、冠状病毒、Ⅰ型和Ⅱ型腺病毒)、支原体检测和无菌检验;提取传至第10代的犬脑组织总RNA,进行RT-PCR扩增反应,并进行全基因序列测序;经小鼠脑内传代后,测定小鼠的半数致死量(MICLD50);用2×104、5×104和10×104MICLD50/ml的鼠脑悬液,分别采用后肢肌注法和咬肌注射法进行犬攻毒试验。结果 BD06株病毒在犬脑中传至第10代,无外源病毒、支原体和细菌污染,基因序列未发生变化;经鼠脑传代1次后,MICLD50达105.32/ml;经咬肌注射5×104MICLD50/ml的BD06株病毒悬液可获得最佳犬攻毒效果。结论 BD06株病毒传代简单,对犬致病性强,可作为我国犬攻毒用狂犬病病毒的候选株。
刘晔张守峰潘铁骊张菲王颖连海张锦霞扈荣良
关键词:狂犬病病毒攻毒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