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颖

作品数:12 被引量:78H指数:6
供职机构:大连市中心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小儿
  • 3篇护理
  • 3篇癌患者
  • 2篇乳腺
  • 2篇乳腺癌
  • 2篇肿瘤
  • 2篇细胞
  • 2篇腺癌
  • 2篇联合化疗
  • 2篇临床护理
  • 2篇免疫
  • 2篇免疫治疗
  • 2篇绝经
  • 2篇来曲唑
  • 2篇来曲唑治疗
  • 2篇化疗
  • 1篇代谢
  • 1篇血清
  • 1篇血清水平
  • 1篇血脂

机构

  • 12篇大连市中心医...
  • 3篇大连医科大学

作者

  • 12篇王颖
  • 9篇尹良伟
  • 6篇杜晓红
  • 5篇王苏平
  • 3篇李雅静
  • 3篇祝艳华
  • 3篇于环
  • 3篇马海英
  • 1篇郭旭
  • 1篇于晓旻
  • 1篇王贺双
  • 1篇杜华昆
  • 1篇马舒贝
  • 1篇张利
  • 1篇王晓虹
  • 1篇纪军
  • 1篇许志英

传媒

  • 2篇中华肿瘤防治...
  • 2篇中国实用医药
  • 1篇当代医学
  • 1篇中国肿瘤生物...
  • 1篇中国医药指南
  • 1篇中国卫生产业
  • 1篇中外医疗
  • 1篇中国现代药物...
  • 1篇中国药物经济...
  • 1篇当代医药论丛

年份

  • 1篇2019
  • 4篇2018
  • 1篇2017
  • 3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12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顺铂联合依托泊苷或伊立替康及拓扑替康一线治疗小细胞肺癌的比较研究被引量:9
2013年
目的:比较依托泊苷(Vp-16)、伊立替康(CPT-11)和拓扑替康(TPT)分别联合顺铂(DDP)组成的EP、IP和TP方案一线治疗小细胞肺癌(SCLC)的近期疗效及毒副作用。方法:81例SCLC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每组27例,分别接受EP、IP或TP方案化疗>3个周期,评价疗效和毒副作用。结果:EP组患者近期有效率(RR)为66.67%(18/27),IP组为74.07%(20/27),TP组为62.96%(17/27)。EP和IP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89,P=0.766;EP和TP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0,P=1.000;IP和TP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43,P=0.559。EP组疾病控制率(DCR)为88.89%(24/27),IP组为88.89%(24/27),TP组为85.19%(23/2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0,P=1.000。TP组Ⅲ~Ⅳ度白细胞下降发生率明显高于IP组,χ2=5.494,P=0.018;TP组Ⅲ~Ⅳ度血小板下降发生率明显高于EP组,χ2=3.668,P=0.050;IP组Ⅲ~Ⅳ度迟发性腹泻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两组,χ2=4.688,P=0.023。结论:IP和TP方案一线治疗SCLC与EP方案疗效相当,IP方案有相对较高的迟发性腹泻发生,TP方案有较高的血液毒性,这些毒副作用通过对症处理可控制。
尹良伟马海英王颖杜晓红
关键词:伊立替康拓扑替康小细胞肺癌
CD4+T细胞在肿瘤免疫治疗中的应用进展被引量:1
2014年
本文主要是为了研究CD4+T细胞在肿瘤免疫治疗中的应用进展,为肿瘤治疗提供可续依据。现如今,CD4+T细胞在肿瘤免疫治疗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CD4+T细胞可以通过IFN-y直接杀死肿瘤细胞,在此基础上能够激活CD8+T细胞以及CD4+T细胞;除此之外,CD4+T细胞可能被肿瘤表达的自身抗原所诱导,这可能与抗肿瘤应答的下调和肿瘤免疫耐受的维持有关,从而导致免疫治疗失败。本文对CD4+T细胞在肿瘤治疗中的重要性、具体作用和应用效果展开深入探讨,期望能有效提升肿瘤疫苗的临床效果。
祝艳华尹良伟王苏平王颖于环
关键词:CD4+T细胞肿瘤免疫
DC-CIK过继性免疫疗法联合化疗治疗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的疗效被引量:21
2013年
目的:研究DC-CIK(dendritic cell-cytokine induced killer cell)过继性免疫治疗联合化疗对转移性结直肠癌(metastatic colorectal cancer,mCRC)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0年11月至2011年11月在大连市中心医院治疗的80例mCRC患者,40例行DC-CIK治疗联合化疗(联合组),40例行单纯化疗(化疗组),评价两组患者治疗后免疫功能、疗效、毒副反应和生活质量(quality of life,QOL)。结果:共完成了160周期DC-CIK治疗,联合组治疗前后外周血T细胞亚群无显著变化(P>0.05),化疗组治疗后外周血中CD3+、CD3+CD4+、CD3+CD8+、CD3-CD56+细胞比例较治疗前显著下降,且明显低于联合组(P<0.05);联合组3周期治疗后CD4+T细胞中IFN-γ水平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化疗组治疗后IFN-γ、IL-2、TNF-α水平著下降,且明显低于联合组(P<0.05)。联合组和化疗组总有效率(response rate,RR)未见明显差异(37.5%vs 22.5%,P>0.05);联合组疾病控制率(disease control rate,DCR)明显高于化疗组(77.5%vs 50.0%,P<0.05)。联合组Ⅲ~Ⅳ度白细胞减少及Ⅲ~Ⅳ度迟发性腹泻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化疗组(17.5%vs 42.5%,5.0%vs 25.0;均P<0.05),其他相关不良反应无显著性差异,而且对症治疗后均可缓解。联合组患者的中位无进展生存(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较化疗组患者长(6.5个月vs 4.5个月,P<0.05),联合组和化疗组患者的总生存(overall survival,O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在躯体功能、情绪方面较治疗前明显改善,而且明显好于化疗组(P<0.05)。结论:DC-CIK过继性免疫治疗联合化疗可以明显改善mCRC患者的免疫功能,提高总体疗效,减轻化疗不良反应,延长无进展生存,改善mCRC患者生活质量。
尹良伟王苏平张利王颖纪军王贺双郭旭王晓虹马舒贝杜晓红马海英
关键词:DC-CIK过继性免疫治疗转移性结直肠癌化疗
对2例原发性肺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
2014年
目的:探讨原发性肺淋巴瘤(PPL)的临床特点。方法:分析2013年11月我院收治的2例PPL患者的临床资料,并结合相关文献对此病的临床特点进行探讨。结果:本研究中的2例PPL患者均为女性,其年龄分别为68岁、53岁,其发病均呈亚急性,其主要症状为咳嗽、咳痰、胸痛、咳痰带血、胸闷,其血常规、血清LDH、CEA、NSE检查结果均正常,其中有1例患者的CY211指数略高。2例患者进行肺CT检查时分别发现有右肺上叶实变、左肺门结节影伴左肺下叶阻塞性炎症,在进行纤支镜检查时分别发现有右上支气管黏膜内小结节、左下叶支气管开口处肿物致管腔闭塞,其病情分别经皮肺穿刺活检、纤支镜活检病理检查得到确诊。结论:PPL是原发于肺内淋巴组织的恶性肿瘤,是结外淋巴瘤的一种罕见类型,其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其肺CT表现呈多样性,易被误诊,其诊断主要依靠组织病理学证据。目前,PPL尚无统一的治疗标准,一般认为局限性低度恶性的PPL应首选外科手术切除疗法,高度恶性PPL应首选以化疗为主的综合疗法。此病患者的预后主要与其病情的病理类型有关。
祝艳华于晓旻尹良伟王苏平杜华昆王颖于环
关键词:原发性肺淋巴瘤
绝经后乳腺癌患者经他莫昔芬和来曲唑治疗后对患者血脂代谢的影响被引量:3
2017年
目的探讨绝经后乳腺癌患者经他莫昔芬和来曲唑治疗后对患者血脂代谢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于大连市中心医院接受治疗的绝经后乳腺癌患者70例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4例)与观察组(36例)。予以对照组患者口服来曲唑治疗,观察组患者则采用口服他莫昔芬治疗方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各项血脂指标变化情况及子宫内膜厚度变化情况。结果治疗12个月、2年后,观察组患者TC、LDL-C较对照组均显著降低,TG、HDL-C较对照组均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12个月、2年后,观察组患者子宫内膜厚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12个月、2年后,对照组患者子宫内膜厚度明显低于治疗前,观察组子宫内膜厚度明显高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他莫昔芬可明显改善绝经后乳腺癌患者的血脂代谢情况,来曲唑可有效减少患者子宫内膜厚度,但对血脂代谢水平无明显影响。
王颖尹良伟杜晓红
关键词:血脂代谢来曲唑绝经后乳腺癌他莫昔芬
癌痛患者使用大剂量阿片类药物常见药物不良反应的分析及预防对策研究被引量:11
2018年
目的探讨癌痛患者使用大剂量阿片类药物常见药物不良反应,以采取相应的预防对策。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我院肿瘤科接受治疗的562例癌痛患者,收集癌痛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癌痛患者使用大剂量阿片类药物常见药物不良反应原因。结果癌痛患者最常见的疼痛部位为腹部、胸部,分别占26.87%、25.09%,其次为腰骶部、肩背部、头部,分别占12.99%、12.46%、9.25%。癌痛患者中隐痛最为常见,为27.05%,其次为刺痛、绞痛、钝痛、跳痛、酸痛,分别为19.04%、8.01%、7.30%、6.76%、6.23%。562例癌痛患者中188例未出现镇痛不良反应,占33.45%;恶心及呕吐是最为常见的镇痛不良反应,占24.73%,其次为呼吸抑制、便秘,分别占12.99%、10.14%。结论恶心及呕吐、呼吸抑制、便秘、尿潴留、头晕和嗜睡是癌痛患者使用大剂量阿片类药物常见药物不良反应,护理人员积极向癌痛患者讲解有关癌痛治疗知识,使其学会对自我疼痛评价分级,正确的反应疼痛程度及镇痛效果,护理人员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注意生命体征的变化,积极的采取预防措施,在维持镇痛效果的同时,减少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提高癌痛患者的生活质量。
王颖尹良伟杜晓红
关键词:癌痛
临床护理路径用于小儿腹泻患儿护理中对腹泻次数及住院情况的作用分析被引量:10
2019年
目的探讨研究临床护理路径用于小儿腹泻患儿护理中对腹泻次数及住院情况的作用。方法 88例小儿腹泻患儿,按照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4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案,实验组采用临床护理路径方案。对比两组患儿的腹泻次数、住院时间、治疗费用及护理满意度。结果实验组护理前腹泻次数为(6.25±1.25)次/d,护理后腹泻次数为(1.85±0.65)次/d;对照组护理前腹泻次数为(6.45±1.32)次/d,护理后腹泻次数为(3.25±0.67)次/d;两组护理后腹泻次数均少于护理前,且实验组腹泻次数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儿住院时间(5.25±0.65)d显著短于对照组的(7.85±0.88)d,治疗费用(2105.00±75.25)元明显少于对照组的(2325.00±82.45)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护理满意度评分为(92.5±3.6)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3.6±2.8)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临床护理路径方案对患儿护理效果显著,可减少腹泻次数、住院时间及治疗费用,也能促进医患关系的缓和,患儿对临床治疗效果满意度高便于以后发展工作,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使用。
王颖姜爽刘红爽华丰彦李雅静徐喜杰
关键词:临床护理路径小儿腹泻护理
超声雾化吸入治疗小儿肺炎的临床效果及护理对策探讨被引量:9
2018年
目的研究超声雾化吸入治疗小儿肺炎的临床效果及护理对策。方法 160例小儿肺炎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8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给予超声雾化吸入的基础上进行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患儿的体温恢复时间为(5.38±0.45)d,肺啰音消失时间为(7.32±0.25)d,憋喘缓解时间为(5.25±1.57)d,有效排痰时间为(6.15±1.32)d;对照组患儿的体温恢复时间为(6.53±1.25)d,肺啰音消失时间为(8.43±0.86)d,憋喘缓解时间为(6.12±1.64)d,有效排痰时间为(7.12±1.58)d。观察组患儿体温恢复时间、肺啰音消失时间、憋喘缓解时间、有效排痰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有效率为96.25%(77/8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3.75%(67/8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小儿肺炎中应用超声雾化吸入并进行护理干预可以有效改善患儿的临床症状,提高治疗效果,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王颖姜爽刘红爽华丰彦李雅静徐喜杰
关键词:超声雾化吸入小儿肺炎护理对策
艾迪注射液联合化疗对晚期卵巢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疗效被引量:5
2014年
目的探讨艾迪注射液与化疗联合治疗晚期卵巢恶性肿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12月—2012年12月于该院实施治疗的晚期卵巢恶性肿瘤患者52例,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26例)实施常规化疗治疗,观察组(26例)实施常规化疗+艾迪注射液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经临床治疗,观察组的总缓解率(88.5%)明显高于对照组(61.5%),有效率(96.15%)明显高于对照组(76.9%),不良反应发生率(11.5%)明显低于对照组(42.3%),且在生存质量改善情况上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艾迪注射液联合化疗治疗晚期卵巢恶性肿瘤,可有效提高治疗有效率,降低患者的毒副反应,提高生存质量,缓解身心痛苦,效果显著,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祝艳华尹良伟王苏平王颖于环
关键词:艾迪注射液化疗临床疗效
戈舍瑞林联合来曲唑治疗高复发风险绝经前乳腺癌的疗效观察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比较戈舍瑞林联合三苯氧胺(TAM)与联合芳香化酶抑制剂(AI)来曲唑治疗高复发风险绝经前乳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03-06-01-2007-06-01大连市中心医院治疗的50例有高复发风险激素受体阳性的绝经前乳腺癌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所有患者均为标准治疗后给予戈舍瑞林(3.6mg,每28~30d皮下注射1次,至少1年),其中联合应用TAM(20mg/d,连续5年)的为TAM组(n=25),联合应用来曲唑(2.5mg/d,连续5年)的为AI组(n=25),评价两组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AI组患者无进展生存期(PFS)为11~74个月(中位PFS为72个月),高于TAM组的10~74个月(中位PFS为49个月),χ2=5.90,P=0.015 2;两组患者总生存期(OS)分别为28~80和25~78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56,P=0.2115。两组患者用药后主要不良反应为骨关节疼痛不适感、潮热或多汗、阴道干涩和焦虑易怒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戈舍瑞林联合AI治疗高复发风险激素受体阳性的绝经前乳腺癌患者,疗效明显优于戈舍瑞林联合TAM,而且不良反应可耐受。
尹良伟马海英许志英王颖杜晓红王苏平
关键词:内分泌腺肿瘤戈舍瑞林三唑类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