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莉莉

作品数:19 被引量:99H指数:5
供职机构:中国农业大学生物学院农业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医药卫生自然科学总论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期刊文章
  • 5篇科技成果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3篇农业科学
  • 3篇生物学
  • 1篇医药卫生
  • 1篇自然科学总论

主题

  • 10篇体细胞
  • 7篇转基因
  • 6篇体细胞克隆
  • 6篇细胞克隆
  • 6篇基因
  • 5篇细胞
  • 5篇核移植
  • 3篇克隆
  • 3篇克隆胚
  • 2篇蛋白
  • 2篇荧光
  • 2篇荧光蛋白
  • 2篇胎儿成纤维细...
  • 2篇体细胞核
  • 2篇体细胞核移植
  • 2篇牛体
  • 2篇牛体细胞
  • 2篇细胞核移植
  • 2篇绿色荧光
  • 2篇绿色荧光蛋白

机构

  • 17篇中国农业大学
  • 5篇中国农业科学...
  • 3篇北京济普霖生...
  • 2篇科技公司
  • 1篇河北科技大学
  • 1篇北京基因达科...

作者

  • 17篇戴蕴平
  • 17篇王莉莉
  • 10篇龚国春
  • 9篇李宁
  • 7篇李荣
  • 7篇刘颖
  • 7篇朱化彬
  • 6篇郑敏
  • 6篇樊宝良
  • 5篇张磊
  • 5篇连正兴
  • 5篇丁方荣
  • 5篇王海萍
  • 5篇李宁
  • 4篇王海平
  • 4篇汤波
  • 3篇赵春江
  • 3篇赵志辉
  • 3篇费菁
  • 2篇李松

传媒

  • 3篇自然科学进展
  • 2篇中国科学(C...
  • 2篇科学通报
  • 2篇畜牧兽医学报
  • 1篇生物化学与生...
  • 1篇中国畜牧兽医...

年份

  • 1篇2012
  • 2篇2009
  • 2篇2008
  • 1篇2007
  • 2篇2005
  • 6篇2004
  • 2篇2003
  • 1篇2002
1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玻璃化冷冻牛卵母细胞支持体细胞克隆胚的体内外发育研究
本研究目的是研究牛卵母细胞经玻璃化冷冻后的体内外发育能力及对克隆胚发育的支持。采用EDFS30、EDFS40、EDFSF30和EDFSF40玻璃化冷冻液,对牛体外成熟培养16h的卵母细胞实施OPS法冷冻保存,冷冻解冻后卵...
侯云鹏戴蕴平朱士恩朱化彬吴通义龚国春王海平王莉莉刘颖李荣万荣李宁
关键词:OPS法玻璃化冷冻卵母细胞核移植胎儿成纤维细胞
利用体细胞核移植技术生产转基因牛被引量:32
2003年
通过电穿孔的方法,将含有新霉素抗性(Neor)基因和增强绿色荧光蛋白(EGFP)基因的双标记选择载体导入胎牛输卵管上皮细胞,获得了转基因细胞株.以转基因细胞为核供体,进行了牛的体细胞核移植.重构胚胎424枚,其中208枚体外发育至囊胚,囊胚发育率为49.1%.选择第7天转基因囊胚17枚移入17头同期发情的受体牛子宫角内,共有5头受体牛妊娠,妊娠率为29.4%.经过正常的体内发育,有3头转基因克隆牛出生,产犊率为17.6%.PCR和Southern检测结果表明,3头转基因克隆牛的基因组中都整合有外源目标基因.并且,绿色荧光蛋白在转基因克隆牛的耳部皮肤组织以及从耳部皮肤组织分离出的成纤维细胞中均有表达.上述结果显示,通过体细胞核移植技术可以有效生产转基因牛;所构建的双标记选择载体可以有效筛选出转基因细胞和转基因克隆胚胎,应用于转基因克隆动物的生产,确保所培育的克隆动物均为转基因动物.
龚国春戴蕴平樊宝良朱化彬王莉莉王海平汤波刘颖李荣万荣黄银花李宁
关键词:体细胞核移植转基因绿色荧光蛋白
第一次减数分裂期小鼠卵母细胞的化学去核被引量:6
2004年
通过免疫荧光染色法确定了小鼠第一次减数分裂的进程 ,在此基础上分别用脱羧秋水仙碱和放线菌酮处理成熟培养的小鼠卵母细胞 ,抑制其纺锤体极间微管的延长和降低成熟促进因子的浓度 ,使其核物质随极体全部排出 .结果表明 :(1)卵母细胞从有腔卵泡中分离时处于生发泡期 ,可见核仁 ;成熟 2h内则全部发生生发泡破裂 ;培养 5h ,90 %到达第一次减数分裂的前中期 ;培养 8h ,则 33.3%处于中期 ;71.4 %的细胞在成熟 12h后发育为后期 ;第二次减数分裂的中期则于成熟培养 15h发生 .(2 )于成熟的不同时间取卵母细胞 卵丘细胞复合体进行去核处理后发现 ,体外成熟培养 5h(即卵母细胞处于第一次减数分裂前中期时进行处理 ) ,其去核率最高 ,达85 .6 % ;成熟 5h之前各组随成熟培养时间的延长而去核率升高 ,之后各组则降低 .(3)比较卵母细胞 卵丘细胞复合体与自然裸卵去核率 ,后者效率为 5 6 % ,显著低于前者 (p <0 .0 5 ) ,因此该方法在卵母细胞 卵丘细胞复合体的完全去核率与传统的物理去核方法相当 .
杜卫华李世杰李彦欣戴蕴平王莉莉王美丽郑敏李宁
关键词:卵丘细胞放线菌酮减数分裂有腔卵泡
转基因和再克隆对克隆胚胎细胞凋亡的影响被引量:3
2009年
细胞凋亡在着床前胚胎发育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胚胎凋亡检测能为获得高质量的体细胞克隆胚胎提供有益信息,进而有助于提高克隆效率.用原位末端标记法对牛的转基因克隆和转基因再克隆囊胚进行了细胞凋亡检测,再克隆囊胚是利用转基因克隆牛的体细胞作为供体细胞进行体细胞核移植后获得的第二代克隆胚胎.结果表明转基因克隆胚胎的囊胚发育率显著低于非转基因克隆胚胎的囊胚发育率,而转基因克隆囊胚的细胞凋亡指数显著高于非转基因克隆胚胎的细胞凋亡指数.此外,转基因再克隆胚胎的囊胚发育率和胚胎细胞凋亡指数与非转基因克隆胚胎的囊胚发育率和胚胎细胞凋亡指数相比差异性不显著.结果表明早期的转基因克隆胚胎发育能力的减弱可能是由于供体细胞的基因转染和药物筛选过程导致的,而再克隆对其早期胚胎的发育能力没有负面影响.
孙国杰李荣戴蕴平王海平王莉莉刘颖丁方荣卫恒习李宁
关键词:凋亡
应用奶牛乳腺生物反应器高效生产重组人乳铁蛋白和人乳清白蛋白
李宁戴蕴平汤波龚国春张磊连正兴王莉莉王海萍刘颖郑敏樊宝良赵志辉
动物乳腺生物反应器是一种利用体细胞克隆与转基因方法在动物乳腺中高效生产重组蛋白的技术,具有效率高,成本低,安全环保以及重组蛋白具有天然活性等优点,已成为生物制药的最新发展阶段,其商业前景十分巨大。据美国商业评估公司预测到...
关键词:
关键词:动物乳腺生物反应器生物制药体细胞克隆技术转基因动物技术
人α-乳清白蛋白转基因奶牛的生产和应用
李宁戴蕴平汤波张磊王建武王莉莉王海萍郑敏李荣龚国春丁方荣赵建敏连正兴李秋艳李京
2005年转基因鱼在美国上市和2006年世界第一例转基因动物生产的重组蛋白药物在欧洲获准销售,展现出转基因动物技术在培育动物新品种和生产重组蛋白上的巨大应用前景,据美国商业评估公司预测到2015年全球转基因动物产品每年销...
关键词:
关键词:人工授精
影响异种克隆牦牛囊胚发育的研究
异种克隆是保护濒临灭绝物种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但该方法始终受到效率低下的困扰。本研究体外培养了不同个体的牦牛耳成纤维细胞、颗粒细胞和输卵管细胞,分别作为供核细胞移入去核牛卵母细胞中,均可完成体外牦牛的早期囊胚发育(囊胚率...
李彦欣戴蕴平杜卫华赵春江王莉莉王海平刘颖李荣李宁
关键词:牦牛异种克隆体细胞
文献传递
体细胞克隆猪和转基因体细胞克隆猪技术平台的建立与应用
李宁李秋艳卫恒习戴蕴平张运海潘登科张磊汤波娄彦坤李燕马育芳李俊郭英王莉莉张坤赵蕊
体细胞克隆猪技术属于现代生物学高新技术领域,它是通过特定的技术手段,将猪的体细胞核导入到去核的成熟卵母细胞中形成克隆胚胎,然后在特定阶段把克隆胚胎移植到代孕母体的子宫内完成发育,得到与供体细胞在遗传上完全一致的后代。体细...
关键词:
关键词:克隆猪体细胞克隆转基因
以不同类型的转基因细胞为核供体生产牛的转基因克隆胚胎被引量:35
2003年
利用所构建的含新霉素抗性(Neo^r)基因和绿色荧光蛋白(GFP)基因的双标记选择载体,通过电穿孔的方法,分别转染了牛胎儿成纤维细胞、胎儿输卵管上皮细胞、胎儿卵巢上皮细胞、颗粒细胞,经过800μg/mL的 G418筛选14 d后,均获得了阳性细胞株.分别以未转基因牛颗粒细胞和4种细胞系的转基因细胞为核供体,进行了牛的体细胞核移植.结果表明:(i)转基因与未转基因牛颗粒细胞的重组胚的囊胚发育率(44.6%vs 42.8%)、移植妊娠率(19% vs 25%)差异不显著(P>0.05);(ii)比较4种类型转基因细胞的重组胚的囊胚发育率,发现胎儿输卵管上皮细胞(49.1%)和颗粒细胞(44.6%)最高,牛胎儿成纤维细胞(37.2%)次之,胎儿卵巢上皮细胞的重组胚囊胚发育率(22.5%)最低,三者之间差异显著(P<0.05).以上结果显示,供体细胞的转基因与否对牛克隆胚胎的体外和体内早期发育影响不明显;通过体细胞核移植技术,牛胎儿输卵管上皮细胞和颗粒细胞可以有效地生产牛转基因囊胚,并且绿色荧光蛋白作为一种无毒性作用的筛选标记,可用于转基因胚胎的筛选.
龚国春戴蕴平樊宝良朱化彬王海平王莉莉方昌阁万荣刘颖李荣李宁
关键词:转基因细胞核供体核移植绿色荧光蛋白囊胚克隆胚胎
低氧对牛体细胞体外增殖的影响被引量:1
2012年
本研究通过比较常氧(20%)和低氧(5%)环境下培养牛体细胞的生长效果,进而探讨低氧对牛体细胞体外增殖的影响。选用牛的3种常用核移植供体细胞(胎儿成纤维细胞、胎儿输卵管上皮细胞、卵丘颗粒细胞)分别在常氧和低氧2种培养环境下进行连续传代培养和细胞克隆培养,并对其倍增水平和细胞克隆形成效率作比较分析。结果显示,5%的低氧环境对这3种细胞的体外增殖均有促进效果,而且各细胞的增殖水平(50.61±2.47、16.35±0.43、43.38±0.84)均显著高于常氧组(27.42±0.23、12.14±0.83、32.76±1.53,P<0.01)。以500个·皿-1(直径100mm)的细胞浓度接种培养的情况下,低氧培养的胎儿输卵管上皮细胞的克隆形成效率((53.05±4.62)%)显著高于常氧组((36.68±5.68)%)(P<0.01),而低氧组胎儿成纤维细胞和卵丘颗粒细胞获得的细胞克隆数只是略多于常氧组,差异并不显著(P>0.05)。当以1个.孔-1的细胞浓度接种于96孔板培养时,低氧组各类细胞的单细胞克隆形成效率((21.60±2.37)%、(22.29±5.42)%、(27.92±3.69)%)显著高于常氧组((12.01±1.42)%、(7.92±2.86)%、(10.49±3.07)%)(P<0.01或P<0.05)。将体外培养条件的常氧含量(20%)调减至更接近体内生理状况的低氧含量(5%)可以延长牛体细胞增殖寿命和提高单细胞克隆形成效率,对细胞生长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李松丁方荣王海萍王莉莉李京郑敏王美利王超戴蕴平朱士恩
关键词:低氧牛体细胞体外增殖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