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玉华
- 作品数:9 被引量:47H指数:4
- 供职机构: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天津市卫生局科技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新型人离体胎盘屏障体外模型的建立研究
- 目的:利用胎盘组织薄片培养技术与扩散池法建立人胎盘屏障体外模型,鉴定评价该模型的生物学功能.方法:玻璃化冷冻人胎盘组织,经超薄切片制备胎盘组织薄片,与扩散池固定连接,建立胎盘屏障体外模型.透射电镜观察胎盘组织薄片在玻璃化...
- 宋殿荣郭洁韩芳张崴王雅楠王玉华
- 文献传递
- 自拟术后康复汤治疗妇科术后气血两虚兼腑气不通证的临床观察被引量:4
- 2010年
- 目的:评价自拟术后康复汤治疗妇科术后气血两虚兼腑气不通证的疗效。方法:选择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妇科2007年3月至2008年3月收治的因子宫肌瘤或子宫肌腺症行子宫全切或次全切除的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50例,对照组50例。两组均给予术前30 min一次性预防应用抗生素苯咪唑青霉素2g静脉点滴,皮试阳性者改为门冬氨酸洛美沙星葡萄糖注射液0.2 g静脉点滴,作为基础治疗。试验组术后12 h即服用中药术后康复汤浓煎剂50 mL,2次/d,共3 d。对照组术后继续应用相同抗生素2 d,不服用术后康复汤。观察两组术后排气、血红蛋白及中医症候改善情况。结果:试验组术后Hb(120.04±21.01)g/L明显高于对照组(101.36±15.84)g/L,P<0.01。试验组排气时间(29.68±6.02)h、明显早于对照组(41.96±6.05)h,P<0.01。中医症候无论在单项评分还是综合评分中试验组证候改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自拟术后康复汤能明显升高血红蛋白、有效促进肠蠕动,改善术后乏力、头晕、腹胀等症状,全面促进妇科术后患者的及时恢复。
- 胡丽萍宋殿荣王建玲王瑞康文艳王玉华
- 关键词:妇科术后气血两虚腑气不通
- 一种新型人胎盘屏障体外模型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型人胎盘屏障体外模型,本模型模拟胎盘在母体内的环境,具备体内胎盘完整的绒毛结构,分泌功能和物质转运功能;本模型持续灌流5小时仍与在体胎盘保持了相似的功能活性,本模型的建立为研究胎盘的结构、功能、物质代谢...
- 宋殿荣郭洁韩芳张崴王雅楠王玉华
- 宫腹腔镜联合RF导丝治疗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98例分析被引量:24
- 2017年
- 目的:探讨宫腹腔镜联合RF导丝在输卵管阻塞性不孕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6年2月本院收治的98例输卵管阻塞性不孕患者,分析宫腹腔镜联合检查术中输卵管阻塞的原因、评价子宫输卵管造影及宫腔镜下输卵管插管通液术两种输卵管检查方法的准确率,统计宫腹腔镜联合RF导丝治疗输卵管阻塞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及术后妊娠结局。结果:本研究共纳入患者98例,输卵管192条。输卵管阻塞原因以输卵管管腔粘连及周围粘连为主;术前子宫输卵管造影检查的准确度为54.5%,宫腔镜下输卵管插管通液术的准确度为85.7%。术中诊断89例输卵管阻塞患者中64例行双侧或单侧RF导丝扩通术,共扩通输卵管94条,术后总通畅率79.8%,术后随访率80.6%,活产率为45.6%。结论:宫腹腔镜联合RF导丝治疗输卵管阻塞性不孕,可针对病因治疗,术后输卵管通畅率及妊娠率较高,值得临床推广。
- 王雅楠程倩倩王玉华杜文欣姜晶宋殿荣
- 关键词:宫腔镜检查子宫输卵管造影术输卵管阻塞
- 补肾调冲方对PCOS患者子宫内膜保护作用研究被引量:6
- 2017年
- [目的]探讨补肾调冲方对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子宫内膜的保护作用。[方法]诊刮获取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的子宫内膜组织,体外混合培养子宫内膜细胞,分别予以补肾调冲方、孕酮、17β-雌二醇干预子宫内膜细胞,并设置空白对照组。利用透射电镜观察子宫内膜细胞超微结构;ELISA法检测子宫内膜细胞中孕激素受体的表达,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及Western blot检测转化生长因子(TGF-β1)、Smad4 mRNA及蛋白的表达。[结果]药物干预后经透射电镜观察发现,与雌激素组、空白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孕激素组细胞表面微绒毛数量增多,有分支,线粒体体积增大,粗面内质网扩张,高尔基体肿胀;实验组子宫内膜细胞中孕激素受体表达低于雌激素组、空白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雌激素组、空白对照组相比,实验组TGF-β1、Smad4 mRNA及蛋白表达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肾调冲方能够促进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子宫内膜由增生期向分泌期转变。
- 郭洁王月平张崴杜永红王玉华宋殿荣
- 关键词:多囊卵巢综合征子宫内膜补肾调冲方孕激素受体
- 人子宫内膜异位症在位子宫内膜干细胞的分离和鉴定被引量:6
- 2017年
- 目的:从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在位子宫内膜中分离、培养子宫内膜干细胞,并鉴定其生物学特性,探索一种简便、高效的分离人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内膜干细胞的方法。方法:诊刮获取2012—2014年于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妇产科住院治疗的14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功能层子宫内膜,从中分离出子宫内膜间质细胞,克隆形成法从该细胞中分离出具有强克隆形成能力的克隆形成细胞,对比非克隆形成细胞以噻唑蓝(MTT)比色法测定生长曲线检测两种细胞的增殖能力,连续克隆形成实验检测其克隆形成能力,微球体形成实验检测其微球体形成能力,诱导分化实验检测克隆形成细胞定向分化能力,裸鼠异位病灶形成实验检测其异位病灶形成能力。结果:相较于非克隆形成细胞,生长曲线测定显示克隆形成细胞增殖速度更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连续克隆形成实验显示克隆形成细胞5代以内克隆形成率稳定,分别为(12.30±3.75)%、(13.11±3.23)%、(11.86±2.21)%、(12.08±3.01)%、(11.01±3.98)%,非克隆形成细胞随传代次数增加克隆形成率逐渐降低,至第5代已无克隆形成,分别为(5.57±2.13)%、(4.21±2.12)%、(2.23±1.02)%、(0.12±0.07)%、0%,2组细胞对应代数克隆形成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微球体形成实验显示克隆形成细胞3代以内每代成球细胞数量分别为(0.82±0.37)×10~4、(1.45±0.64)×10~4、(3.06±1.73)×10~4,非克隆形成细胞分别为(0.48±0.27)×10~4、(0.37±0.15)×10~4、0,2组对应代数细胞数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诱导分化实验显示克隆形成细胞具有定向分化能力。裸鼠异位病灶形成实验显示克隆形成细胞接种2周后可形成肉眼可见异位病灶,其异位病灶形成率为100%,相较于非克隆形成细胞异位病灶形成率40.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7.022,P<0.05);克隆形成细胞异位病灶体积为(30.95±12.13)mm^
- 张继雯宋殿荣张崴刘三洪王玉华杜文欣郭洁王雅楠
- 关键词:子宫内膜干细胞集落形成单位测定
- 活血化瘀法对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内膜干细胞的影响被引量:3
- 2017年
- [目的]研究活血化瘀组方姜黄散对子宫内膜干细胞的影响。[方法]噻唑蓝(MTT)法明确姜黄散及孕三烯酮对人子宫内膜干细胞体外干预的最高无毒浓度及作用时效。对比孕三烯酮阳性对照组及不加药阴性对照组评价姜黄散对子宫内膜干细胞克隆形成、微球体形成能力的影响。将子宫内膜干细胞接种于裸鼠皮下形成异位病灶后予药物干预,对比孕三烯酮阳性对照组及不加药阴性对照组观察姜黄散高、中、低剂量组异位病灶体积及异位腺体数量的变化。[结果]姜黄散及孕三烯酮对子宫内膜干细胞干预的最高无毒浓度分别为20 mg/mL及10-6 mol/L,且其抑制作用随时间延长而加强。与阴性对照组比较,姜黄散及孕三烯酮可明显抑制子宫内膜干细胞的克隆形成及微球体形成能力。姜黄散高、中剂量及孕三烯酮可明显抑制裸鼠异位病的生长,异位病灶体积及异位腺体数量较给药前均明显减小。[结论]活血化瘀法具有抑制子宫内膜干细胞增殖的作用。
- 张继雯宋殿荣张葳刘三洪王玉华杜文欣郭洁王雅楠
- 关键词: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内膜干细胞活血化瘀法
- 一种人胎盘屏障体外模型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型人胎盘屏障体外模型,本模型模拟胎盘在母体内的环境,具备体内胎盘完整的绒毛结构,分泌功能和物质转运功能;本模型持续灌流5小时仍与在体胎盘保持了相似的功能活性,本模型的建立为研究胎盘的结构、功能、物质代谢...
- 宋殿荣郭洁韩芳张崴王雅楠王玉华
- 文献传递
- 自拟术后康复汤促进妇科术后恢复的临床观察被引量:4
- 2009年
- [目的]评价自拟术后康复汤对促进妇科手术后恢复的疗效。[方法]将100例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50例,对照组50例。两组术前基础治疗相同,试验组术后12h即服用术后康复汤浓煎剂50mL,2次/d,共3d。对照组术后继续应用抗生素2d,不服用术后康复汤。观察两组排气、排便时间,术后病率,切口甲级愈合率,术后血红蛋白(Hb)、血浆纤维蛋白原(FIB)、血浆D-D二聚体。[结果]试验组排气时间、排便时间均明显早于对照组;试验组术后病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试验组术后Hb明显高于对照组,而FIB、D-D二聚体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自拟术后康复汤能有效促进肠蠕动、显著降低术后病率、预防术后感染、减少下肢血栓形成,迅速升高血红蛋白,减少预防性抗生素应用的剂量及疗程,降低医疗费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宋殿荣王建玲王瑞张崴胡丽萍王玉华吕力中
- 关键词:腹胀术后病率术后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