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慧
- 作品数:10 被引量:89H指数:5
- 供职机构: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重庆市软科学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哲学宗教政治法律社会学更多>>
- 青少年罪犯孤独感与社会支持及童年受虐关系被引量:4
- 2012年
- 孤独感属于个体的心理状态范畴,无论何种类型的孤独均属于一种认为自己被世人所拒绝、所遗忘,心理上与世人隔绝的主观心理感受〔1〕。目前国内对孤独感的研究多侧重于学生和老年人群。
- 邹志礼蒙华庆胡华王慧李明高梁华平钟春燕马中锐
- 关键词:青少年罪犯孤独社会支持
- 4~6年级小学生儿童虐待经历与抑郁情绪、睡眠质量的关系被引量:22
- 2011年
- 目的:探讨儿童虐待经历与小学生抑郁情绪、睡眠质量的关系。方法:分层抽取重庆市主城3区的9所小学校(重点、普通及农民工小学各3所)的1523名在校4~6年级小学生。运用儿童受虐量表评定小学生的受虐待状况,量表总分中负的分值代表虐待;儿童抑郁自评量表(DSRSC)评定小学生的抑郁情绪,总分≥15分表示有抑郁症状;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定小学生的睡眠状况,量表总分>7分表示有睡眠质量问题。共收回有效问卷1417份。结果:小学生虐待、抑郁情绪、睡眠质量问题检出率分别为41.7%、23.2%、26.2%。受虐者的PSQI总分、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日间功能障碍得分均较非受虐者高(均P<0.05);抑郁者的PSQI总分、入睡时间、睡眠效率得分较无抑郁者高(均P<0.05)。相关分析显示,PSQI总分和抑郁总分与躯体虐待、言语虐待的总分呈负相关(r=-0.06~-0.72,P<0.05);PSQI总分、入睡时间、睡眠效率得分与抑郁总分呈正相关(r=0.13~0.14,P<0.01)。结论:小学生受虐待、抑郁情绪、睡眠质量问题的检出率均较高,且受虐程度特别是躯体虐待、言语虐待程度越严重其情绪和睡眠质量也越差,值得学校和家长高度关注。
- 雍那王慧胡华蒙华庆陈品红杜莲屈远邹志礼王婷赵雯婧刘海霞程雪傅一笑罗庆华邱海棠邱田
- 关键词:小学生虐待睡眠质量抑郁
- 4~6年级小学生社交焦虑与自尊及自我意识的关系被引量:23
- 2012年
- 目的探索4~6年级小学生社交焦虑情况及与自尊和自我意识的关系。方法分层随机抽取重庆市主城区的3所小学校(重点、普通及农民工小学各1所)的568名在校4—6年级小学生,采用儿童社交焦虑量表(SASC)、Piers—Harris儿童自我意识量表、自尊量表(SES)对小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①小学生总社交焦虑及两大因子得分显著高于中国城市常模(P〈0.01);②女生的社交焦虑总分及害怕否定评价[(4.84±4.26)分,(3.08±2.91)分)]高于男生[(4.12±3.95)分,(2.54±2.63)分,P〈0.05];随年级的增高,六年级学生害怕否定评价的得分[(3.22±2.82)分]高于五年级[(2.53±2.76)分,P〈0.01]和四年级[(2.54±2.68)分,P〈0.05];农民工小学、单亲家庭和收入相对低的家庭者社交焦虑得分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小学生总社交焦虑及两大因子与其自尊水平呈显著正相关(r=0.305,0.282,0.270),与自我意识及各因子呈不同程度的负相关(r=-0.202~-0.511),相关均达到显著性(P〈0.01);④小学生害怕否定评价能被自我意识中的焦虑和合群解释占25.5%;社交回避及苦恼能被自我意识中的焦虑、合群和智力与学校情况解释占20.4%;总的社交焦虑能被自我意识中的焦虑和合群解释占28.2%。结论4~6年级小学生有较高的社交焦虑水平;不同性别、年级、学校、家庭结构、家庭月收入的小学生社交焦虑水平存在差异,其社交焦虑与自我意识和自尊水平密切相关。
- 邹志礼陈品红蒙华庆王慧罗庆华傅一笑杜莲邱海棠邱田胡华
- 关键词:小学生社交焦虑自我意识自尊
- 青少年罪犯焦虑、抑郁情绪及其与应对方式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12
- 2011年
- 目的调查重庆市青少年罪犯焦虑、抑郁状况与应对方式的关系,为制定符合青少年罪犯心理的综合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一般情况问卷、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特质应对方式问卷(TCSQ)对重庆市未成年犯管教所909名青少年罪犯进行横断面问卷调查研究。结果青少年罪犯焦虑、抑郁症状检出率分别为40.4%、51.2%,明显高于常模(P<0.01),共患焦虑、抑郁占31.3%。家庭经济状况好、学历高是抑郁发生的保护因素,童年期受虐是抑郁发生的危险因素;家庭经济状况好是焦虑发生的保护因素,而童年期受虐、非独生子女是焦虑发生的危险因素。其积极应对方式与焦虑、抑郁水平之间呈显著负相关(r=-0.172,r=-0.208,P<0.01),而消极应对方式与焦虑、抑郁水平之间呈显著正相关(r=0.419,r=0.390,P<0.01)。结论青少年罪犯存在明显的焦虑、抑郁情绪,与其消极应对方式密切相关。帮助他们采用积极的应对方式可以有助于降低焦虑、抑郁情绪的发生。
- 邹志礼蒙华庆胡华王慧李明高卢军梁华平杜莲傅一笑罗庆华邱海棠邱田屈远雍那程雪刘海霞赵雯婧
- 关键词:青少年犯罪焦虑抑郁
- 重庆市主城区小学生睡眠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13
- 2012年
- 目的探讨重庆市主城区4~6年级小学生睡眠质量状况及影响因素,为预防和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分层抽取重庆市主城3个区9所小学(重点、普通及农民工小学各3所)的1 523名4~6年级在校小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问卷及自设一般情况问卷进行调查。结果小学生睡眠问题检出率为26.2%,不同层次学校小学生睡眠质量总体情况、睡眠效率、睡眠时间、入睡时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小学生夜间平均睡眠(9.32±0.81)h,居前3位的睡眠障碍是夜间易醒或早醒(8.1%)、入睡困难(5.3%)、感觉热(5.1%);4.7%的小学生每周至少有3次感到困倦,2.2%白天常感精力不足;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学生年级、上学期间每天看电视时间、父亲的不良嗜好数目、儿童成长过程中的健康状况差是儿童睡眠质量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重庆市主城区小学生睡眠问题检出率较高,睡眠时间短于我国规定的同年龄段儿童正常睡眠时间,且已影响到小学生的日间功能,应引起重视。
- 雍那王慧胡华蒙华庆陈品红杜莲屈远邹志礼
- 关键词:小学生睡眠影响因素
- 反社会行为始于青少年期和儿童期的暴力犯罪青少年童年受虐史、攻击行为的差异比较被引量:5
- 2012年
- 目的比较反社会行为始于青少年期(adolescence-onset,AO)和始于儿童期(children-onset,CO)的暴力犯罪青少年童年受虐史、攻击行为差异;探索AO与CO攻击行为与受虐的关系。方法选取14~18岁男性暴力犯罪青少年AO、CO各110例,选取14~18岁110例普通男性学生作为对照,采用一般情况问卷、儿童虐待问卷、忽视问卷、攻击问卷进行横断面调查研究。结果父母不良嗜好、社会风气、父母婚姻及关系、父母教育程度等家庭社会环境因素3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儿童期受虐、被忽视各因子及总分3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86.524、F=70.754,P<0.01),且AO组交流及躯体忽视得分高于CO组和对照组(P<0.05),AO组和CO组性虐待、虐待总分高于对照组(P<0.05);攻击各因子及总分:CO组>AO组>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4.887,P<0.01);AO组、CO组攻击行为与童年虐待均呈显著正相关(rAO=0.44、rCO=0.78,P<0.01)。结论 AO较CO暴力犯罪青少年童年期家庭社会环境更差,童年受虐、被忽视程度更严重,但CO暴力犯罪青少年攻击行为更强,提示未来对青少年暴力犯罪的干预需根据其类型特征采取不同措施。
- 马中锐蒙华庆胡华邹志礼王慧杜莲张洪银
- 关键词:虐待犯罪青少年
- AO与CO暴力犯罪青少年童年受虐史、攻击行为差异比较
- 目的:比较反社会行为始于青少年期的暴力犯罪青少年(Adolescence-onset, AO)、反社会行为始于儿童期的暴力犯罪青少年(Children-onset, CO)与普通青少年童年家庭环境、童年受虐、童年忽视及青...
- 马中锐蒙华庆胡华邹志礼王慧杜莲张洪银
- 关键词:青少年暴力犯罪虐待
- 男性暴力行为青少年自尊与童年受虐及生活事件的关系被引量:4
- 2011年
- 目的 探讨暴力行为男性青少年自尊水平及其与童年受虐经历、青少年生活事件的关系.方法 采用自尊量表(SES)、童年期创伤性经历问卷(CTQ-SF)和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ASLEC)对有暴力行为的128名男性青少年和非暴力行为的118名男性青少年进行对照研究,并进行相关和回归分析.结果 ①暴力组自尊水平[(22.73±3.30)分]低于非暴力组[(23.81±3.30)分],躯体虐待和性虐待[分别为(8.30±4.07)分,(7.23±2.26)分]高于非暴力组[分别为(7.27±3.27)分,(6.60±2.09)分],总生活事件、人际关系、受惩罚、丧失及"其他"[分别为(54.48±18.60)分,(10.09±3.84)分,(14.43±5.87)分,(4.93±3.15)分,(9.93±3.64)分]高于非暴力组[分别为(45.40±18.45)分,(8.42±4.13)分,(11.07±5.75)分,(3.66±2.81)分,(7.84±3.66)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暴力组青少年自尊水平与童年受虐经历和青少年生活事件各因子呈不同程度的负相关(r=-0.143~-0.358),相关均达到显著性(P<0.01),③躯体虐待和受惩罚对暴力青少年自尊的预测作用占15.6%.结论 男性暴力行为青少年自尊水平相对较低,并与童年受虐经历和青少年生活事件密切相关.
- 邹志礼蒙华庆胡华王慧梁华平杜莲屈远雍那
- 关键词:男性青少年暴力自尊
- 重庆市主城区4~6年级小学生社交焦虑与忽视特点及相关分析被引量:9
- 2013年
- 目的探索城市儿童社交焦虑与被忽视的性别差异及社交焦虑与被忽视关系。方法分层抽取重庆市主城1 523名4~6年级小学生,运用儿童社交焦虑量表、儿童被忽视量表进行横断面调查。结果男生忽视总分(Z=-3.83)、情感忽视(Z=-3.81)、交流忽视(Z=-3.15)、安全忽视(Z=-3.33)显著高于女孩(P<0.01),女孩害怕否定(Z=-6.50)、社交焦虑总分(Z=-5.39)高于男孩(P<0.01);按情感忽视、交流忽视、忽视总分严重程度比较,害怕否定、回避苦恼、社交焦虑总分均有显著差异(P<0.01);情感忽视与害怕否定(r=0.386)、社交焦虑总分(r=0.380)显著正相关(P<0.01),交流忽视与害怕否定(r=0.351)、社交焦虑总分(r=0.358)显著正相关(P<0.01);多元逐步回归分析以害怕否定、回避苦恼、社交焦虑总分作为应变量时,忽视维度被纳入的变量分别能解释15.1%、5.0%、13.9%。结论儿童社交焦虑与忽视,特别是情感忽视和交流忽视有关;尽管男生被忽视程度高于女生,但忽视对女孩社交焦虑影响更大。
- 马中锐蒙华庆胡华王慧陈品红邹志礼傅一笑杜莲
- 关键词:小学生社交焦虑性别差异
- 重庆主城区4~6年级小学生危害健康行为的流行病学调查被引量:2
- 2011年
- 目的:明确重庆市主城区4~6年级小学生危害健康行为的流行病学特征,为采取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重庆市主城区9所小学4~6年级共1 523名学生,采用自制一般情况问卷和危害健康行为问卷进行现场调查,收回有效问卷1 501份。结果:偶尔发生的各类危害健康行为发生率较高的分别是:打架(48.37%)、乱穿马路(48.10%)、捉弄小动物(44.90%),且打架、乱穿马路男生高于女生(P〈0.01);认真考虑过自杀(15.66%)、计划过自杀(8.13%)、尝试过自杀(4.00%),发生率均未发现性别差异;饮酒(18.25%)、吸烟(4.26%)、上学日子每天玩电脑游戏时间≥3 h(2.61%),且均男生高于女生(P〈0.01);过去7 d从不运动(43.84%)、运动前不做准备(40.84%)、不健康体重控制(2.20%),其中不运动、运动前不做准备发生率均女生高于男生(P〈0.05)。经常发生的各类危害健康行为发生率较高的分别是:捉弄小动物(8.06%);认真考虑过自杀(4.20%)、计划过自杀(1.40%);饮酒(0.80%)、用电脑做功课以外的事情≥5 h/d(0.67%)。结论:重庆市4~6年级小学生存在较多危害健康行为,除自杀相关行为外多有男女性别的统计学差异,应引起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 王慧蒙华庆陈品红杜莲屈远雍那邹志礼胡华
- 关键词:小学生危害健康行为流行病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