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彦强

作品数:6 被引量:6H指数:2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首钢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间充质干细胞
  • 6篇干细胞
  • 6篇充质干细胞
  • 5篇人脐
  • 5篇人脐带
  • 5篇人脐带间充质...
  • 5篇脐带间充质干...
  • 3篇退变
  • 3篇椎间盘
  • 3篇椎间盘退变
  • 3篇细胞
  • 3篇间充质
  • 3篇间质干细胞
  • 2篇退变椎间盘
  • 2篇缺损
  • 2篇桡骨骨缺损
  • 2篇磷酸三钙
  • 2篇骨缺损
  • 2篇Β-磷酸三钙
  • 1篇软骨

机构

  • 6篇北京大学首钢...

作者

  • 6篇王彦强
  • 6篇张光武
  • 5篇刘正
  • 5篇吕鹏飞
  • 4篇于明川
  • 2篇费胜民
  • 2篇田小雷

传媒

  • 3篇中华临床医师...
  • 1篇中国骨与关节...

年份

  • 3篇2014
  • 3篇2013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复合β-磷酸三钙支架修复兔桡骨骨缺损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通过检测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的体外多向分化及对兔桡骨骨缺损修复过程的影响,探讨其作为骨组织工程种子细胞的可能性。方法体外培养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并诱导其成骨、成软骨、成脂肪三系分化后进行染色鉴定,将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接种于β-磷酸三钙(β-TCP)支架后作为实验组,植入兔桡骨骨缺损模型中,仅植入β-磷酸三钙(β-TCP)作为对照组,于3个月后行X线检查并取材行HE染色,并分别于术后1、2、3个月进行CT值检测,检测其修复效果。结果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体外生长良好,呈长梭形,形态均一,使用成骨、成软骨和成脂培养基分别诱导培养后碱性磷酸酶染色、骨桥蛋白及骨钙素免疫细胞化学染色、茜素红染色、番红O染色、亚甲基蓝染色和油红O染色分别呈阳性,体内试验中X线检查对照组与实验组均可见材料与周围骨断端相连,HE染色见实验组有新生骨组织形成,对照组则为纤维结缔组织,CT值在1个月和2个月时实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3个月时两组结果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具有多向分化能力,并能够促进兔骨缺损的愈合过程,有望成为骨组织工程的种子细胞。
吕鹏飞王彦强刘正于明川费胜民张光武
关键词:间质干细胞组织工程骨骨缺损
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成软骨诱导过程中软骨标志基因表达的研究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观察脐带间充质干细胞(UCMSCs)体外生物学特征,分析成软骨诱导过程中软骨标志基因的表达,探索分化的最佳时间,为其以后应用于组织工程奠定基础。方法体外培养UCMSCs并使用特定的诱导培养基对第3代UCMSCs进行成脂、成骨、成软骨诱导培养并染色鉴定,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表面标志物,实时定量PCR检测成软骨诱导0、3、7、14、21 d后SOX9、COL2A1、ACAN的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 UCMSCs经过体外培养后,细胞形态均一,呈梭形。UCMSCs经成脂、成骨、成软骨诱导后油红O、茜素红、阿利新蓝染色分别呈阳性反应。流式细胞术检测发现UCMSCs低表达CD34、CD45,高表达CD44、CD105。成软骨标志基因SOX9、COL2A1 mRNA的表达在诱导14 d达到最高水平,ACAN的mRNA的表达在诱导7 d达到最高水平。结论 UCMSCs体外传代培养3代后依然可以保持干细胞的特性,其体外诱导成软骨的最佳时间为14 d。
王彦强刘正吕鹏飞张光武
关键词:间质干细胞基因表达
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复合β-磷酸三钙支架修复兔桡骨骨缺损的实验研究
目的 通过检测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的体外多向分化及对兔桡骨骨缺损修复过程的影响,探讨其作为骨组织工程种子细胞的可能性.方法 体外培养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并诱导其成骨、成软骨、成脂肪三系分化后进行染色鉴定,将人脐带间充质干细...
吕鹏飞王彦强刘正于明川费胜民张光武
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移植修复兔退变椎间盘的初步研究
目的 探索脐带间充质干细胞(UCMSCs)修复椎间盘退变的可能性.方法 体外培养UCMSCs,髓核抽吸法建立兔椎间盘退变模型,将UCMSCs移植到退变的兔椎间盘中,4、8、12周后行X线、MRI检查并取材行髓核蛋白多糖检...
王彦强吕鹏飞张光武于明川田小雷刘正
关键词:间充质干细胞椎间盘退变
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移植修复兔退变椎间盘的初步研究被引量:3
2014年
背景:大量研究证实,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体外和体内均可向椎间盘样细胞分化,并初步用于治疗椎间盘退变。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相比,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UCMSCs)具有明显的优势:1成本较低;2来源丰富;3不会给捐献者造成新的创伤和痛苦;4不涉及伦理问题;5可塑性强;6扩增能力强;7无致瘤活性和低免疫原性;8不会随着传代次数增加导致增殖能力和分化能力降低。目的:探索UCMSCs修复椎间盘退变的可能性。方法法:体外培养UCMSCs,髓核抽吸法建立兔椎间盘退变模型,将UCMSCs移植到退变的兔椎间盘中,4、8、12周后行X线、MRI检查,并取材行髓核蛋白多糖检测,检测修复效果。本实验按照椎间盘节段分组,每只兔子的L2/3为退变组,L3/4为PBS注射组,L4/5为UCMSCs移植组,L5/6为空白对照组。应用图像处理软件对X线图像进行分析。采用椎间盘高度指数(DHI)评估椎间盘高度变化。结果:术后4、8、12周,退变组与对照组相比,DHI%值和髓核蛋白多糖含量明显降低,MRI T2WI分级明显升高,且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UCMSCs移植组与PBS注射组比,DHI%值和髓核蛋白多糖含量有所升高,MRI T2WI分级有所降低,在术后12周时两组比较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髓核抽吸法成功建立了兔椎间盘退变模型,移植UCMSCs可以有效修复兔椎间盘的退变。
王彦强吕鹏飞张光武于明川田小雷刘正
关键词:间充质干细胞椎间盘退变
间充质干细胞移植修复椎间盘退变的研究进展
2014年
下腰痛影响了不少人的生活和工作,造成沉重的社会、经济负担。下腰痛最主要的原因是椎间盘退变,目前临床上治疗椎间盘退变的方法有保守治疗和椎体融合等手术治疗,这些方法可以缓解症状但是不针对退变的原因。通过恢复椎间盘功能来缓解疼痛的方法受到人们关注,利用组织工程学方法逆转椎间盘退变已经实现。成体间充质干细胞可以分化为髓核样细胞为椎间盘组织工程提供了种子细胞。目前这种方法初步应用于临床前研究,但是许多问题有待进一步解决,例如间充质干细胞在宿主椎间盘中如何生存和增殖,移植过程中是否需要生物支架以及移植的安全性等。
王彦强张光武
关键词:间质干细胞椎间盘细胞治疗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