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建琴

作品数:68 被引量:461H指数:10
供职机构:广州市皮肤病防治所更多>>
发文基金:广州市医药卫生科技项目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化学工程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3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64篇医药卫生
  • 2篇生物学
  • 2篇化学工程

主题

  • 11篇痤疮
  • 8篇疗效
  • 7篇疗效观察
  • 7篇梅毒
  • 6篇女性
  • 6篇细胞
  • 5篇生殖
  • 5篇皮肤
  • 5篇球菌
  • 5篇角化不良
  • 4篇性病
  • 4篇先天
  • 4篇先天性
  • 4篇先天性角化不...
  • 4篇淋球菌
  • 4篇激光
  • 4篇发病
  • 3篇性激素
  • 3篇寻常痤疮
  • 3篇衣原体

机构

  • 38篇广州市第一人...
  • 31篇广州市皮肤病...
  • 8篇广州医科大学
  • 4篇广州医学院
  • 2篇广东省人民医...
  • 2篇广东医学院
  • 2篇南方医科大学
  • 2篇中国科学院
  • 2篇广东医科大学
  • 1篇广东医学院附...
  • 1篇华南农业大学
  • 1篇暨南大学附属...
  • 1篇中山大学附属...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中山大学孙逸...
  • 1篇广东省佛山市...
  • 1篇东莞市第八人...

作者

  • 67篇王建琴
  • 19篇曾仁山
  • 12篇方锐华
  • 9篇毕超
  • 9篇梁景耀
  • 8篇莫友
  • 7篇朱慧兰
  • 7篇吴江
  • 7篇唐绍生
  • 7篇邵蕾
  • 6篇汤少开
  • 6篇孙广政
  • 6篇何婉苹
  • 6篇曹文苓
  • 5篇黎小东
  • 5篇王焕丽
  • 5篇杨捷
  • 5篇吴玉才
  • 5篇许剑荣
  • 5篇陈丽洁

传媒

  • 12篇岭南皮肤性病...
  • 12篇皮肤性病诊疗...
  • 9篇中华皮肤科杂...
  • 7篇中国皮肤性病...
  • 4篇国际医药卫生...
  • 4篇国际皮肤性病...
  • 1篇分析化学
  • 1篇中国微生态学...
  • 1篇皮肤病与性病
  • 1篇中华传染病杂...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河南预防医学...
  • 1篇分析测试技术...
  • 1篇广东医学院学...
  • 1篇中国热带医学
  • 1篇中国中西医结...
  • 1篇中国艾滋病性...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国际流行病学...
  • 1篇中华疾病控制...

年份

  • 1篇2024
  • 3篇2022
  • 4篇2021
  • 7篇2020
  • 6篇2019
  • 3篇2018
  • 8篇2017
  • 1篇2015
  • 1篇2011
  • 6篇2008
  • 3篇2007
  • 5篇2006
  • 3篇2005
  • 1篇2003
  • 4篇2002
  • 1篇2001
  • 3篇2000
  • 1篇1998
  • 4篇1997
  • 2篇1996
6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淋球菌130株对7种抗生素的耐药性结果分析被引量:6
2020年
目的了解2018年本单位淋球菌对7种抗生素耐药趋势及产青霉素酶淋球菌(PPNG)和质粒介导的高度耐四环素淋球菌(TRNG)流行情况。方法琼脂稀释法测定青霉素、四环素、环丙沙星、大观霉素、阿奇霉素、头孢曲松、头孢克肟的最低抑菌浓度(MIC),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标准判定其敏感性;用纸片碘量法检测β-内酰胺酶。结果 130株淋球菌检出PPNG达43.85%(57/130),(TRNG)达22.31%(29/130),环丙沙星耐药率高达96.92%(126/130),阿奇霉素耐药率达16.15%(21/130),大观霉素未发现耐药菌,头孢曲松、头孢克肟敏感率都是90.77%(118/130),中度敏感率达9.23%(12/130)。结论头孢曲松、头孢克肟、大观霉素都未见耐药菌株,仍可推荐为广州地区淋病患者首选药物,但前二者中度敏感率呈动态变化,提示临床应长期监测耐药性动态变化的重要性。
黎小东梁景耀毕超李平梁艳华王建琴张锡宝曹文苓
关键词:淋球菌最低抑菌浓度耐药监测PPNG
Rosco纸片扩散法在生殖器念珠菌病体外药敏试验中的应用
2006年
目的:研究Rosco纸片扩散法在生殖器念珠菌病药敏试验中的临床应用。方法:采用Rosco纸片扩散法和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NCCLS)M27-A大量肉汤稀释法测定性病门诊分离的98株不同酵母样真菌菌株对氟康唑、伊曲康唑的药敏情况,并以3株酵母样菌株作质量控制。结果:两种方法所测酵母菌对氟康唑的总敏感率分别是87.8%和88.7%,完全符合率是95.9%。两种方法所测酵母菌对伊曲康唑的总敏感率分别是83.7%和84.7%,完全符合率是95.9%。结论:Rosco纸片扩散法具有操作简便,观察时间短、成本低廉等优点,在临床具有良好的实用性,能及时为临床医生在选择方案时提供参考。
唐绍生吴玉才王建琴吴江孙广政许剑荣黎志刚曾仁山
关键词:酵母菌真菌药敏试验
白癜风免疫学研究新进展被引量:10
2005年
白癜风是一种由于黑素细胞特发性损害而致色素脱失的获得性皮肤病,其病因及发病机制复杂。近年来分子生物学和免疫学的发展,认为白癜风是一种多基因遗传的自身免疫性疾病。本文就近几年白癜风相关的免疫学发病机制进展作一阐述,为进一步研究白癜风的治疗提供思路。
吴玉才王建琴吴志华
关键词:白癜风免疫学发病机制
先天性角化不良一例
2007年
患者男.19岁,就诊前6年右上肢皮肤出现色素异常,呈细网状灰棕色色素沉着,逐渐扩大.渐延及脸面、胸、背和四肢.毛细血管扩张明显发病3年后指甲板萎缩、变尖、弯曲并脱落。1年内其他指甲板和趾甲板也开始脱落。
邓伟平王建琴
关键词:先天性角化不良毛细血管扩张色素异常右上肢就诊前甲板
侵袭性真菌感染的血清学及分子生物学诊断进展
2008年
侵袭性真菌感染的发病率持续上升,其高发病率和高死亡率与早期诊断之间的矛盾依然非常尖锐。目前,真菌感染的诊断主要是依赖常规的形态学和生物化学方法。近年来,血清学和分子生物学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均取得较大的进展,有望为临床诊断提供一些早期、快速和高效的途径。
莫友王建琴
关键词:真菌病血清学分子生物学
迟发性或持久性女性痤疮患者血清性激素水平的研究被引量:74
2000年
目的 探讨迟发性或持久性女性痤疮患者体内性激素的改变。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对25 岁以后发病或病程超过5 年的32 例女性痤疮患者黄体期血清中8 种性激素进行了测定,并以30 例正常女性作为对照。结果 患者组睾酮、雄烯二酮、硫酸脱氢表雄酮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 .001) ;雌二醇、孕酮、泌乳素、卵泡刺激素和黄体生成素无明显变化( P> 0 .05) 。结论 雄性激素升高可能是女性痤疮迟发和持久不愈的主要原因。
王建琴曾仁山唐绍生杨捷吴江贝春花
关键词:痤疮性激素女性血清
DPL精准光治疗雀斑疗效分析被引量:1
2020年
目的:探讨DPL精准光治疗雀斑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DPL550 nm精准光治疗雀斑40例,能量密度8~10.6 J/cm^2,脉宽:12 ms,频率:1 Hz。治疗结束1个月后复诊,皮损未痊愈者再次治疗。观察治疗疗效并调查患者满意度。结果:采用DPL550 nm精准光治疗雀斑,1次治疗痊愈率为67.50%(27/40),2次治疗痊愈率76.92%(10/13),3次治疗痊愈率66.67%(2/3),总痊愈率97.50%(39/40),总有效率为100%。首次治疗后总满意度为87.50%。治疗后无患者出现瘢痕、色素沉着或色素减退,随访1年2例复发。结论:DPL550 nm精准光治疗雀斑临床疗效好,所需治疗次数少,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莫金雪方锐华罗佩瑜贾淑青赵瑞李璟蓉郭云龙王建琴
关键词:雀斑DPL
银屑病及扁平苔藓皮损中HLA-DR抗原的表达及郎格罕氏细胞变化的研究被引量:2
1996年
为了探讨银屑病和扁平苔藓发病中角朊细胞和郎格罕氏细胞(LC)的作用,我们应用ABC免疫组化技术和I_2、T_6两种单克隆抗体对银屑病和扁平苔藓皮损中角朊细胞HLA-DR抗原的表达和LC的变化情况进行了观察。结果:9例银屑病角朊细胞全部表达HLA-DR抗原,6例扁平苔藓中3例表达HLA-DR抗原,2例不表达;LC在两种疾病中均无明显的变化。因此认为在银屑病的发病中是角朊细胞作为抗原递呈细胞递呈抗原,启动免疫反应。扁平苔藓中有部分表达HLA-DR抗原,提示两种疾病在发病机理上存在差异,扁平苔藓发病除与免疫功能紊乱有关外,可能还有其它机制参与发病。
王建琴曾仁山唐绍生贝春花杜洪潘邦敏
关键词:银屑病扁平苔藓皮损HLA-DR抗原郎格罕氏细胞LC
痤疮治疗的现状及进展
痤疮是累及皮肤毛囊皮脂腺的多因性炎症性疾病,发病机制与雄激素,生活习惯,精神压力,皮脂腺导管异常角化、堵塞,丙酸杆菌,排出小畅,和感染相关的炎症等因素有关。临床根据严重程度选择相应治疗方案。
王建琴
关键词:痤疮发病机制临床诊疗
广州市2011-2020年老年梅毒流行特征分析被引量:4
2021年
目的了解广州市老年人群梅毒流行特点和趋势,为制定老年人群梅毒有效的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广州市2011—2020年≥60岁老年人群的梅毒发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11—2020年,广州市共报告老年梅毒22700例,发病率从2011年的109.96/10万增长到2020年的129.13/10万,总体呈现上升趋势(P<0.01)。早期显性梅毒(包括一期梅毒和二期梅毒)发病率从2011年的13.32/10万下降到2020年的2.60/10万,三期梅毒发病率从2011年的4.29/10万下降至2020年的1.20/10万,两者总体呈现下降趋势(P<0.01);隐性梅毒报告数逐年上升,构成比由2011年的83.98%上升到2020年的97.06%。男女性别比为1.76∶1,男性年均发病率为193.85/10万,女性年均发病率为101.56/10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职业分布以离退休人员(50.15%)、家务及待业人员(20.07%)和农民(15.70%)为主,74.02%文化水平在初中及以下,72.11%通过非婚异性性接触感染,27.34%通过配偶或固定性伴感染。结论广州市老年梅毒呈现上升趋势,应加强对该人群的宣教干预和筛查治疗。
何婉苹汤少开杨韵青彭嘉俊钟雪莲罗权叶兴东王建琴
关键词:老年人群梅毒显性梅毒隐性梅毒发病率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