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少松
- 作品数:80 被引量:433H指数:12
-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北京市重点实验室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经济管理更多>>
- 基于厥证理论治疗持续性发热2例被引量:4
- 2014年
- 介绍基于寒厥和热厥理论治疗持续性发热各1例。患者均以持续性发热为主要临床表现。1例患者触诊躯干部皮肤灼热,但双手腕部以下及双足踝部以下皮肤寒凉,脉沉细,考虑为阳气不足、郁闭在内的寒厥证,运用通脉四逆汤温阳开郁;1例患者触诊躯干部皮肤清冷,但自肘膝关节以下手足发热,皮肤潮红,脉滑细数,考虑为汗出伤阴、至阴气衰于下发作的热厥,用升阳散火汤通阳散郁。针对持续性发热患者,医生仅仅依靠舌脉取得的信息进行辨证治疗很难获得满意的临床治疗效果,需重视触诊在发热性疾病中的作用,以制定更好的治疗方案。
- 王少松
- 关键词:寒厥热厥持续性发热通脉四逆汤升阳散火汤
- 火针围刺治疗上臂复发性韧带样纤维瘤1例被引量:2
- 2019年
- 介绍采用火针围刺法治疗上臂复发性韧带样纤维瘤患者1例。复发性韧带样纤维瘤可归属中医学"骨瘤"范畴,病性为本虚标实,证属脾肾亏虚、瘀结经络。治疗以温通活血为主,选用火针围刺疗法。火针围刺法能温通经络、行气活血,从而消除肿物,具有对机体损伤小、简单易行的特点。
- 王少松李彬
- 关键词:火针围刺法
- 针刺放血联合镇肝熄风汤治疗肝阳上亢型偏头痛疗效观察及对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前列腺素E_(2)的影响被引量:7
- 2021年
- 目的观察针刺放血联合镇肝熄风汤治疗肝阳上亢型偏头痛的疗效及对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前列腺素E_(2)(PGE_(2))的影响。方法将128例肝阳上亢型偏头痛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64例予镇肝熄风汤治疗,治疗组64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针刺放血治疗。2组均治疗3周。比较2组治疗前后头痛发作次数、头痛持续时间,治疗前及治疗1、2、3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治疗前后头痛残疾程度评估问卷(MIDAS)评分及治疗前、治疗后1、3、6个月血清CGRP、PGE_(2)变化,并统计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8.4%(63/64),对照组总有效率89.1%(57/64),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头痛发作次数及持续时间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0.05),且治疗后治疗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1、2、3周2组疼痛VAS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0.05),且治疗1、2、3周治疗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MIDAS评分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0.05),且治疗后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1、3、6个月2组血清CGRP、PGE_(2)水平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0.05),治疗后3、6个月均低于治疗后1个月(P<0.05),且治疗后1、3、6个月治疗组均低于对照组同期(P<0.05)。结论针刺放血联合镇肝熄风汤治疗肝阳上亢型偏头痛可抑制血清CGRP及PGE_(2)的释放,发挥镇痛作用,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治疗效果。
- 马昕宇王麟鹏刘慧林王少松刘璐
- 关键词:偏头痛镇肝熄风汤放血法
- 不同负压刺络拔罐放血对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疼痛及睡眠质量的影响被引量:15
- 2022年
- 目的 探讨不同梯度负压刺络放血疗法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量效关系。方法 将43例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随机分为低压组15例、中压组14例、高压组14例。各组患者疼痛部位(拔罐处)采用三棱针点刺法,迅速刺入皮下3~5 mm后立即出针,点刺量为5次,使局部皮肤上可见渗血点,随即将抽气罐紧扣在渗血点处,罐口严格包围渗血点,通过抽气筒将罐内空气抽出,低压组抽吸负压为25~35 kPa,中压组为36~45 kPa,高压组为46~55 kPa,各组留罐时间10 min,均每周治疗2次,共治疗4周。治疗前后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简化McGill疼痛问卷(SF-MPQ)评分评估疼痛程度,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评分评估睡眠质量;每次治疗结束后记录出血量,共8次取平均值;治疗后评定患者临床疗效及安全性;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出血量与治疗后VAS评分、SF-MPQ评分、PSQI评分的相关性。结果 3组患者治疗后VAS评分、SF-MPQ评分、PSQI评分均较本组治疗前下降(P<0.01)。治疗后组间比较,高压组VAS评分、SF-MPQ评分、PSQI评分显著低于低压组(P<0.01),高压组VAS评分显著低于中压组(P<0.01)。高压组和中压组平均出血量较低压组多,高压组较中压组平均出血量多(P<0.01)。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出血量与VAS评分呈负相关(r=-0.577,P<0.05),与SF-MPQ评分呈负相关(r=-0.492,P<0.05),与PSQI评分呈负相关(r=-0.505,P<0.05)。低压组、中压组、高压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分别为46.67%、64.29%、85.71%,高压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低压组(P<0.05)。3组患者治疗前后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刺络拔罐放血疗法在25~55 kPa的负压值下能够显著改善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的疼痛程度及睡眠质量,安全有效,其中高负压(46~55 kPa)时效果更好。
- 王少松孙敬青王麟鹏
- 关键词:带状疱疹后神经痛刺络放血拔罐负压疼痛睡眠质量
- 火针疗法对脑梗死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流速度的影响被引量:5
- 2015年
- 目的观察火针疗法对脑梗死患者下肢血液回流速度及肢体功能的影响。方法收集脑梗死患者9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针刺治疗;治疗组给予火针疗法,取患侧血海、足三里、阳陵泉、太冲穴,采用速刺法,进针1~1.5寸后迅速拔出,不留针。两组均每日治疗1次,每周针刺5次,共治疗2周。治疗前后采用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测量患者患侧下肢静脉血流峰流速、平均血流速度及平均血流量;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对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进行评价,采用Barthel指数评分法(MBI)对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进行评价。结果治疗后治疗组峰流速较本组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侧下肢血流峰流速及治疗前后峰流速差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平均血流速度、平均血流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两组患者NIHSS、MBI评分均较本组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治疗后NIHSS评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BI评分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火针疗法可提高脑梗死患者肢体深静脉血液回流速度,改善肢体运动功能。
- 王少松王麟鹏赵因张雪
- 关键词:脑梗死火针疗法下肢深静脉血流速度
- 贺氏火针疗法配合毫针治疗慢性非特异性腰痛120例临床观察被引量:21
- 2015年
- 目的观察贺氏火针疗法配合毫针治疗慢性非特异性腰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120例慢性非特异性腰痛患者按照是否同意火针治疗分配到火针组和毫针组各60例,毫针组给予毫针针刺双侧肾俞、大肠俞、悬钟、申脉、昆仑、环跳穴,留针30 min,每周3次。火针组在毫针组基础上选取双侧肾俞、大肠俞、阿是穴,予贺氏火针点刺,每周2次,在毫针治疗之前进行。两组疗程均为4周。治疗前后进行视觉模拟评分(VAS)及Roland-Morris功能障碍调查表评分,并进行疗效评价。结果火针组临床显效率为75.0%,毫针组为41.7%,火针组明显优于毫针组(P<0.01)。治疗后两组VAS评分及功能障碍评分均较本组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或P<0.01),且两组间比较火针组较毫针组改善明显(P<0.01)。结论贺氏火针疗法配合毫针治疗慢性非特异性腰痛效果肯定,可明显改善患者腰痛症状和功能障碍,疗效优于单纯毫针治疗。
- 陈鹏郭静刘慧林王少松王桂玲
- 关键词:非特异性腰痛视觉模拟评分
- “因时制宜”对针灸临床诊疗思维的指导意义被引量:9
- 2021年
- "因时制宜"作为针灸治疗的关键原则之一,针灸临床中应充分理解"时"的内涵,把握四时、昼夜作用于人体而呈现出的生理、病理上的时间性规律,基于气血阴阳的变化规律及邪正盛衰的进退规律,抓住时机、适时干预。将腧穴的动态性规律与病机病位的变化规律相结合,精准取穴、施术、起针;将时间因素贯穿针灸临床诊疗的全过程,为临证分析和临床实践提供一定的指导。
- 侯学思刘慧林付渊博王少松陈鹏李彬
- 关键词:因时制宜针灸治疗诊疗思维
- 王麟鹏用帽状腱膜下透刺法治疗前庭性偏头痛1例
- 2024年
- 前庭性偏头痛(vestibular migraine,VM)是以发作性眩晕为主要表现的偏头痛,是由偏头痛机制引发的前庭症状,包括眩晕/头晕、恶心、呕吐、步态不稳,部分患者伴有头部运动不耐受、颈部不适、情感障碍等症状,少数患者发作时可伴有短暂的听力下降。
- 袁芳王麟鹏孙敬青王少松张雪张帆
- 关键词:帽状腱膜透刺法火针
- 中风患者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中医学预防方法探讨
- 2009年
- 王少松王普京张雪
- 关键词:中医中风下肢血栓形成
- 督脉十三针联合五脏俞加膈俞针刺治疗帕金森病临床研究
- 2024年
- 目的:观察督脉十三针联合五脏俞加膈俞针刺治疗帕金森病患者运动症状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58例帕金森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28例,治疗组30例。治疗组给予督脉十三针联合五脏俞加膈俞针刺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针刺治疗方案,每周治疗3次,共治疗8周。分别于治疗前后观察两组患者帕金森病综合评价量表(MDS-UPDRS)、10米步行试验(10MWT)、改良Webster症状评分量表、Hoehn-Yahr(H-Y)分级量表的变化情况,并比较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MDS-UPDRS评分、10MWT、改良Webster症状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且在MDS-UPDRS评分、10MWT的改善方面,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改良Webster症状评分变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H-Y分级组内及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督脉十三针联合五脏俞加膈俞针刺治疗可改善帕金森病运动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安琪李彬陈鹏王少松刘璐安军明童艳杰刘慧林
- 关键词:帕金森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