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加玉
- 作品数:3 被引量:1H指数:1
- 供职机构: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江苏省临床医学科技专项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骨癌痛大鼠脊髓背角MEK/ERK信号转导通路与CX3CR1的关系被引量:1
- 2013年
- 目的 评价骨癌痛大鼠脊髓背角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激酶/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MEK/ERK)信号转导通路与CX3C趋化因子受体1(CX3CR1)的关系.方法 雌性未交配SD大鼠50只,体重150~ 180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5组(n=10):假手术组(Ⅰ组)、骨癌痛组(Ⅱ组)、假手术+ MEK抑制剂U0126组(Ⅲ组)、骨癌痛组+5%二甲基亚砜(DMSO)组(Ⅳ组)和骨癌痛+MEK抑制剂U0126组(Ⅴ组).左侧胫骨骨髓腔内接种Walker 256乳腺癌肿瘤细胞制备大鼠骨癌痛模型.Ⅲ组和Ⅴ组于接种后第10 ~ 12天鞘内注射U0126 10 μg/10 μl,1次/d,Ⅳ组鞘内注射等体积5%DMSO,于接种前及接种后第3、6、9、10天和第11、12天给药后测定机械痛阈.接种后第12天给药后处死大鼠,取L4-6脊髓背角,分别采用免疫组化法和Western blot法检测CX3CR1的表达.结果 与Ⅰ组和Ⅲ组比较,Ⅱ组、Ⅳ组和Ⅴ组大鼠接种后第6~ 12天机械痛阈降低,脊髓背角CX3CR1表达上调(P<0.01);与Ⅱ组和Ⅳ组比较,Ⅴ组接种后第10 ~ 12天机械痛阈升高,脊髓背角CX3CR1表达下调(P<0.01).结论 脊髓背角MEK/ERK信号转导通路可能通过调节CX3CR1表达参与大鼠骨癌痛的发生和发展.
- 孙艳胡计嬅王加玉杨建平
- 关键词:丝裂原激活蛋白激酶类骨肿瘤脊髓
- 脊髓背角小胶质细胞组织蛋白酶S在大鼠骨癌痛维持中的作用
- 2013年
- 目的 探讨脊髓背角小胶质细胞组织蛋白酶S(CatS)在大鼠骨癌痛维持中的作用.方法 雌性未交配SD大鼠50只,4~6周龄,体重150~ 180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5组(n=10):假手术组(S组)、骨癌痛组(BCP组)、假手术+CatS抑制剂吗啉亮氨酸高苯丙氨酸乙烯基苯基砜(LHVS)组(S+L组)、骨癌痛+二甲基亚砜组(BCP+D组)和骨癌痛+LHVS组(BCP+L组).左侧胫骨骨髓腔内接种浓度为2×107/ml Walker256细胞5μl制备大鼠骨癌痛模型.分别于造模后10、11、12d时S+L组和BCP+L组鞘内注射LHVS 50 nmol/10l,1次/d,BCP+D组给予等容量二甲基亚砜.分别于造模前1d(基础状态)及造模后3、6、9、10、11、12 d(T0-6)测定机械缩爪反应阈(MWT),分别于鞘内给药前、鞘内给药后0.5、1.0、3.0、6.0、9.0、12.0、24.0 h时测定(MWT).处死大鼠,取L4-6脊髓组织,采用免疫组化法测定OX-42表达.结果 与S组比较,BCP组、BCP+D组和BCP+L组T2-6时MWT降低,脊髓背角OX-42表达上调(P<0.01),S+L组MWT和脊髓背角OX-42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BCP组比较,BCP+L组T4-6时MWT升高,脊髓背角OX-42表达下调(P<0.01),BCP+D组MWT和脊髓背角0X-42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L组和BCP+D组鞘内给药后3.0、6.0、9.0h时MWT低于BCP+D组(P<0.01).结论 脊髓背角小胶质细胞CatS激活参与了大鼠骨癌痛的维持.
- 王加玉胡计华孙艳杨建平王丽娜许期年王秀云左剑玲
- 关键词:半胱氨酸内肽酶类小神经胶质细胞
- 鞘内注射CatS抑制剂LHVS缓解大鼠骨癌痛
- 第一部分:鞘内注射CatS抑制剂LHVS对骨癌痛大鼠机械性痛阈的影响 目的:探讨半胱氨酸组织蛋白酶S(Cathepsin S,CatS)抑制剂吗啉亮氨酸高苯丙氨酸乙烯基苯基砜(morpholinurea-leucine...
- 王加玉
- 关键词:骨癌痛鞘内注射动物实验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