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亚奇
- 作品数:11 被引量:17H指数:2
- 供职机构:清华大学核能与新能源技术研究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核科学技术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 用芯外电离室在线监视堆芯功率分布的技术研究
- 王亚奇
- 关键词:反应堆核反应堆
- 节块格林函数法的微扰计算被引量:1
- 1999年
- 在反应堆物理设计和分析时,经常要进行微扰计算,以快速分析堆芯中子截面扰动下反应性的变化量。本文从微扰计算的普遍公式出发,给出了节块格林函数法(NGFM)下微扰计算的具体公式。通过对比验算,验证了NGFM下的微扰公式,并且证明微扰计算需要的是节块法的数学共轭解而不是物理共轭解。
- 李富王亚奇罗征培
- 关键词:微扰理论反应堆物理设计
- 控制棒移动对芯内三维功率分布的多项式影响公式
- 控制棒操纵的灵活性使其成为各类反应堆的一种常规控制手段.尽管人们已经数值仿真了控制棒移动对堆芯中子输运的影响,但目前缺乏一个简单有效的描述功率分布变化与控制棒棒位关系.本文利用高阶微扰方法形式上提出了控制棒在一定行程内的...
- 王亚奇罗征培韩松李富
- 关键词:控制棒多项式堆芯
- 文献传递
- 高阶谐波在反应堆物理分析中的应用
- 高阶谐波是反应堆中子本征方程的高阶本征函数.可用它的有限阶线性组合来近似未知的反应堆中子通量分布,从而可应用于反应堆堆内通量分布重构、用堆外电离室确定堆内功率分布、反应堆稳定性分析和反应堆负荷跟随等反应堆物理分析领域,因...
- 李富罗征培韩松王亚奇刘文锋
- 文献传递
- 在核反应堆安全运行中使用在线监视技术的设想被引量:9
- 2000年
- 为确保不超过安全极限 ,监测什么样的变量是反应堆安全保护的关键。时刻监视它离安全限值的裕量有利于克服过剩的保守性。对缺少固定在芯内的中子探测器的情况 ,提议对DNB、芯块熔化、PCI等人们关心的安全极限 ,仍直接监测芯内功率分布 ,提出对压水堆如何设置它的安全整定值的公式 ;论述了实现这设想的先决条件为 :所监测的变量必须是实测的、空间连续的、时间连续的和快速响应的 ,并介绍了为此所开拓的某些方法。
- 罗征培李富王亚奇刘文锋
- 关键词:核反应堆
- 用节块Green函数法计算高阶谐波被引量:1
- 1999年
- 为提高反应堆物理计算的效率,研究了高阶谐波的双正交性和其通用计算方法——幂迭代法加低阶谐波消除法,推导了节块Green函数法(NGFM)下谐波消除法的简化格式,最终提出了NGFM下高阶谐波计算的具体流程。在NGFM数学共轭计算的基础上,成功地实现了NGFM下高阶谐波计算。经验算,NGFM下高阶谐波计算取得与细网差分法下一致的结果,但计算时间大大缩短。
- 李富王亚奇罗征培
- 关键词:谐波反应堆
- 负荷跟踪过程中优化移动棒栅以实现三维功率分布的控制被引量:2
- 2001年
- 核反应堆的负荷跟踪问题通常采用一维中子通量模型来处理,但采用一维模型并不总是合适的,尤其是当反应堆的功率控制过程完全采用中子通量的强吸收体——控制棒控制时。本文提出采用三维中子通量模型,并且采用谐波综合法与节块法结合用于负荷跟踪的优化计算,以实现有效的三维功率分布控制。为此,控制棒采用分组调节的策略。从对 200MW核供热堆的计算结果可以看出:由于能够充分利用三维功率控制的优势,这种棒动策略可以较其他动棒方式有较好的跟踪效果,例如使功率峰因子下降约 4%。
- 刘文峰罗征培李富王亚奇
- 关键词:负荷跟踪节块法核反应堆
- 节块格林函数法的数学共轭方程被引量:4
- 1998年
- 在反应堆物理计算中,扰动计算需要中子本征值方程的共轭方程。对于节块法,需要的是数学共轭方程,而不是物理共轭方程,但数学共轭方程求解比较困难。本文研究了节块格林函数法的数学共轭方程,并提出严格求解的迭代公式,以和前向方程计算相当的计算量得到了其数学共轭方程的解。
- 李富罗征培王亚奇
- 用芯外电离室监视动力堆由控制棒引起的功率分布变化
- 堆外电离室作为目前大多数动力堆上唯一的实时敏感元件,通常仅作为监视堆芯总功率、功率轴向偏移、象限倾斜等的指示.如果通过堆外电离室能够对动力堆堆内功率分布进行实时、准确的连续监测,则可以克服目前堆内功率监视技术的不足,确保...
- 韩松李富王亚奇罗征培
- 关键词:控制棒
- 文献传递
- 一种用芯内中子探测器读数校准燃耗后堆芯截面参数的方法被引量:1
- 1999年
- 燃耗后的反应堆堆芯截面参数偏离了原来的数值,尽管用燃耗表对其进行了修正,但由于修正过程中的近似,仍使得截面参数的可靠性受到怀疑。文中提出:在用芯内中子探测器读数重构出“测量的”全堆热群中子通量密度分布的基础上,约束堆芯截面参数,并采用节块格林函数法对其进行校准的一套完整方法。截面参数经校准后,可以使理论模型计算结果与实际测量值相一致。仿真结果说明了此方法的可行性。
- 王亚奇李富罗征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