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熊连桥

作品数:14 被引量:47H指数:5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科技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天文地球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 2篇专利

领域

  • 6篇天文地球
  • 6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4篇地质
  • 4篇断裂带
  • 4篇盆地
  • 4篇中泥盆统
  • 4篇裂带
  • 3篇油气
  • 3篇准噶尔盆地
  • 3篇物理模拟
  • 3篇白云岩
  • 3篇储层
  • 2篇地质图
  • 2篇油气勘探
  • 2篇剖面
  • 2篇西北缘
  • 2篇线段
  • 2篇连接线
  • 2篇龙门山
  • 2篇勘探
  • 2篇交会图
  • 2篇古地理

机构

  • 11篇中国石油天然...
  • 10篇中国石油
  • 4篇中国石油大学...
  • 3篇中国石油大学...
  • 1篇中国石化集团
  • 1篇中国石油冀东...
  • 1篇中海油研究总...

作者

  • 14篇熊连桥
  • 5篇于福生
  • 3篇周刚
  • 3篇熊绍云
  • 3篇姚根顺
  • 3篇郝毅
  • 2篇沈安江
  • 2篇谷明峰
  • 1篇童亨茂
  • 1篇倪超
  • 1篇王玉
  • 1篇赵进雍
  • 1篇董月霞
  • 1篇安源
  • 1篇李震
  • 1篇田丽娜
  • 1篇陈剑

传媒

  • 1篇石油学报
  • 1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大地构造与成...
  • 1篇高校地质学报
  • 1篇海相油气地质
  • 1篇地质科技情报
  • 1篇天然气地球科...
  • 1篇科技资讯
  • 1篇长江大学学报...
  • 1篇岩性油气藏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19
  • 1篇2018
  • 8篇2017
  • 1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挤压断裂带露头点距离恢复方法及装置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挤压断裂带露头点距离恢复方法及装置,该方法包括:选取垂直于断裂带走向的预定剖面;设定钉线;将钉线投影至平面地质图上,获取钉线的投影点,过投影点作垂直于预定剖面的线段,延长各条线段至相交,获得钉线连接线;获...
熊连桥姚根顺沈安江熊绍云周刚郝毅谷明峰
渤海湾盆地辽河西部凹陷古近纪变形特征及成因被引量:18
2015年
辽河西部凹陷位于渤海湾盆地东北部,其古近纪构造演化与成因机制研究不仅对油气勘探具有指导作用,同时对深入分析渤海湾盆地和郯庐断裂带的成因演化也具有启示意义。通过三维地震资料系统解释和编图、同沉积断裂系统与沉积厚度关系分析、断层活动强度统计等方面研究,认为辽河西部凹陷在古近纪经历了早期伸展和晚期走滑两期变形叠加过程。早期伸展变形发生在始新世,包括初始断陷期(Es4)和强烈断陷期(Es3)两个阶段,形成北东向主干断层及东断西超的半地堑世组合,控制北东向沉积中心的展布;晚期走滑变形发生在渐新世东营期,使先存北东走向基底断层发生右旋走滑位移,并诱导盖层形成近东西向新生正断层组合,从而形成南部张扭沉降、北部压扭隆升的构造格局。Es1-2期是从伸展变形向走滑变形发展的过渡时期,构造活动微弱。区域构造应力场分析和沙箱实验证明,始新世北东向伸展断裂系统受太平洋板块俯冲产生的北西-南东向弧后拉张作用控制,而渐新世走滑断裂系统则受郯庐断裂右旋走滑作用控制,动因来源于印度-澳大利亚板块向欧亚板块俯冲作用产生的远程效应。
于福生董月霞童亨茂熊连桥龙娴
关键词:走滑构造辽河西部凹陷渤海湾盆地
准噶尔盆地南缘西部多排断褶带实验模拟与因子分析
2013年
准噶尔盆地南缘发育多排断褶带,具有南北分带,上下分层的特点。侏罗系的煤层和古近系的泥岩层是两个软弱岩层,根据后缘挤压、前缘双层滑脱的模式论文设计了四组物理模拟实验,模拟了多排断褶带的发育情况。实验结果表明滑脱层以上的地层越厚,滑脱层越显塑性越容易滑脱,滑脱层越厚越容易滑脱。在此基础上笔者提取了四组实验的数据,建立相关矩阵,采用因子分析法,对相关矩阵的结构进行分析。认为该区域断层发育受两大因素控制:第一类:盖层厚度和滑脱层厚度的综合影响;第二类:基底存在和滑脱层性质的综合影响。第一、二排背斜带发育受第一类因素控制,第三排背斜带处于两类因素控制的过渡带,第四排背斜带发育受第二类因素控制。侏罗系煤层的存在为第四、第五排背斜的形成创造了条件。
熊连桥赵进雍周天斌邓有根
关键词:准噶尔盆地南缘物理模拟相关矩阵
正牵引构造形成过程的物理模拟及其油气勘探意义:以克-百断裂带为例被引量:3
2017年
长期以来牵引构造被视为油气勘探的重点领域,随着构造沉积学的发展,同沉积逆牵引构造已经取得了大量的进展,但是对正牵引构造的研究还比较少,使其成为了研究热点。关于克-百断裂带的构造成因机制尚还存在争论,与正牵引构造相关的物理模拟在国内尚未见报道。本文通过地震解释资料描述了准噶尔盆地西北缘克-百断裂带正牵引构造的变形特征,结合应力场分析,讨论了正牵引构造的成因机制;并设计物理模型对正牵引构造的形成演化进行了模拟,给出了克-百断裂带为挤压成因的新论据。研究认为,克-百断裂带的正牵引构造是在印支期、燕山期挤压推覆过程中形成的,属于同生逆断层体系;塑性地层的发育是正牵引构造产生的前提;随着前冲断层倾角变大,断层活动性减弱,为断层上盘地层收缩形成正牵引构造创造了条件。此次研究提出正牵引构造的形成演化模式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褶皱轴面紧贴断层面的雏形阶段;第二阶段为褶皱轴面旋转,规模扩展阶段;第三阶段为继承性同沉积阶段。结合前人研究成果,认为同生逆断层可作为油气运移通道,但是正牵引构造的高部位并不一定是有利的油气聚集区;正牵引构造第一阶段形成的底形控制了砂体的展布,在第二阶段,构造低部位能形成岩性油气藏;而正牵引构造发育的第三阶段,可在构造高部位形成构造或地层圈闭油气藏。
熊连桥于福生姚根顺安源赵进雍
关键词:物理模拟油气藏类型
川西北地区与北美西部中上泥盆统白云岩沉积和储层对比被引量:6
2017年
川西北龙门山地区与北美西部地区泥盆系均发育白云岩,但至今尚无两个地区白云岩特征的详细对比。北美西部地区泥盆系白云岩研究非常详尽,且有巨型重油油藏发现,将两个地区进行对比,可为川西北泥盆系白云岩油气勘探提供重要启示。在对两个地区泥盆系白云岩的沉积大地构造背景、地层分布特征、岩石学和沉积相特征、地球化学特征及储层特征对比的基础上,从油气成藏条件出发,分析了川西北泥盆系白云岩储层的勘探潜力。两个地区泥盆系白云岩的沉积大地构造背景、气候条件、海平面变化及纵向分布层位等具有较高的相似性,在泥盆纪均位于赤道与30°S之间,同属被动大陆边缘,川西北地区气候比较温暖湿润,而北美西部地区则相对干旱炎热。构造运动和海平面变化控制了碳酸盐岩的纵向分布,川西北地区在吉维特末期海侵达到最大,而北美西部在中弗拉期达到最大;纵向上,泥盆系白云岩在川西北地区和北美阿尔伯塔盆地主要分布于中上泥盆统,而在美国西部内华达州则遍及整个泥盆系。泥盆系白云岩在川西北地区继承中下泥盆统碎屑岩发育,在北美西部则发育于前寒武纪或早古生代基底之上;其沉积相在川西北地区以碳酸盐岩缓坡为背景,发育生物层、泻湖、潮坪和礁滩体,可见蒸发泵、混合水白云石化作用和埋藏白云石化作用,形成的白云岩粒度较细,以微晶、细晶、中晶为主;北美西部则以碳酸盐岩缓坡和蒸发台地为主,礁体和潮坪更为发育,埋藏白云石化作用更普遍,可见渗透回流白云石化和海水白云石化作用,多为中晶、粗晶白云岩。北美西部地区泥盆系白云岩物性较好,有利于原油聚集;川西北地区则较差,但次生孔隙发育,是良好的天然气储层,其成藏条件良好,具有广阔的天然气勘探前景。
熊连桥姚根顺熊绍云郝毅沈安江
关键词:白云岩龙门山油气勘探
川西地区中泥盆统观雾山组白云岩成因
熊连桥姚根顺沈安江熊绍云倪超郝毅
砂砾岩储层中黄铁矿的油气地质意义——以准噶尔盆地车60井区齐古组为例被引量:3
2017年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车60井区齐古组砂砾岩储层中发育大量晶型完好的自生黄铁矿,且集中发育于泥质含量低、储层物性好、含油饱和度高的辫状河三角洲砂体中。前期基于测井响应特征的研究将这些发育黄铁矿的层段解释为泥岩隔夹层,直接导致对储集砂体连通关系与剩余油分布规律等认识出现偏差,遗漏了油藏内具有油气储量挖掘潜力的部位。利用测井资料结合岩心观察,建立了研究区黄铁矿发育砂体的识别图版;基于三维地质建模技术,结合区域地质背景建立了研究区黄铁矿的形成模式。在此基础上,根据等效体积模型对黄铁矿发育砂体的孔隙度进行了重新解释,并计算了砂体中黄铁矿的含量。研究表明,该区黄铁矿的分布受断层控制,同时砂岩储层中的黄铁矿可以指示含油砂体的分布,并非为泥岩层或隔夹层;利用等效体积模型得到的黄铁矿发育砂体孔隙度比原解释模型更接近岩心实测分析数据;这些砂体可成为剩余油的聚集区或储量挖潜区。该研究结果可丰富对黄铁矿的认识并对剩余油分布研究或油田注水开发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熊连桥于福生姚根顺高崇龙王玉
关键词:砂砾岩储层黄铁矿齐古组准噶尔盆地
扬子西北缘中泥盆世观雾山期古地理重建、储层类型及演化
根据野外露头、钻井等资料详细分析,扬子地区西北缘观雾山组可识别出8类沉积相、12类沉积亚相及21类沉积微相。由西往东依次发育斜坡-盆地、碳酸盐台地边缘礁滩、开阔台地和局限台地。通过对川西龙门山泥盆系推覆体位置恢复,观雾山...
熊绍云熊连桥郝毅周刚李文正姚倩颖张建勇
关键词:中泥盆统古地理重建
川西北地区中泥盆统观雾山组储集层特征、控制因素与演化被引量:12
2017年
川西龙门山地区中泥盆统观雾山组油气勘探获得突破,但对储集层尚无系统研究。通过野外露头、岩心、薄片、阴极发光资料,结合岩石物性分析,对龙门山地区观雾山组储集层特征、控制因素和储集层演化过程进行深入研究。结果表明,观雾山组储集层岩性主要为砾屑白云岩、生物白云岩、生物碎屑白云岩和晶粒白云岩,储集空间以残余粒内溶孔、晶间溶孔、大型溶孔为主,构造裂缝发育,平均孔隙度约为2.85%,储集层主要为礁滩体白云岩裂缝—孔洞型储集层。储集层形成受礁滩体、白云石化作用和溶蚀作用控制,礁滩体是储集层发育的地质基础,白云石化作用是储集层发育的必要条件,溶蚀作用是储集层发育的关键因素,构造作用推动储集层最终形成。储集层经历了3个演化阶段,沉积、白云石化及溶蚀作用奠定了储集空间类型,构造作用改善储集层物性,沥青充填使储集层物性变差。基于储集层主控因素,预测剑阁—江油—绵阳地区古地貌高点的白云岩礁滩体是有利储集层发育区,油气勘探有望取得新突破。
熊连桥姚根顺倪超熊绍云沈安江周刚郝毅
关键词:储集层特征中泥盆统
后撤式逆冲推覆断层成因机制及物理模拟——以准噶尔盆地西北缘克-百断裂带为例被引量:1
2017年
位于准噶尔盆地西北缘中段的克-百断裂带,晚二叠世以来发育了一系列后撤式逆冲断层。长期以来,关于克-百断裂带高角度逆冲断层的成因机制一直处于争论当中,后撤式逆冲断层的物理模拟在国内尚未见文献报道。论文通过地震解释研究了克-百断裂带的构造变形特征及其演化阶段;应用断层"活动性系数"理论,半定量地描述了挤压条件下断层"活动性系数"、摩擦系数与断层倾角之间的关系,证明了挤压条件下也能形成高角度逆断层;结合"造山楔"理论解释了后撤式逆冲断层的成因机制。研究认为,克-百断裂带后撤式逆冲断层是印支期、燕山期持续挤压和扎伊尔山隆升效应综合作用的产物:挤压过程中发生"泊松效应",随着断层倾角增大,断层面上的正压力迅速增大、"活动性系数"降低,当倾角增大到一个临界值后断层停止活动,形成高角度的逆断层;同时扎伊尔山隆升造成挤压应力上移,为断层的后撤奠定了基础。最后利用砂箱物理实验模拟了克-百断裂带后撤式逆冲断层的形成过程。
熊连桥于福生于福生倪超安原李震
关键词:逆冲断层物理模拟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