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朝阳
- 作品数:3 被引量:4H指数:1
- 供职机构: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生物学更多>>
- 画眉和白腰文鸟端脑新生神经细胞的起源和分布被引量:4
- 2006年
- 用5-溴-2-脱氧尿嘧啶(BrdU)标记DNA,ABC免疫细胞化学的方法,观察成年画眉(Garrulax canorus)和白腰文鸟(Lonchura striata)端脑神经前体细胞的产生和分布特点.结果如下:1)胸肌注射BrdU短时程组(存活1~5d),在端脑室带区外侧壁(LVZ)有大量的新生标记细胞,并在纹状体腹侧的室带区(VZ)形成标记细胞增殖热点;2)注射BrdU长时程组(存活15~30d),在画眉高级发声中枢(HVe)、HVc壳、高位发声运动中枢——古纹状体栎核(RA)内有一些新生标记细胞,在端脑靠近I。VZ的区域有较多的标记细胞,但在白腰文鸟的HVc、HVc壳、RA内未见到标记细胞.结果表明:1)新生神经细胞起源于端脑VZ;2)画眉每天都有一些新生神经前体细胞迁移到HVc和RA内,而白腰文鸟成年后HVc和RA很少有新生神经细胞代替旧的神经元,这与白腰文鸟成年后不需要学习新语句的行为是一致的.推测在画眉HVc和RA内能不断地产生新生标记细胞,这可能与它们需要不断学习新的鸣啭语句有关,而且这些新生的细胞在雄、雌画眉中可能具有同样的功能.
- 张学博黄鑫欣孙颖郁熊朝阳曾少举左明雪
- 关键词:画眉白腰文鸟端脑
- 雌百灵端脑新生神经前体细胞的产生和分布并与白腰文鸟的比较
- 2006年
- 用BrdU标记DNA的ABC免疫细胞化学方法,观察雌性蒙古百灵端脑神经前体细胞的产生和分布特点,并与白腰文鸟作比较。结果如下:1.在百灵和白腰文鸟胸肌注射BrdU短时程组(存活1天),在端脑室带区外侧壁(LVZ)有大量的标记细胞,新生神经细胞起源于端脑室带区(VZ)中的增殖细胞层,并在纹状体腹侧的VZ形成标记细胞增殖热点,如在百灵和白腰文鸟靠近中缝线处的外侧纹状体(LSt)与内侧纹状体(MSt)腹侧的LVZ形成标记最多的‘第1增殖热点’区;在靠近中缝线处LVZ的头端形成密集的新生标记细胞,形成‘第2增殖热点’区;在百灵LSt尾端的LVZ标记细胞形成‘第3增殖热点’,但白腰文鸟此脑区的标记细胞较少。2.在百灵胸肌注射BrdU长时程组中5天起,大量的LVZ的标记细胞开始迁移,存活5-30天期间在高级发声中枢(HVc)和高位发声运动中枢-古纹状体栎核(RA)有新生标记细胞,在端脑靠近LVZ的区域有较多的标记细胞。但在雌性白腰文鸟胸肌注射BrdU存活30天期间,在HVC、RA内未见到标记细胞。结果提示雌百灵端脑HVc和RA不断地产生新生神经细胞,这可能与雌性需要不断地感知、识别雄百灵鸣唱的新语句有关,而白腰文鸟不需要这种功能。
- 张学博黄鑫欣张信文熊朝阳徐娜曾少举左明雪
- 关键词:端脑
- 雌蒙古百灵与雌白腰文鸟的发声中枢联系及P物质定位的比较
- 鸣禽分成为开放型和临界型,以前多关注雄鸟而对雌鸟研究较少。本文选雌蒙古百灵和白腰文鸟作比较:1.观察到百灵是终生学习新鸣唱的开放型鸟,善于效仿其它种类鸟或其它动物的鸣声,其鸣啭语句比白腰文鸟复杂的多,但雌鸟从不鸣啭。2....
- 张学博孙颖郁黄鑫欣熊朝阳曾少举张信文左明雪
- 关键词:白腰文鸟HVC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