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熊凯

作品数:12 被引量:13H指数:2
供职机构:南京大学哲学系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历史地理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0篇哲学宗教
  • 2篇历史地理

主题

  • 4篇儒学
  • 3篇道德
  • 3篇新学
  • 3篇先秦儒学
  • 2篇道德形而上
  • 2篇新论
  • 2篇形而上
  • 2篇演进
  • 2篇战国
  • 2篇战国后期
  • 2篇宋明理学
  • 2篇中庸
  • 2篇五德
  • 2篇五德终始
  • 2篇理学
  • 2篇吕氏春秋
  • 2篇墨家
  • 2篇荆公新学
  • 2篇老子
  • 2篇后期墨家

机构

  • 12篇南京大学
  • 1篇德州学院
  • 1篇东南大学

作者

  • 12篇熊凯
  • 1篇段方乐
  • 1篇黄瑜

传媒

  • 2篇内蒙古社会科...
  • 1篇船山学刊
  • 1篇重庆社会科学
  • 1篇新余高专学报
  • 1篇南昌大学学报...
  • 1篇宝鸡文理学院...
  • 1篇盐城工学院学...
  • 1篇北京理工大学...
  • 1篇东华理工学院...
  • 1篇南通大学学报...

年份

  • 10篇2006
  • 2篇2005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王雱与佛教的关系
2006年
作为北宋荆公新学学派重要代表人物的王雱,受父亲王安石的影响,与佛教存在着较多的交涉。从王雱家学渊源、现存著述《老子注》、身后是非等三个层面,可了解王雱与佛教之因缘关系。
熊凯
关键词:佛教老子
老子哲学的文化境域解读被引量:2
2006年
老子哲学固然有来自中原礼乐文化“礼崩乐败”后出现的天道自然宇宙论和以道自任的理性主义思潮的影响因素,但就其思想发展的内在逻辑看,楚巫文化传统在老子哲学里面占据重要的位置。无论就思考路径,还是概念符号的表达,老子哲学都脱不了楚巫文化的影响。老子的“道”包含着对楚巫文化与宗周礼乐文化的双重否定,他对道德真实内蕴、宇宙精神的追求,对淳朴和谐社会的向往,对个体生命的关注,显露出与先秦诸子全然不同的特色。
熊凯段方乐
关键词:老子文化否定性思维
先秦儒学道德形而上的转进——由《中庸》到孟子被引量:2
2006年
《中庸》在发挥孔子德性之天,以及中庸思想时,提出了一个以“诚”贯通天道人道的形而上理论架构。但是作为天道的“诚”究竟意义没有被加以具象化落实于人道,使得天道的“诚”与实现人道的主体之间的关联较为模糊,而且就主体如何实现天道也语焉不详。孟子在继承《中庸》形而上理论架构的基础上,进一步将作为天道的“诚”内化于“心”,并且由“心”推出“四端”,指出人性皆有“四端”,只是由于人沉沦于物欲,而迷失本性,只要人们存心养性,发挥自身良知良能,寡欲、求其放心,不但可以知性、知天,而且可以成为尧舜一类的圣人,达到儒家赞天地之化育、与天地参的理想追求;而诸侯如果能够从自身先天存在的“四端”出发,以不忍人之心,推己及人,实行仁政,不但可以统一天下,而且可以达到古先圣王的境界。从而在内圣外王两方面将《中庸》进一步大大推进了,这客观上为以后宋明理学的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进而对传统文化有着深刻的影响。
熊凯
关键词:《中庸》
《吕氏春秋·应同》篇新论——兼论战国后期学术之演进问题
2006年
《吕氏春秋.应同》篇通常被今人视为引自邹衍五德终始思想的断片,这种流行已久的看法其实并不符合《应同》篇本意。从《应同》篇与邹衍、墨家之思想比较看,《应同》篇的五德终始学说可能是后期墨家根据吕不韦需要所改造的结果,讲五德终始的在战国后期也不止邹衍一家。这使得我们有必要对五德终始说在战国后期发展的多向性问题以及后期墨家的思想发展性问题做出新的认识。
熊凯
关键词:吕氏春秋五德终始后期墨家战国后期
近十年来的荆公新学研究被引量:5
2006年
近十年来的荆公新学研究已经涉及到荆公新学的方方面面,越来越多的研究学者、不同的学科视角、多样的学术方法、整体的观念为荆公新学研究注入了生机活力,但对荆公新学思想渊源所在,哲学逻辑结构的建构方式,与佛道、理学、蜀学等流派之间交融互动方面,特别是对于荆公新学流派的研究以及对于王安石作为宋代由内圣转向外王的关键人物的探讨方面,在学术界目前还是薄弱环节,都是有待深入探讨的课题。
熊凯
关键词:新学
“新学”与“王学”探析——兼与徐规、杨天保两先生商榷被引量:1
2006年
从发生学的角度,《走出“荆公新学”》较早地对学界“新学”、“王学”互指现象提出质疑,但也存在偏重官学形式而将两者割裂的问题。实际上,从王学官学化、“新学”概念的由来、内涵及宋人态度等看来,王学与新学在历史上分别与两种“新学”概念相联系:一是见于史料、立于学宫、主要包括《三经新义》、《字说》的与“王学”存在差异的“新学”;一是由新经义、新字学、新学风、新学学派等四个构成,有官学、新经学、学派三种含义与“王学”完全等同的“新学”。虽然这两种“新学”概念在历史演变过程中最终被合一,但在具体的思想研究当中还是应该加以注意的。
熊凯
关键词:新学
《应同》篇与邹衍、后期墨家新论——兼论战国后期学术之演进问题
2006年
《吕氏春秋.应同》篇通常被今人视为引自邹衍五德终始思想的断片,这种流行已久的看法其实并不符合《应同》篇本意。从《应同》篇与邹衍、墨家之思想比较看《,应同》篇的五德终始学说可能是后期墨家根据吕不韦需要所改造的结果,讲五德终始的在战国后期也不止邹衍一家。这使得我们有必要对五德终始说在战国后期发展的多向性问题以及后期墨家的思想发展性问题做出新的认识。
黄瑜熊凯
关键词:吕氏春秋五德终始后期墨家战国后期
试论先秦儒学本体论问题被引量:1
2005年
本文结合先秦典籍,从中西文化对话的角度对先秦儒家本体论进行了分析,并且通过先秦儒学本体论与宋明理学的关联、比较,进一步对先秦儒家本体论加以探讨。
熊凯
关键词:本体论问题先秦儒学先秦儒家先秦典籍文化对话宋明理学
关于先秦儒学道德形而上转进的新探讨——由《中庸》到《孟子》
2006年
《中庸》在发挥孔子德性之天以及中庸思想时,提出了一个以“诚”贯通天道人道的形而上理论架构。但是作为天道的“诚”究竟意义没有被加以具象化落实于人道,使得天道的“诚”与实现人道的主体之间的关联较为模糊,而且就主体如何实现天道也语曰不详。孟子在继承《中庸》形而上理论架构的基础上,进一步将作为天道的“诚”内化于“心”,并且由“心”推出“四端”,指出人性皆有“四端”,只是由于人沉沦于物欲,而迷失本性,只要人们存心养性,发挥自身良知良能,寡欲、求其放心,不但可以知性、知天,而且可以成为尧舜一类的圣人,达到儒家赞天地之化育、与天地参的理想追求;而诸侯如果能够从自身先天存在的“四端”出发,以不忍人之心,推己及人,实行仁政,不但可以统一天下,而且可以达到古先圣王的境界。
熊凯
关键词:《中庸》《孟子》
重构论:一种可能的主张——宋明理学本体论的定位问题被引量:1
2005年
宋明理学本体论的定位问题,主要是关于宋明理学是否创建儒家本体论的问题,当然也包括如何看待其与佛道两家的关联问题。应该说,这是现代学者探讨的一个热门话题。学术界从不同的视角、用不同的方法进行了很多富有价值的探讨,出现了很多争论。争论不仅反映中国儒学自身脉络的梳理、与佛学的思想关系,而且牵涉到了中西文化的沟通与对话、诠释与构建所面临的话语权问题,因此,对这一现代学术问题的研究,就有着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熊凯
关键词:本体论宋明理学佛学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