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焦彩霞

作品数:24 被引量:138H指数:6
供职机构: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农业科学天文地球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期刊文章
  • 3篇学位论文
  • 3篇会议论文
  • 2篇专利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7篇经济管理
  • 7篇农业科学
  • 3篇天文地球
  • 2篇生物学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水利工程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6篇土地利用
  • 6篇土壤
  • 5篇光谱
  • 4篇有机碳
  • 4篇湿地
  • 4篇土壤有机
  • 4篇反射光
  • 4篇反射光谱
  • 3篇遥感
  • 3篇生态
  • 3篇土壤有机碳
  • 2篇遥感和GIS
  • 2篇有机碳含量
  • 2篇植被
  • 2篇生态价值
  • 2篇生态系统
  • 2篇生态系统服务
  • 2篇生态资产
  • 2篇碳含量
  • 2篇土地利用变化

机构

  • 15篇南京信息工程...
  • 6篇陕西师范大学
  • 5篇南京师范大学
  • 1篇南京大学
  • 1篇南京工业大学
  • 1篇南京财经大学

作者

  • 24篇焦彩霞
  • 15篇郑光辉
  • 4篇任志远
  • 4篇孙东敏
  • 3篇赏刚
  • 3篇黄家柱
  • 2篇孙根年
  • 2篇张志宏
  • 1篇张艳芳
  • 1篇武永峰
  • 1篇王秋贤
  • 1篇黄青
  • 1篇李晶
  • 1篇张红
  • 1篇殷文杰
  • 1篇肖兴媛
  • 1篇李忠锋
  • 1篇杨红
  • 1篇王晓峰
  • 1篇郭彩玲

传媒

  • 2篇干旱区资源与...
  • 2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资源科学
  • 1篇水土保持学报
  • 1篇水土保持研究
  • 1篇农业工程学报
  • 1篇干旱区地理
  • 1篇国土资源科技...
  • 1篇光谱学与光谱...
  • 1篇山地学报
  • 1篇农机化研究
  • 1篇南京工业职业...
  • 1篇南京信息工程...
  • 1篇第四届大学地...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1
  • 1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3
  • 3篇2010
  • 1篇2009
  • 2篇2008
  • 2篇2007
  • 4篇2006
  • 1篇2005
  • 2篇2003
  • 2篇2002
2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陕北农牧交错带土地利用动态变化研究被引量:15
2006年
根据1991-2001年土地利用详查数据,利用土地利用动态度模型、区域差异模型、土地利用程度模型和信息熵模型,对陕北农牧交错带这一典型地区土地利用的时空变化及变化趋势进行了详尽分析。研究表明:陕北农牧交错带耕地、未利用地和水域减少,林地、牧草地、园地、居民点及工矿用地、交通用地增加;研究区土地利用变化速度较快,年变化率达到0.31%,其中园地的年变化率最大;耕地、园地、林地、牧草地和交通用地的空间变化明显;11年来,陕北农牧交错带土地利用处于发展期,利用方式日趋无序。
焦彩霞黄家柱
关键词:土地利用农牧交错带
江苏省宝应县湿地动态变化研究被引量:1
2010年
采用1988年和2002年两期TM遥感图像,利用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提取宝应县这一长江中下游典型湖荡区的湿地资源信息,通过数量分析和转移矩阵分析从总量变化、类型结构、变化速率、湿地类型转移百分比和转移面积等多方面揭示了宝应县湿地资源的动态变化情况。结果表明:14年来湿地面积显著减少,结构发生了重大调整,以原来的滩地和稻田为主转变为以稻田和养殖水面为主。各类型的土地向稻田和养殖水面转移最为明显,其中滩地向稻田和养殖水面的转移面积最大。
焦彩霞郑光辉
关键词:湿地
风沙过渡区土地利用变化及其驱动因素分析——以陕北榆阳区为例被引量:13
2006年
在GIS技术的支持下,依据土地利用动态度模型、区域差异模型和土地利用程度模型,全面分析了榆林市榆阳区1988~2001年土地利用的时空变化,并对土地利用变化的驱动因素进行了详尽分析。结果表明:林地、园地、耕地、居民点及工矿用地、交通用地均呈增长趋势,未利用地、牧草地和水域星减少趋势113年来,榆阳区土地利用变化速度较快,年变化率为0.45%。大于榆林市的土地利用变化速度;榆阳区土地利用变化存在着显著的区域差异;榆阳区土地利用处于发展期,并在榆林市的土地利用变化中发展较快。榆阳区土地利用变化过程中。自然因素的作用并不明显,社会、经济、技术等人文因素则在短期内具有决定性的影响。其中以总人口、工业总产值、乡镇企业个数和城市化水平等因子的作用最大。
焦彩霞任志远黄家柱
关键词:土地利用风沙过渡区
高校'自然地理学'课程双语教学研究
本文明确双语教学的内涵,分析双语教学的三种模式,并针对自然地理学双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建设双语教学师资队伍、分阶段实施双语教学、融合外文原版教材与国内教材、改善自然地理学双语教学环境等建议。
郑光辉焦彩霞
关键词:自然地理学双语教学
榆阳区土地利用动态变化过程及驱动力研究
榆阳区位于陕西省榆林市境内,是毛乌素沙漠向陕北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的过渡区,同时也是中国典型的生态脆弱区、风沙过渡区和农牧交错区.长期以来,由于国土观念的淡薄、土地经营方式的粗放、土地利用结构的不合理,致使土地质量下降,产...
焦彩霞
关键词:土地利用可持续利用
文献传递
基于反射光谱的土壤时间序列分析的可行性
时间序列分析是进行土壤发生学研究的有效方法,可用于评价土壤演化的方向及速率,但土壤发生属性的传统测定方法昂贵且费时。土壤反射光谱是一种快速、廉价的测定方法,可同时测定多种土壤属性。然而,反射光谱技术是否可以用于土壤时间序...
郑光辉焦彩霞周生路赏刚
关键词:时间序列反射光谱粘土矿物铁氧化物粒径分布CACO3
东台市海岸滩涂土壤有机碳的时空变化
2017年
海岸滩涂是一种特殊的土地利用类型,土壤有机质含量较低,固碳能力巨大。对海岸滩涂土壤有机碳时空变化规律进行研究,对于了解土壤碳库源汇转化、调节气候变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应用地统计学与地理信息系统相结合的方法,结合《江苏省海岸线变迁图》,研究了东台市海岸滩涂近6000年以来不同土层(0~5cm、5~10cm、10~20cm、20~30cm、30~40cm、40~60cm、60~80cm、80~100cm、0~100cm)土壤有机碳含量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显示:(1)研究区土壤有机碳平均含量变化范围为(2.01~10.16)g/kg;(2)不同土层土壤有机碳呈现出强烈的空间自相关、中等强度的自相关以及恒定变异;(3)根据普通克里金插值结果,堤西地区的水稻土有机碳含量介于(5.75~16.87)g/kg,堤东地区的潮盐土有机碳含量介于(1.12~4.70)g/kg之间;(4)各剖面深度土层土壤有机碳含量呈现随土壤年代的更新而递减的条带状变化特征,并伴有局部化、斑块化等特征;(5)千年尺度下土壤有机碳含量年均变化值约为0.0017g(/kg?年),百年尺度下约为0.0055g(/kg?年),十年尺度下约为0.0048g(/kg?年)。该文研究表明,东台市海岸滩涂土壤有机碳含量随着围垦年限的减少、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呈现递减趋势,并存在一定的时空变异性。
孙燕郑光辉焦彩霞吕立刚张云鹏
关键词:滨海盐土土壤有机碳
基于遥感和GIS的湿地生态资产定量研究
湿地是介于水生生态系统和陆生生态系统之间的一种特殊的生态系统,是自然界最富生物多样性的生态景观和人类最重要的生存环境之一。因具有巨大的水文和元素循环功能,湿地被誉为“地球之肾”。随着人类认识程度的不断提高,湿地对于生态环...
焦彩霞
关键词:湿地生态资产
文献传递网络资源链接
陕西省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估被引量:5
2007年
依据IGBP土地覆盖分类遥感数据和中国县域行政区划图,参照中国陆地生态系统单位面积服务功能价值表,估算了陕西省各种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并分析了其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陕西省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为2 473.29×108元/年,约占全国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4.41%。各类生态系统的生态服务价值对总价值的贡献率差异显著,森林的贡献率最高,其次是草地和农田,水体最低。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构成中,土壤形成与保护价值最高,食物生产价值最小。陕西省三大自然地理区域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空间差异明显,陕南秦巴山地的生态价值最大,其次是陕北黄土高原,关中平原最小。
焦彩霞郑光辉张志宏
关键词:生态学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生态价值
渭北高原植被水源涵养功能及价值测评被引量:24
2002年
根据陕西植被图 ,在MapInfo 4 .0上建立渭北高原植被类型数据库 ,从林冠层、枯枝落叶层、土壤层三个层次分析了渭北高原植被水源涵养的物质量 ,并利用影子工程法、成本估算法等方法对其生态功能进行了货币化评定。结果表明林冠层的截留量为 2 36 378.35万t,枯枝落叶层的截留量为 976 1.0 0万t,土壤层的截留量为 2 5 5 6 82 .4 9万t,三个层次总截留量为 5 0 182 1.84万t,水源涵养总价值量为 336 2 2 0 .6 3万元。
焦彩霞孙根年任志远
关键词:植被渭北高原水源涵养价值量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