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志浩
- 作品数:55 被引量:106H指数:6
- 供职机构:宁波市医疗中心李惠利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宁波市医学科技计划项目上海市科学技术发展基金浙江省中医药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气管导管阻力变化对呼吸收缩压变异试验的影响
- 2009年
- 目的研究气管导管阻力变化对呼吸收缩压变异试验(RSVT)的影响。方法对20例患者进行预测液体反应的RSVT,试验运用3个连续改变的压力[10、20、30cmH2O(1cmH20=0.098kPa)]控制呼吸,测定3个最低收缩压值并与相应的气道压力作图得到斜率(RSVT斜率)。比较正常气管导管阻力和导管阻力增加两种情况下的RSVT斜率,气管导管阻力增加用在气管导管内插入Cooperdech支气管封堵导管来模拟。结果在正常气管导管阻力时,导管阻力为(5.19±2.38)(cmH2O·s)/L,RSVT斜率为(0.39±0.21)mmHg/cmH20(1mmHg=0.133kPa),3个不同控制压力水平(10、20、30cmH2O)对应的潮气量分别为(461.5±95.9)、(891.5±149.8)和(1207.5±159.1)ml;在高气管导管阻力时,导管阻力为(8.77±1.64)(cmH2O·s)/L,RSVT斜率为(0.27±0.17)mmHg/cmH2O,3个不同控制压力水平对应的潮气量显著降低,分别为(434.5±92.8)、(796.5±96.6)和(1097.5±68.4)ml,与正常气管导管阻力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结论气管导管阻力的增加会导致RSVT斜率的降低。
- 潘志浩邬晓雷郭建荣
- 关键词:气道阻力气管
- 静脉导管未闭合并低氧血症患儿围术期麻醉处理1例
- 2008年
- 患儿,男性,12岁,30kg,8年前开始出现运动后气促、口唇发绀,1月前加重。术前检查:中央型青紫、杵状指、血红蛋白162g/L、血小板228×10^9/L,肝酶和胆红素在正常范围、PaO,46mmHg(1mmHg=0.133kPa)、二氧化碳分压30mmHg;核磁共振示门静脉左支发育不良,弥漫性肺动静脉瘘;
- 潘志浩邬晓雷郭建荣涂宜淳陆才德
- 关键词:麻醉处理低氧血症患儿围术期二氧化碳分压门静脉左支
- 围术期液体治疗的几种方法
- 围术期液体管理是常见问题之一,良好的液体管理有助于改善预后,减少住院日,降低患者费用。液体管理的最终目的是达到最佳组织灌注。在近几十年中,围术期液体管理是一个很有争论的话题,从胶体液和晶体液的争论到给患者输注含盐溶液,直...
- 刘正元潘志浩方向明
- 文献传递
- 围术期心肌缺血的心电监测
- 围术期心电监测是最基本的一项监测,虽然目前认为 TEE,PAC 等监测在发现心肌缺血上更加敏感,但是良好的心电监测仍然是围术期心肌缺血监测的基础。一、围术期心肌缺血的发生以及监测手段的选择 1.围术期心肌缺血的特点
- 潘志浩郭建荣
- 文献传递
- 心脏手术后声嘶被引量:5
- 2001年
- 声嘶是心脏手术后一种常见并发症,其原因可能与喉返神经、环杓关节等损伤有关。本文对声嘶的原因及预防 措施进行讨论。
- 潘志浩
- 关键词:心脏手术并发症声嘶
- 压力调节容量控制通气模式在喉罩通气中的使用
- 目的比较压力调节容量控制模式和容量控制模式在喉罩置入病人中的使用。方法30例ASAⅠ级的择期全麻病人入选研究,在诱导和喉罩置入后,每个病人都以随机顺序接受压力调节容量控制模式(PRVC)和容量控制模式(VCV)两种模式的...
- 邬晓雷潘志浩郭建荣
- 文献传递
- 胸科手术中不同单肺通气模式对呼吸力学及氧合的影响
- 2009年
- 目的观察胸科手术中不同单肺通气模式对呼吸力学及全身氧合的影响。方法将80例择期行胸外科手术患者分为双腔支气管导管组(A组,40例)和Coopdech封堵支气管导管组(B组,40例)。麻醉诱导后分别插入单腔气管导管或双腔气管导管,B组将封堵支气管导管通过普通气管导管放置于手术侧主支气管,两组导管位置均经纤维支气管镜证实并定位。术中观察双肺通气时(TLV)、单肺通气后30min(OLV30)和60min(OLV60)患者的气道阻力(PAW)和血气指标的变化。结果B组插管时间和定位时间均小于A组(<0.01);在TLV、OLV30和OLV60B组PAw明显低于A组(<0.05)。两组血气指标PaO2、PaCO2、SaO2等差异无显著性(>0.05)。结论Coopdech封堵式支气管导管用于单肺通气胸外科手术具有插管和定位方便,损伤小,分隔双肺完全,对患者生理干扰小等优点。
- 高昌达潘志浩郭建荣
- 关键词:胸外科手术肺通气
- 利多卡因持续输注联合皮下局麻镇痛系统在腹腔手术中的运用
- 2014年
- 目的探讨腹腔手术中持续输注利多卡因联合局麻镇痛的效果。方法 4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皮下局麻镇痛)和实验组(联合方法),各20例。实验组患者诱导后静注利多卡因1.5 mg/kg,之后2 mg·kg-1·h-1微泵维持直至手术结束,手术结束前放置皮下镇痛系统,持续输注0.25%罗哌卡因5 ml/h。对照组患者麻醉诱导后输注等量的0.9%氯化钠溶液,手术结束前手术切口皮下埋置相同的局麻镇痛系统。观察术后6、24及48 h的视觉模拟评分(VAS)及需追加的阿片类药物用量。结果两组术后6、24 h VA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1),而48h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两组吗啡用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腹腔手术中,利多卡因术中输注联合术后局麻镇痛有效改善了镇痛质量,减少了阿片的使用,值得临床推广。
- 张丽萍邬晓雷潘志浩
- 关键词:皮下镇痛腹腔手术
- 开胸手术患者双腔气管导管与支气管阻塞导管单肺通气时内源性PEEP发生情况的比较被引量:3
- 2009年
- 呼气末正压(PEEP)是机械通气时设置的呼气相正压,常用于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治疗,而在某些未设置PEEP的患者,机械通气时也可产生呼气末肺泡内正压,即称为内源性PEEP(PEEPi)。PEEN是机械通气常见的并发症,开胸术中可发生PEEPi,可能与患者单肺通气时气道阻力增加和呼吸参数设定等有关。双腔气管导管和支气管阻塞导管均可进行术中双肺的隔离,建立单肺通气。因双腔气管导管的管径小,单肺通气时气道阻力升高程度高于支气管阻塞导管,这种差异是否会影响PEEN的形成尚不清楚。本研究拟比较开胸手术患者双腔气管导管与支气管阻塞导管单肺通气时内源性PEEP的发生情况,为临床提供参考。
- 潘志浩郭建荣邬晓雷
- 关键词:双腔气管导管支气管阻塞单肺通气开胸手术内源性
- 普通麻醉机高频通气在硬质支气管镜手术中的运用被引量:6
- 2018年
- 目的评价普通麻醉机高频通气在硬质支气管镜手术中运用的安全性。方法连续47例次气道手术患者,麻醉诱导采用丙泊酚1.5~2.0 mg/kg和瑞芬太尼1.0~2.0μg/kg,之后持续输注丙泊酚8.0~10.0 mg/(kg·h)和瑞芬太尼5.0~10.0μg/(kg·h),硬质支气管镜插入气管后接Dr?ger麻醉机行高频通气(300 ml,60次/min)。分别在术前、手术15 min、30 min和术毕进行动脉血气分析。记录患者围术期低氧血症的发生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为(67.8±19.8)min。围术期最低血氧饱和度(SpO2)为(95.3±8.4)%,SpO2下降低于90%共6次,其中诱导硬质支气管镜插入气管期2例次,手术操作期4例次。术中血气分析显示术中存在轻度高碳酸血症。结论普通麻醉机高频通气可以用于硬质支气管镜手术麻醉。
- 潘志浩邬晓雷
- 关键词:静脉麻醉硬质支气管镜高频通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