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涛
- 作品数:40 被引量:317H指数:11
- 供职机构:北京协和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北京市重点学科建设基金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胆囊收缩素及其受体在胆囊结石形成过程中的作用被引量:5
- 2012年
- 胆囊收缩素(cholecystokinin,CCK)是引起胆囊收缩的最主要的激素,CCK通过作用于胆囊收缩素受体(cholecystokinin receptor,CCK-R)影响胆囊动力。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胆囊动力减弱是胆囊结石形成的重要因素之一。该文对胆囊收缩素及其受体对胆囊动力的影响以及它们在胆囊结石形成过程中所起的作用进行了综述。
- 杨阳曲强卫金花刘卫洪涛何小东
- 关键词:胆囊收缩素胆囊收缩素受体胆囊动力胆囊结石形成
- 胆管扩张症术后胆道感染的相关因素分析被引量:1
- 2021年
- 目的探讨胆管扩张症患者在术后近期和远期发生胆道感染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5月至2020年10月北京协和医院收治并获得随访的121例胆管扩张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男性21例(17.4%),女性100例(82.6%),年龄(40.5±15.3)岁(范围:18~80岁)。将术后30 d内发生的胆道感染定义为近期感染,超过30 d发生的胆道感染定义为远期感染。通过单因素分析和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胆管扩张症术后发生近期和远期胆道感染的相关因素。结果121例胆管扩张症患者中,TodaniⅠ型85例(70.2%),Ⅲ型1例(0.8%),Ⅳ型32例(26.4%),Ⅴ型3例(2.5%)。随访时间(55.2±28.6)个月(范围:1~101个月)。分别有18例和37例患者发生术后近期和远期胆道感染。18例患者发生除胆道感染外的术后并发症,其中腹水6例,胆瘘4例,胰瘘和胃排空延迟各2例,胸腔积液、腹腔感染、伤口不愈合和胰腺炎各1例。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术前胆道感染病史、是否行肝门部吻合和Todani分型是近期胆道感染的相关因素(P值均<0.05),术后并发症是远期胆道感染的相关因素(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是否行肝门部吻合(OR=6.228,95%CI:1.884~20.586,P=0.003)和术前胆道感染病史(OR=3.701,95%CI:1.137~12.043,P=0.030)是近期胆道感染的独立相关因素;年龄是否≥45岁(OR=2.261,95%CI:1.004~5.093,P=0.049)和术后并发症(OR=3.131,95%CI:1.094~8.958,P=0.033)是远期胆道感染的独立相关因素。结论行肝门部吻合和术前有胆道感染病史与胆管扩张症术后发生近期胆道感染相关;年龄是否≥45岁和术后并发症与胆管扩张症术后发生远期胆道感染相关。
- 吴昕李秉璐郑朝纪刘卫洪涛
- 关键词:胆道疾病胆总管囊肿胆管扩张症胆道感染
- 腹腔镜中转开腹胆囊切除术后手术部位感染情况及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12
- 2021年
- 目的探讨腹腔镜中转开腹胆囊切除术后手术部位感染的概率及其高危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9年8月北京协和医院收治的179例行腹腔镜中转开腹胆囊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手术部位感染的概率,分析手术部位感染的影响因素。结果179例患者中,34例(19.0%)术后出现手术部位感染。多因素分析表明,术前行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ERCP)是腹腔镜中转开腹胆囊切除术后手术部位感染的高危因素(OR=4.208,95%CI:1.590~11.135,P=0.004)。结论腹腔镜中转开腹胆囊切除术,尤其是术前行ERCP的患者,术后手术部位感染的风险显著增加,应采取预防性的干预措施来降低其发生率。
- 高翔杨庭楷肖建春曲强洪涛
- 关键词:胆囊切除术中转开腹手术手术部位感染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
- 胆囊神经内分泌肿瘤32例分析
- 2023年
- 目的 探讨胆囊神经内分泌肿瘤的诊治方式和外科手术后的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北京协和医院2012年1月至2023年2月收治的32例胆囊神经内分泌肿瘤病人的临床资料。根据获得随访病人的预后不同,比较分析生存与死亡病例的临床及预后资料。结果 32例病人中,27例接受手术切除治疗,3例接受手术活检,2例接受肝穿刺活检。有4例病人发生术后并发症,其中Clavien-Dindo分级Ⅰ级和Ⅱ级各2例。所有病人均顺利出院,住院时间(12.0±6.0)d。在接受手术切除治疗的27例病人中,神经内分泌瘤5例,神经内分泌癌15例,混合性腺神经内分泌癌7例。截至2023年7月,31例病人获得随访,1例失访。中位随访时间为13(8,29)个月。31例获得随访病人的1、2和3年累积总体生存率分别为72.5%、53.4%和48.1%;26例接受手术切除治疗病人的1、2和3年累积总体生存率分别为80.1%、57.8%和52.0%。31例获得随访病人的1年累积无瘤生存率为40.0%。接受手术切除治疗的病人中,死亡病人的Ki-67指数高于生存病人(P=0.039)。结论 胆囊神经内分泌肿瘤的主要治疗方式是手术,总体预后欠佳。Ki-67指数与预后可能有关。
- 吴昕李秉璐郑朝纪何小东刘卫洪涛
- 关键词:胆囊肿瘤神经内分泌肿瘤预后累积生存率
- 109例成人型胆管囊肿的诊治经验被引量:2
- 2009年
- 目的探讨成人型胆管囊肿的临床特点和手术方式,总结胆管囊肿的诊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9842007年北京协和医院收治的109例成人型胆管囊肿的病例,总结病例特点。109例中男女之比为1:3.8。平均年龄32.8岁。I型78例,Ⅳa型26例,V型5例,没有Ⅱ、Ⅲ型病例。结果成人型胆管囊肿临床表现以右上腹不适或疼痛占大多数,共100例(91.7%),其次为寒战、发热等发作性胆管炎症状。30例(27.5%)有过胆道系统手术史,26例初次手术在2000年前施行。B超结合MRCP是确诊的主要手段。94例行囊肿切除、肝管空肠Roux-Y吻合重建术,4例因肝内病变局限于左肝加做左肝外侧段切除术。4例囊肿恶变。无手术死亡病例。手术近期并发症有胰瘘、膈下脓肿。后期并发症主要是发作性胆管炎、吻合口狭窄和肝内胆管结石。结论成人型胆管囊肿的临床表现不典型,以右上腹痛或不适最为多见。B超是初查的主要手段,为明确诊断、了解胆管囊肿分型和累及范围可首选MRCP。胆管囊肿理想的手术方式是囊肿切除、肝管空肠RouwY吻合重建术。
- 刘卫何小东郑朝纪李秉璐洪涛赵玉沛
- 关键词:胆管囊肿外科治疗
- 胆囊结石发病机制及其外科治疗被引量:5
- 2011年
- 胆囊结石是我国较为常见的疾病之一,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其发病率有不断上升的趋势,且严重危害着人民的健康和生活质量。胆囊结石的成因及其临床规范化治疗一直是胆道外科学研究的热点,经过多年探索,这一研究领域已从最初的胆石、胆汁理化性质分析,深入到了分子生物学、基因学等,外科治疗策略也因此发生了较为深刻地变革。
- 刘卫何小东洪涛李秉璐武峤
- 关键词:胆囊结石发病机制
- 医源性胆管损伤的治疗及远期疗效被引量:9
- 2012年
- 目的探讨医源性胆管损伤的治疗方法并评价远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982年1月至2012年4月北京协和医院收治的62例医源性胆管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LC致胆管损伤24例,开腹胆囊切除术致胆管损伤38例。10例患者接受非手术治疗,其中8例行PTCD治疗、2例行ERCP+支架治疗。52例患者接受手术治疗,其中47例行胆管空肠Roux-en-Y吻合、2例行肝胆管十二指肠吻合或重建、3例行胆管缝合或端端吻合。术前36例患者行PTCD治疗。术中42例患者放置胆管支架。为了预防术后腹腔积液或包裹性胆汁积液,50例患者术中行腹腔引流。结果接受手术治疗的52例患者中,13例出现1种以上并发症,其中伤口感染1例、胆管炎4例、吻合口漏2例、吻合口出血2例、吻合口不畅1例、胆管支架脱落1例、胃肠道相关疾病3例。18例患者术后早期进行胆道造影检查,其中2例提示胆汁漏。15例患者术后行PTCD+胆道支架植入,其中1例患者行经皮腹腔穿刺引流。2例患者因吻合口出血分别于术后1d和术后2周行再次手术治疗。50例行术中腹腔引流术患者引流管平均放置时间为(7.7±2.6)d。全组患者无围手术期死亡,术后平均住院时间为(18±12)d。本组62例患者中55例获得随访(非手术治疗10例、手术治疗45例),中位随访时间为93个月。接受非手术治疗的10例患者中,1例行PTCD后因胆汁漏于外院接受再次手术治疗,3例行PTCD后因胆管炎反复发作伴结石形成多次行PTCD。接受手术治疗的45例患者中,6例出现远期并发症,其中发热6例、黄疸4例、胆管结石3例、胆管癌变1例;4例于术后2年行再次手术。结论尽早发现胆管损伤并由经验丰富的专科医师治疗是保证患者近期和远期疗效的最佳方案。外科修复仍为治疗胆管损伤的首选。
- 洪涛何小东蔺晨武峤
- 关键词:胆管损伤医源性胆囊切除术远期疗效
- 胆囊癌患者151例新版TNM分期的临床评估被引量:22
- 2014年
- 目的 评估胆囊癌(GBC)TNM分期(AJCC第七版2010年)、手术方式与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1998年1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151例原发性GBC患者资料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对于0、Ⅰ期GBC,单纯胆囊切除术组与GBC根治术组的术后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820,P=0.365);但对于Ⅱ期患者,后者的术后生存时间明显长于前者(x2 =4.151,P =0.042).在Ⅲ期患者,GBC根治术(或扩大根治术)组预后优于姑息性切除术组(均P<0.05);而对于ⅣA期患者,前者与后者及其他治疗比较,预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于TNM 0、Ⅰ期GBC患者,单纯胆囊切除术即已达到根治目的.对Ⅱ、Ⅲ期患者应积极行GBC根治术.对于Ⅳ期GBC患者,可适当采取姑息性切除等治疗.
- 李静静刘卫曲强洪涛徐协群李秉璐王莹何小东
- 关键词:胆囊肿瘤TNM分期手术方式预后
- 胆囊癌发生相关危险因素的探讨被引量:15
- 2012年
- 目的探索胆囊癌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为防治胆囊癌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10年12月北京协和医院收治的153例胆囊癌患者(胆囊癌组)的临床病理资料,并抽取同期收治的300例胆囊结石患者(胆囊结石组)和300例非胆道疾病的成年患者(对照组)作为对照进行1:2病例对照研究。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对相关危险因素先进行单因素分析,采用X^2检验,筛选出有统计学意义的可疑危险因素,再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方程进行分析。结果胆囊癌组与对照组患者比较,年龄、胆囊结石病史、绝经年龄、累积行经时间、生育与否及生育次数是胆囊癌的危险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8.22,180.14,9.59,24.30,18.66,15.17,P〈0.05);年龄、胆囊结石病史、累积行经时间及生育次数是胆囊癌的独立危险因素(X^2=55.76,180.95,24.30,8.54,P〈0.05);进一步分析发现,有胆囊结石的患者罹患胆囊癌的危险性是无相关病史患者的34倍(OR=34.22)。绝经年龄越晚(51~55岁)、累积行经时间越长(≥30年)、生育次数较多(3次)的女性患胆囊癌的可能性越大(OR=3.96,9.68,3.51)。胆囊癌组胆囊结石患者与胆囊结石组患者比较,年龄、胆囊结石病程、累积行经时间及生育次数是胆囊癌的危险因素(×2=70.66,16.66,11.59,4.69,P〈0.05);年龄、胆囊结石病程及累积行经时间是患胆囊癌的独立危险因素(X^2=64.29,8.82,5.58,P〈0.05);进一步分析发现,罹患胆囊癌危险性随着年龄升高而增大,胆囊癌发生的危险性随着结石病程延长而升高。对于女性患者,累积行经时间≥30年也会增加罹患胆囊癌的危险因素。结论年龄、胆囊结石病史、胆囊结石病程、累积行经时间及生育次数可能是胆囊癌发病的危险因素。�
- 于岚何小东武峤刘卫洪涛
- 关键词:胆囊肿瘤
- 腹腔镜胆囊切除意外胆囊癌的处理被引量:15
- 2009年
-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遇意外胆囊癌(unsuspected gallbladder carcinoma,UGC)的原因及应对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1989-06/2008-11行LC患者6429例中遇到的术中及术后诊断为UGC的27例(0.4%)临床资料.结果:所有27例胆囊癌病例中,在LC术中诊断17例,LC术后诊断有10例.pT1期、pT2期和pT3期各9例.患者的1、3和5年存活率分别为74.1%、63%和59.3%.pT1期的5年存活率为100%,pT2期的5年存活率为66.7%,pT3期的5年存活率为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UGC患者的存活与肿瘤分期相关,pT1期胆囊癌,行LC即可.怀疑有胆囊癌在可能情况下及时行冰冻病理检查,对于确诊pT1期以外的UGC应该尽早开腹行胆囊癌根治术,并采取必要措施防止肿瘤种植和转移.
- 徐协群刘卫李秉璐洪涛郑朝纪何小东廖泉赵玉沛
- 关键词: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胆囊癌意外胆囊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