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文洲 作品数:21 被引量:106 H指数:5 供职机构: 华中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九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 湖北省科技攻关计划 更多>> 相关领域: 农业科学 生物学 医药卫生 更多>>
猪伪狂犬病病毒鄂A株免疫原性基因克隆及核酸免疫研究 核酸免疫和核酸疫苗是在基因治疗研究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免疫学理论和方法,从一提出即引起人们广泛的兴趣,并在短短的时间内取得了巨大的发展.核酸疫苗具有安全、有效、研制简单、生产成本低等优点,已经成为人们研究重大疾病免疫... 洪文洲关键词:伪狂犬病 基因克隆 核酸免疫 CTL活性 免疫保护 文献传递 猪传染性胸膜肺炎放线杆菌apxⅡ^-/Amp^r突变株的构建 被引量:5 2004年 根据已发表的猪传染性胸膜肺炎放线杆菌(APP)血清5型核苷酸序列设计并合成了一对引物,从自行分离的APP菌株PCR扩增apxⅡCA基因,将该片段与pBluescriptSK(+)载体连接,得到质粒pSK CA。另外,从质粒pIC neo中得到的Ampr基因经XbaⅠ酶切消化后,克隆到pSK CA中的XbaⅠ位点,获得了重组转移质粒pSK CAmpr。pSK CAmprDNA通过电转化导入亲本菌,电转化后的产物涂布于TM平板,可获得突变株。提取突变株和亲本菌基因组DNA,用PCR检测含有apxⅡC基因的胸膜肺炎放线杆菌染色体区域。从突变株基因组DNA扩增得到的一条PCRDNA片段比从亲本菌基因组DNA扩增得到的一条DNA片段大1 3kb,增大的片段与所插入的Ampr基因大小相符合。用合成的Ampr基因引物从突变株基因组DNA中也能扩增到一条1 3kb的特异性DNA片段。同时South ernblot鉴定有特异性带。这表明我们所构建的突变株是成功的。测定了突变株的遗传稳定性及突变株对动物的安全性,为进一步研究用其它报告基因置换Ampr基因后,研制单基因工程疫苗及以APP毒力缺失突变菌株为载体,表达外源基因的APP基因工程菌的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贝为成 何启盖 陈焕春 徐晓娟 洪文洲 肖少波 宋云峰 刘建杰关键词:传染性胸膜肺炎 放线杆菌 基因构建 伪狂犬病病毒鄂A株囊膜蛋白gD基因在杆状病毒载体系统中的表达研究 2002年 克隆了伪狂犬病病毒鄂A株囊膜蛋白gD基因并进行了序列分析 ,与国际标准毒株Rice株相比 ,两者之间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为 98% ,推导氨基酸序列同源性为 97% .利用杆状病毒GST融合载体系统对其进行了高效表达 ,SDS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及蛋白质印迹均证明了表达产物为 71ku的GST gD融合蛋白 ,其产量占细胞不溶蛋白量的 2 0 %左右 .以GST gD融合蛋白作为抗原进行小鼠免疫保护实验 ,结果表明表达的GST gD融合蛋白具有较好的免疫原性 ,不仅能诱导小鼠产生血清抗体 (1∶12 8) 。 陈新华 杨林 龙綮新 王章 陈曲侯 洪文洲 陈焕春关键词:伪狂犬病病毒 鄂A株 免疫原性 伪狂犬病病毒Ea株糖蛋白gD基因的表达及基因免疫 被引量:5 2001年 构建了 2个利用人类巨细胞病毒 ( HCMV)的启动子启动表达伪狂犬病病毒 Ea株糖蛋白 g D基因的真核表达质粒 p CIDI和 pc DDI,体外转染 BHK-2 1细胞 ,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 ,证实糖蛋白 g D在细胞中得到表达。用表达质粒 p CIDI和 pc DDI作为核酸疫苗免疫 BALB/c小鼠 ,ELISA检测小鼠血清中抗伪狂犬病病毒的抗体 ,结果其滴度为 1∶ 1 2 8~ 1∶ 51 2。初步证实 ,用 g D基因作为核酸疫苗免疫动物 。 洪文洲 陈焕春 方六荣 周复春 何启盖 吴斌关键词:伪狂犬病病毒 基因免疫 基因表达 伪狂犬病病毒IE180基因的克隆及其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 被引量:1 2003年 提取伪狂犬病病毒国内地方分离株 Ea株基因组 DNA,Bam H 酶切后回收 4 .8kb左右的片段 ,克隆到 p UC1 8中 ,酶切分析和部分序列测定筛选到含 IE1 80基因的重组质粒 p UCIE。进一步将长约 1 .8kb的 IE1 80基因 5′端部分编码区亚片段克隆到原核表达载体 p ET- 2 8a中 ,使其置于 p ET- 2 8a的 T7启动子下游并同 6× His(多聚组氨酸标签 ) -Tag融合 ,重组表达质粒 p ET1 .8转化 BL2 1 (DE3) ,在 IPTG诱导下获得高效表达 ,表达产物以包涵体形式存在 ,相对分子质量为 6 2 0 0 0 ,同预期大小相当 ,并能同抗 6× 肖少波 方六荣 徐建祥 洪文洲 陈焕春关键词:伪狂犬病病毒 克隆 大肠杆菌 伪狂犬病病毒gC基因在IBRS-2细胞中的表达及其对病毒繁殖的影响 被引量:1 2001年 对含伪狂犬病病毒 Ea株 g C全基因的质粒 p UC1 .75进行亚克隆 ,将其完整编码区置于真核表达载体 pc DNA3.1 +的 HCMV启动子 /增强子下游 ,构建了 g C基因真核表达质粒 pc DNA-g C.脂质体转染 IBRS- 2细胞 ,在 G41 8抗性选择下 ,获得多个阳性克隆细胞系 .经 ELISA筛选反应最强的阳性克隆细胞系 ,进一步用间接免疫荧光检测证实 g C基因在 IBRS- 2细胞中得到了正确表达并分布在细胞膜 .以 1 0 0个蚀斑形成单位的伪狂犬病病毒分别接种表达 g C的细胞系和空白载体转染细胞系 .通过测定蚀斑数发现 ,表达 g C的细胞系对病毒的感染具有抑制作用 ,平均抑制率达 59.4%± 1 .3% . 肖少波 陈焕春 方六荣 洪文洲 何启盖关键词:伪狂犬病病毒 猪传染性胸膜肺炎放线杆菌毒素apxⅡ基因无药物抗性标记突变株HBC-/GFP+的构建及其生物学特性研究 通过使用枯草芽胞杆菌蔗糖敏感基因sacB发展了一种依靠蔗糖的负向筛选系统,这种方法允许没有标记突变的基因进入胸膜肺炎放线杆菌染色体。首先,构建了猪传染性胸膜肺炎放线杆菌毒素apxⅡ基因GFP插入失活型的重组质粒pOSAK... 贝为成 何启盖 陈焕春 方六荣 肖少波 洪文洲 刘丽娜文献传递 伪狂犬病毒gI基因的克隆表达及其对病毒增殖的影响 被引量:10 2002年 从伪狂犬病毒 (PRV)国内地方分离Ea株基因组DNA片段中克隆了完整的gI基因 ,序列分析结果表明 ,gI基因编码区全长 1 1 0 1bp ,可编码 3 6 6个氨基酸残基 ,二级结构预测具有典型I型膜蛋白特征。与GenBank中收录的国外Rice株的同源比较发现 ,Ea株gI在核苷酸和氨基酸水平上均存在多处突变 ,尤其是潜在胞浆区中连续两个碱基的缺失导致移码突变 ,致使gI基因的读码框架后移 ,从而导致Ea株gI较rice株长 1 6个氨基酸残基。将gI基因克隆到真核表达载体pcDNA3 1 +中的人巨细胞病毒早期启动子下游 ,构建的真核表达质粒转染PK 1 5细胞 ,间接免疫荧光检测证实gI获得正确表达。进一步测定天然缺失gI的PRV弱毒Bartha株在表达gI细胞系和空白载体转染的对照细胞系中的蚀斑形成单位 (pfu)和组织细胞培养半数感染量 (TCID50 ) ,结果显示 :Bartha株在表达gI细胞系中的pfu和TCID50 分别为对照细胞系的 1 6 4 %和 2 0 0 %。 肖少波 方六荣 王革非 陈焕春 洪文洲关键词:伪狂犬病毒 GI基因 病毒增殖 体外表达 动物病毒 猪传染性胸膜肺炎放线杆菌毒素apxII基因无药物抗性标记突变株HBC^-/ GFP^+的构建及其生物学特性研究 被引量:4 2004年 通过使用枯草芽胞杆菌一个蔗糖敏感sacB基因发展了一种依靠蔗糖的负向筛选系统 ,这种方法允许没有标记突变的基因进入胸膜肺炎放线杆菌染色体。首先 ,构建了猪传染性胸膜肺炎放线杆菌毒素apxII基因GFP插入失活型的重组质粒pOSAKCG ,其中一个表达盒含有氨苄青霉素基因和以外膜蛋白omlA作为启动子表达sacB基因。重组质粒pOSAKCG通过电穿孔转化 ,它的突变apxIICA基因与野生型亲本菌株胸膜肺炎放线杆菌HB0 3染色体上野生型apxIICA基因发生同源交换 ,两步法筛选获得了apxII基因突变株HBC- GFP+ ,PCR和Southernblot对突变株进行初步鉴定 ,进一步对突变株的一些生物学特性 ,包括它的溶血活性、免疫原性、生长特性及其对小鼠的安全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无药物抗性标记突变株的构建是成功的。 贝为成 何启盖 方六荣 肖少波 刘丽娜 洪文洲 刘正飞 陈焕春关键词:传染性胸膜肺炎放线杆菌 突变株 伪狂犬病病毒鄂A株包膜糖蛋白gD基因的克隆与表达 被引量:3 2001年 克隆了伪狂犬病病毒鄂A株编码包膜糖蛋白gD的基因并进行了序列测定 ,与国外报道的Rice株相比 ,其核苷酸序列具有 98%的同源性 ,推导氨基酸序列同源性为 97%。将此基因克隆于具有全期启动子盒的杆状病毒转移载体pSX35A中 ,构建成重组转移质粒pSX35A gD ,与致死缺失型线性化苜蓿丫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 (AcMNPV OCC- )基因组DNA一起共转染粉纹夜蛾Hi5细胞 ,经同源重组 ,获得含gD基因的重组病毒AcMNPV OCC+ gD。重组病毒经空斑纯化后感染Hi5细胞进行表达分析 ,细胞裂解物的SDS PAGE及Western Blot ting均显示分子量约 47kD的gD蛋白得到了特异性表达 ,其表达量占细胞总蛋白的 6 2 % ,表达的gD蛋白具有免疫原性。 陈新华 杨林 洪文洲 陈焕春 陈曲侯 龙綮新 王珣章关键词:伪狂犬病病毒 GD基因 杆状病毒表达系统 包膜糖蛋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