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敏 作品数:34 被引量:128 H指数:9 供职机构: 云南省地震局 更多>> 发文基金: 云南省地震局青年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中国地震局地震科技星火计划 更多>> 相关领域: 天文地球 更多>>
断层协调比方法在云南地区地震预测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2 2020年 采用断层协调比方法,对云南省内所有跨断层场地进行了计算,利用3倍标准差为阈值,统计分析协调比参数单测点单项异常、单测点和多测点准同步异常与云南省内M≥6地震的关系。结果表明多测点协调比准同步异常与云南省内M≥6地震有很好的对应关系,在研究时段内出现的14次准同步异常后的1~16个月统计范围内,均有M≥6地震发生,无一虚报,且对应地震集中分布于川滇菱形块体内,占比64%。因此,跨断层多测点协调比准同步异常可作为年度判定指标运用于日常数据跟踪分析。 李智蓉 付虹 洪敏 李腊月关键词:跨断层测量 地震危险性 云南地区形变观测资料短临异常指标提取 被引量:11 2017年 提出了面应变综合预测指标法,目的是将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lobal position system,GPS)观测结果应用于地震短临预测。基于云南省GPS连续观测资料,利用GPS高精度数据处理软件(GAMIT/GLOBK)处理后获得位移场。对位移场进行网格化插值获得均匀分布于56个网格的位移场,基于每个网格位移场时间序列求取其面应变时间序列,并对每个网格面应变时间序列的映震能力进行评价、综合,提取出适合于云南地区的地震短临异常识别指标。实践表明,综合预测指标对云南地区2011年以来发生的20次5级以上地震进行3个月短临预测,其中准确预测次数为19次,漏报数为1次,虚报5次,认为该指标对地震发震时间、震中均具有较好的指示意义,可用于云南地区未来的地震短临预测实践。 邵德盛 洪敏 张勇 王伶俐 钱晓东关键词:短临预测 华北北部跨断层形变特征与地震预测效能回溯性分析 2024年 基于华北北部区域跨断层水准和基线观测资料,利用前兆异常定量识别和地震预测效能检验技术,结合区域历史震例(M≥5.0),开展跨断层垂直及水平变形前兆特征研究。根据垂直、水平形变速率合成结果,利用R值评分标准,采用速率差分方法对统计检验和分步检验结果进行地震预测效能回溯性分析。结果表明,华北北部,特别是首都圈及山西北部地区,断层运动在多次地震前出现不同程度速率变化特征。从预报效能来看,12个月窗长速率差分策略显示的预报效能较好,对潜在地震危险性判定具有更强的指示意义。在大同6.1级和张北6.2级地震前,至少出现17项通过预测效能检验的跨断层异常,异常集中分布在距离震中100~300 km范围,且多为持续超过1 a的趋势异常。大同6.1级地震前,首都圈及山西北部跨断层水准异常以逆断变化为主,区域断层变形表现出协同增强特征。 李惠玲 曹建玲 洪敏 张晶 李颖关键词:华北北部 跨断层形变 基于LURR的前震分析方法及其在川滇地区的应用 被引量:1 2024年 加卸载响应比(Load-Unload Response Ratio,LURR)是基于岩石介质本构关系动态变化提出的一种中短期地震预测方法,然而,在实践应用中存在构造剪应力方向难以确定的问题.本文以前震为研究对象,发展了一种确定构造剪切应力方向的新思路.当4级以上地震发生后,通过沿该地震滑动方向计算库仑破坏应力(CFS)的变化,判断其固体潮加卸载状态,探测后续强震发生的可能性.以川滇地区(20°N—35°N,96°E—106°E)为研究区域,分析2000年以来所有6级以上地震的4级以上前震的加卸载状态发现,大部分4级以上前震发生在加载阶段.进一步分析近10年来所有4级以上地震的加卸载状态发现,非前震则更易发生在卸载阶段.结合概率增益分析可知,(1)若原震区连续发生至少2个4级以上地震,且均位于固体潮加载过程,后续发生强震的可能性较大;(2)当地震位于卸载过程,原震区发生更强地震的可能性要低于平时的背景地震活动水平.此外,对2022年11月以来的4级以上地震加卸载状态分析推测,川东南、滇南、滇西北地区应力积累水平较高,需要重点关注强震危险性. 李泽平 余怀忠 晏锐 刘杰 陈界宏 张小涛 苑争一 郭菲 马玉川 杨文 贾东辉 赵彬彬 李盛乐 张致伟 洪敏关键词:加卸载响应比 震源机制解 潮汐应力 云南地区GNSS应变场时空演化与地震事件关联分析 被引量:7 2020年 采用GAMIT/GLOBK软件对云南境内及邻区近400个GNSS测点1999~2018年的观测数据进行解算,在各个测点时间序列和速度场的基础上,采用克里金插值方法分时段估计该区域在1999~2004年、2004~2007年、2009~2013年、2013~2015年、2015~2018年共计5个时间区域应变率场;根据区域地壳面应变率和最大剪应变率的空间变化以及相应时段之后3年内的MS≥5. 0地震事件分布特征,分析发现:绝大部分震例发生在面应变高梯度带的张压转换区和最大剪应变高值区,可见研究区各个观测时段GNSS应变率场对后期1~3年内的中强震发生区域有一定的指示意义;以2014年盈江6. 1级、鲁甸6. 5级和景谷6. 6级地震为样本,建立监视块体获取应变时间序列,分析发现:地震前三个月左右均出现震中附近短期应变趋势改变、快速增强、转折的现象,这些形变异常变化或许反映了发震区应力-应变积累在接近临界破裂状态时的非线性调整,为地震短临预测尤其是时间要素的判断提供参考。 王伶俐 洪敏 张勇 高涵 徐良叶 牛甜关键词:GNSS 速度场 应变率场 地震预测 云南地区近期地壳活动特征 被引量:20 2014年 基于云南省的GNSS连续观测资料,通过最小二乘、克里金插值等方法进行速度场、应变参数的求解,获得了自2010年起至今云南地区的地壳活动特征。结果表明,云南地区最大剪应变变化速率存在西强东弱,北强南弱的特征,目前滇西北地区最大剪应变增强最快,滇南至滇西南等区域挤压应变积累最明显,且2011年缅甸7.2级地震的发生未改变这一地区的应变积累趋势。 洪敏 张勇 邵德盛 王伶俐 王岩关键词:地壳活动 速度场 应变场 云南地区中强地震前应变释放特征 被引量:2 2015年 利用云南区域台网地震目录资料,以地震应变能作为地震释放量度,基于应变释放加速模型对前兆地震序列进行非线性模拟.结果表明:云南地区1966—2013年发生的115例MS≥5.0地震中,具有加速特征的有79例,占69%;具有减速特征的有28例,占24%;数据太少无法判断加减速特征的有8例,占7%.主震为孤立型的前兆地震序列,其减速或数据少类型所占比例远大于加速型;主震为走滑型的前兆序列,其加速型序列要比主震为正断型或逆冲型序列多15%左右.搜索半径与前兆序列持续时间呈反比关系.对前兆地震序列模拟结果表明,主震的预测震级和时间误差为±0.3和0.5年. 钱晓东 李琼 洪敏关键词:中短期预测 2022年汤加火山喷发引起的云南地表气压变化及深井水位响应研究 2025年 2022-01-1512:26:30汤加火山剧烈喷发。云南地球物理台网气压观测站清晰记录到此次火山喷发引起的强烈气压变化过程,各观测站气压变化形态、特征高度一致,峰值振幅均值为2.16 hPa,平均传播速度约为314.30 m/s,波列具备兰姆波传播属性,气压观测数据可靠。云南深井水位观测清晰记录了本次短时气压变化引起的水位变化,以峰值水位变化与气压变化幅值比估算观测井静态气压效率,对短时气压变化与井水位数据进行回归分析,以确定系数、回归线斜率、静态气压效率为指标,进而分析井孔含水系统的渗透性和应力应变敏感程度。研究结果显示,昆明台观测井等25口井水位、气压观测数据拟合优度高、滞后时间短,含水层渗透性良好,其中昆明台、大关谢家沟、腾冲台、鲁甸茨院、南华、石屏、昭通SK3等7口井气压效率偏大,井水位对应力应变的敏感程度可能偏低;确定系数越大的观测井监测预报效能评估分级合格概率越大。 曹白伦 洪敏 段勇 匡福江 陈建坤关键词:井水位 气压效率 基于GNSS资料分析漾濞M_(S)6.4地震前应变时空演变特征 2023年 基于云南省内及邻区2009-2020年GNSS观测数据解算结果,在各个测点时间序列和速度场的基础上,采用克里金插值方法估计区域应变率场;以连续基准站时间序列为约束,获取漾濞M_(S)6.4地震近场区域的块体应变时间序列.分析发现:漾濞地震发生在前期最大剪应变高值区以及面应变高梯度带的张压转换区,发震的时间处于区域应变积累速率逐渐降低的过程之后.震中近场区域均以NW向断层的右旋走滑应变积累为主,且大多呈现持续增强趋势,与漾濞地震的发震断层走向及其破裂特征一致.震前震区东部块体出现了短期应变趋势转折及反向加速的异常现象,反映了应力-应变积累在接近临界破裂状态时的非线性调整. 王伶俐 洪敏 高涵 徐良叶 王岩 牛甜关键词:GNSS 速度场 应变率场 跨断层形变智能化资料处理与定量化预测指标 作为地震监测预报主要观测手段之一的跨断层短基线、短水准形变测量,物理含义明确,且在以往地震中短期预测中发挥了较好的作用。本文旨在对以往地震前兆异常经验性认识的基础上,构建观测资料处理模型,诸如速率异常类型识别、破年变异常... 洪敏 张晶 邵德盛 张勇关键词:断层形变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