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沈若宇

作品数:13 被引量:33H指数:4
供职机构:解放军第411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南京军区医学科技创新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血管
  • 5篇超声
  • 3篇心病
  • 3篇冠心病
  • 2篇动脉
  • 2篇多普勒
  • 2篇心血管
  • 2篇沙利度胺
  • 2篇糖尿
  • 2篇糖尿病
  • 2篇内膜
  • 2篇内皮
  • 2篇颈动脉
  • 2篇老年
  • 2篇病患
  • 1篇代谢产物
  • 1篇胆管
  • 1篇胆管癌
  • 1篇动脉内
  • 1篇动脉内膜

机构

  • 8篇解放军第41...
  • 4篇第二军医大学
  • 1篇解放军第81...

作者

  • 12篇沈若宇
  • 5篇穆红艳
  • 3篇谭跃萍
  • 3篇王喜安
  • 2篇方平
  • 2篇袁志仙
  • 1篇张国元
  • 1篇吕校平
  • 1篇黄亚莉
  • 1篇李玫
  • 1篇仝威
  • 1篇刘增波
  • 1篇刘曼娇
  • 1篇唐大海
  • 1篇梁春
  • 1篇蔡丽萍
  • 1篇邓宪
  • 1篇徐尔理
  • 1篇司芩
  • 1篇宋维

传媒

  • 3篇海军医学杂志
  • 1篇临床超声医学...
  • 1篇中华老年医学...
  • 1篇第二军医大学...
  • 1篇中华肝脏病杂...
  • 1篇中华全科医师...
  • 1篇医药论坛杂志
  • 1篇中国中西医结...

年份

  • 2篇2015
  • 1篇2014
  • 4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6
  • 3篇2004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沙利度胺联合RNAi沉默VEGF基因对食管癌细胞增殖的影响
2011年
目的研究沙利度胺联合慢病毒介导的RNAi沉默VEGF-C基因的方法对食管癌细胞体外增殖的影响。方法以VEGF为靶点,利用siRNA设计原则,设计VEGF-siRNA,构建慢病毒载体pCDH-VEGF-shRNA,并包装好病毒稳定转染到食管癌细胞株TE1中,RT-PCR及Western Blot检测VEGF的表达情况,采用四甲摹偶氮唑蓝(MTT)法检测沙利度胺联合慢病毒介导的RNAi沉默VEGF基因对TE1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结果慢病毒载体pCDH-VEGF-shRNA构建成功并包装出高滴度的慢病毒颗粒,转染TE1细胞后,RNAi组的VEGF的表达明显下降,MTT结果显示沙利度胺及RNAi都可抑制TE1细胞的增殖,但沙利度胺联合慢病毒介导的RNAi抑制TE1增殖的效果更明显。结论沙利度胺联合慢病毒介导的RNAi可明显抑制食管癌细胞株TE1中VEGF的表达,在抑制TE1细胞的增殖中起重要作用。
王喜安穆红艳沈若宇
关键词:VEGF沙利度胺RNA干涉慢病毒
超声和靶向超声技术对冠心病早期诊断和治疗的临床和实验研究
方平吴宗贵梁春谭跃萍张路蔡丽萍刘增波沈若宇吴淑彬丛阳李玫王进华张国元
1、课题主要通过超声医学与心血管内科学紧密结合,广泛地查阅文献,学习新技术,找出临床切入点,进行技巧性临床构思,严格地实验,完成了课题研究,除靶向超声需很高的技术难度之外,其余项目在方法学建立以后,有简单实用、无创的特点...
关键词:
关键词:靶向超声冠心病早期诊疗
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与血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关系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评价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MT)与血同型半胱氨酸(Hcy)的关系。方法检测127例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相关指标(体质量指数、血压、血脂及血糖),同时检测患者血Hcy与颈动脉MT,将所得结果与103例对照组进行比较。所有2型糖尿病患者经治疗后随访测值再与治疗前比较。结果 (1)2型糖尿病组患者治疗前三酰甘油及血Hcy高于对照组。2型糖尿病组中Hcy升高者为32.3%(41/127),高于对照组的9.7%(10/103)。2型糖尿病组中,高Hcy者颈动脉MT[(0.98±0.20)mm]亦高于正常Hcy者[(0.88±0.16)mm]。(2)2型糖尿病患者经降糖、降压及调脂治疗后,颈动脉MT未见明显下降,高Hcy者颈动脉MT[(1.13±0.18)mm]仍高于正常Hcy者[(0.91±0.16)mm],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提示,2型糖尿病组血Hcy为影响颈动脉MT的独立相关因素。结论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可能是2型糖尿病合并早期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之一。
韦晓强张征沈若宇张炜徐尔理
关键词:同型半胱氨酸2型糖尿病血管病变
肝外胆管癌的超声诊断价值
2010年
目的探讨肝外胆管癌的超声诊断价值及漏误诊原因。方法结合手术病理结果,分析肝外胆管癌的声像图特点,总结其超声漏误诊原因。结果86例肝外胆管癌,位于肝门部39例,其中肿块型25例,非肿块型14例;超声诊断正确36例,诊断正确率为92.3%。位于胆总管47例,其中胆管逐渐变窄型21例,管壁不规则增厚型18例,肿块型8例;超声诊断正确41例,诊断正确率为89.3%。超声诊断肝外胆管癌共77例,诊断正确率为89.5%,漏误诊9例,漏误诊率为10.5%。结论超声能较准确地判断胆管癌的形态、大小及周围淋巴结肿大等异常回声,对治疗方案的制定有一定意义。
穆红艳沈若宇钱晓莉司芩吕校平仝威黄声稀
关键词:超声检查肝外胆管癌漏误诊
高频超声探测甲状腺结节钙化模式与甲状腺癌的相关性被引量:10
2015年
目的探讨甲状腺结节内不同模式钙化与甲状腺癌的关系。方法收集本院4年间行甲状腺结节手术及穿刺活检的193例患者的资料,对比甲状腺结节术前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与术后病理诊断的关系,重点观察甲状腺内有无钙化,探讨微沙粒样钙化、粗大钙化、孤立钙化、弧形钙化与甲状腺癌的关系。结果 193例患者中,存在钙化的89例,其中54例术后病理证实为甲状腺癌,依据钙化灶模式分型,伴微沙粒样钙化的结节39例,伴粗钙化的结节8例,弧形钙化的结节6例,周边无甲状腺结节的孤立钙化灶1例。结论是否钙化对鉴别甲状腺结节的良、恶性具有临床意义,其中沙粒样钙化预测甲状腺癌的特异性极高。
穆红艳沈若宇王喜安袁志仙
关键词:高频超声甲状腺结节钙化甲状腺癌
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与D-二聚体浓度变化的相关性被引量:5
2014年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与D-二聚体浓度变化的相关性。方法:收集13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ntima-media thickness,IMT)及粥样硬化斑块性质;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D-二聚体的浓度,并加以分析评价。结果:不稳定斑块组D-二聚体浓度明显高于稳定斑块组及无斑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稳定斑块组D-二聚体浓度明显高于无斑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与D-二聚体的浓度变化具有相关性,为及时采取防治措施提供了依据。
穆红艳沈若宇刘曼娇袁志仙岳波
关键词:大脑梗塞斑块动脉粥样硬化性D-二聚体颈动脉
超声对脉压、冠状静脉、剪切力等特殊血管指标的研究
探讨和研究某些特殊血管指标(如冠状静脉、脉压和剪切力)对心血管疾病,尤其是对心功能判断的价值.结论:冠状静脉的波型和振幅变化可以反映冠心病患者心功能状态的变化,其波型改变和振幅减低是由于冠状静脉回流减少所致,而房颤患者冠...
沈若宇
关键词:超声冠心病冠状静脉脉压心血管剪切力
文献传递
花生四烯酸细胞色素P450表氧化酶代谢产物与健康老年人血管内皮舒张功能障碍的相关性
2011年
目的检测健康老年人血清环氧二十碳三烯酸(Epoxyeicosatrienoic acids,EETs)代谢终产物的含量变化,分析其与血管内皮舒张功能的相关性。方法120例志愿者按年龄分为青年组60例和老年组60例,每组男、女各30例。应用酶联法检测两组血清中14,15-环氧二十碳三烯酸代谢终产物14,15双羟二十碳三烯酸(14,15-DHET)、前列环素终产物6酮-前列腺素F1α(6-Kote—PGF1α)和血栓素终产物血栓素B2(TXB2)的含量,同时检测血糖、血脂等生化指标。采用超声对肱动脉基础内径、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EDV)和硝酸甘油介导的血管内皮非依赖性舒张功能(NEDV)进行测定。结果与青年组比较,老年组糖化血红蛋白(HbAlc)、三酰甘油和胆固醇增高(P〈0.01);血清14,15-DHET和6-Kote—PGF1α含量明显下降(P〈0.01),TXB2/6-Kote—PGF1α(T/P)比值和TXB2/14,15-DHET(T/D)比值升高(P〈0.01);肱动脉基础内径增宽(P〈0.05),EDV和NEDV明显降低(P〈0.01)。14,15-DHET含量与年龄和T/D比值呈负相关,与EDV正相关。结论健康老年人血清中血管内皮依赖性的舒血管因子终产物14,15-DHET及6-Kote—PGF1α含量均下降,可能与内皮花生四烯酸细胞色素P450表氧化酶及脂环氧酶的代谢产物生成减少有关,是衰老相关的血管EDV和NEDV功能受损的重要参考指标。
黄亚莉郭润华潘溪柳谷威沈若宇唐大海陆彤
关键词:花生四烯酸类细胞色素P450系统内皮
沙利度胺对小鼠食管癌血管形成的影响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研究沙利度胺对食管癌血管形成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抑瘤机制。方法建立裸鼠食管癌原位移植瘤模型,将30只小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10只。种植后3 d开始,分别腹腔注射生理盐水(0.5 ml/d,对照组)、环磷酰胺[30 mg/(kg.d),环磷酰胺组]、沙利度胺[50 mg/(kg.d),沙利度胺组],1次/d,持续到接种后第14天。采用Envision System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肿瘤组织微血管密度(MVD)、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和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结果对照组、环磷酰胺组、沙利度胺组MVD为(12.8±4.2)(、11.5±2.8)(、2.3±1.1),PCNA指数为(61.1±6.1)%(、66.2±4.2)%、(53.6±2.9)%,VEGF阳性率为(9.5±3.3)%(、5.1±2.9)%(、0.8±0.2)%。沙利度胺组MVD、VEGF阳性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环磷酰胺组、沙利度胺组抑瘤率分别为79.8%5、3.1%。结论沙利度胺通过抑制小鼠食管癌的血管生成,抑制肿瘤生长,联合使用其他药物,将在实体瘤的治疗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王喜安沈若宇穆红艳陈云
关键词:沙利度胺食管癌新生血管化
环氧二十碳三烯酸与老年糖尿病血管内皮舒张功能障碍的相关性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比较观察老年糖尿病(DM)、老年糖尿病肾病(DN)和健康老年人之间血清14,15-环氧二十碳三烯酸(14,15-EET)的代谢产物14,15-双羟二十碳三烯酸(14,15-DHET)的含量变化,并分析与血管内皮舒张功能障碍的相关性。方法 196例志愿者和患者分为3组:健康老年人组(A组)60例、老年DM组(B组)78例和老年DN组(C组)58例,每组男、女匹配。应用酶联法检测3组血清中14,15-DHET、前列环素(PGI2)代谢产物6-keto-PGF1α和血栓素TXA2代谢产物TXB2的含量,同时检测血糖、血脂等生化指标。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对肱动脉基础内径、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EDV)和硝酸甘油介导的血管内皮非依赖性舒张功能(NEDV)进行测定。结果 B组和C组分别与A组比较:(1)血清14,15-DHET和6-keto-PGF1α含量下降(P<0.01),TXB2含量升高(P<0.01);(2)TXB2/6-keto-PGF1α比值和TXB2/14,15-DHET比值升高(P<0.01);(3)糖化血红蛋白(HbA1c)、三酰甘油(TG)和总胆固醇(TC)、尿白蛋白排泄量(UAE)均升高(P<0.01);(4)EDV和NEDV降低(P<0.01)。(5)14,15-DHET含量与DM病程、HbA1c、UAE、TXB2、TXB2/6-keto-PGF1α比值和TXB2/14,15-DHET比值负相关,与EDV和NEDV正相关。结论老年DM和老年DN患者血清中血管内皮依赖性的舒血管因子代谢产物14,15-DHET含量下降发生在DM早期阶段。与PGI2一样,14,15-DHET含量变化可作为判断DM、DN相关的血管EDV和NEDV功能受损的重要指标之一。
黄亚莉汪燕邓宪沈若宇吴玲陆彤
关键词:糖尿病环氧二十碳三烯酸血管内皮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