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沈晓辉

作品数:5 被引量:16H指数:2
供职机构:石家庄市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石家庄市科学技术研究与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预后
  • 2篇衰竭
  • 2篇脓毒
  • 1篇动脉
  • 1篇动脉血
  • 1篇端脑
  • 1篇心力衰竭
  • 1篇心力衰竭患者
  • 1篇休克
  • 1篇血必净
  • 1篇预后价值
  • 1篇预后评估
  • 1篇再住院
  • 1篇再住院率
  • 1篇乳酸
  • 1篇乳酸清除率
  • 1篇肾上腺
  • 1篇肾上腺轴
  • 1篇舒张
  • 1篇舒张早期

机构

  • 5篇石家庄市第一...
  • 1篇河北医科大学
  • 1篇河北医科大学...
  • 1篇解放军第30...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河北省血液中...

作者

  • 5篇沈晓辉
  • 4篇程慧
  • 4篇臧会玲
  • 3篇王生池
  • 2篇范卫泽
  • 1篇张玉想
  • 1篇卞晓华
  • 1篇王立忠
  • 1篇刘红娟
  • 1篇梁少卿
  • 1篇杨文娟

传媒

  • 2篇临床误诊误治
  • 1篇解放军医药杂...
  • 1篇中华医学会第...
  • 1篇中华医学会第...

年份

  • 3篇2020
  • 1篇2014
  • 1篇2010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NT-proBNP对脓毒血症患者预后评估
程慧王生池臧会玲范卫泽王立忠沈晓辉刘红娟梁少卿
脓毒症早期大鼠NPY、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的变化及血必净对其的影响
目前脓毒症的病死率高达30%-50%,一旦并发休克和多器官衰竭,其病死率可达80%-90%。临床流行病学资料显示,脓毒症是危重患者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现已成为进一步提高危重症救治成功率的最大障碍。然而迄今为止,我们对于脓...
张玉想沈晓辉
关键词:脓毒症NPY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血必净
文献传递
N末端脑利钠肽前体和二尖瓣舒张早期血流峰速度与二尖瓣环舒张早期运动速度比值预测心力衰竭患者预后价值被引量:7
2020年
目的探讨心力衰竭患者出院时N末端脑利钠肽前体(NT-proBNP)和二尖瓣舒张早期血流峰速度与二尖瓣环舒张早期运动速度比值(E/e’)的相关性,以及这2个指标预测此类患者预后的价值。方法选取经治疗好转出院时的成年急、慢性左心衰竭210例作为研究对象,收集其临床资料,出院时检测血NT-proBNP和超声E/e’,应用线性回归分析对出院时NT-proBNP与E/e’的相关性进行分析,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NT-proBNP与E/e’预测心力衰竭患者预后的价值。结果随访1年,成年急、慢性左心衰竭210例60 d再住院率为30.95%,1年病死率为20.48%。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心力衰竭患者出院时NT-proBNP与E/e’呈高度正相关(P<0.001,R^2=0.994)。NT-proBNP预测心力衰竭患者60 d再住院率的ROC曲线下面积是0.694,最佳截断值为339 ng/L,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1.54%和53.10%;E/e’预测心力衰竭患者60 d再住院率的ROC曲线下面积是0.702,最佳截断值为9.76,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3.08%和53.79%。NT-proBNP预测心力衰竭患者1年病死率的ROC曲线下面积是0.711,最佳截断值为374 ng/L,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4.42%和67.07%;E/e’预测心力衰竭患者1年病死率的ROC曲线下面积是0.727,最佳截断值为10.02,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6.05%和58.08%。E/e’较NT-proBNP预测心力衰竭患者60 d再住院率和1年病死率更有优势(P<0.05)。结论心力衰竭患者出院时NT-proBNP和E/e’呈正相关;出院时NT-proBNP和E/e’对心力衰竭患者60 d再住院率和1年病死率均具有预测价值,且E/e’较NT-proBNP预测价值略高。
沈晓辉杨文娟程慧范卫泽耿静臧会玲
关键词:心力衰竭N末端脑利钠肽前体再住院率
静-动脉血二氧化碳含量差/动-静脉血氧含量差和外周灌注指数对感染性休克患者预后的影响被引量:7
2020年
目的探讨液体复苏过程中静-动脉血二氧化碳含量差/动-静脉血氧含量差(Cv-aCO 2/Da-vO 2)和外周灌注指数(PI)对感染性休克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106例感染性休克患者,按照2012年脓毒症指南进行液体复苏。记录液体复苏6 h时患者血流动力学参数、氧代谢参数和乳酸(Lac)水平,以及复苏第3天序贯器官衰竭评估(SOFA)评分和28 d全因死亡率。并进行影响因素和相关性分析。结果液体复苏第3天的SOFA评分较第1天明显降低(P<0.01)。复苏6 h的Lac水平较入组时明显降低(P<0.01)。存活组复苏6 h的Lac以及复苏第3天SOFA评分均低于死亡组(P<0.05,P<0.01)。存活组复苏6 h的Cv-aCO 2/Da-vO 2≤1患者比例和PI≥0.6患者比例均显著高于死亡组(P<0.01)。复苏6 h的Cv-aCO 2/Da-vO 2、PI、Lac以及复苏第3天的SOFA评分是感染性休克患者28 d全因死亡率的影响因素(P<0.05,P<0.01)。复苏6 h的Cv-aCO 2/Da-vO 2与28 d全因死亡率呈正相关(r s=0.429,P<0.001),复苏6 h的PI与28天全因死亡率呈负相关(r s=-0.545,P<0.001)。结论在感染性休克液体复苏中,Cv-aCO 2/Da-vO 2和PI是28 d全因死亡率的影响因素,能以纠正Cv-aCO 2/Da-vO 2和PI为目标指导液体复苏。
臧会玲张笑娣王生池程慧沈晓辉
关键词:感染性休克
复苏后6 h Cv-aCO2/Da-vO2联合乳酸清除率对感染性休克患者预后评估价值探讨被引量:2
2020年
目的探讨复苏后6 h静动脉二氧化碳含量差(Cv-aCO2)/动静脉氧含量差(Da-vO2)联合乳酸清除率对感染性休克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感染性休克108例(≥18岁,原发病均为肺部感染),根据复苏后6 h Cv-aCO2/Da-vO2和乳酸清除率将其分为A、B、C和D组4组:A组21例,Cv-aCO2/Da-vO 2>1,乳酸清除率>0.10;B组38例,Cv-aCO2/Da-vO2>1,乳酸清除率≤0.10;C组26例,Cv-aCO2/Da-vO2≤1,乳酸清除率≤0.10;D组23例,Cv-aCO2/Da-vO2≤1,乳酸清除率>0.10。对复苏后6 h Cv-aCO2/Da-vO2、乳酸清除率和入组后第3天序贯器官衰竭评估(sequential organ failure assessment,SOFA)评分进行析因方差分析,并比较4组入组后第3天SOFA评分及入组后28 d全因病死率。结果析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感染性休克108例复苏后6 h Cv-aCO2/Da-vO2与入组后第3天SOFA评分相关(P<0.01);复苏后6 h乳酸清除率与入组后第3天SOFA评分也相关(P<0.05)。One-way ANOVA统计分析结果显示,4组入组后第3天SOFA评分总体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4组入组后第3天SOFA评分两两比较结果显示,A组与B组和C组与D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C组、A组与D组、B组与C组和B组与D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A组入组后28 d全因病死率71.43%;B组入组后28 d全因病死率73.68%,C组入组后28 d全因病死率30.77%,D组入组后28 d全因病死率26.09%,4组入组后28 d全因病死率总体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入组后28 d全因病死率A组与B组和C组与D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C组、A组与D组、B组与C组和B组与D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复苏后6 h Cv-aCO2/Da-vO2和乳酸清除率均可以预测感染性休克患者预后,但二者联合未显示出更优预测价值。
沈晓辉卞晓华臧会玲王生池程慧夏为
关键词:乳酸清除率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