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沈春竹

作品数:38 被引量:575H指数:15
供职机构:江苏省土地勘测规划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土资源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环境科学与工程天文地球建筑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3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 2篇科技成果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4篇经济管理
  • 9篇环境科学与工...
  • 3篇天文地球
  • 3篇建筑科学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农业科学
  • 1篇文化科学
  • 1篇艺术

主题

  • 9篇生态
  • 6篇土地利用
  • 6篇城市
  • 4篇铁路
  • 4篇高速铁路
  • 3篇生态空间
  • 3篇景观
  • 3篇廊道
  • 2篇雕塑
  • 2篇源地
  • 2篇整治
  • 2篇指标体系
  • 2篇生态廊道
  • 2篇生态网络
  • 2篇生态修复
  • 2篇土地复垦
  • 2篇土地生态
  • 2篇农村
  • 2篇破坏特征
  • 2篇自然资源

机构

  • 35篇江苏省土地勘...
  • 19篇南京大学
  • 9篇国土资源部
  • 4篇国土资源
  • 2篇南京农业大学
  • 2篇武汉大学
  • 2篇中国科学院
  • 1篇北京大学
  • 1篇南京林业大学
  • 1篇江苏省地质调...
  • 1篇河南大学
  • 1篇中国矿业大学
  • 1篇南京信息工程...
  • 1篇中国土地勘测...
  • 1篇江苏第二师范...

作者

  • 38篇沈春竹
  • 11篇金晓斌
  • 10篇周寅康
  • 7篇朱凤武
  • 7篇金志丰
  • 5篇沈秀峰
  • 4篇严长清
  • 4篇刘晶
  • 3篇周生路
  • 3篇王振山
  • 3篇项晓敏
  • 3篇卜心国
  • 3篇汤小橹
  • 3篇陆效平
  • 2篇鲍桂叶
  • 2篇丁宁
  • 2篇张志飞
  • 2篇范业婷
  • 2篇冉娜
  • 1篇李效顺

传媒

  • 4篇中国土地科学
  • 4篇中国土地
  • 4篇自然资源学报
  • 3篇长江流域资源...
  • 2篇资源科学
  • 2篇生态学报
  • 2篇地理研究
  • 2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农业工程学报
  • 1篇南京林业大学...
  • 1篇环境科学
  • 1篇生态学杂志
  • 1篇城市规划
  • 1篇生态科学
  • 1篇中国农学通报
  • 1篇青岛建筑工程...
  • 1篇上海城市规划
  • 1篇中国国土资源...

年份

  • 2篇2024
  • 1篇2023
  • 2篇2022
  • 2篇2021
  • 7篇2019
  • 6篇2018
  • 3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3
  • 1篇2012
  • 3篇2010
  • 1篇2009
  • 3篇2008
  • 1篇2005
  • 3篇2002
3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基于改进LUR模型的区域土壤重金属空间分布预测被引量:11
2018年
以江苏省常州市金坛区为例,借鉴传统LUR模型思路,考虑土壤重金属的源汇关系,加入土壤属性因子,构建LUR-S模型模拟预测了研究区土壤重金属含量空间分布,并与传统LUR模型及普通克里格插值模型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1)研究区土壤重金属含量受到以土地利用为主的源因子及反映重金属在土壤中赋存环境的汇因子的共同影响.就源影响因子而言,土壤Cu、Zn含量分别与2 000 m缓冲区内交通用地面积、2 000 m缓冲区内城市建设用地面积极显著相关(P<0.01);就汇影响因子而言,土壤Cr、Cu、Zn含量与OM、Corg、TC、TN极显著相关(P<0.01).(2)研究区土壤重金属Pb、Cr、Cu、Zn空间分布预测的LUR-S模型方程R2较传统LUR模型分别提高了0.041、0.406、0.102、0.501,精度检验R2较普通克里格插值模型分别提高了0.147 7、0.011 6、0.231 0、0.081,RMSE较普通克里格插值分别减少了2.413、0.631、1.112、2.138,表明考虑了源汇关系的LUR-S模型预测精度高于传统LUR模型和普通克里格插值模型;(3)LUR-S模型对污染较低、变异较小重金属空间分布预测的适用性较好,而对污染较高、变异较大重金属则较差.
曾菁菁沈春竹沈春竹周生路金志丰陆春锋
关键词:土壤重金属
深圳市地形对土地利用动态的影响被引量:26
2009年
基于RS和GIS的技术支持,以深圳市为案例,利用多时段土地利用数据和地形数据,分析土地利用变化的时空分异,研究城市地域地形对土地利用动态的影响。分析表明,土地利用在空间上的变化引起其垂直重心的变化,耕地重心降低,林地和建设用地重心上升。深圳市地形对土地利用动态有明显的制约作用,主要表现为:随着高程和坡度的升高,土地利用动态度大致呈降低趋势。随着城市化的加深,同一高程带和坡度带上土地利用动态度呈加大趋势。土地利用动态度的情景分析指出,在自然景观时期、农业景观成熟期和后城市化时期,土地利用在高程带和坡度带上都比较稳定,动态度低;在这三个时期之间是农业化时期和快速城市化时期,土地利用动态度高。
卜心国王仰麟沈春竹张小飞
关键词:LUCCGIS
高速铁路建设临时用地土地破坏特征与复垦利用决策研究——以京沪高速铁路常州段为例被引量:20
2010年
高速铁路在正线、站场等永久用地建设同时,也占用一定数量的临时用地。受特定服务半径和施工条件限制,临时用地占用耕地难以避免,而因重载荷、强硬质的使用特征,部分临时用地类型农用复垦技术难度大、经济代价高。研究在总结高速铁路临时用地类型与土地破坏特征的基础上,建立了临时用地复垦利用分析框架,并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受土源、弃渣场地等因素限制,制梁场等临时用地复垦为耕地困难较大且投资过高,而建设用地方向复垦则较为适宜。考虑到与土地管理政策相衔接,研究提出应将临时用地选址及其复垦适宜性评价纳入项目永久用地报批程序,并加强临时用地的选址控制、规划审批控制、工程破坏控制和复垦利用控制。
金晓斌周寅康汤小橹丁宁沈春竹沈秀峰
关键词:土地复垦高速铁路
县域土地生态空间管控红线划定的方法研究——以江苏省金坛区为例被引量:13
2017年
研究目的:以江苏省金坛区为例,基于斑块—基质—廊道生态网格,探讨县域土地生态空间管控红线划定的方法,以期提升区域生态功能,为其他区域土地生态空间管控红线划定提供方法借鉴。研究方法:采用最小累积阻力模型构建阻力面,采用最小路径法识别出潜在生态廊道,并基于重力模型最终确定重要生态廊道。研究结果:金坛区形成了主次分明、点线面要素齐全的土地生态空间管控红线区域,面积占金坛区总面积的44.58%,其中金坛区重点保护区域占金坛区总面积的23.67%,并以此形成了源头严防、过程严管、责任追究的红线管控制度体系。研究结论:基于斑块—基质—廊道生态网格划定的县域土地生态空间管控红线,可为区域土地生态保护提供重要参考。
朱凤武金志丰金志丰王振山
关键词:县域
基于景观结构的生态空间管控——江苏省的探索与实践
2018年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类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划定土地生态空间管控红线,是强化生态保护的有效途径,是构建同家土地生态安全格局的有效手段,旨在解决土地利用与资源环境的冲突问题,以达到土地利刷与自然生态的协调发展。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导致建设空间的快速扩张,严重破坏了自然生态环境。
朱凤武沈春竹王振山
关键词:生态空间景观结构管控自然生态环境土地生态尊重自然
面向国土空间整治修复的生态券理论解析与制度设计被引量:19
2021年
面向自然资源统一管理和国土空间生态系统保护修复的新形势,针对当前生态补偿目标与国土整治修复不匹配、补偿标准不一致、补偿方法单一化等现实问题,本文通过政策剖析、理论解析及应用分析,提出以生态券为载体实现国土整治修复项目生态价值量化的新思路。主要研究结果:(1)生态券是特定生态单元生态功效变化程度的价值量化。生态券制度是对生态券生产、应用、交易、评估、监测等进行管理的政策体系;(2)生态券制度设计的总体思路是以国土整治为生态券实施对象、以占补平衡为需求驱动、以生态补偿为建设目标,以集成生态系统功能、投入、耗散的生态功效框架为生态券测算依据,以国土空间生态修复潜力评价引导生态券价值修正,实现对项目尺度保护修复的整体生态价值的量化;(3)生态券测算包括区域背景设定、项目尺度计算、区域系数修正3个步骤,衔接国土空间生态修复管理流程中区域规划、项目建设、项目评估3个环节。建议建立包括政策法规、监测体系、技术标准等的生态券制度,为完善生态补偿制度及推动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实施提供支撑。
韩博金晓斌孙瑞梁鑫源张晓琳金志丰金志丰
关键词:生态补偿
经济发达地区影响土地生态质量的关键景观格局因子研究——以江苏省昆山市为例被引量:10
2017年
基于景观生态学的土地生态规划是提升土地生态质量、改善区域生态环境的重要途径,其中关键景观格局因子是土地生态规划的重要基础。论文选取长三角地区经济发达的昆山市作为研究区,以土地生态质量评价所得综合指数为基础,选取14个景观格局指数,通过关联分析测度方法确定两者的相关系数,分别在镇域和不同用地结构的典型代表村探讨影响土地生态质量的关键景观格局因子。结果表明:1)镇域尺度上,土地生态质量与最大斑块指数(LPI)、面积加权平均斑块面积(AWMPS)呈显著负相关,与香农多样性(SHDI)、平均形状指数(MSI)呈显著正相关;2)不同用地结构类型区影响土地生态质量的关键景观格局因子差异较大,其中建设用地集中区与斑块密度(PD)、边界密度(ED)呈显著正相关,与聚集度指数(AI)、蔓延度指数(CONTAG)呈显著负相关,生态用地集中区与斑块面积(TA)和面积加权平均斑块面积(AWMPS)呈显著正相关,农用地集中区与最大斑块指数(LPI)显著负相关,与分离度指数(SPLIT)和多样性指数(SHDI)呈显著正相关;3)对研究区土地生态规划景观设计时,首先要宏观把握景观的优势类型,注重各景观类型的均衡分布,增加景观复杂度,其次关注不同用地结构类型区的关键景观格局因子,其中建设用地集中区应适当维持景观的破碎度和离散性,生态用地集中区应最大限度保证生态用地面积和优势类型,农用地集中区应当维持其景观类型的多样性以及分布的均衡性。
肖姚朱凤武朱凤武周生路王静
总体规划阶段的城市设计研究
城市设计是当前中国规划界、建筑界的研究热点.城市设计是城市规划的有机组成部分,并贯穿于城市规划始终,已成为共识.该文针对中国城市总体规划的内容和特点,提出在总体规划阶段增加城市设计内容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系统性地建构了总...
沈春竹
关键词:城市设计
文献传递
基于土地利用冲突识别与协调的“三线”划定方法研究——以常州市金坛区为例被引量:45
2018年
在经济发展新常态和建设"美丽中国"的要求下,科学合理地划定基本农田保护红线、城市开发边界和生态保护红线("三线")对统筹协调"生产-生活-生态"空间、高效配置土地资源、优化城市景观格局等具有积极意义。本文在对"三线"内涵解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三线"协同划定的分析框架和协调策略,选取江苏省常州市金坛区为案例区,通过构建"生态-耕作-建设"三种利益导向的土地适宜性评价体系,分析了不同目标导向下各类土地利用适宜性程度,综合各适宜性评价结果识别土地利用冲突区,基于生态优先、集中紧凑、邻域和谐和空间识别的原则,对各类冲突区进行耦合协调,以期为"三线"划定提供新思路。研究结果表明:金坛区的生态保护红线范围主要包括西部的茅山片区、北部的天荒湖湿地以及钱资湖、长荡湖等区域,总面积260.63km^2;基本农田主要分布在茅山片区及低山丘陵的东侧,中部冲积湖积圩田平原和东部的高亢平原,总面积303.57km^2;城市开发边界圈定了中心城区可扩张的最大范围,总面积69.43km^2。
冉娜金晓斌范业婷项晓敏刘晶周寅康沈春竹
工程建设项目临时用地定额指标初探——以高速铁路制梁场为例被引量:7
2010年
研究目的:分析目前工程建设项目临时用地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探讨工程建设项目临时用地定额确定方法。研究方法:对比分析法,统计数据分析法,Delphi法。研究结果:分析得出高速铁路制梁场基础用地定额及其修正方法。研究结论:在相关工程设计技术规范要求的基础上,综合考虑区域自然条件、工程施工条件、施工进度安排等因素,确定高速铁路临时用地基础定额及其修正方法,为规范临时用地管理提供参考。
窦洪桥金晓斌汤小橹周寅康沈春竹沈秀峰
关键词:土地利用高速铁路制梁场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