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文革
- 作品数:12 被引量:47H指数:2
- 供职机构:宁波市医疗中心李惠利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疗效分析
- <正>目的探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s,OV...
- 沈文革吕永强祁峰
- 文献传递
- 后路不同复位方式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对比研究被引量:1
- 2013年
- 目的对比观察不同后路复位方式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术后患者伤椎前缘压缩比、侧位Cobb角、椎管面积比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72例胸腰椎爆裂骨折后路手术治疗患者资料,根据复位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经伤椎单节段椎弓根螺钉系统内固定)38例,对照组(跨伤椎椎弓根椎弓根螺钉系统内固定)34例,比较治疗方法及术后疗效情况。结果观察组在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等方面均低于对照组。组内比较,观察组及对照组术前及术后1周在伤椎前缘压缩比、侧位Cobb角及椎管面积比改善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组间比较,术后1周两组各指标无统计学差异(P>0.05),末次复查见观察组在椎体前缘高度及侧位Cobb角丢失情况轻于对照组,在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经伤椎单节段椎弓根螺钉系统内固定较跨伤椎椎弓根螺钉系统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能够在确保脊柱稳定性、椎体高度恢复的基础上,减少相邻的节段椎体发生退变,减少了术后的矫正度丢失,防止脊椎不稳的发生,减少运动节段丢失。
- 沈文革祁峰张明
- 关键词:胸腰椎爆裂骨折椎弓根螺钉
- 关节镜下臀肌挛缩症松解术(附24例临床报告报告)
-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臀肌挛缩症松解术的临床疗效。方法:24例臀肌挛缩症(1例为单侧,其余均为双侧),男16例,女8例,年龄9—27岁,平均16.3岁,均有臀部青霉素注射史,均采用关节镜下松解术,镜下见挛缩纤维化的臀肌,利用...
- 沈文革张明祁峰
- 文献传递
- 踝关节骨折伴下胫腓韧带联合分离的诊断及治疗(附33例临床分析)
- 作者报告于自1993年6月至2003年8月收住的踝关节骨折伴下胫腓韧带联合分离的33病人,其中男性28例,女性5例,左侧12例,右侧21例,均采用手术治疗纠正下胫腓联合分离,对其中21例病人经3个月至2年的随诊,满意率6...
- 沈文革祁峰
- 文献传递
- 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疗效分析被引量:9
- 2014年
- 目的 探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s,OVCF)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9年10月至2013年10月浙江省宁波市医疗中心李惠利医院收治的122例OVCF老年患者,应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A、B组,每组61例,A组给予PKP,B组给予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观察2组治疗后疼痛程度、活动能力、椎体压缩率和Cobb角情况;2组患者术后均进行至少6个月的随访,对术后不良反应进行记录和分析.结果 治疗后,2组在VAS评分和活动能力方面均明显改善(P<0.05),但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椎体压缩率和Cobb角较治疗前恢复良好,A组较B组恢复更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结果显示对照组术后出现并发症1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11.89%,观察组发生并发症6例,并发症发生率为9.8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KP和PVP均能显著止痛,但PKP较PVP椎体恢复和脊柱后凸情况改善效果更佳,同时能够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沈文革吕永强祁峰张明
- 关键词: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老年患者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经皮椎体成形术
- 关节镜下关节清理加灌洗治疗慢性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疗效分析被引量:34
- 2014年
- 目的探讨分析关节镜下关节清理加灌洗治疗慢性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疗效。方法选取2005年10月-2012年10月宁波市医疗中心李惠利医院收治的慢性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82例,采用选择性、有限化关节镜下关节清理加灌洗治疗。手术包括退变软骨修整成形,修整关节面切除增生肥厚的滑膜组织,取出游离体,修整或切除退变的半月板,髁间窝成形等。所有患者均门诊定期复查随访,采用膝关节综合评分表、Lysholm评分系统2种方式评估临床疗效。结果82例患者得到6~24个月的术后随访,平均随访15.8个月。按膝关节综合评分表进行评分,术后1个月、6个月、24个月优良率分别为84.15%(69/82例)、86.21%(50/58例)、76.67%(23/30例);按Lysholm评分系统进行评分,术前、术后1个月、6个月、24个月评分分别为(44.51±3.62)分、(88.34±4.22)分、(84.90±7.13)分、(80.64±6.75)分,术后1、6、24个月评分分别与术前相比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关节镜下关节清理同时加灌洗治疗慢性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可有效缓解患者临床症状,明显改善膝关节功能,具有良好疗效。
- 沈文革吕永强祁峰张明
- 关键词:关节镜关节清理
- 后路不同复位方式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对比研究
- 目的:对比观察不同后路复位方式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术后患者伤椎前缘压缩比、侧位Cobb角、椎管面积比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72例胸腰椎爆裂骨折后路手术治疗患者资料,根据复位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经伤椎单节段椎弓根螺钉系统内固...
- 沈文革祁峰张明
- 关键词:胸腰椎爆裂骨折椎弓根螺钉
- 关节镜下四股半腱肌股薄肌和可吸收界面螺钉重建前交叉韧带1
- 前交叉韧带损伤后造成明显的膝关节不稳,使日常活动和运动受到影响。手术重建已成为常规的治疗方法,最常用的是采用自体髌韧带和界面螺钉进行重建,该方法取材容易,固定简单,但也存在手术切口较大、膝前痛发生率较高等缺点,并有因植入...
- 沈文革
- 文献传递
- 血管拉伸吻合术修复小儿四肢动脉长段缺损二例被引量:1
- 2015年
- 病例1 男,5岁,车祸伤致右腘动脉断裂伤.治疗方法:清创并检查腘动脉,发现损伤部位在胫前动脉和胫后动脉的分叉上,彻底修去腘动脉挫伤段以后,腘动脉两断端之间有4 cm缺损间隙,无法进行直接吻合.即把腘动脉近端向上游离,沿途切断并结扎小的动脉分支和纤维组织,游离约8 cm,试着拉拢断端,但张力太高.随即游离腘动脉远端,因为远端处于胫前动脉和胫后动脉分叉部位,固定较牢,只好切断并结扎胫前动脉,保留胫后动脉,逐渐把胫后动脉进行游离,长约3 cm,同时试着进行动脉两断端拉拢,当张力不高时,即进行端端吻合.术后下肢血运恢复良好,足背动脉可触及.
- 祁峰沈文革祁晓李杰
- 关键词:长段缺损四肢动脉吻合术动脉分叉部胫后动脉小儿
- 骨折后膝关节僵硬防治的研究
- 祁峰沈文革吕永强
- 该课题分两部分讨论骨折后膝关节僵硬的预防和治疗。坚强内固定和术后早期康复锻炼防止骨折后膝关节僵硬。手术坚强内固定治疗,固定的强度足够进行关节伸屈的功能锻炼而不失效。术后患肢不下地负重,活动角度循序渐进,保证关节有活动而不...
- 关键词:
- 关键词:骨折膝关节僵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