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建华
- 作品数:128 被引量:725H指数:15
- 供职机构:江苏省海洋水产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经济管理更多>>
- 一种海洋环境检测用采泥装置
- 本实用新型属于海洋环境检测技术领域,尤其为一种海洋环境检测用采泥装置,包括采泥装置本体,所述采泥装置本体外固定连接有固定架,所述固定架周侧均匀固定连接有若干个支杆,所述固定架通过连接环与防护架活动连接,且所述连接环套设在...
- 施金金汤建华王燕平王储庆葛慧吴磊于雯雯熊瑛
- 文献传递
- 基于16S rRNA高通量测序技术的长江口刀鲚肠道微生物多样性研究
- 2024年
- 为探究刀鲚(Coilia nasus)肠道微生物多样性随食物组成变化的特征,采用16S rRNA高通量测序技术对3个不同体长组(L1:≤140 mm,L2:141~200 mm,L3:≥201 mm)的长江口刀鲚肠道样品进行肠道微生物多样性分析。实验结果显示:胃含物分析表明不同体长组刀鲚均以桡足类和线虫类为主要饵料类群,根据聚类结果发现L1单独聚为一类,L2和L3聚为一类。肠道样本共鉴定出微生物726个属,378个科,隶属于30个门,在门分类水平上,刀鲚不同组间的优势菌群相似,均主要以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ota)和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构成,而浮霉菌门(Planctomycetota)仅存在于L3组肠道中;在属分类水平上,红球菌属(Rhodococcus)是不同体长组刀鲚肠道中的共有优势菌属,在L1组中丰度最高(82.0%),L3组最低(27.0%),发光杆菌属(Photobacterium)在3组间均有一定的占比。Alpha多样性分析发现刀鲚肠道微生物多样性随体长的增加而增加。利用Bray-Curtis距离算法进行聚类分析发现不同组间肠道微生物聚类结果与胃含物分析的聚类结果一致,即L1单独聚为一类,L2和L3聚为一类,说明食物组成与肠道菌群的组成密切相关;PCoA分析表明,L1与另外两组样本明显分离,L2和L3样本聚在一起,说明组间肠道菌群存在差异。本研究揭示了刀鲚的食物组成、摄食习性和生活环境与肠道微生物群落结构组成密切相关,为刀鲚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 杨国祥李丹于雯雯李士虎施金金汤建华孟乾汤承诺岑永华
- 关键词:刀鲚食物组成微生物多样性
- 应用综合评价法研究江苏吕四渔场生态环境质量被引量:3
- 2009年
- 应用系列综合评价法对吕四渔场生态环境质量进行了试探性分析评价研究。NQI值法分析结果表明,吕四渔场持续处于富营养化状态或中营养化状态下。A值法分析结果表明,渔场有机污染处于轻度和中度污染状态;重金属评价结果表明,部分站位Cu、Zn和Hg处于污染状态,Pb、Cd和As在自然本底值范围内;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吕四渔场环境质量状况大部分时间处于较差状态。因此,其生态环境质量有待改善。
- 刘绿叶刘培廷陈玉生汤建华
- 关键词:生态环境质量
- 黄海南部黄鲫(Setipinna taty)资源利用分析被引量:6
- 2009年
- 以2005—2006年江苏省帆式张网渔获资料为基础,分析研究了黄海南部黄鲫资源的时空分布、群体组成结构以及产卵群体生物学特征。结果表明,黄海南部黄鲫主要利用渔期为春季3—5月、冬季1月或12月。春季高产渔区主要分布在大沙渔场的西南部和吕泗渔场的东部,冬季和秋季高产渔区相对靠近或较春季高产渔区偏东。黄鲫高产渔区的分布无明显季节变化特征。黄鲫渔获群体主要由体长70—110mm、体重0—15g的个体组成,产卵群体的平均体重范围为8.7—12.0g。与1981—2000年的研究结果相比,黄鲫个体小型化越趋显著,当前利用个体偏小。
- 熊瑛汤建华刘培廷仲霞铭严利平高银生吴磊冒红
- 关键词:黄鲫黄海南部帆式张网生物学特性
- 一种新型渔网网目内径测量仪
- 本申请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单个测量尺的测量范围固定,检测人员需要携带覆盖常见测量范围的多把测量尺,携带不便且测量操作的效率极低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新型渔网网目内径测量仪,包括本体,本体上设有第一测量部和第二测量部,第一测量...
- 王燕平汤建华闫欣王储庆施金金吴磊葛慧
- 文献传递
- 耳石微化学在海洋鱼类洄游类型和种群识别研究中的应用被引量:23
- 2015年
- 水环境中化学元素会有规律性地在鱼类耳石上沉积。耳石可作为生境"指纹"标签的独特属性使其更能有效地应用于鱼类资源时空动态的研究。现针对了解较少的海洋鱼类耳石微化学所涉及的主要元素,综述了Sr:Ca值和多元素组合在这些鱼类生活史重建、迁移模式反演和资源种群识别上的研究进展。进展显示,海水中Sr:Ca值的微小变化可以通过在海洋鱼类耳石中的元素积累而放大,有助于把握鱼类的种间差异或种内不同发育阶段个体的差异。耳石中多元素组合的分析,亦可有效解释海洋鱼类生活史不同阶段间的生境转换和洄游特征,甚至"破译"复杂的资源种群结构。耳石微化学在海洋鱼类养护研究上具有极大的潜力,相关研究需要在我国得到更多的重视和更大的支持。
- 熊瑛刘洪波汤建华仲霞铭刘培廷杨健姜涛陈婷婷
- 关键词:海洋鱼类耳石
- 天津厚蟹及其大眼幼体的调查研究被引量:4
- 1999年
- 近几年来,长江口及其邻近水域在河蟹苗生产期间,有大量厚蟹与相手蟹大眼幼体(俗称螃蜞苗)混杂其间,人们用眼难以辨别,往往把螃蜞苗误认为河蟹苗,使河蟹养殖者蒙受经济损失。本文根据1995~1997年在河蟹苗生产期间连续3年对长江口及其邻近水域的天津厚蟹及...
- 李长松戴国梁陈卫忠俞连福汤建华沈德华郁连春
- 关键词:大眼幼体
- 一种鱼苗捞取装置及鱼苗捞取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鱼苗捞取装置,旨在解决鱼苗捞取过程中容易损伤鱼体的不足。该发明包括依次连接的连接圈、网圈、可装水的鱼兜,连接圈上连接提拉杆、捞鱼机构,捞鱼机构包括转轴、均布安装在转轴上的若干捞取叶片、驱动轴,转轴转动安装...
- 熊瑛仲霞铭高波汤建华孙瑞健
- 文献传递
- 苏北浅滩生态监控区大型底栖生物分布特征被引量:8
- 2009年
- 首次报道了江苏省苏北浅滩生态监控区邻近海域大型底栖生物的种类组成以及数量分布规律,调查结果表明,苏北浅滩生态监控区共鉴定出大型底栖生物105种,其中软体动物、甲壳动物和鱼类是构成该区域大型底栖生物的主要类群,三者约占总种数的93.33%。底栖生物年平均生物量为0.3285g.m-2,夏季高于春季;平均栖息密度0.5460ind.m-2,也是夏季高于春季,生物量和栖息密度组成均以软体动物和甲壳动物占优势,北部海域生物量高于南部海域。按照生态特征调查海域的底栖生物可以分为5个群落,各群落有自己的优势种。
- 张虎郭仲仁刘培廷汤建华仲霞铭
- 关键词:大型底栖生物群落
- 苏北浅滩生态监控区仔稚鱼的分布被引量:13
- 2009年
- 2006年和2007年每年5月下旬,在苏北浅滩生态监控区采用浅水Ⅰ型浮游生物网,以垂直拖网方式进行了仔稚鱼调查,从南至北共设8个断面,范围为(121°17′E^121°55′E、32°00′N^32°28′N),对调查海域仔稚鱼的种类组成、数量分布、多样性以及优势种进行了研究。本次调查共采集到仔稚鱼1 541尾,隶属于8科,16种,其中2006年采集到仔稚鱼1073尾(平均密度为58.4 ind/m3),2007年采集到仔稚鱼468尾(平均密度为23.8 ind/m3)。2006年的多样性指数以及均匀度指数均高于2007年,第4-6断面为仔稚鱼的密集区,主要的种类有斑(Konosirus punctatus)、鱼(Liza haematochelia)、大黄鱼(Larimichthys crocea)、黄姑鱼(Nibea mitsukurii)等,鱼为2006年的最优势种,斑为2007年的最优势种。根据苏北浅滩生态监控区仔稚鱼的出现和年际变化规律以及数量分布规律,揭示了苏北浅滩生态监控区是多种仔稚鱼的保育场,应加强对近岸水域的保护,将有利于保证仔稚鱼的资源补充量。
- 刘磊郭仲仁汤晓鸿钟俊生汤建华吴磊熊瑛
- 关键词:仔稚鱼多样性优势种